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忠臣怎麼解釋?秦檜忠於趙構為什麼成了奸臣,那忠於趙構的老百姓會是什麼?

20178384


忠臣,就是忠心耿耿輔佐皇帝治國理政的大臣,是協助皇帝治理國政的左膀右臂。忠臣並不是盲從,當皇帝的所作所為不利於國家和社稷時 ,要及時給予糾正,進諫言。說無條件服從皇帝就是忠臣 ,是混淆視聽,容易讓人顛倒是非、忠奸倒置,是為奸臣翻案尋找藉口,是詭辯。。

歷史上,皇帝有明君也有昏君,忠君是讓臣子們忠於為國為民的明君,不是忠於昏君,因為昏君是害國害民,辱沒祖先的。對昏君要拼死進諫言,才有了諫官,古代對文官的要求是文死諫,當皇上做出不利於國家社稷的決定時,寧可被殺,也要進諫阻止。趙構不是昏君,但他為一己私利,所作所為與昏君無二。

趙構投降賣國,秦檜做為文官丞相,其職責是,阻止,拼死進諫。如果秦檜因為勸諫被殺 才是忠臣。但恰恰相反,秦檜不僅不勸諫,反而按趙構旨意殺害了岳飛,這是助紂為虐,是真正的奸臣。

趙構的投降使金軍侵入中原 燒殺搶掠,給百姓造成重大生命財產損失,家破人亡,民不聊生。他們能說趙構是個好皇帝嗎?怎麼忠於他?


南極冰火


是誰在這裡胡說八道不打草稿!秦檜什麼時侯忠於過趙構?

《宋史》中寫的明明白白:奸臣秦檜,兩據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禍心、倡和誤國、忘仇鬻倫…。秦檜被金人派回宋庭,就是要從內部瓦解宋朝的抗戰陣營,實現金國利益最大化。《宋史》記載:蓋檜於金庭首倡議和,故撻懶縱之使歸也…。秦檜一回到宋庭就高調宣揚:如欲天下無事,則南人自南、北人自北…的賣國綱領。事實上承認金人的侵略成果。放棄被佔領土和“南望王師”的北方人民,以及敵後如火如荼的抗金武裝。

為了獨攬大權,秦檜用各種卑鄙的手段清除皇上的股肱之臣,連對自己有恩的宰相範宗尹也不放過。最後,整個宋庭的重要朝臣都成了秦檜的黨羽和跟屁蟲:一時忠臣良將,誅除略盡,而頑劣無恥者,率為檜用…。為了掌控皇上,秦檜收買內侍及御醫王繼先“伺上動靜…”,秦檜矇蔽聖聰“郡國事唯伸省無一至上前者…”國家大事都不讓皇上知道。秦檜甚致敢於私自調動趙構的御林軍出京“剿匪”。趙構過後聽到消息嚇出一身冷汗!待責問秦檜時,他竟然大大咧咧地說:這點小事,聖上您就別操心了…。趙構竟然拿他沒辦法!

秦檜還指使他的養子秦僖大肆刪改歷史,凡對秦檜不利的記載“一律焚棄…”秦檜“大興文字獄、晚年殘忍尤甚…,”秦檜“高調張揚、不避行跡、開門納賂,富可敵國,外國珍寶、死尤及門…。”

《宋史.奸臣.秦檜》章下兩萬餘字,記載秦檜賣國、欺君、殘害忠良、脅持皇上、貪贓枉法…等罪行十多條,每一條都是可以“滅九族”的“十惡”重罪。而殺害岳飛,還算不上秦檜的主要罪行。

而今天有人為了替秦檜洗白、翻案,竟然顛倒黑白,信口胡說他“忠於”皇上。真個是吮癰舔痔,無恥之尤!


橡木桶61955766


請不要曲解“忠臣”二字!

