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有常见的脾胃疾病时,家长应该如何帮孩子调理身体?孩子吃哪些食物比较养胃?

清幽宁静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点关爱对象,父母为了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是现在的孩子都会出现脾胃不和等问题,主要的原因还是要从食物中找起。

首先家长在生活中一定要孩子少接触膨化食品与碳酸饮品,这些都是没有任何营养价值,还会对孩子的脾胃有一定伤害的食物。其次就要按季节给孩子合理搭配膳食,有些凉性食物不是不能吃,是尽量少吃,不能一味的补充温补食物,导致温凉失调。给孩子调养尽可能在春、秋、冬进行,夏季还是少食凉物以清淡为主。

春季容易上火,这个时候建议吃过多的温补食品,可以均衡的加入一些清热去火的食材。如:

青萝卜:清热消痰

萝卜有清热消痰的作用,对于气郁上火有明显的效果。如果胃部不舒服,就可以选择多吃些萝卜进行调理。萝卜可以生吃,有很好的通气理顺的效果,如果不太适应萝卜的辛辣口感,也可以选择用萝卜做成汤。

荞麦粥:养胃消炎

孩子不愿意吃饭导致胃火上涨,“喝清淡的荞麦粥,是不错的应对之道。

常见的做法就是粥,煮粥时最好搭配点其他的食材,如肉丝、黄瓜等,能避免荞麦的粗糙口感。

山楂:缓解胸闷腹胀

山楂具有顺气消食的作用,尤其是对于积食造成的腹胀有很好的效果。


草莓:养肝下火

从中医角度讲,草莓性凉、偏酸甜,能养肝护肝,又因红色入心,可去心火。在这个春困的季节,还能帮助提神醒脑。尤其是对于肝火旺盛的人来说,是水果中的首选。

秋季天气会越来越冷,最好吃些能暖暖身子的食物,正好与冬季一起“食补”,秋冬两季是对脾胃虚寒调理的最佳季节,应选择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谷豆类: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

蔬菜类:韭菜、香菜、大蒜、黄花菜等

肉 类: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带鱼、虾等

水果类: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红枣等


一年四季还可以把坚果类当做一种小零食来给孩子吃,这样营养能更加的均衡。

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与大自然相匹配的,一年四季身体的新陈代谢若违反这一规律,四时之气便会伤及五脏,对于孩子更要合理的搭配,既能强健身体,也能增加孩子的抵抗力,虽然做起来有些麻烦,但是跟药物相比,家长们劳累一些也是值得的


敬业医生爱科普


第一:小儿脾胃病多由于脾胃虚寒引起,因此在调理上应常服温脾养胃,健脾益气的中成药为佳。

第二:既然多由虚寒引起,因此在饮食上,就必须要禁食寒凉生冷,个人觉得,所有从冰箱拿出的食物都不要马上给孩子吃。一年四季都不要吃西瓜,香蕉等寒凉性水果,更不要吃一些垃圾食品,或含有辛辣香精过度的小食品。

第三:多注意保暖,四季适时而适当锻炼,增加体质,增加户外运动。

第四:饮食上应采用甘温补法。多吃一些温补性质的食物,比如洋葱、韭菜、羊肉、鱼肉、鸡蛋等。禁食寒凉生冷,不容易消化食物以及大鱼大肉,过度肥腻的食物,牛奶也不适合。

第五:脾胃功能的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必须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调理上,个人觉得还是首选中药,或用中医的方法为好。而不是一有消化问题,就选择西药类的抗生素等过度医疗,时间长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只要调理得当,预防得当,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消化系统机能会慢慢得以恢复的。



中医实战笔记


秋季是一个胃肠疾病高发的季节,胃肠的调养在秋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漫长的冬天来临前,养好脾胃为冬季做准备。

说到脾,大部分人都有脾胃方面的问题,要么脾虚,要么脾湿。

养脾靠先天之本的肾来激发,肾靠后天之本的脾来滋养。两者都非常的重要!

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补脾,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关键。

对于脾虚的人,有的人面色苍白,口唇没有一点光泽;有的过于消瘦,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了;有的很胖,看似体格庞大,但一点都不结实;还有的说话有气无力,精神不振,年纪轻轻却未老先衰……

从局部看脾胃问题:

看口唇:脾胃好的人嘴唇是红润的,干湿适度,有光泽;而脾胃不好的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爆皮、裂口子。口臭、另外,睡觉时会流口水,也是脾气不足的表现。

看鼻子 :鼻翼发红的人,多有胃热;鼻头发青伴有腹痛,也说明脾胃功能不好。

看眼睛: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看耳朵: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

脾胃失调的人,春天常常觉得身上没劲儿、手脚冰凉、有时还会拉肚子。

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还会连累五脏。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脾与心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脾与肺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与肾

脾虚往往肾也虚。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脾与肝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这往往是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因此养脾就要控制情绪,尽量少发脾气。

保护脾胃要注意什么: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


带着节奏观沧海


孩子脾胃弱,首先要从生活习惯饮食调理,不能乱吃生冷食物,奶油巧克力肉类尽量少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