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东线战场德军北方集群为何会浪费大量兵力在列宁格勒,对德军有多大的意义?

鲁赤水


列宁格勒对苏联来说具重要意义,是神圣的城市。十月革命列宁领导创建了红军苏维埃国家,更是苏联军民的一种灵魂驻守。所以德军集结重兵集团企图拿下该城,目的是摧毁苏联军民的抵抗意志,这个计划同进攻莫斯科同等重要,如果两城陷落,希特勒将达成他的目的即摧毁苏联。但守卫列宁格勒的红军最终与德军形成对峙,经艰难奋战付出巨大牺牲粉碎了德军的企图,保卫了这座城市。


薯烤条


陆军元帅勒布的北方集团军群是由西欧战役的“C集团军群”改编而来,在“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要点中要求:该集团军群应从东普鲁士的集结地域出发,穿越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等三国,沿波罗的海海岸向北进攻目标直指列宁格勒,同时可以掩护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苏德战争爆发时,该集团军群拥有两个野战集团军和一个装甲集群,总兵力共31个野战师约80万人。

(陆军元帅勒布)

军事爱好者的普遍认知,是德军在进攻苏联时出动了550万大军,其实这个数字是不准确和笼统的,它包括了德国海空军和后备部队,陆军真正第一期投入作战的是120个野战师约320万人,也就是说,“北方集团军群”作为三大重兵集团之一,兵力占比恰为四分之一,是三路大军中最弱的一支。

我们可以质疑希特勒的军事能力,但绝不可以低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的专业水准,在巴巴罗萨计划中一定要把攻取列宁格勒作为一路主要突击方向,是德军上下的共识,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几方面重要原因。在这些要素的叠加下,列宁格勒成为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必取之地,当然也是苏军拼死守备之城,于是才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围城战役。

(勒布)

攻陷列宁格勒才能使芬兰军队顺利参战

1939年冬季开始的苏芬战争,90万苏军损兵折将,一度不能奈何仅有300万人口的小国芬兰,这场战争使希特勒产生了严重的战略误判:一方面是认为苏军的战斗力低下,所以才有了轻视之心;另外一方面就是感觉芬军作战能力较强,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军事盟友。因此,尽快让芬兰军队在苏联北方领土上投人作战,对德国来说,政治和军事意义都很重大。

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恰好卡住了苏芬接壤地带的卡累利阿地峡这个咽喉要道,尽管芬兰出动了所谓的“卡累利阿集团军”猛攻当面的苏军第23集团军,但是很显然,芬兰军队在自己国土上利用地形和气候打打游击战还可以,如此大规模的正规进攻战役明显力不从心。所以为了完成与芬兰军队的会师,进而让芬兰全面参战,德军必须出动有力部队对列宁格勒进行夹击。

(德芬两国首脑会面)

德军攻陷列宁格勒可以从北方侧击莫斯科

看看地图就知道,列宁格勒与莫斯科的直线距离要近于基辅和斯大林格勒,一旦德军歼灭此地苏军并且完成与芬军会师后,北方集团军群即可转向,调头南下直扑莫斯科,从而与中央集团军群联手攻击苏联首都。反之,如果不能消灭伏罗希洛夫元帅的西北战区主力,驻于列宁格勒以及周边地区的苏军两个方面军(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大约40个师57万人的部队,则可以不停攻击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在战略上是相当危险的。

勒布的部队在战争初期进展非常顺利,苏军向列宁格勒城区一路败退,斯大林曾经气急败坏地打电话给伏罗希洛夫元帅:“你们打算撤到哪里?撤到北冰洋去吗?”。而希特勒则要求1941年7月21日之前必须攻占列宁格勒,他在之前的作战会议上强调:“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双方最高统帅的如此关注,充分说明列宁格勒战役的重要性。

(第4装甲集群司令霍普纳)

列宁格勒是战争双方争夺海上运输线的焦点

对德国来说,只有占领了列宁格勒,才能完全取得对波罗的海的控制权,保证瑞典的铁矿砂经海路安全地运往德国本土,希特勒曾对德军将领们兜售他的理论:“彼得堡(列宁格勒)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

对苏联来说,列宁格勒是国土北方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苏联的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失去它将意味着丢掉重要的出海口,也将极大影响美英等国对苏联进行物资援助的运输。并且1924年更名的列宁格勒,素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是苏联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可以生产大批的武器装备,对苏联坚持卫国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芬兰军队)