忠臣的“忠”是忠君愛國,是忠肝義膽,不是阿諛奉承,不是獻媚逢迎,更不是助紂為虐。因此,秦檜不是忠臣,是奸臣,不要在此混淆視聽。

秦檜冤殺岳飛之行為,乍看之下,雖也算是聽命於皇帝趙構,是在皇帝的授意下而為之,但其與忠臣之行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從古至今,何為“忠”,何為“奸”?文死諫,武死戰,謂之忠;文奉承,武怯戰,謂之奸!因此,只有大義凜然,忠節不屈之人物,才能配得起“忠臣”二字。

而秦檜明知皇帝昏庸,不思報國恥,甚至加害忠節之士,而不勸諫,反而狼狽為奸,助紂為虐,殘害忠良,這就是奸,而且是大奸之行為!

如果,一味的“服從”皇帝,甚至阿諛奉承,也是忠臣,那很多仗著皇帝的信任,玩弄權術,把持朝政的太監宦官;還有那些與昏君暴君一同迫害百姓,荼毒天下的酷吏貪吏,豈不都成了忠臣?

如今,交流開放了,對於岳飛的成就和一些事蹟,我們可以去討論,但其歷史功績不容置疑,其在我們中華民族中的地位不容詆譭。同理,秦檜是奸臣,是不能改變的歷史觀,這些妄圖替秦檜洗白的言論和觀點切不可取!


這些歷史要讀


秦檜居然成了忠臣!明明一個內奸,敗類,一個連膝蓋骨都沒有,至今跪在精忠報國的岳飛墓前任後人鞭撻的唾罵的人。一個不知禮義廉恥,欺君賣祖,屈膝求榮,媚上欺下被萬古唾棄,千刀萬剮而不足以解萬民之恨的漢奸賣國賊!現在居然有人為其洗白:

岳飛和秦檜:一個民族英雄,一個漢奸賣國賊!一個千古流芳!萬人景仰!一個萬人臭罵,遺臭萬年!一個武將,一個文人!武將為國捨生取義,而文人媚上欺下,一個“莫須有”便將國家民族葬送!而現如今不正好如此嗎?農民辛辛苦苦種地卻換不來一家溫飽,而那些那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卻一再賣弄文彩說自己如何辛苦上學,恬不知恥,嫌自己拿成千上萬的工資仍不知足!佔據高位不為民謀利!崇洋媚外,甘領狗糧。更可恥的是修改教科書,將我們千古年來人人景仰的民族英雄如霍去病,岳飛,文天祥等等的忠烈英魂剔出教科書!他們這是為自己以後叛國賣國掃清障礙,怕落的秦檜那樣的千古罵名,永世不得翻身!想想那些精日分子,哪一個不是國家培養!更可氣的有些居然身居教授,公然在大學課堂堂而皇之散播辱國言論!更有某高校才女領著國家獎學金卻稱國人為”支那”!如此種種,怎不讓人寒心!


隨緣198769237


一、淺義論忠臣,在三綱五常中,君為臣綱,就是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奉為處世準則,歷史上不乏此類人物,如明初朱元璋時大將傅友德,以自刎明志。那麼,君要臣頂罪,臣也應當愚忠不辭,有人認為秦檜就是這類人,他是為真正的歷史罪人宋高宗頂罪的。故當前有人提出要再立宋高宗趙構塑像於岳飛墓前謝罪。

二.、更高層次論忠臣,不是忠於個人,而是忠於國家和人民。商朝末年,比干以皇叔身份位居太師要職,輔佐商紂王執政。商紂王以暴力四處征伐,以致天下戰爭連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比干以商朝社稷江山和天下黎民蒼生為重,以死忠諫反對暴政,終致剖心盡節。比干並不忠於商紂王,而是忠於公眾和正義,所以比干是歷史上忠臣第一人。岳飛在金國南侵之時,不畏強敵,力主抗金,堅決抵制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為代表的投降主義,被羅織莫須有的罪名而殺害。他並不忠當朝皇帝,卻是為國家和人民利益而死,與比干一樣,也是活在人民心中的忠臣。

