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发现手机上下载的app惊人相同,app式垄断来临了吗?

张小鱼调皮


APP垄断一直在啊,从来没有消失过

其实移动互联网应用一直有些不成文的约定,首先一条就是谁先入场谁大爷。对于某个细分领域的应用,先入场的APP是直接让客户最先感受到的,只要不发生原则性或者战略性的问题,一般都是使用最多的APP

其次是某个领域,一般只会有排名第一第二的APP生存,排名第三的APP要么被收购,要么就是找一些细分领域活着,要么就是生活艰难。

最典型的就是购物APP,淘宝和京东是老大老二,老三苏宁易购如果不是有苏宁土豪在后面撑着,估计早就生活艰难了。当然拼夕夕是找到了细分领域横空出世的

所以手机上如果有雷同的APP很正常。如果是通用领域,基本上就是排名第一第二的APP。如果是细分领域,那么就是有一些独特诉求的APP


IT老菜鸟


个人认为,App的垄断时代会到来,但不是现在。理由如下:

1.您说发现和朋友使用的App高度相似,这是因为,一般朋友之间都有着相似的年纪,相似的职业,相似的教育背景等,您与朋友是处于同一个圈子内,这些高度相似的人类特征导致您与朋友下载的App高端相似,例如学生群体使用有道词典、抖音等软件较多,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中年男性则使用快手等软件较多。

所以造成您与朋友手机中的App相似的原因不是因为软件垄断,而是您与朋友相似的特征造成的。

2.小编认为App时代总会到来,是基于国家任由市场自由发展的假设下说出的。

我们现在使用的支付宝、微信都推出了小程序应用,这就意味着,您若想使用某软件,只需在微信或支付宝内搜索小程序即可立即使用,无需下载App,比如小编常使用的滴滴出行软件,就是通过支付宝使用的。一方面,开发小程序所需费用远远低于开发应用程序,另一方面,微信和支付宝拥有庞大的用户量,能起到很好的引流效果,所以现在小程序越来越火爆,此外,我们来看资本市场,腾讯与阿里拥有风投资金,不断参股入股其他公司,现在很多公司背后都是阿里腾讯的身影,如京东、摩拜单车背后的腾讯,滴滴、ofo背后的阿里,正因如此,腾讯阿里也有资源来为微信支付宝引来小程序。基于此分析,小编大胆地说,在未来,我们手机中可能只需要安装微信和支付宝这两款软件。

小编的手机中,很多App都是小众的高效率软件,有和小编手机相似的人吗?欢迎留言分享您认为好用的软件,谢谢!





王金哲wjz


可以说是APP垄断来临了。

当前主流的APP可以分为四大系:百度系、腾讯系、阿里系和头条系。

百度系的APP,包括手机百度、百家号、百度知道等,下载量蛮大。

腾讯系的APP,包括QQ、微信、QQ空间、腾讯课堂等。

阿里系的APP,包括淘宝,天猫,钉钉等。

头条系的APP,包括今日头条、抖音、多闪等。

基本上你的手机就被这四大系的APP给占领了,你打开你手机看看有没有这四大系的APP?

你再仔细想想你每天花在哪款APP上了


数字视听科普


欢迎在点击右上角关注:「太平洋电脑网」,不定时放送福利哦。

APP垄断吗?只能说是重点几个APP接管了大部分人的需求而已,除了有垄断的味道,其他的还是有很多的选择

你跟你的朋友的使用APP比较相似,只能说是你跟你的朋友生活方式比较相似,在同一个圈子里,所以有大量的需求都是一样的。

目前有多少个APP呢?工信部发布了2018年1-5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数据。内容显示,截至2018年5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为415万款。现在是2019年了,这个数字肯定是有多无少的。正常人手机不要说全部装完(根本不够空间),装450个的都不多。

所以说,这是垄断吗?大部分真的不是,很多APP都有很高的替代性,你不用这个就有其他APP提供服务差不多的。

你想聊天:微信、QQ、企业微信、工作上的钉钉,还有各种聊天工具(例如多闪什么的);

你想支付: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京东金融等等.....

