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六經、五行是矛盾的,你同意嗎?中醫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上ccCC面CCcc脫單


這個不是中醫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認知障需要解決的問題,簡單說就是萬事萬物相生相剋,都是相對的關係,水能滅火,火也能滅水,因為量變可以帶來質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陰極而陽,陽極而陰,這是跳出固定思維得出的結論,世界是相對存在的,高度決定視野,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跳出這個世界,才能更好的認清這個世界。


混吃混喝混光陰


六經、五行並無矛盾之處。或者應該說,這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系統內,豈能胡亂湊堆?

六經是以人體反應為總綱,以疾病部位的深淺(表裡)為描述的解剖學理論。《靈樞·海論》雲:"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傷寒病的發生,是人體感受六淫之中風寒之邪,始從皮毛、肌腠,漸循經絡,由表及裡,進而傳至臟腑。這些都是中醫解剖學知識。

五行,則為中醫學古代的樸素唯物,自發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實驗的相結合。它的本質是以臟腑、形體、官竅、情志等的屬性及其相互關係為基礎的。

可以簡單理解為,六經是從解剖學誕生的理論,五行是臟腑生理活動的關係為基礎誕生的理論,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系統,雖然可以同用,但本質不同,應用不一。

兩個理論雖然同樣源出中醫的陰陽認知,但並不是一個系統,各自有各自的理論基礎,根本談不上有任何一丁點矛盾之處,硬要把兩種基礎不同的理論勉強對號入座才是最愚蠢的行為。


純鈞LHGR


六經、五行他們在中醫辨證論治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六經在傷寒論中是指,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厥陰經。一般病情就是一經傳一經,依次往裡傳。但是也有直中某經,不依次而傳。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中醫裡指導著分析疾病,辨症論冶的作用。中醫指金為肺,木為肝,水為腎,火為心,脾為土。在中醫中冶療慢性病、雜病很重要。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侮就是反克的意思。比喻,木克土,當土旺木虛時,土反轉來就侮木,這就叫反克,在中醫裡治療慢性病,雜病就得要用五行來推,才能得出那髒那腑,是什麼原因產生的病。比喻、木克土是正克,現在病人喊腹脹,吃不下飲食,就要考慮木虛土旺,木是肝,肝主疏通作用,肝正常,疏通就正常,肝弱了不能疏通,土就反轉來侮木,就造成腹脹吃不下東西。治雜病慢性病沒有中醫是不行的,沒有五行的推演,就是瞎子看相,亂彈琴。


胡代泉


首先說一下肯定是不矛盾的,說矛盾的只是沒有理解透六經。

先把五行和六經的概念說一下哈。

五行為木(肝、膽)、火(心、小腸)、土(脾、胃)、金(肺、大腸)、水(腎、膀胱)。

六經為太陽經: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 陽明經:足陽明胃經,手陽明大腸經。 少陽經: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 太陰經: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 少陰經: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 厥陰經:足厥陰肝經,手厥陰心包經。

初看存在矛盾的地方在於五臟五行裡心屬火,腎屬水,應該是心屬陽,腎屬陰,而六經裡把心和腎都放到了少陰經裡。感覺理解不了。

其實這個要從五臟六腑大的陰陽平衡來看。因為五臟屬陰,六腑屬陽。所以六經裡陽經裡都是腑,陰經裡都是髒。臟腑互為表裡,陰陽平衡。比如腎和膀胱是對應關係,五行都屬水,膀胱經在太陽,腎經在少陰,屬於對應平衡。而少陰經裡含心和腎,分別屬陰陽,也是平衡的。

六經的對應關係為太陽--少陰,陽明--太陰,少陽--厥陰。大家可以自己去找一找規律。


明白中醫


我不贊同六經五行矛盾的觀念,二者相輔相成,又有不同,即對立又統一。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物極必反,自然之理也。中醫觀念能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

古語云:“易醫同源。”

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

一個醫生沒有學過《易經》,不懂《易經》的原理,他是不配做真正的醫生的。

在中醫學理論中,五運六氣理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有了五運六氣理論的存在,才使得我國的中醫學理論體系得以不斷的充盈,且五運六氣理論有效的將我國中醫學上的"天人相應"這一觀念體現。

故五運六氣是醫學的精髓,又和易學有著不分分割的聯繫。

中醫界內有一句話可說明其重要性:不通五運六氣,遍讀方書何濟?

