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上岸的公务员们都在焦虑什么?

80后基层公务员因何而焦虑?

在人们眼中,80后公务员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他们大都学历比较高、能力比较强,工作也体面,让体制外的人十分羡慕。但殊不知,80后基层公务员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样,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焦虑与苦恼。这其中既有职业发展的困惑,也有经济方面的压力;既有社会舆论的误解,也有亲朋好友的期望。具体说来,有这么几方面:

「揭秘」上岸的公务员们都在焦虑什么?

一是年龄上去了,职务上不去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由于职数限制,晋升空间十分有限。随着年龄的日渐增长,80后也步入了而立之年,最早的也已经35岁,在年龄上已经不具备明显优势了。在前有50后老兵、60后标兵、70后精兵,后有90后追兵的情况下,80后干部的晋升焦虑症随着年龄与日俱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揭秘」上岸的公务员们都在焦虑什么?

二是压力增加了,收入无变化

80后干部在机关锻炼多年,基本上是所在单位的生力军,他们或擅长文字,或精于财经、法律,或长于联络协调,待人处事也逐渐成熟稳重,已经成长为当仁不让的一线主力。在单位,领导对他们的要求很高,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往往是80后挡在前面,比如信访维稳、安全管理、招商引资等一线就有很多80后干部参与,加班加点也是冲在前头,工作责任和压力在不断地增加。与此相对的是,80后公务员大都已结婚生子,在房子、孩子、老人等方方面面的压力面前,基层公务员的薪水根本难以承受。以上海某街道为例,房价超过3万元一平米,科员的月收入只有5000多元,除去抚养孩子和生活日常开销外,几乎无力买房,还要靠“啃老”和亲友帮助解决房子首付。

三是技能较单一,跳槽难如意

80后公务员在机关大都工作了5-10年,在办文、办会、办事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很多已经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能手。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长期在机关这一相对封闭的环境工作,与对与市场和社会存在着一定的脱节现象,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被抛到一边,难以在市场上具备跳槽能力。目前,随着中央到地方从严治吏的不断加强,八项规定的贯彻执行和公务员养老金并轨的实施,不少90后公务员选择跳槽。80后公务员则由于房贷、孩子的压力,不敢轻易跳槽,只好寄希望于天降大任于斯人。

「揭秘」上岸的公务员们都在焦虑什么?

四是亲友期望高,舆论评价低

能够凭自身能力过关斩将考进公务员队伍的80后,基本上都比较优秀。一方面,他们刚进机关时对职业发展充满憧憬,在工作中也有较强的干劲和激情;另一方面,家人和朋友也对这些“吃皇粮”的“国家干部”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快点走上领导岗位,在光耀门楣的同时也为亲友办点实事。但是,骨感的现实粉粹了他们的梦想——80后公务员既不是领导,也没有权力和资源,不仅不能为亲戚朋友解决实际困难,甚至连自己小孩入托、择校等具体问题也解决不了,这让他们有较强的挫败感和无力感。与此相对的是,由于了解的不充分,社会对公务员群体评价较低,很多人将公务员等同于吃拿卡要,甚至将他们与腐败分子相提并论。在此情况下,80后公务员的辛苦与努力得不到社会的理解,自我的社会价值的实现与付出不成正比,心中的苦恼和焦虑也就随之产生了。


对策

解决80后公务员的焦虑,一方面他们自身要正确对待公务员这一特殊身份,摆正位置,不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以待机遇的降临;另一方面,要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用好用活80后干部,实现个人价值实现与事业发展的“双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