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5岁喜欢和我对着干,我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请问这样的孩子该怎样教育?

爱自己yeaini


孩子会和父母对着干,说明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思维,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自己的思维与父母的思维发生分岐时,才会和父母对着干,这只是孩子表现自我的方式!另外,孩子与父母对着干的另一个原因是进入了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心重,对很多事物都很感兴趣,越是被禁止的事情就越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与父母作对,也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喜欢与父母作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发展自我独立判断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但对于孩子对着干,父母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个性的形成,不能强制打压,应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当孩子唱反调的时候,应放下架子,与孩子进行沟通,从中引导孩子,这样可以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愿意和父母说出真实意愿!

2.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在保证事情的全理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让孩子在实践的同时积累经验,体会成功!

3.切忌娇惯、放纵孩子,当孩子说不时,也不能听之任之,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任性、骄横的性格,在孩子的要求超出父母的范围时,明确表明立场,不全理的要求,再闹也不能满足!





好奇人生彭琪皓


我有个侄儿也是5岁时犯牛脾气,我母亲带着他,怕他偷着下河玩水,有次被发现母亲用小竹条抽他小腿,怎么抽也不求饶,也不哭出声,下雷暴雨说他几句,他就站在大雨中任雨淋。越管越反着来。过几天母亲等小侄儿平静下来,好言好语,给足他面子,有错不直接批评他,拐着弯当玩笑一样说几句,反而听话服管,原来小孩子也要在奶奶面前争面子。这是我妈妈得来的经验,用相声小品戏说的方式,侄儿脾气纠正了过来,各人小孩不一样,有改得快有改得慢,男孩性烈的更不能打,只能好言好语慢慢来?


阿拉老太


以前我家孩子两岁的时候、看见隔壁家两夫妻每天对他六岁的儿子大吼大叫,动不动就喊打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对自己小孩那么凶.后来我孩子也五岁半了,经过了这些年与他相处的经历来说,发现真的是越大越叛逆,三岁之前的那时候感觉他多乖呀,自我以为他是一个乖宝宝,我也是一个好妈妈讲的什么都听[捂脸][捂脸]不知不觉四岁以后就开始慢慢的会有他自己的想法了、开始学会了说不, 对自己不接受的事情就会闹脾气,我跟老公从最初对孩子的耐心温柔也磨练成了感觉只会大声吼他才会听,最初的说了三四次还是不如吼一声他就乖了,我们俩也终于变成了像隔壁家一样[大笑][大笑]明明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然后也很后悔,但是有时候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走到那个边缘了,真的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教他.希望以后尽量改,慢慢的相互长大吧



元宝57235618


让爸爸管,严厉的管,孩子总要怕一个人在家里。还有就是你问问学校的老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果孩子在学校表现的比较好,说明孩子不怕你!或是在他给你对着干的时候你来次大爆发,记住,中途千万不要现场,如果打孩子了,不要打完下一秒就对他嘘寒问暖,不然,前功尽弃!我儿子爷爷奶奶惯的没边没沿,像你说的老是和爷爷奶奶对着干,但是怕我和他爸爸,他犯一些很弱智或是对着干事情得时候他爸爸打我从来不拉架,我一般都是等事情结束一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给他谈心,问他错了没,以后还会不会发生同样的错误。或是我打他我老公不拉架,事后问他是妈妈错了还是他错了!



快乐家具人


我家孩子其实也有这个毛病,就喜欢对着干,孩子三岁左右自我意识特别强,你叫她干嘛,她都是说不要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有时候听多了难免有些烦躁,后来也不管那么多了,让她自由发挥吧,现在四岁多了,也上幼儿园比之前好多了,也懂事多了,不再那么固执己见了



紫叶生活记


孩子5岁多,现在处于叛逆敏感期,其实没你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帮助孩子渡过了这个敏感期之后就好了。

推荐看《陪孩子走过3岁叛逆期》,里面有很多具体的策略哦,我这本书还没看完。哈哈哈!



米娅老师育儿记


农村俗话:“泥鳅信捧,小娃信哄。”

5岁男孩表现出来的倔强叛逆,多多讲道理比较好。不要一吼二叫三打闹。因为,他知道你们最终都会围着他转的。那几招没用。

带孩子去看看有意义的电影,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多跟其他小朋友交流……这些都会改变他的脾气。


清风末末


不知道题主是孩子的妈妈还是爸爸?不外乎以下情况:

1、儿子与妈妈对着干,与爸爸没有

2、儿子与爸爸对着干,与妈妈没有

3、儿子与爸爸妈妈都对着干

都要找出原因,爸爸的原因,妈妈的原因,儿子的原因,是否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原因......

