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好中国古代史,但典籍众多,教科书浩如烟海,不知从何下手?

饮马长歌


首先你要学习语文要识字,然后学会读文章读大段文章读长文。再就是要努力学好文言文。


三山明月


我是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历史爱好者,这里分享下我学中国历史的经历和经验,希望能提供借鉴或帮助。从小就喜欢历史故事,小时候父辈喜欢讲《三国演义》的故事,诸如诸葛亮多么多么智慧之类的。大概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买了一本书,书名大约叫《中国古代战争100例》,看得很入迷,什么项羽百战百胜之类。上了中学后就看历史教科书,听老师讲课,又对历史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回家把我哥用过的历史教科书都提前看了。历史教科书我觉得还是很好的,虽然讲得都很简单,但是抓住了主要的历史部分,比较不能接受的就是用政治观点看历史,硬是把西方社会发展的进程套到中国,什么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中国奴隶社会很短,从西周开始分封天下,奴隶制就结束了。

中国古代的典籍,《四库全书》基本都涵盖了。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四部分。了解古代史,最主要的就是看史部的典籍,史部的典籍最主要的就是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二十四史里面,最有价值的又是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二十四史又有很多解读的、释义的、溯源的各种注疏。《资治通鉴》也一样,比如因为《资治通鉴》是编年体,看的时候有些会比较乏味,因为像列流水帐,类似"某年冬正月,西南震。庚辰,...",宋代袁枢编了一部《通鉴纪事本末》,其内容均是原原本本的《资治通鉴》的文本,也就是抄书。这一部书是最让人能接受的抄袭,作者因为抄了这部书青史留名了。《通鉴纪事本末》就是把《资治通鉴》分成某些事件,以某个事件为中心来安排文字,这就有它的价值了。有些朋友可能读文言文有困难,前面我有回答过,建议先读前四史,从《史记》名篇开始,从《三国志》开始。三国的历史对关心喜欢历史的人来说应该大部分是比较熟悉的。而且《三国志》体例单一,就是列传,看起来相对容易些。史部典籍之外也有一些有价值的,这里推荐一本不是史书胜过史书的书,那就是讲述魏晋时期文人逸事的《世说新语》,这是一本奇书,历史爱好者不要错过。还有一点,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这个对社会是全方面的影响的,如果不了解儒家思想那么就谈不上对中国古代史了解。儒家经典推荐的就是十三经,也即古代科举考试的教材。

二十四史煌煌巨著,如果不是专门搞历史研究,还是没有必要通读。毛主席最喜欢爱《资治通鉴》,毛主席也是历史爱好者,供我们学习。想要深入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历史,就读相应的断代史。想要读某个主题的历史,那就选读相应的篇章。比如想了解古代的经济状况,《史记·货殖列传》,《汉书·食货志》等。

除了正史,还有野史。除了中国通史,还有地方志。如果想对某个地域的历史作深入了解,还有必要看地方志。


東貝士


不仅仅是学历史,不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一个无比重要却没人重视的规律: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给自己制定一个过高的目标!

第一,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地方着手,慢慢培养自己的兴趣。

学习中国古代史更是如此,不要一开始就把那些专业书籍拿出来啃。这样用不了几天,你就没兴趣了。

一定要选择几本趣味性强,通俗易懂,但是史料考证严谨的历史类读本。最好选择历史学大家写作的读本。我在这里向题主推荐几本类似的。

比如《帝国政界往事》和《显微镜下的大明》,前者是著名历史学者的著作,考证严谨,史料丰富,语言生动,从国家经济,社会等宏观方面论述。后者是著名作家马伯庸写的,经过严谨的考证,从底层社会小老百姓的角度出发进行论述。

第二,逐步深入学习。

当你读完这些通俗读物之后,对历史有一个比较轮廓性的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读一些比较专业的书了。

但是还是不能太专业,只能读一些简单点的专业书籍。还是要选择一些著名学者撰写的书籍,诸如《中国简史》之类。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学修养。

第三,进入专业领域。

这个时候可以进入更专业一些的领域了。开始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史料原文,同时阅读一些专业性的学术论文,获取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

第四,多领域研究,专精专精一门

历史是非常复杂的学科,要广泛涉猎地理学,文学,经济学等学科,用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工具研究历史学。同时,要注意不要贪多嚼不烂,专精研究一段历史,比如晚明史。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40710083205297838"} --}

清墨讲历史


🌹我是一位有几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尽管读者很少,也愿意回答此类问题,尽义务,献爱心!他人的进步,就是我的心慰!