三、曹操是奸臣,是他生前挾天子以令天下,當他死後其子孫又完全竊取了漢室皇位建立曹魏政權。秦檜唯宋高宗趙構旨意行事,盡力效忠當朝皇帝卻也惹上奸臣罵名。在忠君論影響下,唯護皇帝永遠正確的邏輯,當作罪惡禍首把秦檜塑像長跪在岳飛墓前,似乎不合情理。至今分析角度不同,評價不一。

四、作為文官身份的秦檜,沒有曹操那樣軍權在握,親臨戰場指揮作戰,對金國攻佔首都汴京也不是主要責任人,卻因為親自執行殺害抗金名將岳飛,而成為千夫所指知名度飈升的奸臣。可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秦檜只顧媚上,不顧民心,冒天下之大不諱所致。

五、北宋以汴京為都城,臣民以漢族為主體,信仰儒家思想是意識形態主流,經開國皇帝趙匡胤改革圖新後,中央集權強大而地方權力削弱,立國方略崇文抑武。此時經濟、文化、科技發展較快,社會相對穩定,是人民嚮往的幸福生活。但朝廷疏於邊防,最終釀成毗鄰北疆邊陲的女真遊牧民族為主體的金朝大舉南侵,攻佔都城汴州,抓走趙構父親宋徽宗趙佶和哥哥宋欽宗趙桓,上演了北宋歷史上文明被野蠻征服著名的靖康之恥之悲劇。在金朝統治區的人民在屠城掠奪下,廣大漢人論為女真人的奴隸,也包括宋朝皇親國戚大臣貴族,從此美好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在此危難之際,以岳飛為代表的大宋將領奮起抗金,以恢復大宋江山、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為己任,深得人心,可是為圖一己私利的南宋皇帝逃到浙江杭州後定都臨安,與侵略者金朝私訂賣國條約。特別是權臣秦檜,不講原則,一味盲從賣國賊宋高宗趙構,失去言官為國為民忠諫之重責,還設計殺害主戰派岳飛等浴血奮戰在前線的愛國為民之忠臣大將,以致收復失地,恢復漢人江山的希望破滅。因此,老百姓心中主戰派武將岳飛是忠臣,投降派文臣秦檜則是奸臣。

六、老百姓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是封建制度下深受剝削和壓迫的。民以食為天,為溫飽而勞碌奔波,對於皇帝是否忠於,是相互而言。皇帝不愛民,人民淪為亡國奴,有必要愛他嗎?宋朝百姓對昏君宋高宗只有軾君沒有忠君之念。


林柏忠


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皇帝一人之天下。秦檜忠不忠於趙構令當別論,或許他內心也並非忠於趙構,只是執行趙構的投降路線罷了。趙構投降是天生的不自信在支配著他。趙構在金國生活很長一段時間,金人的兇殘在他腦海裡根深蒂固,把他早己嚇成軟骨病了,有些噴子為趙構找的理由是:不讓岳飛抗金,怕迎回二帝趙構帝位不保。這純屬屁話!噴子也不想想抗金中期趙佶父子就被整死在五羊城了,誰能說兩個死人會跟一個活人爭帝位!岳飛說打到黃龍府迎回二聖只是一個號召天下的旗幟。

秦檜等投降派看到飛等抗金勝利在望,確實害怕。一來怕收復失地後岳飛等功臣班師回朝後朝庭權力會重新洗牌。二怕金兀朮被抓後會供出他這個大內奸,所以在執行趙構的投降路線時不遺餘力。

把秦檜的行為放到全民族的利益面前看,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漢奸!出生於漢民族受到儒家文化的教育,卻幹著吃裡扒外的勾當,不是奸臣是什麼?

抗日時期有老鄉勸揚靖宇投降,說不投降會有生命危險,揚靖宇反問道:老鄉,中國人都投降了那還叫中國嗎?這句話至今說起來都能令有良心有民族情結的中國人感動!

