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只保護第一志願,保護第一專業嗎?

陌上墨岑


這個“保護”不知從何說起?考研第一志願非常重要!幾乎很少看第二志願有許多客觀原因:第一,錄取研究生時,同情考研生的心理降低,不願意替考生考慮!高考時錄取考生的人總會覺的這是鯉魚跳龍門,孩子考的不容易,咱們不錄取,儘早退回去讓第二志願的學校錄取,怕耽誤學生!但考研生不同,你大學都畢業了,錄取不上就工作嗎!所以,心腸硬了些!因此,就很不願意顧及考生的下一步考慮,只考慮自己學校的得失!耗時較長,耽誤第二志願錄取時間!第二、高考時志願學校排名順序不對,錄取學校一般不計較,社會人不懂嗎!但到了考研了,你考研生算專業人士了,這兩個學校本就互不服氣,你把他倆並列,排到第二志願的學校感覺委屈,也就不情願再看被別人退回來的人!所以,第一志願就是最終決定!專業也基本類似,同校內各專業互不通氣,互不服氣很常見,第二志願也就無用!第三、因為各個專業需要的基礎不一樣!第二志願學校和專業如果與第一志願的學校和專業所考的科目差別很大,就沒辦法參考!直接就不看了!所以!考研就是第一志願!第二志願非常少!不是保護不保護,而是學校之間、專業之間的競爭造成!


京都老客41118


我是燕園博雅教育,熟悉高考、大學、考研及讀博,歡迎關注。

題主說的考研的“保護”問題,確實是有的,不過往往是指的“第一志願優先”的問題,也就是招生單位一般都會最看重第一志願考生,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予以錄取,不過,這往往是相對於調劑生而言的。

如果學校生源充足,第一志願考生上線人數很多,能進入複試的,都是第一志願考生,是不存在保護問題的。最終,各憑自己的初試成績和複試的綜合表現,按照相應的計算公式進行加權計算,得到的最後排名就是錄取的最後依據。

多數學校及專業,都是這樣操作的,因為它們往往都有足夠的生源,不存在保護誰的問題。甚至,某些學校的考研競爭會很大,第一志願考生已經太多了,必須通過較高的複試線篩選掉部分初試成績相對較低的考生。

比如,北京大學今年的應用統計碩士(專業型)的基本複試達到了400分,把那些初試成績380、390分的很不錯的考生篩選掉了;報錄比更是達到了20:1,競爭十分激烈,;實際的錄取最低分達到了408,也就是把400分以上,408分以下的進入複試的考生在複試中也給淘汰掉了。

這就是考研中的“優勝劣汰”,合情合理的。對於那些本來高分但是考研北大失利的考生而言,唯一的路子就只能是調劑,這包括校內調劑和校外調劑。

無論是校內或者校外調劑,都必須有調劑名額,這是調劑的先決條件。從北大校內看,應用統計碩士的相近專業是沒有調劑的,所以,那部分被淘汰的考生,與北大就無緣了,只能進行校外調劑。一般來說,這種調劑,很難進入不錯的學校。所以,這也提醒我們,第一志願的填報需要謹慎、合理,不能目標太高,不然,雖然初試成績不錯,但競爭太大的話,第一志願還是會落選,一旦落選,就有點“落地鳳凰不如雞”了,調劑往往不容易進入不錯的學校。

如果學校生源不太充足,第一志願考生上線(國家線或自劃線)人數不多,還有調劑名額,就存在“保護”的問題了。有些學校為了保持第一志願考生的忠誠度,會明確地有“第一志願保護”,在有調劑名額的情況下,第一志願考生只要複試及格,體檢過關,往往都能順利被錄取。比如,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比較熱門,但幾乎每年都有專業過線人數不夠,比如去年是化學工藝專碩,今年是工業催化專碩,有調劑名額。很多人會去搶調劑名額,但因為有“第一志願保護”,那些一志願考生只要進入了複試,正常情況,往往都會被錄取。

那麼,是否每個學校都有“保護”呢?並不是。

對於第一志願保護問題,只能說,很多學校都會或明確、或隱性地有這種“保護”,但也不是每個學校都這樣。以前也發生過在有調劑名額的情況下,第一志願考生在複試中被刷掉而名額被拿去錄取了調劑生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很少見。所以,選擇考研目標時,最好提前瞭解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


博雅燕園


考研大部分學校願意招收第一志願的考生,也不見得第一志願的一定可以錄取,不少學校調劑的和第一志願一起復試,也有第一志願被刷的!第一專業,這個對於大部分學生考研也少遇到, 部分大類專業,下面的不同方向,確實有學校安排的因素!


翻譯碩士mti考研指導


您好,山西中公教育為您解答!

並不一定的,考研你只能報一個學校的一個專業,但是如果考不上並不代表就無學可上,只要你的條件達到調劑要求,你依舊可以申請複試,有機會繼續讀書深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