找到原因才好说如何解决,比如爸爸妈妈是不是一方惯着顺着一方非常严厉,或者双方都惯着顺着,或者双方都过于严厉,仍或者老人惯着顺着。

5岁的孩子与家长对着干,应该不是一天养成的,需要纠正,但也不是一天就能纠正的,毕竟已经成了习惯。找准原因(多种因素),对症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无论如何,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孩子所处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深远,因为孩子好似一张白纸,画什么是什么,什么都接受,什么都学,不能分辨好坏是非,那么你该如何?

5岁的孩子兴趣点多,精力旺盛,无知无畏,什么都去尝试,确实不好管,个人体会如下:

1、从哪个角度看待孩子

这一点是大多数家长难以做好的,总是以大人及成人看问题的方式去看待孩子,在与孩子相处时用不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孩子逆反。

应该多揣摩孩子的心理,搞明白孩子为什么这样做,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入手,与孩子相处才会越来越顺利。

想一想我们都是从孩子长大的,回忆一下我们孩子时代是怎么样的,怎么与小伙伴们相处的。

客观性很重要,身在其中时常主观,尝试着跳出来,再看回去。往往看自己看不清,看别人却很明白。

2、与孩子做朋友

中国式管孩子是家长式的管教比较多,孩子容易抵触,极端情况下就是打骂甚至棍棒教育,压抑孩子天性。

应该学学与孩子朋友式的相处,家长放在后面的位置,并且是以孩子的心理去做朋友,伴随孩子成长。

朋友式的相处,也是一个基础,交流互动的基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倚小卖小,不倚老卖老,不强势压人,不欺负人,不无理取闹,不无事生非,相互信任......

与孩子做朋友一直做到孩子上学、上高中、上大学,受益孩子以后的成长,做一生朋友。

与孩子做朋友首先要交流,学会与孩子的交流,用孩子的方式进行,不是用大人的方式。

3、引导与转移注意力

孩子兴趣点多是天性,好奇多于专注,转移的快。非有益成长和健康的兴趣一定是不鼓励的,但纠正的方式要讲究,因为孩子还不懂利弊,讲大道理用处不大,还容易逆反,因此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转移不好的兴趣点或注意力。

对于孩子的坏兴趣和坏习惯不是不讲,是讲的方式和时机,如何让孩子能够接受和理解,用孩子的语言和方式效果会比较好。

4、家长和家人行为对孩子的影响

家长和家里的其他人对孩子行为的影响很大,育人先育己,孩子有样学样,给孩子一个充满良好生活习惯的环境非常重要,就像鱼儿在水中游弋一样,好水才有好鱼。

需要注意夫妻双方是孩子的第一榜样,然后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家里其他孩子,家人的行为时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言传身教。

收敛家长的坏习惯,坏脾气,不要溺爱,不要纵容!

5、独立生活能力培养

我们的习惯是从小对孩子无微不致的关爱,事事帮手,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弱,容易依赖家长。

独立性培养其实应该从孩子出生后就开始,潜移默化,形成到孩子的习惯中去,比如自己睡觉,自己吃饭,自己收玩具,能做的事自己做,大人只是观察和辅助。

5、夫妻双方及老人对孩子不同方式的影响

对孩子成长,一家人要齐心协力,不能一个人一个心思一个想法一种方法,可能让孩子无所适从,可能让孩子有机可乘,可能让孩子只听顺自己意的,等等,对孩子成长不利。


草狮子


1. 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 .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 .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 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 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 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 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10. 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星童时尚


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唱反调”,爱说“不”,讲道理听不进去,越打他他越不怕,想着大不了就是打我,爸爸妈妈也没有别的办法,所以恶性循环。

那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叛逆,跟我们唱反调呢?有很多家长说孩子是叛逆,越大越叛逆之类的。其实不然,孩子最不喜欢我们家长说他们叛逆,而且我们越说他们叛逆不听话,他们就会变得越叛逆越不听话。

我们可以把叛逆这个词换一下,其实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阶段,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主,想要自己拿主意,有自己的想法。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引导和鼓励,多用请这个字,多用请孩子帮忙的口吻。不要命令,不要说教。尊重孩子的想法,适当给孩子建议和引导,不要以自我经验来教育孩子,孩子不但听不懂也不会照做。我们可以给孩子选择,A或者B,让他自己拿主意,鼓励他按照他的选择坚持做下去。

利用这个阶段孩子的特点,喜欢玩游戏,喜欢听故事。我们就可以在和孩子玩过家家游戏的时候给孩子以身作则,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和孩子讨论里面的情节,这是非常好的两个引导孩子的方法。

我看到有好多家长说要让孩子在家里有个怕的人,这非常不可取。各位家长想一下,如果我们心里有一个怕的人,有一件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样的心情。我们大人还有自我调节能力,可是一个没有自我安慰自我调节能力的孩子,一想到爸爸就很害怕,一想到妈妈就很害怕,大家可以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是什么感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楼主,祝楼主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