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不靠譜”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轉給家裡的老人們

現在,疫情防控處於關鍵期,但一些謠言卻在各大網絡平臺傳播。以下這些消息,你信了幾個?

謠言一:用75%的消毒酒精+風油精霧化可殺死體內病毒

武漢市第六醫院急診科主任章希稱,刺激性太強,可能還沒殺死病毒,本人就倒下了。可以用75%的乙醇擦拭經常接觸的生活用品,殺死可能附著在上面的病毒,而不是靠把它吸進去殺毒。

謠言二:用電吹風強檔,對口罩和麵部手部各吹30秒即可消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浙江省援助武漢新冠肺炎醫療總隊醫療隊長喻成波稱,冠狀病毒的確對高溫敏感,但病毒進入體內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用電吹風強檔吹對體內病毒無效。病毒通過飛沫進入人的呼吸道發生感染,如果沾染了病毒的手指挖鼻孔、摳嘴巴、揉眼睛,病毒可能通過粘膜進入人體,所以一定要強調勤洗手。

这些“不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转给家里的老人们

謠言三:德國採用霧化手段經口鼻吸入可治療

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李發久稱,霧化只是一種手段,關鍵是用什麼藥,單純霧化本身對冠狀病毒感染者並不起作用,必須配以治療藥物!

謠言四:堅持少量多次飲60℃的開水可殺死病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浙江省援助武漢新冠肺炎醫療總隊醫療隊長喻成波稱,病毒侵害的是呼吸系統,熱水進入的是消化道。喝這麼燙的水不僅不會消滅病毒,還極易造成燙傷。

这些“不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转给家里的老人们

謠言五:降雪會抑制病毒傳播

昨天,很多地區降下鼠年首場雪,網上有人說,降雪會抑制病毒傳播。

这些“不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转给家里的老人们

中央氣象臺微博回應稱,降雪通常伴隨著降溫,以為這樣就會凍死病毒嗎?NONONO,太天真!病毒就喜歡寒冷乾燥的空氣。

其介紹,總的來說,降雪對病毒傳播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降雪可以清潔空氣,因為雪花可以有效沉降空氣中漂浮的細顆粒物,而這些顆粒物往往會窩藏病毒或是細菌。所以,降雪過後,空氣質量通常都很好,大家可以放心大口呼吸。

我們常說,天氣寒冷,小心受涼感冒。實際上,寒冷不是導致感冒的原因,只是寒冷會更有利病毒入侵人體。受寒後,人體呼吸系統黏膜更容易受損,病毒存活時間更長、繁殖更快,進入鼻腔的病毒會有更大的概率感染細胞。

謠言六:寵物會傳播新型冠狀病毒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狗貓等寵物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然而,與寵物接觸後,用肥皂和水洗手可以顯著減少其他常見細菌在寵物和人類之間的傳播,例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

这些“不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转给家里的老人们

謠言七:因酒精消毒引發火災

最近,一條“因酒精消毒引發火災”的消息也在網上瘋傳。該消息稱,男主人在家噴酒精消毒,女主人在家做飯,房子著火了!同時,還配了一張民宅起火的照片。

这些“不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转给家里的老人们

煙臺消防官微稱:後經核實,網上流傳的圖片為煙臺萊陽某民房火災,無人員傷亡。經初步調查,該起火災由電器故障引發,與網絡傳播中所稱酒精消毒引發火災無關。

具體火災原因正在調查中。

这些“不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转给家里的老人们

雖然本次火災與酒精無關,但是據山東省消防救援總隊專業人員介紹:酒精消毒,一定注意安全!濃度75%的酒精使用時,必須遠離明火!使用的酒精濃度高於70%之後,酒精的揮發使室內空氣中可燃性氣體增加,只要空氣中有一點小火花,將有可能引起爆燃,這比酒精被點燃還要危險。

所以,被噴灑酒精消毒的室內,需要保證通風!當空氣中“酒氣重”時,千萬不要與明火接觸。

謠言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通過眼神傳播,看一眼就能得病”、“感染上就會死”

近日,一段視頻微信群內傳播,視頻中男子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以“通過眼神傳播,看一眼就能得病”、“感染上就會死”,誇大疫情傳播力,製造恐慌氣氛,引發網民關注。

臨沂網警接群眾舉報後,迅速開展行動。經查網民張某某(男,46歲)酒後為博取他人關注,故意誇大事實,自行編造發佈了上述謠言信息。1月27日,蘭山警方依法對張某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行政處罰。

謠言九:嚼檳榔抗新冠病毒

1日,一篇由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檳榔分會發布的文章突然在微博上火了。文章稱,檳榔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初期、中期診療方案推薦處方中。

3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屈會化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臨床試驗證明,檳榔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但是《方案》中含檳榔的兩個處方是專家根據目前新冠肺炎兩個證候分型而言,每一個處方都是一個整體,並不表明檳榔有單獨效果,僅僅是處方中的一味藥,“嚼檳榔抗病毒是不能成立的,沒有試驗和臨床依據,藥用檳榔和食品檳榔本身就是兩種概念,二者不能等同。”

这些“不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 你有必要转给家里的老人们

針對此事件的實際情況,大家一定要以權威媒體發佈為準,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