你想看视频:腾讯视频、哔哩哔哩、优酷等等各种视频客户端。

所以说,这是垄断吗?选择不要太多了。

但是一些领域却进入了有垄断嫌疑的情况:在社交领域,拥有微信和QQ的腾讯最强,其他的只能做细分;在支付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网约车领域,滴滴可以说一家独大,其他真的不够影响力。

只能说,大部分的APP是不存在垄断的;但是在某些领域,真的是有一些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份额,其他小品牌体量都不大。

至于,你跟你的朋友APP都差不多,更多的是圈子相同,大家爱好差不多,所以APP差不多。


太平洋电脑网


我试着从网络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1 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的含义是:用户越多,产品价值就越大。产品价值越大,用户就越多。

假设只有你一个人在使用微信,其实微信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你谁也联系不上。

如果你身边的朋友都在使用微信,即使你没有使用微信,为了和他们联系,你自然也会安装微信。


2 赢家通吃

当A公司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发网络效应,这个数量通常称为引爆点。只要跨过这个点,产品的正向增强回路就会被激活。

同时竞争对手B公司,用户就会被抢过来,价值迅速流失。价值流失,用户就更少。竞争对手的负向增强回路被激活。

遗传学上有一个最小可存活种群概念,即100-1000年内,一个物种为了有90-95%的存活可能,所需要的最小个体数量。

这个数量是4169。一旦小于这个数值,因为代际叠加的交配难度,物种就会走向灭绝。

如果A公司率先引发网络效应,最可能的结果是A公司赢家通吃,或者第二名跨越过了生存点,构成强老大,弱老二这个格局。


3 用户忠诚度

假设用户小明正在使用A产品,市场上突然出现了B产品,那么如何分析小明对A产品忠诚度?

用户忠诚度 =(A提供价值-B提供价值)+ 切换成本

假设市场上出现一个想取代微信的新产品,只有小明大部分微信好友都切换到新产品,此时新产品对小明才有意义。这样的切换成本无疑非常巨大,所以小明对微信的忠诚度就非常高。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效应导致的赢家通吃和巨大的切换成本,才出现了问题中的现象。


敬请关注

请点击关注按钮【IT徐胖子】会持续为大家奉献互联网和技术干货内容,感谢支持


IT徐胖子


我认为已经到来,只不过现在是寡头垄断。就是少数的互联网公司控制了绝大部分手机软件的市场。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软件主要是百度,字节跳动,阿里巴巴,腾讯这几家公司。

社交方面,主要有微信QQ(腾讯公司)

购物方面,主要是淘宝,天猫,苏宁易购(阿里巴巴占有苏宁易购股份),京东,唯平会,拼多多(腾讯有京东,拼多多和唯品会股份)

音乐方面,主要有,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都是腾讯的),阿里巴巴的虾米音乐,还有网易的网易云音乐

视频方面,主要有,爱奇艺,腾讯,优酷。分别是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公司。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芒果TV,乐视,搜狐,这些视频软件占的比重比较小。

短视频方面,快手(腾讯有股份),西瓜视频,抖音,火山视频,(字节跳动公司)好看视频(百度公司)

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软件,都不约而同的被主要的互联网公司所占领。因此导致我们所用的手机软件都大致相同,这就是让我们觉得app被垄断的原因。

在小米商城的下载榜前十中是腾讯的软件,或者是腾讯占股份的软件达到六个。百度两个,阿里巴巴一个,字节跳动公司一个。

而在2018上半年中国市场软件排行前十中腾讯公司有五个软件,字节跳动公司三个,百度一个,有一个万能钥匙,这个主要排的是周活跃度。





若即若离95840921


你和朋友手机上下载的APP惊人的相同的时候,情况如下:

1,你和你朋友的日常需求是相同的,因此,头部软件基本就是那么几个

比如新闻,今日头条等头部软件,这是必备的

2.APP

软件比较放心且质量OK的软件,基本围绕在几个技术优良的大公司手上

并不是因为他们垄断而是因为技术稳定,在某一个领域里面,他们技术积累的比较稳定。

3.市场的选择性,APP并不具有垄断行为,而是市场的选择。比如同样的IM软件,以前飞信背靠移动公司,却没有做起来微信,而微信之前还有小米的米聊

均是因为没有满足绝大部分的某些需求点,所以导致了被市场淘汰的,剩下的那些软件基本都是头部软件公司的积累产品,在技术稳定和需求上满足了绝大部分用户,因此被市场选择下来

