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奇书《海国图志》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

今天我们很多人在看日本近代史的时候,总会忍不住要和中国的近代史对比。因为同样是被迫进行开国,中国和日本的命运,却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实际上说起来,日本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者之一,中日之间有些师徒之义,但为什么两国的命运差距这么大呢?

其实,我们从一本《海国图志》在中国和日本的不同命运,就能反映出两国之间的差别。

魏源,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在1842年,出版了一本详细介绍世界格局和其他国家历史、政治、地理、经济、宗教、教育等丰富内容的书,这本书就是著名的《海国图志》,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

他在这本书的开篇就提出了,中国应该对外面的世界知己知彼,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才能让中国克敌制胜,也就是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这本书很快就被禁。

在9年之后,《海国图志》传入日本,一开始因为其中有关于基督教的内容,被当时反教的幕府列为禁书。

可是在被禁3年后,黑船叩关,对世界茫然无知的日本立刻解禁了《海国图志》。幕府的对这本书的态度,简直是180度大转变,要求各级官员务必熟读此书。于是日本全国上下,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掀起了“开眼看世界”的热潮。

他们认为,中国比日本先开国了13年,在国家发展和与外国交流方面,一定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但当他们来到中国,却感到非常失望。鸦片战争之后,过了20多年,中国还不造军舰,没有大炮,抱着陈旧的观点不放,让《海国图志》在自己国家绝版。

日本认为中国再也不是自己的榜样,在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颁布了“王政复古”诏书,明治维新正式开始。

所以你看,《海国图志》原来是为了让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但却被当时的中国拒绝了,反倒启蒙了日本人。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富国强兵道路,反过来一次次侵略中国。《海国图志》在中日的不同命运,体现了两国面对现代化挑战的不同反应。

鸦片战争的爆发,让日本在“开国”前就接触并学习了西方技术,甚至开始尝试制造军舰, 而经历了鸦片战争的中国, 则到了1863年才开始洋务运动。

日本能主动“洋务”,从别人的一堑中长自己的一智,这就大大降低了近代转型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