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時期裡,甲師的師長可以指揮乙師的部下嗎?

番茄醬蘸土豆


[微笑][微笑][微笑]你說呢?甲級可是全員編制滴[微笑][微笑][微笑][微笑]乙級[微笑][微笑]跟個團滴人員差不多呢![微笑][微笑][微笑]



散聊吧627


1947年5月13日拂曉,發現全師被圍的張靈甫急電第一兵團司令官湯恩伯,請求後者命令距離他最近的整編第83師李天霞火速增援,李天霞受命之後,僅派出一個團(非兩連)冒充旅級番號進至沂水西岸,但由於兵力不足最終還是丟失了既佔陣地,直接導致整編74師的57旅被華野分割了出去,張靈甫氣得破口大罵。查了一下,該部為整83師第57團,團長羅文浪上校。



(張靈甫紅日劇照)

叫通無線電話後,張靈甫衝羅文浪發火說道,他已經向“國防部”稟告戰場態勢,如果整74師的右翼出了問題,他們整83師要負全責。羅團長立即將原話上報李天霞得知,狡猾的李天霞順勢下達命令,該團臨時劃歸張靈甫師長指揮,表面功課做的十足。然而私下裡他卻又通知這個團,遇到危險可以馬上撤離。

辦完這些官樣文章,李天霞隨即命令部隊收縮,更深層的原因是,第57團是在蘇中戰役被全殲後以收編來的偽軍重建的,即便全軍覆滅,李師座也不那麼心疼。如此一來,整83師與整74師之間最終形成一段無法彌合的距離,一段致命的距離,身邊人記錄李天霞的原話是“他張靈甫不是頂有辦法嗎”?最終,整83師的這個團也沒有跑掉,是孟良崮戰役華東野戰軍的整體戰果之一。

(李天霞劇照)

這裡不再討論張靈甫和李天霞這兩位74軍系統老鳥的恩怨與矛盾,從中可以發現兩個問題,第一,如果沒有上級指揮官(湯恩伯)的命令或者乙師師長(李天霞)的同意,甲師師長(張靈甫)是無權指揮乙師部隊的;第二,整83師這個團一旦臨時轉隸張靈甫指揮,就不敢再完全執行原師長的命令,否則也是軍法從事,所以才會跑慢了被追殲。

部隊的作戰序列和指揮體系一旦劃分完成,就需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如果越級指揮(比如微操大師蔣某人)或者平行指揮(如本題所問),那指揮體系就亂套了,會讓下級指揮官無所適從,乃至於接到互相矛盾的命令,其結果必然是災難性的。



(微操大師劇照)

但是在戰場上從來都應該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相輔相成的,同樣是在孟良崮戰役中,由於整編第25師黃百韜部全力增援,先後突破華野一縱的三道阻擊線,一直攻擊到距離孟良崮近在咫尺的天馬山一側,只要翻過山去即可與整74師匯合,那戰役的結果可就是另外一個局面了。

黃百韜確實沒有像李天霞那樣打滑頭仗,整編第25師一次就展開兩個團的兵力,在飛機重炮的掩護下采用“人海戰術”發起瘋狂衝鋒,華野一縱1師傷亡及其慘重,兵力也用到了極限,陣地即將被突破。千均一發之際,1師師長廖政國發現一支我軍部隊正沿著旁邊的山溝向孟良崮快速運動,急忙攔住詢問番號,原來是華野四縱第10師第28團的一個營。



(湯恩伯劇照)

廖政國對營長說:“我是1師師長,命令你們立即增援天馬山”!營長很無奈的對廖師長說:我營奉命跑步前往參加攻擊孟良崮的戰鬥,任務緊急,難以從命。廖政國火了,指著硝煙瀰漫的天馬山大吼:“天馬山陣地得失關係重大,如果敵人打通聯繫,全局皆輸,我手裡只剩幾個警衛員了,只有使用一切到達這個地區的部隊”!四縱的那名營長考慮片刻,堅定的回答:“好,我執行你的命令”!

