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年代父母那一輩離婚率極低;現在80/90/00後為啥離婚率高?

滇小趙的生活日常


意思有一點費解。

“60/70年代父母那一輩”,也就是40、50後了。他們有的經歷過戰爭時期,都經歷過十年動盪與三年自然災害,他們深深知道生活的不容易,平穩安定的彌足珍貴,家庭內耗,男女雙方都無法承受。他們也經歷了從封建色彩濃郁的舊社會到追求男女平等新中國的思想、文化的轉變,因此他們年輕的時候結婚幾乎不用彩禮,革命工作熱情高漲,社會價值判斷分明……

一句話:誰都不是少爺、公主,積極地工作,踏踏實實地生活,誰鬧離婚誰會被戳脊梁骨,組織會打板子。

“60/70年代父母那一輩”,可能指60、70後的人,那麼提問的同學就早婚了!

如果“/”代表分水嶺的話,從時代角度分:60/70;從年齡分:“60-70/。無論從哪個角度分他們的離婚率談不上“極低”。


迷霧146453838


60、70年代的人是出生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為了溫飽都要竭盡所能的付出,省吃儉用,忙忙碌碌,大多在一心只知道奉獻中度過,都沒空想離婚的事,出現了矛盾也會爭爭吵吵,但很快就被繁忙的工作或家事給掩蓋,因為以前的條件簡陋,沒有洗衣機,沒有煤氣灶等現代化的設施,一切家物都靠原始的方法完成,等做完了一切該乾的活,睡上一個完整的覺就幸福得不要不要的了,哪有空七里八里的呀?

八十年代以後我們國家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大多家庭只生了一個孩子,寶貝的不得了,再加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家庭條件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做父母的以前吃了苦,不想要小孩再受苦,都盡己所能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何況是六加一的模式來對待這一個小孩,使的這一代孩子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那就是都特別以自我為中心,在自己家都是家裡的心肝寶貝,長輩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好,反正都是心甘情願。可是結婚了才發現兩個自我的人生活在一起好難相處,誰也不會考慮對方的感受,受不了委屈,只會一味地索取 ,最後只能離婚收場,這就造成了80、90、00離婚率高的根本原因,希望這一代慢慢學著能寬容大度一些,善待家人就等於善待自己 喲!!同意我的觀點記得給我點個贊喲[比心][比心]謝謝大家[祈禱][祈禱][玫瑰][玫瑰]





記錄歐大姐的點滴生活


我是65年的那是離婚的人,沒有被老公打死的人多。那時女的能忍就忍忍讓就讓的,吃苦耐勞肯付出不求回報的,只有個別女的敢離婚,多數女人不敢離婚,長期被家暴誤打死的自殺的很多,現在離婚的多自殺的女人少,我認為是進步了。今天社會優勝劣汰,工作婚姻一樣,今天男人能幹的事,女人都能做好,現在的女人優秀了,也有能力保護自己了。社會進步發展女權獨立自主能力強,男的不上進勤勞男多女少,明顯男人劣傷了,也有六十七十老男的找好女人。這些男人會做好自己讓女人舒服開心,青年氣盛男孩不會講好話,人懶把自己抬高的人不被女孩喜歡,結婚難離婚快。男女平權平等工作上家庭中,婆婆欺壓兒媳的時代己過去。農村仍有婆婆罵兒媳的,鄰居講專找兒媳的茬欺負人家逼離婚,兒媳回去為孩子買衣服不讓進門罵。周圍鄰居都講公婆挑動兒子離婚,家裡老人專權以前女人自殺,請問誰是開心舒服去自殺呢?今天男多女少,你看人不好,有的是看著好的想娶的。我個人認為選擇離婚好過選擇自殺。


董芳142365933


《為什麼中國離婚率越來越高》

中國是真正男女平等的國家,女性的實際地位已經是世界最高。就連西方國家,女性結婚後都要改跟丈夫姓,這在中國女人眼裡是根本不可容忍的。有些個性強勢的中國女性甚至讓孩子跟自己的姓,而不是丈夫的姓,這在日本、韓國的女性看來都是無法想象的。

從就業勞動數據上看,中國女性參與工作勞動的比率達到72%以上,高於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女性就業率高,在經濟上獨立性就強,造成中國女性越來越不願意容忍丈夫的缺陷或家庭的挫折。中國前幾十年盲目宣傳的無差別男女平等,在客觀上也加劇了女性個性的空前高漲,女性對配偶和家庭的忍耐度和包容性大幅下降。