📒热爱历史,是非常好的习惯;学习历史,要看“真书”、阅“真文”。

📔学习历史,必须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标准教科书.中国历史》,《标准教科书.世界历史》为依据、为纲领、为线索;以“本”为“本”;以“书”为“纲”。

📒教材(课本):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历史课本,又是国家政治主张的集合,民族愿望的展现。绝不可掉以轻心,任性而为。

📔购买史书,去正规书店,购买正规出版物。挑选权威出版本、权威编写单位。史学读物:一字之差,谬以千里;一句之误,贻误终生。

📒阅读课外史书,务必读好书、选精品。宁尝仙桃一口,不吃野杏一筐。

📔阅读或购买正规、权威的史书,就是:与权威同行,和国家为友;就是在与圣贤们对话,和民族意志交流。不仅能学到正规的历史叙述、严谨的史学态度、深刻的思索和独到的分析,并且会得到理性的启迪,心灵的洗礼,唯物史观的熏陶和智慧的开启,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树立正确健康的唯物史观。

📒学习了各级学校的历史教材,能夠掌握真知识、培养真本领。所言所文,敢于让儿女及子孙后代,照着去解答中考、高考及人生各类考题,并且获得理想的分数。

📔学习历史,尤其是古代史,务必注意“系统性”,形成条理性。从头由远及近,由近而远,环环相接,节节相扣。通读通览,线索明晰。

📒在通览课本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阅读“分类课本”。即:“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三大部分。

📔“军事事”,除军事院校外,在各类学校中没有单列。它属于政治史中的一小部分。战争——是政治矛盾不可开交的表现形式。和平是人类历史的主流。个别爱好者,可自选其书。

📒学习历史,尤其是古代史,善于使用“历史地图”,在地图上形象、方位的再现历史。帮助思维,加深记忆。

📔学习古代历史,注意古丶今地理名称的互译,尊重原貌,明确位置。

📒学习历史,尤其是古代史,应学会实事求是地评论、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禁绝无限拔高,滥用绝对话语,任性许愿贴标签。课本中从来、根本上没有“最”之词……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一个特殊的重大问题——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史观。无论阅读什么史书。始终存在着: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矛盾与斗争。学习历史的人们,始终要牢固地坚守唯物史观,摒弃唯心史观。这样做了,既或学到的知识不那么多,但起码没有把人学坏!唯心史观,不是正规历史,会使人走向社会的对立面,走向历史的反动。

📒学习历史的终极目的是:明往知今,融入社会,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笑看东篱


求学之路必定是枯燥无味的

既然答主的目的是学好中国史,那么就要搞清楚一件事情,学习和兴趣是两码事。

很多人对历史感兴趣,如爱看电视剧《三国》的波诡云谲,听评书的诙谐往事,满腔热血的读着《明朝那些事》,但想要系统的学习历史学是有点难度的,甚至很乏味。

三代及以上的史料典籍,极其稀少,有关记载也寥寥无几,自秦汉以来,史料就慢慢多了起来,到了唐宋达到巅峰,到满清就更加繁多了。光《清史》(还没修订完)一本书你可能就要读上十数年,更不要说系统的学习。

所以首要的事情是抛开野史杂谈不提,读一些通史书籍。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本书是高校文科的权威教材,出版至今已近五十年,行文严谨,对史实作了大量考证。内容方面,对历史事件的叙述较为简略和平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关系等方面下功夫较多,列出了不少数据,引用了古籍文献。本书从旧石器时代写到五四运动之前,分为史前、夏与商、周(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近代。


各朝代的书籍


辅助学习的书籍

读书好,读好书,这是我为你推荐的诸位大师作品,希望从中可以帮到你。最后送你一句。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温子哩


看中国古代史最好是熟悉文言文。看君是文化领域创做者,这一方面是很在行了。二十四史太浩繁,可选读一些小部头的如《陈书》、《梁书》、《三国志》。史记可以选读一部份,如《报任安书》、货殖列传、及一些世家、本纪,如:陈涉世家、外戚世家、始皇本纪、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等。看自家喜好而论。

