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一个什么字让意境与原句截然不同?

诗酒趁华年


诗者,情之极也。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可以用诗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而诗句意境,往往和当时的作者心境相符。也就是说换种心情,诗就会变得不同。

比如这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原句表现了感慨遗憾之情。

如果是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之时,那么就可以改一个字,表现景色无尽之意,夕阳无限好,只是庆黄昏。体现的是无限夕阳美景,也不过是黄昏的一点庆祝而已。

如果荣华不在,家道中落之时,那么改一个字,昔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昔时如日中天,今日夕阳西下,落寞之情。

诗是情感的极致和爆发,只要心境变了,诗也就变了。原来游戏间曾经改过几首诗,同样的景色,不同的意境和感情,挺好玩的。

如这首,枝头黄鹂独营营,南去白鹭几时行。千帆过尽不见君,万里山雪待归人。



诗是情之极


回答问题之前,简要说一下这首诗。

李商隐的五言绝句中,以一首《登乐游原》极为著名。即使是没读过书的人,也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的句子不陌生。诗本身并不突出,只是后两句过于精炼,撑起了这个绝句。诗属于典型的有句无篇一类。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strong>

全诗四句,首二句表明登临之意与不爽的心情。诗中出现的乐游原,是唐代旅游胜地,李白就有词“乐游原上清秋节”。诗人驱车登原,十来就没有什么好心情。毕竟“意不适”么,是什么,并没有讲,也无需明白。

接着诗人说“夕阳无限好”,怎么个好法也很粗糙,没有具象或通感化,不过诗人的心情似乎大好了,面对余晖映照,晚霞满天,山凝胭脂,城如镶金,诗人一吐郁闷。正要这么认为的时候,诗人又忽然来了一句“只是近黄昏”。一下子带出了深深的悲凉感。大有白居易“大抵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的悲观。很多人认为这两句将身世迟暮之悲,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一并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绚烂画面。是千古哲理之句。

朱彝尊曰:言值唐家衰晚也。何焯曰: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来,悲凉无限。又曰:又叹时无宣帝可致中兴,唐祚将沦也。纪昀曰:百感茫茫,一时交集,谓之悲身世可,谓之忧时事亦可。又曰:末二句向来所赏,实妙在第一句倒装而入,乃字字有根。大抵如此。

但也有力辩其非的,认为“只是”是“正是”的意思。如周汝昌:玉谿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谿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如此一来,李商隐的这两句又是积极进取的鼓励了。由词意造成的对诗境、心绪的不同理解,也成为这首诗的魅力之一。正因不明,正因多意,更见容纳。你倾向于哪种理解呢?

回到题主所问,改一个什么字让意境与原句截然不同?如上面分析,可以把“只”改成“正”字,诗由“只是近黄昏”变成“正是近黄昏”,胸怀、格调马上不一样了。前者易悲,后者感奋。一字之别,消极与积极绝然不同。你说呢?


诗词桃花源


夕阳无限好,

何惧近黄昏。

老骥千里志,

伏枥不甘心。

留得青山在,

定能火烧云。

2018年我到了英孚英语语言培训国贸中心和万寿路中心当了一名保洁员,我每天被在这里学习英语的学员们奋发上进的精神所感动,于是我写下了这首自己鼓励自己的诗。


不忘浓浓故乡情


夕阳无限好,只是已黄昏。近字改已字,是不是没有什么希望啦![流泪]


中心82591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可是快到黄昏了,无限卷恋…

改为:只是己黄昏。意境改变为无奈与绝望…



o风一样的男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诗,是在慨叹夕阳的美好和短暂,如果改一个字,可以从慨叹变成赞叹。我把“近”改成“因”,夕阳无限好,只是因黄昏。意思是夕阳之所以美好,是因为黄昏,因为黄昏,夕阳迸发了光和热,变得无比璀璨。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路上有心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改一个字我觉得可以这样改:夕阳无限好,只要近黄昏。不过都显得有些悲观的心理,图一是我以前在QQ空间发过的一个说说,也不记得从哪里抄过来的,就觉得很有意境。应该是一种很乐观的心态吧!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当我们遇到了一件很不顺心的事且没有办法去改变结局的时候,试着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它,这样自己的心情可能会好一点,就比如在很口渴的情况下刚从外面回到家的两个人发现冰箱里有半瓶饮料,悲观的人叹气到就只有这么点,乐观的人的反应是还好还剩半瓶。要坐电梯的时候电梯突然坏了,悲观的人就会报怨说:真倒霉又要走楼梯,乐观的人就会这样想:刚好,好久没运动了,就当是运动一下吧。夕阳的出现就意味着马上到黄昏了,我们能怎么办,开心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有限,乱写了这么多希望看到的人不要笑话我这个没什么文化的人[捂脸],





遂乡小海


飞花《作娟悟语》,这句千古佳句流传甚广,恐怕没人不知道吧?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一诗。他乘车游览时,看到黄昏日落美景有感而发,即兴之作可谓千古名篇。

我认为我们无论怎么改,也很难超越千古名句,姑且我们探索一下,做作文字游戏,在试改中体会吟诗的快乐吧!按照题主的要求,只能改一个字,那上下句的尾字最好不动还按照原来的平仄,只好改前面的的了。但意境与原来截然不同也难。原诗的意思是赞叹夕阳落日晚景之美,然后笔峰一转夕阳再好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是黄昏了。美好只是短暂停留,转瞬即逝,体现了诗人的无奈!我的试改如下。

只(叹)近黄昏

只(憾)近黄昏

只(惜)近黄昏

(可)是近黄昏

以上改动依然是无奈的意境!

再改

只(怕)近黄昏

只(赏)近黄昏

这两句有点不同的意境了。试改游戏结束。

文/顾作娟,图片自拍与来自网络侵删。








文化领域创作者飞花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恋黄昏。

(黄昏恋头条抒怀)


徐徐升起438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句话不简单,因为很容易曲解意思,所以需要了解这首诗词的本意再做修改,修改时候不能破坏了对仗,我的更改是:“夕阳无限好,(总)是近黄昏”,为什么“只”改为“总”,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意思了。接下来我从字的意境和韵律上看。

只是近黄昏的“只”字容易曲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李商隐的即景抒情的诗《登乐游原》中一句。“只”字并不简单,这里的“只”不是转折“而是”,“可是”的意思。这里的“只”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只”用法相似。意为:“就是,正是”。

所以“只是近黄昏”,是要从作者整首诗词来看。自己心情不好,登高远望,看到夕阳无限好,正是因为在黄昏到来。其实就是正好赶上了太阳斜射时候的才出现的美丽,他看到后心情突然就释然,因为一切都因为恰到好的美呈现了,晚唐诗人多为借景抒情,也表达对当时严重的危机无法挽回的无奈。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商隐

所以,“只”改为“总”意境就不同了,原来是拥抱自然的变化,改为“总”意境是时间过的太快了,一下子就到黄昏,厌烦的心境与“只”的意境差别很大。

夕阳xīyáng对只是zhǐshì的韵律不能改。

替换“只”的必须是第三、四声,又得改变愿意,所以用了“总”zǒ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