相對來講,拋開經濟因素,中國女性直接花在家庭上的時間比歐洲和日韓的女性少的多,對家庭和子女的直接貢獻也是大幅下降的。相比日本和韓國,中國女性對配偶和家庭的忍耐度非常低。導致中國家庭的婚姻穩固性非常脆弱,一旦面臨經濟、兩性、環境方面的衝擊,中國的女性更容易選擇離婚,因為她們潛意識裡很容易自認為她可以做其他選擇,而不是繼續努力維繫婚姻和家庭。於是,婚姻解體,家庭破碎。

然而更不幸的是,由於離婚的女性都經歷過感情挫折,對兩性情感已經失去原有的興趣,再加上普遍把所有注意力關注在離異後的子女扶養上,造成這些女性再婚非常困難。即使再婚,她們也會變得更加物質,更看重的往往是第二任丈夫的經濟能力,而不是與對方的感情。這種直接建立在經濟關係上的組合家庭的幸福感大幅下降。同時,他們也帶來更復雜的子女教育問題,進一步影響他們的孩子對異性的認知和家庭的忠誠。耳濡目染自己的父母曾經這樣任性地對待婚姻和家庭,這些經歷過破碎家庭的孩子在成年後,對待兩性婚姻和家庭的心態會遠比正常孩子更加複雜和易變。這種心態不可避免的會影響他們今後婚姻的穩固性,類似病毒感染一樣,惡性循環。


水墨青花醉柴哥


60.70.那一代相人,社會相對不太發達,首先是經濟相對落後,其次在思想方面,更多收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相對保守,尤其是女性,經歷相對不獨立,依賴性較強。再一個,社會對離婚這件事大多是飛短流長,不夠寬容。兩個人在社會大潮流的裹挾中,對婚姻的認可度高,所以,就算有矛盾,輕易不離婚,反而能相伴終生。

而80.90.後,社會發展了,思想解放了,對個體的認同空前上升,同時經濟也獨立了。他們大多出生後衣食無憂,來自社會的誘惑又多,他們人為在婚姻中,彼此平等,不必委曲求。不合適,沒有感情了,就分開,誰離開誰都能活。況且,現在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離婚的看法也變得更為平和和包容,早已經見怪不怪,所以,離婚率就自然高了!

但是,婚姻之所以被稱為圍城,要求持證上崗,就是因為尊重,愛情,忠誠和責任,任何人在走進婚姻之前,都請充分予以權衡考量,別太隨意,畢竟婚姻是兩個人的,兩個家庭的。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祝願每一對夫妻都能心存美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小橋流水148392910


跟時代背景也有很大的關係,當時的社會雖說提倡男女平等,但實際還是有一定的男尊女卑,這個跟以男主外 女主內有很大關係,女性無賺錢能力或不出去賺錢,導致話語權較低,另一個是當時對於離婚會覺得很丟人,難以啟齒。而在當代 本人91年,女性地位得到很大提升,改個開放幾十年以來,感情觀也發生變化,生活條件的富裕,誘惑的增多,彼此雙方耐心的減少,離婚後的可選性,網絡造成的社會浮躁等原來,造就了離婚率較高。


咕嚕咕嚕平


60/70年代的人總的來說 思想還是沒有現在年輕人開化吧 很多人她(他)不是不想離婚 而是顧忌太多 怕丟人 怕年邁的父母焦慮傷心 怕孩子受罪 湊合湊合一輩子就過去了[捂臉] 說不定感情還會越來越好!


寧靜680902


謝了!那時候離婚政策也比較嚴,一般以調解為主,其中一方不願意就可以拖你一兩年,而且大家都覺得離婚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會被大家瞧不起的,所以一般情況下不會輕言離婚。現在的年輕人強調自我,都是以我為中心,稍不如意說離就離,完全不顧家人的感受,不少人以離婚為榮,追求所謂的幸福。


雲中美景


六七十年代的感情是一個人心裡只想著一個人,現在的感情是一個人心裡想著很多人……歸根結底,時代變了,新鮮事物很快就被傳播出去被效仿,誘惑大,心智不健全導致隨心所欲。美其名曰:跟著感覺走!就像前幾天越野車開進故宮拍照這樣的事情,放在幾十年前是決不會發生的!這種炫耀的心態如果不及時制止更多的年輕人就會跟風,迎頭趕上!


九月的樹


答,止從改革開放以後,1978年12月改革放以後,黨的政策越來越好,老百姓自由自在!穿的好,吃的好,只要有錢,想去哪裡就那裡,方便有自由,止於離婚的事,新的社會,新的政策,活人總不能讓尿憋死?人總不能從一顆樹上吊死。

該離就離,因為,曹元娃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社會政策越來越好,人總不能委屈了自己,取過死法,都是活法。最後,祝認識我的各位朋友!新年快樂!家人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