读通史也是必须的。《国史大纲》和陈致平编写的十二卷本的《中华通史》都是上乘之作。邓之诚著《中华二千年史》对史学有一定基础的人士大有裨益;傅乐成主编的七卷本《中国通史》图文并茂,行文典雅,是极好的入门书籍。当然了想入门古代史《资治通鉴》和《通鉴纪事本末》也是绕不开的,不说精读起码也要常读。另外《中国历代战争史》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最好读一读,这样的话,你对古代历史的感觉就很丰满了,不会再感觉枯燥乏味。

所列之书目希望对君有所帮助,在下班门弄斧,望不吝赐教。





贺拔岳


学文化,还是要从根源学起,所谓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都是不能长久的。学习汉语就必须从字意入手,因为汉语是属于象形会意类文字,是字形和字意结合最好的文字,所以必须从字形去理解文字。而英文是属于形和音结合的很好的文字。

学历史就必须从先秦开始:

一来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性格形成的时期,这个是本源。包括中国人姓氏的来由,姓氏的分化和壮大都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能准确理解封建二字的本质含义。

二来先秦时期的史家还是比较靠谱的史料的真实性很高,也就是说可信度高。因为先秦时期的史家大多是追求史实记述的真实性,不为权力所左右的,如晋国时期的史官董狐,就直笔责赵盾。又如齐国太史三兄弟为给后世留下真实的历史,情愿被齐国的权相崔杼砍杀也不愿意改动“崔杼弑其君”的事实。直到老四还是不肯改,崔杼也不敢杀了,怕杀绝齐国史官落得更大的骂名。“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是有道理的。

总之,我个人认为学史必须先秦为开端。


唐长老343


人们常说学历史可以增长智慧,其实说的就是人生世事大抵差不多,熟悉历史了解历史的人就可以在历史上找到跟自己当下情况相近的人或者事,于是就可以借用别人的智慧来比较好的解决自己的问题。文友说中国古代史资料浩如烟海、教科书繁多,不知如何下手?其实还是在对此问题的认识方向上有问题?学生学历史,用教科书,成年人学历史用史书。大部分人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其实教科书更甚。所以,我有如下两点建议:

一,你学历史是有明确的门类方向还是想泛泛地了解历史?

明确的门类方向的,比如很多人喜欢研究明史,很多人喜欢研究清史,那么他们就会寻找自己喜欢的门类原始史记加别人的研究成果,双向结合来进行学习研究。

泛泛地了解历史,中国有多个版本的通史专注,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都有,根据自己喜欢的表述方式寻找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就好。

二、你是学术研究需要还是知识拓展需要?

学术研究需要,还是要专注于你研究的门类,王朝史是一个大门类,还有的比如研究流民的,研究建筑史的,文学史的,等等。分得越细,知识越深,这样有的放矢的寻找资料,有序地学习。

成年人学历史一般以知识拓展为主,我的建议是先通读通史,然后根据自己兴趣和实用,选择自己需要的粗泛门类加以细读。

 

 


程池


先看看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再看看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然后看看吕思勉《白话本国史》。通史了解后,就看自己重点学习方向了。还有一点,二十四史是必须读的,所以,古文要学好。学历史要有一个超强记忆力,超强分析能力。不是读死书,一定要分析。


阑翎


如果只是想大致了解一下的话,我想初高中历史课本就够用了。或者《上下五千年》,——这虽然是儿童读本,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一部好书。

如果想稍微深入一点,那就读一读通史吧。不需要大部头的,想范文澜或白寿彝版的《中国通史》,无疑是部头有些太大了,一般人可能很难下决心通览一遍。在这个层次上,我推荐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可惜只写到东汉建立就太监了)、钱穆的《国史大纲》、张传玺的《简明中国古代史》,或者哪个大学本科的中国古代史的课本。

当然,如果想继续深入,那就得读断代史了,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朝代,可以找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浅显的比如《明朝那些事》、《华丽血时代》等一类的通俗读物,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等等,都是不失趣味的历史读物,对于详细了解某一朝代的历史是很有帮助的。

题主如果还不满足于此,想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那就要读研究专著了。比如要了解春秋战国,那杨宽的《战国史》、童书业的《春秋史》这样的经典那是必须要读的。说到断代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那套《中国断代史系列》是很不错的,都是名家名著,推荐阅读。

如果题主有兴趣,古代史籍自然也可以阅读,《二十四史》太过庞大,一般人恐怕没有办法通读(传说只有吕思勉曾经读过7遍半),但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还是应该读一读的,尤其是《史记》。《资治通鉴》有兴趣就读吧,或者说是去读一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要通读也是有些强人所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