時至今日為什麼會有那一撮人玩命洗白秦檜?玩命抹黑岳飛?欲滅其國先滅其史!這與精日份子舔美份子們洗白南京大屠殺、質疑狼牙山五壯士、抹黑邱少雲等不是很一致嗎?最後的結論是:他們都有漢奸基因!


王紅旗42


您好,您能提出這個問題,估計是看過某些文章或說法,混淆了您的認知。

首先,我覺得說秦檜忠於趙構這個說法就不成立,秦檜並不是忠於趙構,而是迎合趙構。拍領導馬屁的人難道算忠於領導嗎?當然不能算,他只能算是忠於個人利益。而忠於個人利益的人怎麼能算忠於國家,忠於領導的忠臣呢。

第二,我覺得能夠稱為忠臣,至少要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不是以個人小利為重。岳飛北伐恢復河山,是整個宋朝江山的大義,趙構擔心迎回二帝是小利。秦檜連這個都分不清,如何算是忠臣?

第三,岳飛想迎回二帝的做法,如果觸動了宋高宗的利益,宋高宗完全可以罷免岳飛的兵權,讓他賦閒在家就是了。宋高宗的老祖宗宋太祖趙匡胤就有杯酒釋兵權的先例,完全用不著殺害岳飛。而一定要殺掉岳飛,全是秦檜等奸臣獻的讒言導致的。而秦檜等人一定要讓岳飛死,並不是宋高宗的意思,而是金國人的意思,這難道不能證明秦檜等人根本不忠於宋朝和宋高宗麼。

第四,作為忠臣,至少不應該去陷害其他人,而秦檜等人的做法直接導致了岳飛及岳家軍的覆滅,何談忠臣所為呢?


閒敘春秋


秦檜剛開始是主戰派的,後期因形勢所迫,不得不主和,趙構在平衡主戰和主和的時候,必須得捨去一方。比如在這段時間,因國力不允許再打仗了,就要與金國求和,所以就得做一些妥協讓步的事兒,這樣不理解當時情形的人就認為主和派就是奸臣,漢奸,賣國賊等等。而岳飛就充當了不理解形勢的出頭鳥。(當然也不一定就只因為他主戰就一定被殺。還有其它的原因就不細說了)所以已岳飛為首的主戰派就必然被打壓。在主和這方面,秦檜未必就是奸臣。主戰派也不一定都是忠臣,藉著打仗的名義,發國難財的將領也大有人在。

等到了孝宗時期,國力恢復了,要北伐了,跟據當時的形勢,需要主戰派出場了,就給岳飛平反了,把秦檜給貶謫了,把秦檜都封號都取消了 ,甚至把秦檜的墳墓都破壞了。

縱觀秦檜的一生,出了所謂的把岳飛害死外,沒看到有那部書記載秦檜幹出哪些禍國殃民的事兒,相反,南宋能維持130多年,秦檜在位期間也墊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我認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內,不能就不負責的把誰定成忠臣或奸臣。岳飛和秦檜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主戰與主和都是在特定的時期做出特定的權宜之計 ,都沒有錯。


用戶8151336318633


忠於趙構只是一個偽命題。縱觀歷史,沒有一個奸臣不是忠於皇帝的。因為只有忠於皇帝,他才能達到權力和利益的最大化。不過,一旦把所有的權力全部抓到手後,他就會打皇帝的主意了。趙構在秦檜沒死前,在自己的靴子裡面放一把刀,直到秦檜死後才拿出來,就說明趙構對秦檜懷疑了。秦檜死後,趙構逐步把秦黨全部收拾了。這能說秦檜忠於趙構?如果死心塌地的忠於趙構,趙構難道不知道?


