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女:为何被人戏称“李易安”?


明朝才女:为何被人戏称“李易安”?

千古第一才女——李易安

说起宋朝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可谓大名鼎鼎,如雷贯耳。这与当时婚后的妇女无名,通常只能以“夫姓+父姓+氏”字称之的民俗大相径庭。李清照嫁高官之子趙明诚后,本该以“趙李氏”称之。可她的闺名不仅被叫响,而且还与男人一样为自己取号为“易安居士”,可以说是其浅意识中追求男女平等的心理外露......而说到“易安”二字,本源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名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以易安(倚着南窗寄托自己的傲世之情,审视仅容双膝的陋室感觉很容易满足)”。表达的是诗人远离官场后身居陋室而自安的平和与惬意的心态。李清照之所以取此二字为号也是因为其丈夫有着和陶渊明一样的一段经历,即:在趙明诚27岁这年,因父亲趙挺之(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元丰党人”)在朝中左丞任上离世。皇帝重新启用反对变法的“元祐党人”,趙挺之受到了清算,趙明诚兄弟一度受到牵连被捕入狱。出狱后全家被迫离开汴京回到青州老家,夫妻相携过起了诗歌唱和,读书著述的平民生活......所以,李清照才为自己取号为“易安”。


明朝才女:为何被人戏称“李易安”?

李清照

那么,明朝的“李易安”指的又是谁呢?原来嘉靖帝时期也有一个女诗人,名叫黄娥,是当时的状元郎、翰林院修撰,皇帝的经筵讲官杨慎的妻子。说到杨慎,大家或许会感到陌生,可是若提起王扶林导演的94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序曲的歌词,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便是杨慎填的一首《临江仙》。他的一生才华出众,为人刚直,曾于嘉靖三年(1524)36岁时因朝廷的“大礼仪”之争逆了皇帝龙鳞,受廷杖后被发配到云南永昌卫的蛮荒之地三十余年,直到终老此地。所幸的是:他虽然为皇帝深恶痛绝,却受到了地方官的善待,并未虚度光阴。三十五年中,他博览群书、著述立说,终成一代文宗。他的夫人黄娥也是一代才女,丈夫获罪那年她只有25岁,之后回到新都老家......夫妇长年分居,写有许多篇凄苦、悲凉的思夫之作流传于世,大有宋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风格,l因此被人赞为明朝的“李易安”。现节录其几篇供大家赏鉴:


明朝才女:为何被人戏称“李易安”?

黄娥图

《罗江怨 阁情》两首:

“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

《黄莺儿》散曲一首: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残。泥途江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流几弯,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朋友们读后是不是感觉有李清照的婉约词风?不仅如此,年轻时期的黄娥也像李清照一样待字闺中时即有名作问世,比如她的《闺中即事》:“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是不是有李清照当年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浪漫情怀?


参考书籍:《宋史》《明史》

欢迎评论、转发、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