於是這一個營的生力軍火速上山進入陣地,與1師的兄弟部隊一起將整25師擊退,黃百韜的努力在最後一步被挫敗。對比國民黨軍隊的勾心鬥角和見死不救,人民解放軍兄弟部隊之間的團結協作是戰勝敵人的重要法寶之一。

(張靈甫蔡仁杰劇照)

這個戰例也說明,在戰場上非常特殊的情況下,甲師長是有權調用乙師部隊的,前提是情況緊急來不及向上請示,同時也要得到乙師相關部隊的同意,就比如華野四縱的這位營長,能夠當即立斷投入戰鬥,力保大局不失。

1947年5月16日下午三時,華東野戰軍五個縱隊的攻擊部隊在孟良崮和蘆山山頂會師,整編第74師灰飛煙滅。

(華野發起總攻)


度度狼gg


一個師的師長能不能指揮另一個師的部下,至少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取決於有沒有上級的命令,在戰爭狀態下,一個單位的下屬部隊被分開來配屬給另一個方面的作戰,由這個方面的上級指揮機構指揮,這是很常見的操作,在國軍中如此,在解放軍中也如此。另一種情況則是,在沒有上級命令的情況下,在戰場上一個師的師長能否指揮在自己附近的另一個師的下屬部隊。

先來說第一種情況。比如抗戰爆發後,國軍有些炮兵部隊,其中一個炮兵旅駐在嘉興,在淞滬會戰中,這個旅下屬的兩個團基本上就被撥調給了其它作戰部隊去指揮,配合作戰,並沒有集中使用。一開始是以營為單位,後面就逐漸變成了以連為單位,分別在不同的戰場上協助國軍步兵部隊攻擊,最後這個炮兵旅的旅部奉命到上海參戰的時候,實際上只有一個營跟著旅部在浦東作戰。其中彭孟緝當時就是一個炮兵團的團長。

還有國軍的戰車部隊,在抗戰和解放戰爭時期也都是分別配屬給不同部隊作戰的,由不同的部隊指揮。比如解放戰爭中,第五軍下屬的九十六師,後來被整編制撥調給了七十軍,這是一個戰鬥力很強的部隊,師長鄧軍林也是邱清泉特別信任的戰將,這個師就配屬了一個戰車連,每次進攻時都是戰車在前面開路,步兵跟在後面衝鋒,在潘塘鎮戰鬥中,支援七十四軍的時候,還有在救援黃百韜的時候,這個師都被當作攻擊尖刀,而每次作戰的時候,鄧軍林都把戰車連放在前面,效果是很不錯的。

但在建制上,對當時的國軍來說,炮兵和戰車部隊都屬於寶貝疙瘩,所以是集中在一個部隊裡的,只是在作戰的時候臨時配屬給一些重點的主力部隊,以增強其戰鬥力。比如淞滬會戰時期國軍的戰車部隊就是杜聿明,而在解放戰爭中國軍的戰車部隊的司令則是二公子。在救援黃維的時候,李延年兵團也配屬了一些戰車部隊,但這時候部隊的士氣已經非常低落,所以戰車部隊發現解放軍炮火猛烈,就不肯前進了,直接自己撤下來了,其他人也制止不了。

除了戰車和炮兵這種特種部隊之外,步兵部隊之間這種臨時配屬指揮也是經常會發生的。淞滬會戰一開始的時候,是八十七、八十八和三十六這三個德械師在打主攻,按照德國顧問出的主意,這幾個部隊因為從一開始就參戰,所以積累了比較多的經驗,尤其是基層的營連排幹部,已經有經驗了,所以應該儘量把其他部隊撥調給這幾個部隊去補充,而不要整建制的把這幾個部隊撤下來,換成別的沒有經驗的部隊去接替他們。所以,從整個淞滬戰役的傷亡人數來看,這幾個部隊的傷亡人數已經超過了他們自身的人數,就是因為在不斷從其它部隊抽調部隊去補充。比如八十八師就先後補充了六次,傷亡達到1.2萬人。

我軍當然也有很多類似的情況。比如在上甘嶺戰役中,敵人炮火猛烈,大部隊增援補上去,只能以營連排乃至班這種小單位向前線補充上去,而後面上去的部隊往往就是直接補充進了之前已經在陣地上的部隊。整個十五軍是上甘嶺戰役的主力部隊,十二軍則在給十五軍充當預備隊,十五軍的部隊犧牲太大了,就從十二軍抽調部隊去補充,有時候是整營整連的直接補充上去。所以十二軍的傷亡實際上和十五軍相差不多。

在特殊情況下,比如某個團和自己的師部失去聯繫後,碰到了另一個師的師長,而又處於敵人包圍狀態下,這就需要相互配合作戰,才能一起突圍出去。但如果碰到這種情況,需要雙方的部隊長相互協商,取得對方同意,否則也是不行的。比如在信羅會戰之後,宋希濂率七十一軍撤退途中,碰到一些潰散和上級失去聯繫的部隊,宋希濂也和他們的團長、師長相互協商,取得對方同意之後,一起撤退,突圍之後又讓這些部隊各自歸建。


