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自寫出以來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句,寫這首詩的人自然也是名人。作者龔自珍,梁啟超如此評論他:

“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盦文集,受若點然。”---《清代學術概論》

用如今的話來說,龔自珍就是清代的微博大V,意見領袖KOL,在青年學子中有著一定的威望。但是龔自珍這個人,後人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官宦世家,卻因字醜而“不入流”

龔自珍,1792年出身於浙江杭州,當時叫仁和,1841年病逝於江蘇丹陽,時年49歲。

龔自珍父親曾任蘇松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兵備道是清朝沿用明制的一個官職,正四品官員,相當於現在的警察局局長,所以龔自珍自出生起就家境殷實。

龔自珍少年時代有一個老師,名叫宋璠,是浙江的貢生,也就是說宋璠是當地數得出名號的學者。不僅如此,宋璠的品德也為時人稱頌,他從小就孝順父母,是當地出名的孝子。

宋璠對龔自珍的要求很嚴格,他不但教龔自珍要勤學,也教龔自珍要重孝道,因此很受龔家人的喜愛。但是宋璠懷才不遇,三十三歲便鬱鬱而終。

咱們前文提到的那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就是龔自珍為了紀念宋璠這位良師而寫下的。全詩為: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1818年,龔自珍中舉,兩年後任內閣中書。這是一個從七品的小官,主要負責書籍的撰擬、記載、翻譯、繕寫等工作,說白了就是個公務員性質的編輯。這是一個熬資歷的活兒,熬過一定年限才有機會外派當官。

龔自珍在這個崗位上一熬就是十五年,為啥,就因為他字“醜”。1829年,龔自珍中進士,但是因為字體不合規矩,三次殿試皆不中,始終未能入翰林。翰林是啥?當時宰輔必自翰林出,封疆大吏等官職也大半出於翰林,因此清朝讀書人都以“入翰林”為人生跳板。

根據龔自珍留下來的手記來看,其實他的字並不算醜,雖然略帶潦草,但是依然清晰可辨,如果放在現在,閱卷老師最多就扣個卷面分了事。但是在清朝卻是不行的。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龔自珍手跡

清朝流行館閣體,因為這是清朝皇帝老子喜歡的字體。在當時,你可以學問不到火候,但是如果字寫得不好,即使你才高八斗也只能臨門摔跟斗,就像龔自珍一樣,就因為字寫得不好,一個從七品的小官,一當就是十五年。但是要是字寫得夠好,那就完全有機會加官進爵。

康熙年間有平民,名叫高士奇,未中進士,但是因為他“善書法”,入翰林院。乾隆年間,張照善館閣體,備受器重,賞賜御筆書畫。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這樣說道:

“苟不工書,雖有孔墨之才,曾、史之德,不能階清顯,況敢問卿相”

清朝科舉以書取士,做八股,書館閣,這是那個時代的特色。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館閣體

龔自珍因字醜落榜後,回家讓他老婆女眷苦練館閣體,他老婆何頡雲的書法尤其好。於是龔自珍嘲笑道:如今翰林還值得一提嗎?我家的女流之輩沒有一個不可入翰林。

與其說是龔自珍不入流,倒不如說他太清高,有著文人特有的固執,是一個寧折不彎的主。

縱然官小位低,自有一番俠肝義膽

正是這樣一個寧折不彎的龔自珍,有著一身俠肝義膽。

作為多年的京官老油條,龔自珍見慣清朝朝政腐敗,再加上仕途坎坷,這讓他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憤青。龔自珍常將社會弊病以詩歌形式寫出,期望可以起到警醒世人的作用。

他把當時的社會說成是“衰世”,比作“將萎之花,慘於槁木”指出當時朝廷人才奇缺的現狀,“非但鮮君子也,抑小人甚鮮”,這個時代不但君子不多見,小人也沒有幾個。

為啥?其原因就在於整個社會妒才忌能,一旦遇到“才士與才民出,則擺不才督之縛之,以至於僇之”,只要出現一個有才的人,就會有一百個無能之輩去束縛他,有才的人怎能不稀少?