天涯野草28884343


秦檜確實是很忠於宋高宗的。

自他從金國回來後,他一門心思,就是把宋高宗巴結好,深入領悟揣摩宋高宗的心意,按宋高宗的想法辦事。宋高宗害怕武將做大,想要殺掉岳飛,打壓主戰派。於是他就羅織罪名,一定要把岳飛給殺掉。殺岳飛,明明是宋高宗的想法,但是他一肩扛了下來,而且給後世留下了“莫須有”的話柄。明知道這樣的話柄,對他“一世英名”有巨大影響,他依然要這麼幹。

雖然說,他這樣做,有他自己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能從一個逃回來的俘虜,變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是為了自己能夠獨相,能夠在相位上當到老,能夠封妻廕子把富貴世代延續下去。但是,那已經是他的最高目標,他絕對沒有想過要篡位,把宋高宗拉下來自己幹。可以說,對宋高宗絕對是忠心耿耿的。

(秦檜與宋高宗劇照)

秦檜這樣的人,絕對是古代皇帝最喜歡的,是絕對的忠臣。但是,為什麼歷史卻評價他是奸臣呢?在古代,忠奸問題,應該怎樣來理解呢?

我認為,古代王朝社會中,關於大臣的“忠”,至少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對皇帝的“忠”。

這是最普遍的理解。因為王朝社會其實就是皇權社會,國家都是圍繞皇權來架構的。也就是說,國家只有一箇中心,只有一個核心,就是皇帝。所有人,所有大臣做任何事情,都要圍繞這個皇帝來開展。只要是圍繞這個皇帝的,就叫做“忠”。背叛這裡皇帝的,就叫做“奸”。

當然,“忠”的問題有時候會稍微寬泛一點。不是僅僅忠於某個皇帝,而是忠於皇室。比如,在東漢末年,大臣們對劉漢皇室的忠誠。認為劉漢皇室的人做皇帝,才能叫真命天子。因此,董卓、曹操這些,就被叫做“奸臣”。儘管曹操做得非常好,但在一些主流觀念中,他依然逃不脫“奸臣”的稱號。而劉備儘管並不忠誠於漢獻帝,但因為他是劉漢皇室,所以歷史認為他是“忠臣”。

(秦檜劇照)

二是對國家的“忠”。

其實在古代,國家和王朝是一體的。王朝就代表國家。忠於王朝,忠於王朝的皇帝,就是忠於國家。

但是有時候,這個問題也會產生矛盾。就拿岳飛來說。岳飛是不是忠臣?宋高宗擔心岳飛會擁兵自重,但是,岳飛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言行。岳飛不聽宋高宗的話,一定要堅持北伐。可以說,他有些不忠於皇帝,但是他忠於國家。忠於中原國家不被北方遊牧民族給佔領,立志恢復中原國家的完整和統一。

所以說,他就算不是宋高宗的忠臣,但他是中原國家的忠臣。而在那時候,中原國家就代表中華民族,他是中華民族的忠臣。

同樣這個道理,還可以用到曹操身上。曹操儘管也有奪取天下的想法,但是他努力結束分裂,致力於國家的統一,他也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忠臣。

但是,歷史上可以認為岳飛是忠臣,但不會認為曹操是忠臣。就是因為忠於國家,必須置於忠於王朝之下。岳飛儘管不太忠於宋高宗,但是有“徽欽二帝”在那裡(相當於忠於趙宋皇室),岳飛的價值觀,其實是統一的。

(岳飛劇照)

三是對信仰的“忠”。

古代大臣的信仰是什麼?就是“修齊治平”。自己所做的一切,也許有不忠於皇帝的,也許對國家也有損害的,但是,對國家的穩定、領土完整及和平安寧,是有利的,對老百姓是有利的。這就是大臣對於信仰的“忠”。比如蘇軾、張良、張居正等等。

不過,這樣的忠臣,在古代王朝社會是很難做到的。蘇軾一生被貶謫,張良只能遊仙訪道,張居正卻被皇帝認為是奸臣。儘管如此,後人肯定會給予他們公正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