正因为如此,列宁格勒成为苏德两军的必争之地,但是勒布的集团军群尽管初期攻击顺利,在兵力上却不具备绝对优势,麾下也只有霍普纳第4装甲集群的两个装甲军(曼施坦因的第56和莱茵哈特的第41)。当苏军全部退至城市防守以及朱可夫临危受命赶来后,德军的技术和素质优势不复存在,未能一举攻克这座城市,某种意义上,与斯大林格勒的城市攻防战非常相似。

至1941年10月攻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发起后,北方集团军群的第41装甲军也被调走加强给中央集团军群,德军更无可能依靠攻坚的方式破城,于是从9月8日算起,德军对列宁格勒实施了长达872天的围困,连同前面的攻击时间在内,合计起来多达900天,成为二战期间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列宁格勒保卫战期间,苏联军民因饥饿和营养不良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150万,可谓代价惨重,但终于坚持了下来。



直到1944年初苏军才腾出兵力举行全面反攻,方使列宁格勒从德军的长期围困中彻底解脱出来,至当年夏季,芬队军队也被全部逐退并在不久后宣布退出战争。应该说,在列宁格勒围城期间,被牵制的德军兵力总数并不很大,但毕竟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无法投入其他战场,对于依靠质量对抗数量的德军而言,仍然极具影响,可有什么办法呢?希特勒等于被列宁格勒卡住了嗓子,吞不得又吐不出来。


度度狼gg


攻占列宁格勒对于德军来说,战略意义重大,不能说是在浪费大量兵力。

其原因如下:

一,列宁格勒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位于涅瓦河岸边。这座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世界名城,建成于18世纪初彼得大帝时代,过去一直叫圣彼得堡。在1713——1918年期间,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的首都。1924年,俄罗斯人民为了纪念他们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逝世,才将这这座名城改名为列宁格勒。这座城市政治影响巨大。希特勒曾经不止一次地叫嚣,我要把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一旦攻占列宁格勒,这个革命的象征必将遭到毁灭。

二,列宁格勒是苏联西北的门户,是波罗的海交通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正是这些原因,攻占列宁格勒是希特勒“巴巴罗萨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德军统帅部的目标是,占领列宁格勒,控制苏兰湾和波罗的海沿岸,切断苏联内地与北方各港口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南下进攻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结局:

希特勒为了一举攻占列宁格勒——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集中了北方集团军所属的第18集团军,第4坦克集群,第16集团军的部分兵力,共23个师又3个旅,同时配备了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可谓兵力庞大。从1941年7月至9月间,德军企图占领列宁格勒的梦想落空了,损失兵员17万人,坦克500辆,大炮500门。这意味着,希特勒对苏战争中的一项重要计划落空了。由于德军北方集团军损失惨重,迫使德军不得不在列宁格勒城外掘壕自守,只能将第4坦克集群中的4个坦克师和2个摩托化师拨入中央集团军群,去参加对莫斯科的秋季攻势。

所以说,攻占列宁格勒对德军来说,战略意义重大,没有浪费兵力一说,只是他们的计划落空了。


皖北隐士


在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之前,希特勒曾经将列宁格勒列为了第一攻击目标,希特勒认为列宁格勒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德军应该在开战一个月内攻占列宁格勒。希特勒的想法非常的好,但是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表现却不给力,列宁格勒围城战打了两年多,德军始终没能攻占列宁格勒。最后苏联军队发动反攻,德军被迫撤走包围圈,这场二战中最长的围城战最终以德军的失败告终。

由于在列宁格勒围城战中,德军前后投入了上百万兵力,消耗了大量的军需物资,最终还是没能攻占列宁格勒。一些“事后诸葛亮”便开始质疑德军的部署,他们认为如果德军将这些兵力派遣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肯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实际上无论是从列宁格勒的战略意义,还是从列宁格勒围城战牵制苏军的意义来看,德军发动列宁格勒围城战,都是一次正确的战略部署。假如德军放弃了攻击列宁格勒,只会加快德军的失败。

列宁格勒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列宁格勒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苏联重要的陆地和海上交通枢纽。除此之外,列宁格勒还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如果德军能够攻占列宁格勒,德国就能够控制波罗的海地区,波罗的海国家的物资就能够直接运送到战场上支援德国,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也能够直接进入苏联北方,帮助德军进行作战。如果德国不去进攻列宁格勒,那么波罗的海国家就会收到苏联的威胁,德国从波罗的海国家运送的物资也会受到苏联海军的攻击。