而學習五運六氣,應該先弄明白五運六氣的基礎,也就是十天干,十二地支,這是最基礎的基礎,所有傳統術數的基礎。

五運六氣包括五個方面:司天、客氣、中運、主氣,在泉。是中醫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

一、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有、戌、亥

二、 中運(五運)

中運是《黃帝內經》的作者在觀察天象的基礎上,運用天干及五行相聯繫所表示的一種年運變化。

五運即五行:

木、火、土、金、水,又分太過與不及。

簡單說一下五運,由於金水木火土運行位置的變化,每年都會有一個大運,就好比他們輪流值班,今年是庚子年大運,乙庚合化金,即為金運。大運又稱主運,中運,五大行星位置的變化,會對地球氣候造成相應的變化,而五運就是五大行星的變化規律,所以五運主管全年氣候。

但五運也有陰陽,也就是太過與不及,但凡是陽年,都是太過,凡是陰年,都是不及。1、3、5、7、9即甲、丙、戊、庚、壬為陽,為太過。2、4、6、8、10即乙、丁、己、辛、癸為陰,為不及,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陽年太過,意思就是力量比較強,受主氣客氣的影響小,陰年則反之。

天干化五運

甲、己------土運

乙、庚------金運

丙、辛------水運

丁、壬------木運

戊、癸------火運

其中單數(甲、丙、戊、庚、壬)為中運太過之年

雙數(乙、丁、己、辛、癸)為中運不及之年

例如 :今年(2020年)是庚子年,天干為庚,乙庚化金,庚屬陽幹。故今年的年運(中運)是金運太過。

三、 司天、在泉

地支代表六氣主要是表示六氣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與在泉是運氣學中兩個特有的概念也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司天確定了,在泉也就確定了,三陽司天必定三陰在泉,三陰司天必定三陽在泉。

其中三陰三陽的次序,《黃帝內經》作了明確的序號規定即:

一陽為少陽,二陽為陽明,三陽為太陽,

一陰為厥陰,二陰為少陰,三陰為太陰。

而司天與在泉的關係就是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即一陰(厥陰)司天,必定一陽(少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必定一陰(厥陰)在泉。依此類推。

六氣即:

風、寒、暑、溼、燥、火,代表是三陰三陽。

司天的確是根據干支紀年中的地支來確定的,即: 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醜未之年太陰溼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陽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

司天確定後,在泉就很容易的推算出來了,根據陰陽相對的原理。司天為陽,在泉必定為陰。司天為陰,在泉必定為陽。即一陰(厥陰)司天,必定一陽(少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必定一陰(厥陰)在泉。依此類推。

例如:今年(2020年)為庚子年,地支為子,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因此今年是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

四、主氣

主氣是指每年分六個間區(從大寒節始至小寒節中)中的不變的氣。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氣的分佈次序都一樣。其中六氣次序及每一氣所主的時間區域簡述如下:

次序是: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之後再接一陽(少陽)、之後再接二陽(陽明)、三陽(太陽)

時間區域是:從每年大寒節開始至小寒節終,每一氣主四個節令。

初之氣,為一陰(厥陰風木),從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氣,為二陰(少陰君火),從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氣,為一陽(少陽相火),從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氣,為三陰(太陰溼土)從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氣,為二陽(陽明燥金)從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氣,為三陽(太陽寒水)從11月22日至次年1月21日 終。

五、客氣

客氣是一個相對於主氣的概念。主氣雖分六步,三陰三陽而週一年。但每步氣所主的間區都是恆定的,年年如此。因此它是常住之氣。常住之氣在於刻劃這個週期內階段性恆定的氣運變化。每個階段內既然有一個恆定性的氣,就必然有一個變動的氣,這個變動的氣就是客氣。這個變動的客氣是由司天、在泉決定的。

客氣的推算有兩條原則:

(1)客氣的排列是以三陰三陽的次第為序,首尾相接如環無端即:

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

一陽(少陽)、二陽(陽明)、三陽(太陽)。

陰後接陽,陽後接陰,所以說如環無端。

(2)每年的第三個客氣或者說第三步客氣,始終都與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個客氣或者說終之客氣,始終都與在泉相同。

