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strong>“檔案春秋”一鍵關注!

本文由 吳佩芳 口述 ,張持堅 整理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strong>當年建襄小學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strong>今日建襄小學

本文約 6000

預計閱讀需要 15 分鐘

<strong>“和建襄小學相距不遠的是市重點市二中學,建襄學生考到市二的比較多,入校後老師反映也都不錯。市二的校領導覺得‘好奇’,便特意來拜訪我,說你們是幾所民辦學校合併的,生源並不是很好,可為什麼學生的成績和品德比一些老牌的公辦學校還好?我說,沒什麼決竅,就是三個愛:愛學校,愛老師,愛學生;還有六個字:教好每一個學生。”

<strong>——建襄小學創始人吳佩芳

人物鏈接

<strong>吳佩芳,1930年8月生於蘇州,18歲嫁到上海。新中國成立後,她到居委會工作,任居委會文教副主任。1958年起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和另兩位老師一起創辦徐彙區建襄小學。她於1992年退休,被聘為建襄小學名譽校長、上海市教育系統勞模聯誼會副會長、上海市普教系統義務講學志願者協會副理事長。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吳佩芳

我的老家在蘇州,家裡很窮。雖然我很想讀書,無奈5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裡生活全靠母親幫人家洗衣、做鞋維持。儘管這樣,母親還是咬牙讓我讀到了三年級。可收入實在太微薄了,尤其碰到下雨天,沒有人家要洗衣服,家裡就會揭不開鍋,母親無力供我繼續讀下去。

18歲那年我嫁到上海,不久到居委會幫忙。那時居委會向居民代售電影票,我負責收錢,買的人多了,賬就算不清。這樣的尷尬事一多,迫使我下決心學文化,否則怎麼跟上形勢為建設新中國出力呢?我報名參加了婦女識字班,白天忙工作,早上、中午忙家務,晚上去上課。我很珍惜讀書的機會,從不遲到早退。掃盲結業後,又繼續讀補習學校,一直到取得初中文憑。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上世紀50年代,掃盲班老師在上課

(上海市檔案館藏)

76個孩子上學沒著落,我想挑頭辦學

1958年的時候,解放初生育高峰期出生的孩子,陸續到了入學年齡,再加上國家動員家庭婦女走出家門參加生產建設,又把小學入學年齡提前了一年,上海的教育資源面臨很大的挑戰。公辦學校本來就數量有限,再怎麼挖潛也滿足不了需要,不少家長眼看著孩子入不了學,急得團團轉。

為了讓學齡兒童都能按時入學,黨和政府發出了號召:鼓勵公辦、民辦“兩條腿走路”,充分調動社會民間力量,鼓勵大家積極創建民辦學校。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1958年,黨和政府發出號召,

鼓勵社會力量創建民辦學校。

圖為靜安區張家宅民辦小學學生整隊放學回家

(上海市檔案館藏)

我當時在建襄居委會擔任文教副主任,而當時僅我所在的居委範圍內六百多戶人家中,就有76個孩子的入學還沒有著落。我動心了,想挑頭辦學,為國家分憂、為家長分憂、為不耽誤孩子們讀書識字出一份力。

我把辦校的想法和兩個好姐妹殷祖懿、江鏡蓉說了,她倆都有高中文化,很支持我,同意和我一起幹。街道和居委也很贊成。但那時國家困難,不可能把條件創造好了讓我們去辦學,一切要靠我們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趟出一條路,幫國家把擔子挑起來。

我們幾個要聯合辦民辦小學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伴隨著消息流傳的,也有各種各樣的議論:“3個文化水平不高、又沒讀過師範的家庭婦女怎麼能把學校辦起來呢?”“如果真能辦起來,那不是雞毛也能飛上天了嗎?”

對於這些不悅耳的聲音,我們幾個人憋著一股勁兒,心想一定要做出個名堂來。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建襄小學最初的三位創建者

左起:吳佩芳、江鏡蓉、殷祖懿

四個人湊了最初的100元錢

沒錢,成了頭一道難題。我們商量後決定自掏腰包湊。那時我參加有獎“貼花”儲蓄,每月存2元錢,一年有24元,再從買小菜的錢裡省出6元。我說:“我出30元。”對於我來說,3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殷祖懿和江鏡蓉聽了也說,她們也各出30元。聯繫我們居委會的民警叫段鎖春,知道情況後說:“我也出10元,買個大茶桶,好裝熱水給孩子們喝。”這樣,我們有了最初的100元錢。

我熟悉這一帶,知道襄陽南路578號有個28平方米的汽車間閒著,可以當教室;汽車間外面有個小院子,可供孩子們活動;汽車間旁邊有個樓梯過道,能放下兩張小桌子,供老師辦公用。於是把那裡租了下來。可是汽車間黑黝黝的,光線不好,就請人幫忙開了兩扇窗,光照進來了,亮堂了。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當年開在車庫裡的建襄小學