蕭武


答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各國設置各種軍銜的目的,除了區別等級和待遇之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方便戰時指揮的目的在裡面。不過,在一般情況下,甲師師長想要指揮乙師的部隊,還是需要滿足一些條件才行的。

第一種情況是,甲師被更高一級指揮機構,比如集團軍司令部或者戰區司令部授權指揮部分乙師部隊。這種情況其實是十分常見的,比如,當甲師部隊擔任主攻或者在主要作戰地域執行難度較高、強度較大的作戰任務時,集團軍或者戰區往往會將其他編制的部隊,包括但不限於步兵、炮兵、裝甲兵甚至是航空兵加強或者支援給甲師,授權甲師直接指揮這些部隊遂行戰鬥任務。

第二種情況則是乙師指揮機關遭遇了打擊或者乙師部分部隊被打的失去了編制,無法與上級機關聯絡,而自身又恰巧在甲師的作戰地域內。在這種情況下,甲師有權力暫時將乙師的殘餘部隊暫時收攏至自己編制內,並以作戰區域最高指揮官的身份指揮乙師部隊配合甲師繼續執行戰鬥任務。不過,在作戰結束後,這些臨時歸屬甲師的部隊,必須脫離甲師的編制,迴歸乙師。

最後一種情況則是在乙師和甲師部隊實施聯合作戰時,甲乙兩師可以通過互相協調的形式,使得甲師能夠指揮在自己作戰地域的乙師部隊。


兵器次元


按照道理來說,甲師的師長指揮乙師的部下是順理成章的事,畢竟雙方是上下級的關係嘛,何況在戰爭中呢。比方說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各部隊指揮和被指揮都是常有的事。例如在孟良崮戰役中,王建安的八縱負責堅守天馬山陣地,結果廖政國師長的部隊面對敵整編25師的進攻,連警衛營都派上去了,也打得非常艱苦。這時候他看見有一隊解放軍正在路過,馬上問他們去哪。一問才知道,是陶勇4縱的一個團,本來是想去參加主攻的。但廖政國師長馬上說,現在天馬山陣地吃緊,如果讓敵人突破了天馬山陣地,不但圍殲74師的計劃落空,華野還有可能陷入敵人內外夾攻之中,現在請你們立刻改變作戰計劃,增援天馬山。帶隊的團長也很爽快,當即表示,為了殲滅74師,我們願意接受廖師長指揮。同時他還跟廖政國說,麻煩廖師長和陶司令打個招呼,說明一下情況。他這要求也不過分,因為在戰場上,指揮員要了解全局,有什麼變化要了然於胸。

除此之外,因為情況危急,解放軍裡這種跨級指揮和被指揮的事還有很多。例如說在《亮劍》裡,李雲龍被華野代司令粟裕扣下來打阻擊那一段,歷史上也確有原型。在豫東戰役中,中野11縱就被劃到了華野粟裕的指揮下。在淮海戰役中,為殲滅黃維,華野參謀長陳士渠率領三個步兵縱隊和特種兵縱隊一部前去支援中野,他們就接受了中野劉鄧首長的指揮。在堵截杜聿明集團時,粟裕也直接調派了中原軍區的宋任窮、傅秋濤部,讓他們盡力想辦法拖住杜聿明集團,為追華野殲杜聿明集團爭取時間。

而在解放華南時,二野的陳賡就接受了四野林彪的指揮;在解放西南時,劉鄧首長指揮的軍隊除了有自己的二野外,還有一野18兵團和四野47軍;在解放大西北時,一野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先是到了太原前線,代替生病的徐向前指揮太原戰役,跟著就帶了華北野戰軍(屬於聶榮臻部)18、19兵團到大西北,加入了一野,參加解放大西北的作戰行動。

而在國民黨軍隊中,這種跨級的指揮和被指揮就很難了,甚至根本就指揮不動。電影《席捲大西南》中有個橋段,西南軍政長官張群將胡宗南、劉文輝、鄧錫侯等人召到成都,讓他們“精誠團結,保衛成都”,結果劉文輝當即回覆:“我的軍隊他指揮不了,他的軍隊我也指揮不了。”事實上也是這樣。在孟良崮戰役中,湯恩伯名義上是張靈甫的上司,他發現張靈甫部冒進了,趕緊讓他們停下來,結果卻被74師一個小官頂了回去:“你誰啊?除了我們師長的命令,其他人的命令都是廢話!”結果氣得湯恩伯說不出話來。而在抗戰時期的臺兒莊戰役中,手握重兵的湯恩伯也不聽第五戰區司令李宗仁的指揮,最後還是蔣介石發了火他才行動。


