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患有常見的脾胃疾病時,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調理身體?孩子吃哪些食物比較養胃?

清幽寧靜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重點關愛對象,父母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現在的孩子都會出現脾胃不和等問題,主要的原因還是要從食物中找起。

首先家長在生活中一定要孩子少接觸膨化食品與碳酸飲品,這些都是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還會對孩子的脾胃有一定傷害的食物。其次就要按季節給孩子合理搭配膳食,有些涼性食物不是不能吃,是儘量少吃,不能一味的補充溫補食物,導致溫涼失調。給孩子調養儘可能在春、秋、冬進行,夏季還是少食涼物以清淡為主。

春季容易上火,這個時候建議吃過多的溫補食品,可以均衡的加入一些清熱去火的食材。如:

青蘿蔔:清熱消痰

蘿蔔有清熱消痰的作用,對於氣鬱上火有明顯的效果。如果胃部不舒服,就可以選擇多吃些蘿蔔進行調理。蘿蔔可以生吃,有很好的通氣理順的效果,如果不太適應蘿蔔的辛辣口感,也可以選擇用蘿蔔做成湯。

蕎麥粥:養胃消炎

孩子不願意吃飯導致胃火上漲,“喝清淡的蕎麥粥,是不錯的應對之道。

常見的做法就是粥,煮粥時最好搭配點其他的食材,如肉絲、黃瓜等,能避免蕎麥的粗糙口感。

山楂:緩解胸悶腹脹

山楂具有順氣消食的作用,尤其是對於積食造成的腹脹有很好的效果。


草莓:養肝下火

從中醫角度講,草莓性涼、偏酸甜,能養肝護肝,又因紅色入心,可去心火。在這個春困的季節,還能幫助提神醒腦。尤其是對於肝火旺盛的人來說,是水果中的首選。

秋季天氣會越來越冷,最好吃些能暖暖身子的食物,正好與冬季一起“食補”,秋冬兩季是對脾胃虛寒調理的最佳季節,應選擇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

谷豆類:粳米、秈米、玉米、小麥、黃豆、豌豆等

蔬菜類:韭菜、香菜、大蒜、黃花菜等

肉 類:羊肉、狗肉、牛肉、雞肉及鱔魚、鯉魚、帶魚、蝦等

水果類:橘子、椰子、菠蘿、荔枝、桂圓、紅棗等


一年四季還可以把堅果類當做一種小零食來給孩子吃,這樣營養能更加的均衡。

人體的生理功能也是與大自然相匹配的,一年四季身體的新陳代謝若違反這一規律,四時之氣便會傷及五臟,對於孩子更要合理的搭配,既能強健身體,也能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雖然做起來有些麻煩,但是跟藥物相比,家長們勞累一些也是值得的


敬業醫生愛科普


第一:小兒脾胃病多由於脾胃虛寒引起,因此在調理上應常服溫脾養胃,健脾益氣的中成藥為佳。

第二:既然多由虛寒引起,因此在飲食上,就必須要禁食寒涼生冷,個人覺得,所有從冰箱拿出的食物都不要馬上給孩子吃。一年四季都不要吃西瓜,香蕉等寒涼性水果,更不要吃一些垃圾食品,或含有辛辣香精過度的小食品。

第三:多注意保暖,四季適時而適當鍛鍊,增加體質,增加戶外運動。

第四:飲食上應採用甘溫補法。多吃一些溫補性質的食物,比如洋蔥、韭菜、羊肉、魚肉、雞蛋等。禁食寒涼生冷,不容易消化食物以及大魚大肉,過度肥膩的食物,牛奶也不適合。

第五:脾胃功能的調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必須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調理上,個人覺得還是首選中藥,或用中醫的方法為好。而不是一有消化問題,就選擇西藥類的抗生素等過度醫療,時間長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

只要調理得當,預防得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消化系統機能會慢慢得以恢復的。



中醫實戰筆記


秋季是一個胃腸疾病高發的季節,胃腸的調養在秋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漫長的冬天來臨前,養好脾胃為冬季做準備。

說到脾,大部分人都有脾胃方面的問題,要麼脾虛,要麼脾溼。

養脾靠先天之本的腎來激發,腎靠後天之本的脾來滋養。兩者都非常的重要!

中醫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補脾,是一切疾病治療的關鍵。

對於脾虛的人,有的人面色蒼白,口唇沒有一點光澤;有的過於消瘦,好像一陣風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體格龐大,但一點都不結實;還有的說話有氣無力,精神不振,年紀輕輕卻未老先衰……

從局部看脾胃問題:

看口唇: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紅潤的,乾溼適度,有光澤;而脾胃不好的嘴唇發白、沒有血色,顯得非常乾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氣不足的表現。

看鼻子 :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

看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氣血不足,進而影響到肝,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東西。

看耳朵:脾胃虛弱會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常常表現為耳鳴甚至耳聾。

脾胃失調的人,春天常常覺得身上沒勁兒、手腳冰涼、有時還會拉肚子。

脾胃出了問題,很可能還會連累五臟。中醫裡有一句話,“養脾胃就是養元氣,養元氣就是養生命”,脾胃健康是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

脾與心

心與脾就像一對母子,心臟病要從脾胃治。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脾與肺

脾胃虛最先影響肺。肺像個“宰相”,專門輔佐心臟這個“君主”。肺通過管理體內的氣,協助心臟治理全身。然而,肺氣的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脾與腎

脾虛往往腎也虛。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養腎臟有關。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為心裡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脾與肝

肝不鬱,則脾不虛,大家都知道“茶飯不思”“氣飽了”,其實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吃完飯還感覺餓,但肚子卻是鼓鼓的,這往往是情緒不好導致的肝鬱氣滯。因此養脾就要控制情緒,儘量少發脾氣。

保護脾胃要注意什麼: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撐!四怕生氣!

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


帶著節奏觀滄海


孩子脾胃弱,首先要從生活習慣飲食調理,不能亂吃生冷食物,奶油巧克力肉類儘量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