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在中國科技史的地位可以和錢學森,鄧稼先平等或超越嗎?

大笨至繁


我看完全可以比,因為有比較才有鑑別。他們雖然分工不同,術有專攻,但是,以他們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共同的奮鬥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學習和工作。

那麼究竟比什麼呢?不僅比他們的科技水平,還要比他們的奉獻精神,更要比他們的愛國熱誠。因為他們都是為黨、為國、為人民服務的千秋功臣,只有他們才可以並駕齊驅的比肩高低。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難道說今天跑去為美國服務的那些北大、清華畢業的人也想和他們比嗎?有資格比嗎?












飛龍在天231272723


您提的這個問題:"袁隆平和錢學森、鄧稼先平起或超越嗎″?一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要知道,我們國家是擁有14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糧食問題是擺在人民頭上的頭等大事。"手中有糧,遇事不慌"!如人民連最起碼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何談幹諸種工作?袁隆平院士成功科研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水稻增產的多大難題?有多少人受益?所以說,袁隆平院士在促進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問題上,功不可沒,必將載入人類發展的史冊!🌹🌹🌹🌹🌹🌹

二、錢學森、鄧稼先均是著名科學家、院士,為了祖國,抵禦外國侵略,築建強大的國防,不再被人宰割,研製併成功使我們的國家擁有了原子彈、氫彈、導彈!使我們的國家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任何國家不敢再小瞧我們國家!為祖國的安寧、安全、國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必將載入世界和平發展的史冊!🌹🌹🌹🌹🌹🌹

所以,我認為,袁隆平、錢學森、鄧稼先雖研製的方向不同,但有一點兒肯定的是:他們都是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都是我們所敬仰的人!👍👍👍👍👍👍


責滲入心


我都快60歲了,經歷餓肚子的年代。說起原子彈和雜交稻對中國人的意義來說,本人認為是雜交水稻的意義遠遠大於原子彈。我只記得小時候有個願望,就是什麼時候能吃上白米飯且能吃飽就好了!! 後來種了雜交水稻,同樣也是集體時期,基本上稍微加些雜糧,就能吃飽飯了。這是事實。那時也不知道雜交稻是袁隆平搞的。至於那些小年輕,沒捱過餓,怎麼有資格評說呢?等經歷過餓幾次後,再來評說就會客觀多了!!當然,雜交水稻不是袁隆平一個人的功績,同樣原子彈也不是錢學森鄧稼先一二個人的功勞!他們只不過是主要的代表人物而已!!


國民一個


一個是為了祖國的獨立福強,一個是為了世界人民的溫飽!都很重要!


簡單8277450718446


袁老師是民族的脊樑,是從是偉大科學工作者,為了祖國的糧食安全,不分晝夜的工作,幾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糧食創造了輝煌,解決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袁老師和錢學森,鄧稼先一樣,都是為國家,為民族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受到黨,國家,人民群眾,中華民族的遵重,人民永遠會記住他們的功勞,他們做出的貢獻會載入史冊。歷史會牢記他們。祝袁老師建康長壽。


三亞天漄海角SbI3203


提這樣的類比的問題不科學。他們各有各的特長,對中國的作用都不可替代,對這樣的科學家我們只有敬重,沒有任何資格進行評論和類比。他們不僅是中國的重要功臣,而且也是世界的最重要的科學家。他們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我們一定不要再提這幼兒園的問題了。國寶級的科學家我們一定要遵重。


崑崙之柏瞧歷史


小編是真想折殺了袁隆平啊,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是非常小的,可以說,中國絕大部分人口根本吃不到雜交稻米。真正解決了中國人溫飽問題的是鄧小平鄧公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本人親身經歷過的事,是袁隆平沒法比的。


乘風破浪—


提這個問題的出發點就很無聊,槍炮好,還是大米飯好?你能回答一下嗎?要關注,求熱點要有底線。


鍾胖子生活中


看了好多回答,覺得好多人1.閱讀理解能力有問題。2.受利益集團的歷史虛無主義誤導,不得不吐槽。

首先,提問的問題是科技史上地位,不是貢獻。毫無疑問,錢學森是一代宗師,工程控制論,空氣動力學。鄧稼先是核能物理大師,原子彈之父(理論)。錢學森、鄧稼先撐起我國尖端技術的半邊天,可以說使我國的整體科技水平提高20年。

袁隆平是農業科技的一面旗幟,雜交水稻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是指袁隆平後來孜孜不倦的推廣,是推廣。這裡要提一下,袁隆平的伯樂是華國鋒,沒有華國鋒從60年代開始的長期堅定支持,袁隆平難以成功。

農業科技是多方面的,糧食不僅只水稻。小麥、玉米甚至蕃薯,建國後農業科技工作者,都不斷有優質高產品種推出。

是誰使中國人能吃飽飯,這裡要還原歷史真面目,破除唯心的歷史虛無主義。

1.建國後三十年以紅旗渠為代表的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農業機械的逐步推廣,產量從200斤到600斤

2.化肥農藥生產能力的不斷擴大,特別是與1972年西方緩和,1974年以後主管科技、農業的常務副總理華國鋒引進幾套歐洲加拿大化肥農藥生產線,到1978年化肥農藥基本供應。

3.雖然今天很少吃雜交米,也不吃秈米了。但1977~1986這個時期,南方的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而北方好多優質高產小麥品種推廣。

以上幾點,特別是最勤勞的中國農民,到1979年到了一個臨界點,1979年糧食供應充足,我撐開肚吃飯(當時小屁孩一個,而分田是1982、1983年的事,不是某人發明)。化肥最關鍵,集體時的農民有自留地種蕃薯,拼命幹,沒化肥用土肥產量很低。現在八十歲老父在坡上隨便“玩玩”少量地,只撒點化肥,產量毛估估3倍以上。

袁隆平的地位更多的是農業科技的代表。


長三角bfy211


袁隆平不可能和錢學森,鄧稼先比,不在一個檔次上,雜交水稻也不是袁最先發明,今過他改良,一畝增產了兩三百斤,就解決了溫包問題,哪幾億農民種莊稼沒產糧食嗎,那些王八蛋動不動就是溫包,50.60.70那一家不是7.8個人是吃風長大的嗎,錢學森,鄧稼先帶領科學家們,造出兩彈一星,保衛了世界和平,保衛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所以說他們不在一個檔次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