血染戰旗紅


這是常有的事,其前提是,師長得到上級首長為其明確的相關授權。

具體來說,如果甲師和乙師隸屬於同一個軍,這個軍的軍長在下達戰鬥命令時,明確乙師所屬的某個部(分)隊配屬甲師作戰,那麼甲師師長便擁有了指揮乙師的這個部(分)隊的權力。



1950年10月27日,入朝不久的志願軍第39軍召開作戰會議,初步確定雲山作戰計劃,明確由116師擔任主攻,殲滅盤踞在雲山的南朝鮮第1師。31日凌晨,116師發現美騎1師第8團正在與南朝鮮第1師進行交接換防。面對突然變化的敵情和戰鬥力增長數倍的當面之敵,39軍軍長吳信泉果斷調整作戰計劃,不僅重新明確了115師、117師的助攻任務,還將117師349團的一個營臨時劃歸116師指揮,從而使主攻方向的第一梯隊總兵力達到8個步兵營,對當面之敵形成足夠的兵力優勢。



11月1日15時30分,進攻發起後,117師配屬給116師的這個營,依據116師師長汪洋的命令,在348團的戰鬥序列內,出色地完成了預定任務。



甲師師長指揮乙師部下的這種做法,並非我軍獨有,外軍同樣適用。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第3機步師師長布朗特少將,按照中央司令部司令湯米·弗蘭克斯的授權,指揮配屬該師作戰的美陸戰一師第5團,在配合第3機步師向巴格達奔襲的過程中,先後完成奪佔漢圖什機場、攻克努馬尼耶鎮等任務。



需要指出的是,甲師師長對乙師部下實施指揮的權力是臨時性的,隨著戰鬥任務的結束,乙師的部隊自行歸建,甲師師長與乙師部下之間的指揮關係,便自動解除。

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慕什塔戈期待著您的關注!


慕什塔戈


戰爭時期,甲師的師長當然可以指揮乙師的部下,前提是要得到上級的授權或者命令,否則乙師的部下是不會聽從甲師師長的命令或者調遣。

如棗宜會戰時,日軍南路兵團由鍾祥進攻,並與張自忠的第33集團軍守備部隊發生了激烈激戰,日軍很快便攻佔了長壽店。日軍從長壽店繼續北犯,為了堵住日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調整部署:由第59軍第38師師長黃維綱統一指揮第77軍第179師和第59軍第38師。第59軍和第77軍都隸屬於第33集團軍的戰鬥序列,59軍第38師和第77軍第179師屬於平級的關係,如果沒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的命令,第59軍第38師師長黃維綱也不敢去指揮第77軍第179師的。但是一旦上級在作戰中宣佈了指揮官,而乙師的部下不聽從命令,甲師的師長是可以處決乙師的部下的。



梅家高廟大捷後,張自忠把在襄東地區能夠直接指揮的部隊編為兩個縱隊,其中第59軍第38師和第77軍第179師編為左路縱隊,由第38師師長黃維綱統一指揮兩師;另外第74師、第180師和總部直屬部隊編為右路縱隊,由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直接指揮。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在戰爭時期,為了完成作戰任務甲師指揮乙師的部下或者乙師的情況非常普遍。但是戰爭結束之後,乙師部下回歸本師建制,甲師的師長就不能再指揮乙師了。


歷史軍魂


這是常有的事情。尤其是兩個師的部隊發生混編的時候。


例如,一個師出動兩個團,另一個師出動一個團,共同組成一個臨時的師級戰鬥隊。一般會讓從兩個師裡挑選一位師級指揮官擔負指揮責任。當然,旅級戰鬥隊、團級戰鬥隊也是這個原則。



這種情況在運動戰條件最為普遍。典型例子,就是長津湖戰役被殲滅的美軍“北極熊”團級戰鬥隊,實際上只有“北極熊”團(美軍第31團)一個步兵營以及團屬坦克連、炮兵連等部隊,另外則還有32團一個步兵營,以及第7師的師屬第57炮兵營。該團級戰鬥隊的指揮官就是31團團長麥克萊倫上校。(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哨兵小虎第505條回答。

其實不論是和平年代還是戰爭年代,下級服從上級,低級官階服從高級官階是亙古不變的!

