保重点急需 工信部千方百计推动复工复产

■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据初步统计,截至2月1日24时,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发送医用防护服13.6万件,已抵达11.7万件;N95口罩发货13.4万个,已抵达13.1万多个;护目镜包括医用隔离面罩发送18.8万个,已运抵11万个。”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2月2日向媒体介绍了工信部生产调配医用物资的最新情况。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工信部充分发挥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部省联动、政企协同,建立物资供需对接机制、全系统联动机制和重点企业调度机制,加快应急防控物资数据平台建设,物资保障工作扎实推进。

迅速开展工作部署和组织协调

1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打响了阻击疫情的发令枪。工信部迅速行动,工信部党组

书记、部长苗圩立即对部疫情防控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当晚即启动了药品库存、防控所需物资生产供应保障工作。

在1月21日召开的工信部党组 (扩大)会议上,苗圩再次对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作出部署。同一天,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江平主持召开了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会议,明确部内任务分工,安排部署了物资保障组工作机制设置、应急值守、重点物资供需、地方工信部门和部属高校疫情防控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的通知》也于当日印发。

1月23日上午,王江平主持召开了电商平台疫情防控物资供需对接座谈会,了解电子商务企业和物资生产企业相关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供需对接,做好供应保障。1月24日下午,王江平又主持召开了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国工信系统总动员。

为保证重点防疫物资的生产调配,苗圩带头去企业调研,并住在办公室坐镇指挥。工信部建立了防控物资 “朝八晚七”例会调度机制,每天早上八点、晚上七点由部领导组织召开例会,对重点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物资调拨、疫情物资需求等情况进行调度,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情况,第一时间做出应对。

全力保障武汉防控物资需求

由于全国防控形势严峻,各地对重点物资的需求也迅猛增长。在此情况下,必须全国一盘棋,实行紧急医用物资中央统一调拨,力保湖北特别是武汉防控一线使用,工信部把每日向武汉调度应急防控物资作为第一任务。

1月23日以来,工信部收到武汉方面四批物资需求清单,包括四大类20多个品种。工信部立即通过中央医药储备向武汉紧急调用了防护服1.4万件、医用手套11万双;通过协调紧急采购,为武汉落实各类口罩货源300万个,落实防护服货源10万件,落实护目镜2180副;帮助武汉对接了消杀用品和正压式送风系统、手持式红外线测温仪、喷雾机等专用设备货源;对全自动红外体温监测仪和负压救护车等订单式生产的设备,组织整车 (机)和关键零部件厂商复工复产,全力保障武汉防控订单需求。

1月25日晚,在工信部召开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全系统要加强协同、奋发作为,针对性解决防护服产能不足、标准衔接不够等问题,优先保障武汉等重点地区需求。

1月27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赴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当听到医护人员反映医用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需要稳定供应,李克强当即要求协调解决。工信部紧急调拨2万副医用护目镜、5千个医用隔离面罩,于当晚20:10空运至武汉。

工信部还就疫情防控物资的保障与中国红十字会建立联动机制,通过联动机制实现产需对接,精准高效解决防控工作所需重点物资。

特派员助企业复产扩产

1月23日下午,苗圩赴天津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天津施特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了解口罩和消杀设备、消杀用品生产、调运、物资储备情况。1月24日,工信部再次下发通知,督促要求相关省 (区、市)组织本地区企业立即复工复产,全力保障武汉医用口罩与防护服等物资需求。

1月26日也就是大年初二,工信部的5个调研组分赴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5省实地调研14家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并帮助这些企业解决复工复产所面临的原辅料供应不足、物流运输被管控、技工短缺、缺少国内生产资质等问题。

1月29日上午,工信部召开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物资保障组驻企特派员部署会议,针对前期筛选出的15家防护服生产企业,工信部决定立即派出由司局长带队的26名驻企特派员,主要职责是确保重点应急防控物资的统一管理、统一调拨落到实处,并协助企业增强应急防控物资供应能力,协调解决企业原辅料不足等实际困难。

为保障医疗物资调配,工信部正负责建设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主要用于收集、统计、分析、监控、调度、各类重点物资企业的产能、产量以及库存等情况。该平台共监控21个小类的重点医疗物资,已经完成了主体功能模块的建设。现在重点用于防护服、口罩、护目镜、药品、消杀等重点医疗物资供给能力,已经初步做到时时在线监测。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调度平台现场督办,了解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药品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调度和保障情况。

据了解,通过近一段时期的努力,目前全国的口罩产能恢复率达到60%左右,而防护服的日产量 (至2月1日)达到了2万件,比1月28日的0.87万件翻了一番多,生产量基本用于湖北和武汉地区。目前,工信部已经紧急启动了防护服的提升计划,将利用17个工厂的基础,不断挖潜,提高并达到日产15万件的供应能力。

确保疫情防控通信畅通

疫情的防控指挥部署离不开通信畅通和大数据的支撑服务,也是工信部当前的重要任务。

1月26日上午,工信部副部长、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肇雄,赴中国联通大数据公司,调研运用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联防联控情况,召开疫情防控大数据支撑服务工作现场调度会。1月27日,陈肇雄又主持召开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会商会,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专家组,研究部署大数据支撑服务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为做好通信行业疫情防控的支撑保障工作,保障信息的通畅、决策与调度的科学,工信部多次召开全国视频会议,部署通信保障工作。

截至1月30日12时,通信行业累计出动应急保障人员约10万人次、车辆3.2万台次、油机2.2万台次。目前,湖北省及全国通信网络整体运行平稳,武汉70所定点医院、联防联控指挥通信畅通。

快评

全力以赴做好医疗物资保障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成千上万医护人员 “主动请缨、不论生死”,在前方冲锋陷阵,无疑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角,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而医疗物资的保障有序,则是这场战“疫”能否以较小的代价、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

按照战争理论,医疗物资供应属于战争的后勤保障。但随着现代战争前后方逐渐模糊、战争节奏急剧加快、战争暴烈性大为增强, “后勤平等论”应运而生。美军在1993年版 《作战纲要》中特别指出:“在一定意义上,作战就是后勤,后勤也就是作战”。

保障力决定了战斗力。2月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疫情防控国家重点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考察。他强调,疫情防控是当前全国上下共同的紧迫任务,医疗防控物资保障供应是其中的重要一环,生产企业是抗击疫情的 “军工厂”,多生产一件产品,就是对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多一重保护、多一道安全屏障。他希望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开足马力,保质扩量增加生产。

由于这次疫情暴发突然,来势汹汹,医疗物资市场需求一时呈现爆发式增长,紧缺程度可想而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工信部作为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肩负着紧急协调、调动各方资源,保障医用防护服、护目镜和眼罩、医用口罩等重点医疗物资保障的重点任务。疫情暴发以来,工信部迅速调动全系统的力量,动员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在全系统、各地方的艰苦努力下,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生产企业复产复工比例稳步提升,重点物资产量逐步增加。同时,紧急协调按日美欧标准加工用于出口的医疗物资,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国际采购,加大医用防护服等最紧缺物资的调动力度,全力支持武汉等重点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物资供应的紧张状态。

尽管医疗物资保障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春节员工放假、企业停工停产、原材料供应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国内产能与突发疫情下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缺口。当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已进入关键阶段,医疗物资首先是保重点、保急需。社会各方力量需要凝聚共识,树立大局意识,认清大局、服务大局、贡献大局,把紧缺的物资更加均衡地分配到所有需要的人手里。

我们坚信,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中国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春天终将到来!(心 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