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1月23日,武漢市開始封城,裡面的人不能出來,外面的人更加不敢進去,那麼,在23日到29日之間,有多少人,是什麼樣的人,逆行進入武漢疫區?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監測顯示,從外省進入武漢的人次持續攀升,一週累計達到12.38萬。

除了統計的醫護人員外,97%的群體畫像是什麼樣的?

數據顯示,流入武漢人次最多的是廣東省,以及擁有醫療物資生產企業最多的省份,前五個省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家數佔全國45%。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醫生、專家、司機、解放軍”群體在這段時間內排前四,隨著火神山和雷神山的興建,建築工人也是一大部分。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這些奮鬥在前線的逆行身影,給了每個人以信心。

同時,中國也收到了世界各國的捐贈,令人感動的是巴基斯坦的援助物資:30萬個口罩、800套防護服、6800副手套,他們真的傾盡全國之力。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而在這次抗疫戰鬥中,表現突出的河南省,其中就有個村子,捐了十萬斤的大蔥,叫嵩縣,一個國家級貧困縣。

他們因為聯繫不到刨蔥機械,300多個村民在地裡用手硬拔了三天。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還有一個寨子,在雲南,河口縣,向湖北捐了22噸香蕉,在這些村民裡,有47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們摘完香蕉後,用一隊摩托車運到山下。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接力運送的司機是志願者,其中有一個開1800公里到湖北的師傅,他說自己挺身而出的原因,是父親曾在武漢服役。

他們拿出了自己最好的東西,也是他們的全部。

這些地方的人民,都是最可愛的國人,都會被記住的。

2月2日,在貴州修文縣龍場鎮,有一位79歲,口戴藍色口罩,頭髮花白的老人,步履蹣跚地來到人民政府辦公室門口,一隻手反覆在懷裡摸著什麼,似乎覺得人有點多,怯怯地又走向另一間辦公室。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老人將一封“信”放到了值班室的桌子上,轉身就走了。

在這個信封上,清楚地寫著“請交武漢同胞——一名普通的黨員”。

在袋子裡,裝有800塊錢和一張手寫的信:

“我受國家的照顧,每月收入不高。我只有拿出平時節約下來的幾百塊錢給武漢同胞們買幾個口罩,這錢不是我的,是國家的,是人民的,國家有難就要拿出來。”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讀過的人,不忍淚目。

在這些讀者的評論中,看到了一句話,感動所有人,那是陸游的一句詩:位卑未敢忘憂國。

看著這些為國出力的平凡人,他們做著的不平凡之事,恰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骨子裡為國為家的高貴氣質。

無論多少年,依然有這些人,平凡,未敢忘憂國。

前幾日,就有武漢的一個農民,騎行40公里給醫療隊送蔬菜,淳樸地說一句:“都是新鮮的。”

整整24箱,都是秦師傅籌集而來,他得知從上海和北京等地的醫療隊住在離金銀潭醫院步行15分鐘的酒店後,騎著三輪車輾轉搬運。

師傅不會用導航,就一路問,一路找,才到了酒店。

到達時,他的臉和手都被風吹得通紅,令醫護和酒店的工作人員感動落淚。


看了那麼多逆行武漢,支援戰疫的身影,底下一條評論感動所有人

樸實在民間,真誠在百姓。

大家有一分力,發一分光。

從前,我們在課本里背過魯迅的一句話:“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這也是,中國的希望。

加油,武漢。

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