除了地理位置的意义外,列宁格勒还是苏联的重要象征性城市。列宁格勒是以苏联领导人列宁命名的城市,一旦列宁格勒被德国军队攻克,那么苏联军队的士气肯定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且德国北方集团军群一旦攻占列宁格勒,就能够腾出手来帮助其他两个集团军群作战,到时候苏联在战场上的压力将会更大。假如德军放弃对列宁格勒的包围,那么苏联就能够释放出来大量的军队,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压力都会增大。

当然希特勒在列宁格勒围城战中确实也存在错误,按照希特勒最初的设想,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够攻占列宁格勒。希特勒的这一设想非常骄傲自大,他太过于低估苏联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高估了德军的战斗力。希特勒产生骄傲自大的心态,主要是由于苏联军队在苏芬战争中表现的非常弱小,德军在法国战役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在分配军队的问题上,希特勒将绝大部分的军队交给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最初只分到了80万人,后来还有一部分人被调到了莫斯科作战。因为希特勒过于低估苏联军队的作战能力,北方集团军群对列宁格勒的围城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北方集团军群在列宁格勒围城战中,也拖住了上百万的苏联军队,消耗了苏联数十万军队,减少了其他两个集团军群的压力。


历史总探长


列宁格勒是苏联最重要的海港和重要的工业、文化中心。

1941年7月,希特勒就决定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夷为平地。8月底,西北方面的德军进逼列宁格勒。9月8日,德军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并开始收紧夹攻的铁钳。

负责驻防此城的苏军统帅伏罗希洛夫彻底感到绝望,苏军士兵的士气也极为低落。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启用朱可夫,交给他死守住列宁格勒。

朱可夫上任后立即着手整顿士气和纪律问题。他颁布命令,凡是失职者都要处决。

经过整顿,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朱可夫精心制定了一个加强城防的计划。苏军在最危险地段和战略要地集中了大量的高炮、舰船,并调集兵力建立了纵深梯次防御。

朱可夫的精心防御有效地阻止了法西斯德军的进攻步伐,这使希特勒大为恼怒,他下达命令猛攻列宁格勒,即使不能用武力取胜,也要用封锁的办法把城里的人饿死,然后将城市摧毁。

为了加强防御,朱可夫把全城分为6个防御地段。每个地段都建立了以营防御区为基础的坚强阵地。此外,又组织了所有的妇女在全城修建路障,在城周围挖防坦克堑壕。

由于固守列宁格勒的苏军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尽管苏军在城市周围某些地段发起的反攻未获成功,但他们得以与进攻的德军对峙达50天之久,打破了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以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

德军为了“彻底摧毁”列宁格勒,除了陆地上封锁外,还进行了系统的炮轰和飞机轰炸。

到9月底,敌人终于相信,列宁格勒的防御十分坚固,依靠现有兵力是无法摧毁它的。剩下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围困列宁格勒,企图使苏军丧失战斗力,不战而胜。

可德国的企图最终还是失败了。1943年3月初,苏军开始全线反攻,终于结束了长达1年多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其意义是空前的,它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必胜的信心,打击了德军的气焰,而且牵制了德军大量的兵力,对其他方面战场形势的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蒙娜俊夫


在德军执行“巴巴罗萨计划”的三支军队中,进攻列宁格勒的北方军团不是兵力最多的。

希特勒在1940年12月指定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将进攻苏联的部队分成南、北、中三路。

南方集团军共有63个师,1400架飞机。中央集团军有51个师,1600架飞机。而进攻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只有29个师,1000架飞机。

但是,对于这三路军任务的轻重,希特勒在1941年中旬是这么说的:“列宁格勒第一、顿涅茨克平原第二、莫斯科第三。”

因为,进攻列宁格勒的意义非常大。

1,在希特勒看来,拿下列宁格勒,就掐断了苏联和波罗的海的联系。原本计划和苏联结盟的波罗的海各国,就该成为德国的附庸了。同时,苏联也将失去他在波罗的海的舰队。

2,列宁格勒(以列宁命名)是俄国人心目中的第二首都,十月革命发源地,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枢纽。列宁格勒就好比苏联的“分矿”,你不打他,他就会不断地生产物资,支援前线。