4.几大公司的生态布置,比如阿里和腾讯的 APP生态链,你会发现,某些软件确实蛮好用的,然后就是市场的兼并,比如腾讯收购酷狗,酷我股份,阿里收购天天音乐,其实在每个软件分类里面都有竞争,并没有产生垄断性软件,只是因为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短板,造成了APP的市场占有率,这才是令人反思的地方。


数码极客Teng


一直在畅想一件事情(开脑洞 不负责):

把整个手机系统桌面做成信息流(不限于 强调内容),干掉所有app,全部以服务化的形式接入到手机厂商。更关注服务本身,去除“留存”“DAU”“用户粘性”这种指标。真正实现小程序的用完即走的理念。

既有广告业务形态,大数据针对用户的个性化挖掘和服务会受到影响。

流量入口只是设备本身,也是手机厂商。不再存在现象级应用。

手机厂商处于唯一的服务内容分发平台,权利更大;三方互联网公司流量模式发生变化,数据可能发生共享,既有变现能力还在。多公司可以基于联邦学习来做真正的数据融汇。

想法初衷:如何做到关注服务本身而不是流量入口;如何做到真正的AI无处不在,而不局限于设备和领域。

app的存在使得:

寡头格局不容易被打破;

从为用户服务的角度多应用的数据天然隔绝,无法做到真正的智能;

不利于未来去手机化向无处不在拓展,终有一天ai无处不在,交互无处不在,需求无处不在,服务无处不在。手机设备明显会是个限制。

甚至于说做到最后,手机系统已经不是现在的样子,更是一个多元化的智能大脑,至于存在于手机还是眼镜还是电视,冰箱,墙面已经无所谓了。

挥之即来呼之即去才是AI的终极目标。

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的飞机更安全一些????


鲁君树人


手机上下载的app惊人相同,其实并不是今天才来临的,它的垄断背后是企业的垄断,而企业的垄断并不是今天才初露头角的。所谓的App垄断,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垄断app通常都是“元老”

相信很多人发现,现在我们现在常用的app几乎都是这类软件里“元老级”的app。正是这个原因,这些app比其他的新起之秀更理解用户,相关技术方面也更加成熟,所以更加吸引人们去使用。

另外,这些“元老级”app早就积累了很多老粉,利用这些老粉的社交网络自然也吸收了更多的新粉,进而导致大家app都差不多的现象。

二、垄断app资金实力雄厚

垄断app从发展之初到现在,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资金,这类都是其他小app不可比拟的,所以垄断app有强大的实力去推动产品的创新、宣传以及分布范围。

同时这类app又通过自己的投资,入股或兼并其他小app,将它们功能集合到自己身上,进而也让用户停止下载其他软件。

总之,app的垄断与市场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规律不无相关。app本质上就是一个产品,跟企业的其他产品没有区别,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你觉得还有其他原因吗?欢迎留下你的看法。


星星的笔记成长史


APP谈不上垄断,真正起作用的是APP背后的用户粘性和流量。很多APP承载的都是人们的共同需求,比如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等,但对于APP自身来说只是一种载体,任何形式上的革新,比如VR/AR都会影响传统APP的地位。

流行的APP都是竞争的胜利者

多数人的手机中一定会有几款相同的APP,相信大家也能猜出都有哪些。这些APP几乎涵盖了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娱乐,购物,社交,出行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APP的垄断,而是相同应用场景下多家公司竞争的结果。

在如今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互联网公司只能够通过体量来维持自身的利益,因为有了体量才能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否则就只能被竞争对手按在地上摩擦。

APP本身只是一种形式

之前的IM即时通讯应用大战落下帷幕,结果并没有任何改变。反而是即时通讯王者担心起短视频应用对自己的冲击。这种现象是为什么呢?APP本身是一种内容和流量的载体,强大的不是APP这个壳,而是内容和流量。

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5G才刚刚投入测试运行就开始准备6G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一旦更新的技术出来,跟不上时代就会被遏制,被淘汰。

移动端的APP同样面对这种问题,比如VR/AR技术衍生出的新型应用,尽管仍然称之为应用,但是形式上肯定要发生质的变化。等到VR/AR真正成熟,现在的手机是否还是如今的样子,甚至手机是否还存在都很难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