針對這些事弊,龔自珍提出了“更發”、“改圖”的主張。他在《己亥雜詩》中喊出了“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吶喊。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此外,他還在1820年寫的《西域置行省議》當中,提出了將新疆改設行省的主張,希望能鞏固祖國邊疆。

龔自珍生活在清朝由盛到衰的時代,他晚年之時,中國已經面臨西方資本主義入侵的嚴重威脅。鴉片戰爭前夕,林則徐去廣東禁菸,龔自珍寫下《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主要內容為除了支持禁菸以外,還提醒林則徐警惕英國人的狡詐和危險,建議林則徐帶重兵前往,除此之外,他還建議林則徐帶上火器,改進防務,以準備隨時粉碎外敵之挑釁。

正是因為龔自珍這些先進的言論,對中國近代思想界有著深刻的影響,使人“受若點然”。林則徐是“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龔自珍則是“三百年來第一流”(柳亞子言)。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林則徐


大俠爹生個大瞎兒,父愛國,兒賣國

龔自珍雖然命途不濟,卻一生都在為中華而奔走呼號。命途不濟,扛一下就會過去,人家還會說你堅韌不拔,要是家門不幸就慘了,脊樑骨都得給人戳斷。龔自珍這兩樣都趕上了。

龔自珍在世時,因為字醜而三考科舉不中,只得做一個憤青,好在一輩子都在為喚醒沉睡的大清王朝而呼喊,贏得了一個“改良主義先驅者”的稱號。

可悲的是他死後,在他墳上潑一盆汙水,氣得他差點再死一次的人,竟然是他的兒子--龔半倫。龔自珍在世時,龔半倫就不學無術,經常拿他老爹的詩稿改幾個字拿出去招搖撞騙,不但如此,他還好色非常,經常狎妓。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龔半倫

龔自珍死後,龔半倫由於揮霍無度,淪落到變賣老父手跡為生,後來甚至給入侵者英國人當了幕僚,俗話叫“帝國主義的走狗”。

雖然沒有確切的證據說龔半倫當年給英法聯軍帶路,火燒圓明園,但是有事實證據證明他跟著英法聯軍進入了圓明園,還順手牽羊拿走了圓明園中很多寶物。而這些寶物也在後來的揮霍中被龔半倫變賣一空,不知去向了。

龔半倫後來在上海病死,死的時候是窮困潦倒,窮到都要“斥賣遺書舉其喪”的地步,也算是一種報應。

龔自珍一生,雖然出身富貴門,但卻一直鬱郁不得志,滿懷憤懣之心只有訴諸筆墨,正是如此,才讓他教出龔半倫這樣一個敗家玩意兒。由此可見,一個人要想活好,得活好兩輩子,一輩子是自己的,一輩子是兒女的。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自己要活好,得知道自己要什麼。龔自珍雖然提出過很多影響深遠的見解,寫出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但是這些都源於他科考失敗後憤懣的心理。

可以說,他的前半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只想著進入官場做官,卻又不願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改變自己,否則以他的才智,不可能練不好區區一個館閣體。他在妻子練成館閣體後嘲笑朝廷中翰林皆不如女人,他自己又何嘗不是?

到了後半生輾轉官場,仍舊不得志,於是憤然離開,轉而揭露官場黑暗。從正向來說,這是一種俠義心腸,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從私下來說,也未嘗不是一種報復行為。

要想兒女活好,重要在教育。龔半倫之所以活得這麼操蛋,其實也和龔自珍分不開。龔自珍也喜歡狎妓,龔半倫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比他老子更勝一籌而已。至於龔半倫後來賣國求生,不也是龔自珍只顧“針砭時弊”,而忘了對龔半倫悉心教育的結果。

寫不好字,教不好兒。龔自珍:我要這盛名有何用?

火燒圓明園

不低頭看路,無以立足當下。龔自珍不能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字醜卻不改,造成他科考連敗,從而造成了一生的委屈憤懣。

不眺望遠方,無以展開想象。龔自珍只顧著發洩自己心中的憤懣,卻忘了對下一代的教育和規劃,從而造成了龔半倫的落魄和失敗,也給自己的“清名”狠狠的抹了把灰。

《史記》有言:“順,不忘善;逆,不惶餒;安,不奢逸;危,不驚懼;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看來這世上的上將軍還真是不多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