如果,任由波罗的海各国和苏联结盟。那么,美国参战后再给苏联运输物资,就有了更合适的港口了。

3,占领列宁格勒,对苏联来说,不仅是精神上受到打击。另外,苏联在保卫莫斯科时,还要单独抽出兵力防守列宁格勒方向。同时,美国也将不能通过北冰洋航线,就近向苏联输送物资。

总之,打列宁格勒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勒布太高估自己实力,低估苏联人抵抗的决心了。希特勒在进攻受挫后,收走了勒布的一些精锐部队,投入到进攻莫斯科的战役中。而德军对于列宁格勒战役的目标,也从“占领”改为“包围”。

不过,“任何战略上的围而不攻,都是因为打不进去”!德国的北方集团军,失败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我是米格,是历史领域的创作者,我们从下面这个图就能够看出列宁格勒的重要性:1.进攻列宁格勒,从北面包围莫斯科这本来就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一部分,是北方军群的主要作战任务。2.德军如果放弃列宁格勒,那么中央军群的侧翼就将暴露在苏联军队的炮火之下,北方军群的后路也会被列宁格勒的苏军截断,当时苏联为了保护列宁格勒,光输送到列宁格勒的后备军就有55万人,更不要说作战部队了,这么庞大的军队,德军怎么能轻易的放弃?3.列宁格勒是当时苏联的第二大城市,是用伟大导师列宁的名字命名的,如果被德军拿下,那对苏联军民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德军怎么能不重视?4.这里需要说一下,二战时芬兰是德国的同盟国,因为1939年苏联曾经侵略了芬兰,芬兰为了复国加入了德国一方。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就可以在陆地上与芬兰军队建立联系。虽然有以上原因促使德军占领列宁格勒,但是相对于中央军群的莫斯科和南方军群基辅,列宁格勒又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希特勒分配给北方军群的军队数量和支援都不足以让北方军群攻下列宁格勒。说白了就是希特勒认为,把列宁格勒包围就可以了,用不着打下来,应该把力量用在莫斯科和基辅,所以列宁格勒才能不被占领!



米格


本人对历史方面知道的不多,试着答一下,说的不对请多多包涵,

是不是在列宁格勒附近有个叫察里津的地方,如果是,

这就是原因了,

因为在当时,德军战场指挥官们也是不明白,希特勒为什么不去攻战莫斯科等更重要的城市,

所以德军指挥官们不懂希特勒心里的苦啊哈哈哈😄

打仗打的是钱,打的是钢铁,打的是资源,

对,察里津胜产石油,希特勒要的就是石油资源,

如果机械化部队没有汽油啦,那就是一堆废铁,

而苏德战争造成德国失败的原因之一,

还就是希特勒的战略失误,就是太想得到战略物资石油啦,

希特勒心中的苦,他的指挥官们没有理解的哈😊,

答的可能不对,请别笑话。


猛禽950


东线战场,大量德军在列宁格勒,意义重大。

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是沙皇俄国的首都,苏联建立后,由于芬兰与波罗地海三国的独立,圣彼得堡己经不适合做为首都,苏维埃政府迁都至沙俄留都莫斯科,莫斯科是苏联第一大城市,且位于苏联欧洲部分的中心,也是苏联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更适合做首都。

德国全面入侵苏联,是从三个方向出兵。

北路从东普鲁士出兵己被苏联占领的波罗的海三国,然后继续北进,想占领圣彼得堡再与芬兰军队会师。

中路由波兰出发,直扑莫斯科。

南路由波兰南部出发,直扑基辅,再攻斯大林格勒,其最终目标是高加索地区,那里有苏联最大的油田–巴库油田,那是希特勒的最爱。

列宁格勒从彼得大帝开始,做了两百余年的首都,又是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在俄国人心中的份量很重,同时又是苏联第二大城市,所以绝对不能落入德军手中。

德军虽未拿下列宁格勒,也没能与芬兰会师,但是却牵制了苏联大量军队与资源,为其他战场减轻了压力。







当代曹植


苏聒欧洲部分是重心。此时只剩下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两个中心城市。两城互为犄角,若列城有失,不仅俄故都文化遗产悉数落入敌手,列城内的工厂尤其是军工厂将全用于资敌,波罗的海出海口被封,而且使德得以全力扑向孤城莫斯科,则卫国战争战局危矣。所以德倾力夺列城,苏拼死守列城。列宁格勒保卫战异常残酷,战死饿死冻死军民数十万,但其战略价值非常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