據上述首先根據紀年干支確定司天、在泉。同時等於確定了客氣的第三氣與第六氣,然後再順推或逆推便可知道這一年的客氣變化。如今年(2020年)為庚子年地支為子,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因此,今年第三個客氣就是少陰君火,第六個客氣就是陽明燥金。若從三之客氣逆推則第二個客氣便是一陰(厥陰風木),第一個客氣就是三陽(太陽寒水)。從第三客氣順推則第四氣為三陰(太陰溼土),第五氣就是一陽(少陽相火)。

五運六氣的價值與作用

五運六氣發現了許多自然和生命的規律,例如氣候和生命的週期現象,人在不同氣候模式中的常見病多發病情況,自然和人的氣化規律和病機問題等等。

《素問 天元紀大論》開宗明義論述人之元氣和天地元氣之一體,是由其生生化化而來:“太虛廖廓,肇基化元,萬物之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雲。九星懸朗,七耀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鹹章。”這元氣--五運--陰陽--時空--萬物的宇宙演化模式,是對《難經 十四難》元氣或東漢王充元氣論的發展。此論認為人和天地一樣,都是元氣所化,比“人與天地相參”,更進一步表達了人與天地萬物的統一性。這也是以運氣理論認識疾病的依據。也是運氣推演格局“善言始者,必會於中”的理論依據。運氣以五、六為萬物規律,是對《易 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的繼承。

五運六氣理論是中國古代探討自然變化的週期性規律及其對生命、疾病影響的一門學說。在中國古代應用這一理論,對疫病的流行、疾病的預防與控制取得了顯著成果。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這一學說對當今的環境影響人類健康關係的研究,以及對疾病的控制與治療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五運六氣學說在傳統中醫和環境醫學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科學的發展具有一定推動作用。在當今防疫關鍵時期,尤其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一生相伴


百年中醫世家,首創中醫遠程網診諮詢技術,權威解答:

六經、五行並不矛盾,所以認為矛盾者,是執著於理論的緣故,六經也好,五行也罷,都是在周天上的刻度,只是所刻的節點不同,應用角度不同罷了,別忘了!除了這些還有八卦九宮、天干地支等等,這些均是如此,中醫沒有固定的標準,務必要活學活用啊!


哲醫論壇


瞎說,怎麼會矛盾!。陰陽五行是中國文化中認識世界的方法論,是哲學。六經辯證是中醫用這種哲學方法對人體的認識分類!當然你用西方式邏輯思維和分子原子分析學說講不清楚。因為中國文化中華文明是早熟的文明,有人認為是上一個文明不完整遺留的產物。作為一個從未發生歷史斷層的古老文明,它和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比如天人合一.、比物取象、類比推理、整體思維等,有地方還不為今人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但現代人工智能以及尖端科學已肯定了這種思維方式的先進性,比如阿法狗的模糊思維,夸克量子理論等正在驗證這種早熟!人類究竟要到哪裡去,宇宙∽邊際到底在哪裡?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兼容幷包,吸收傳承,破解並弘揚偉大的中華文化!


愛楊柳青青


不能一味的聽人說,有人說,風景的好壞祗有去現場才能領略,中醫的五行祗有通過理解才能去評論!聽人說,有人說僅不過像站在飯店門口看著上大菜憑其色形不著邊際議論一樣,更像去陌生景點做講解員,荒誕!可笑!對一個沒有嘗過菜餚和沒去過景點的人談論菜餚和景點,說再多沒有意義,因為他沒有體會,說了都是白說。


春榮2091


六經是辨別疾病分類的一種方法。人體本身有十二經,加上陽經督脈和陰經任脈總共是十四正經。由於足部距身體較遠,循行路徑較長更易受到外邪的侵襲與干擾。所以傷寒論以足三陽(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和足三陰(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為分類以區分傷寒病。然後根據各經的病情程度與部位來判斷患者是傷了那一經病了哪一髒髒以及病的陰陽屬性來用藥。而五行是中醫描述各臟器之間以及各臟腑,腑與腑間的運行規律的。比如說肝上有病,治肝病可能會傷及到脾,先補脾臟再治肝病。比如心臟虛,先補肝。這是虛則補其母。等等。這是不矛盾的。


天堂麗鳥


誰說的?十二經絡和五行是兩個概念,何來矛盾?不瞭解這種辯證關係和世界觀,方法論,用西醫的酸鹼化學理論是沒法解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