其實別說甲師師長可否指揮乙師部下,就算是甲國軍長可否指揮乙國軍長,答案都有可能是肯定的。

但指揮不隸屬己方編制序列的部隊是要經過授權的。


在和平時期,部隊經常會擔負輪訓任務,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環境去訓練、適應不同的作戰環境。到了別人部隊的管轄區,不由得你不接受別人的指揮。

我們很多老兵都有過被駐訓地省軍區糾察過的案例,同樣如此,駐訓如果在駐訓地不服從所在地上級機構的指揮,也會被通報原所屬部隊。

因為現在早已經不存在像原來北洋、民國時的軍閥割據、派系林立了。軍隊也沒有那些個割不斷理還亂的烏七八糟的利益了,所以,指揮關係順暢,只要經過授權,甲師長指揮乙團長完全沒問題。


再者,現在的部隊經常會聯合訓練,營團規模的,師旅規模的數不勝數。如果是一個陸空協同呢,配屬給陸軍某師的航空兵團,作為陸軍師長是絕對有權利指揮航空兵團的。

而該陸軍連的士兵一旦上了該航空團的飛機,又要接受該航空兵團機長的指揮。


最後,我們熟悉的海灣戰爭、沙漠之狐戰爭等,均是美英聯軍對伊拉克的戰爭,英國軍隊還不接受了美國軍人的指揮了嗎?

所以,無論是哪個年代,和平or戰爭,只要經過授權,從法理上講是完全可以指揮非編制序列的軍隊的。


哨兵小虎


崑崙關戰役中,鄭洞國榮譽一師鄭庭笈團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是配屬給戴安瀾第200師作戰時取得的戰果。

用炮火轟死中村的鄭庭笈團,原本屬於榮譽一師,但攻打九塘時被杜聿明軍長臨時調配給了第200師。你說中村算誰的?

圍攻九塘時短暫配屬給第200師的鄭庭笈第三團所有官兵,很明顯要受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指揮,自家師長鄭洞國反而無權節制了。

同樣在崑崙關戰役中,當第200師攻擊極為重要的崑崙關制高點——界首高地四次受挫時,杜聿明再次命令鄭庭笈團調歸戴安瀾指揮,並承擔起主攻界首高地的重任。

鄭庭笈第三團被稱為“敢死團”,他們先後組織了三個梯次的敢死爆破隊攻擊日軍陣地,打到最後全團全部的9名步兵連長竟有7人或傷或亡,可見戰鬥之慘烈,但好在最終拿下了界首高地。

所以,在有上級主官命令的情況下,部隊長有權指揮兄弟單位的士兵

1938年8月的武漢會戰中,74軍58師奉命開往黃老門附近,以抵禦沿南潯路南下的日軍106師團。此時軍長為俞濟時,其親信馮聖法為58師師長。

由於山路狹窄且別無他道,58師兩個旅只好共用一條小道行軍。由於突然遇到日軍飛機轟炸,172旅稍有停滯就被後面跟上來174旅橫腰分成了兩截。

等174旅基本全部通過了,172旅部突然被竄出來的一股日軍截住了,而172旅的後衛團還沒趕上來,情況非常危急。

馮聖法(右)、孫元良(中)

172旅長恰好看到174旅一個後衛營經過,就要求該營加入他們攻擊日軍。豈料該營長死活不幹,說他的任務是儘快感到黃老門陣地,還說你又不是我的長官,不能聽你的。

要不是旅部一位參謀與這名營長有私人交情,並寫下手令作為證據,該營必定不會留下來加入戰鬥,並等來了172旅後衛團,這才讓旅部脫離危險。

事後問責,該旅長被師長馮聖法以指揮不力為由換掉了,接任的新旅長為此後在第二次長沙會戰被槍決的廖齡奇。

以上說的是,在缺乏上級主官命令的情況下,部隊長可能招呼不動兄弟部隊的官兵

那還有沒有第三種情況呢,就是命令也有,可某師長還是指揮不動友師的官兵?當然也是有的,這種事情在國軍裡也並不算什麼稀奇事。

孟良崮戰役前,張靈甫整編74師被湯恩伯命令聽從更老資格的整83師師長李天霞指揮,可心高氣傲的張靈甫不幹,主動要求聽從整25師師長黃百韜指揮。

其實,張靈甫並不是獨服黃百韜,而是在兩個看不太上的人中選了一個相對靠譜點的而已。

同是整編師師長,張靈甫當然不會真正聽命於黃百韜,因此他置黃讓他齊頭並進的命令於不顧,撒開了腿獨自向前攻擊前進,從而掉入了包圍圈而再也永遠沒機會走下孟良崮。

由此可見,在國軍部隊中,有時雖有命令,國軍主官也可能指揮不了同級友軍的官兵,國軍將領有個性著呢。也就是說,國軍跨單位指揮這事,有上級命令也許可行,沒命令就基本沒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