聽說上過的補習學校要淘汰一批破舊課桌椅,我連忙趕過去花了二十幾元錢收了過來。木工楊師傅熱心地幫助修理,比照孩子們的身高,把桌椅的腿鋸短了,以適合兒童用。

周圍一些鄰居主動幫忙,有的送來毛主席像,掛在黑板上方;有的掃地、抹桌子、擦玻璃;我母親說:“我幫不上什麼忙,上課下課搖鈴的事就交給我來做吧。”

但招聘教師卻是碰了壁——誰願意到這麼簡陋又前景不明的民辦學校呢?就連工資也沒個說法。招不到,只好我們三個人上了。我當校長,教算術;殷老師教語文;江老師教音樂和體育等。

教育部門核定周邊76名學生上我們學校。我們便一家家走訪。有的順利,可有的家裡連門都不讓進,家長說:“你們又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怎麼能讓我們相信你們能當好老師呢?我們讓孩子在家再呆一年,等明年公辦小學招生到那裡去讀書。”我們把學生多、公辦學校少的情況好說歹說,總算把家長們都說服了。

第二天就要開學了。天已黑,我們三個都沒回家,直奔學校,湊在一起討論第二天的開學準備工作:第一課怎麼上?怎樣備課,上課提綱該怎樣寫……我們一起討論琢磨,一直折騰到半夜。第二天一早6點鐘又趕來學校,生煤爐、燒開水、清掃庭院,做好學生到來的準備。

掌握教育這門科學,光有熱情是不夠的

開學第一天的情況就給我們潑了冷水。我們把入學的學生分成兩個班,上下午各開一班。上午班裡應來38個學生,結果第一天只來了二十幾個。

第一節是我上算術課,走上講臺,感到有些緊張。我先在黑板上畫了兩隻麻雀代表數字,反覆講解1和2的區別。講著講著,備課內容全講完了,一看時間才過了20分鐘,這下有些慌了,只得又重複剛才講過的話。

就在我在黑板上寫算式的時候,一顆小石子“嘣”的一聲彈到了黑板上。我一驚,回頭一看,一個叫胡海法的學生正拿著彈弓站在凳子上笑。這是個一年級讀了3年的留級生,公辦學校不要他了,就到了我們學校。

我責問他,他仍然嬉皮笑臉,逗得孩子們大笑,課堂秩序頓時亂了。好容易才使孩子們漸漸安靜下來,胡海法又從口袋裡掏出一把玻璃球,“譁”的一聲撒了一地,孩子們又騷動起來。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連環畫《人民教師吳佩芳》

接下來是殷老師的語文課。我看秩序還是不好,就和江老師一起進了課堂,分站兩邊,維持課堂秩序。

一連幾天,上課的情形仍未好轉。天黑了,我心事重重地走在回家路上,冷不防被從乘涼人群裡走出來的張大姐攔住,吵著要讓她孩子退學。我誠懇地向她作了解釋,她才把氣消下去了一些。

街道和居委會知道情況後,和區教育局商議,讓我們到公辦的建國西路第一小學去觀摩聽課,鼓勵我們認真學習、刻苦鑽研,困難是可以克服的。

看來要掌握教育這門科學,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鐵杵不磨成不了針,自己不學教不了人。觀摩聽課後我們開了竅,眼界開闊了,思路也活躍了。我們邊學邊用,先一人講,兩人聽,再一起討論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後到課堂上給學生講,上課的效果提高了,課堂秩序也有了好轉。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當年建襄小學部分學生合影

“學生就是我的孩子,

也是你們的兄弟姐妹”

不過胡海法還是常常調皮搗蛋。有人建議把他退回到原來的學校去,我們覺得這樣做不好,人家會說:“看,到底是民辦學校,孩子教不好就送走。”

我們多次到胡海法家裡家訪。才知,海法的父母在外地工作,10個兄弟姐妹除了3個大的已在外地工作外,其餘7個全靠七十多歲的外祖母照料。老人家嘆苦經道:“海法不在家還好,一在家,左鄰右舍準來告狀。我實在是沒有辦法,老師,你們能幫幫忙嗎?”

我主動找胡海發談心:“海法,你應該做個好孩子,你已經留級三年了……”胡海法別轉頭,一聲不響。我正等著他回答,誰知一不留神,他扭轉身在我腳下撒了一泡尿。我壓住火,沒有呵斥他,而是用嚴肅的目光看著他。他有些不好意思了,把頭低了下去。接著,撒腿跑了。


第二天,我找了個機會,像昨天沒發生過“撒尿”的事一樣,和藹地跟海法說:

“吳老師希望你做個好孩子,你也能做個好孩子……”他不吱聲,一會兒用腳擦泥地,一會兒用手揉衣角。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雞毛飛上天》的故事以吳佩芳為原型人物

幾天後,我正在批改作業,忽然聽到旁邊教室窗外“撲”地響了一聲,接著聽到了學生們的叫聲:“胡海法跳窗跑了!”我馬上衝出校門去追。當時正下著大雨,我顧不了那麼多,邊追邊喊:“胡海法,不要跑,小心滑倒了!”

胡海法頭也不回,只顧往前跑。“海法,淋溼了會生病的!”我緊緊地追著。過了一會兒,我又喊:“你回頭看看,老師的衣服都淋溼了!”聽了這話,胡海法回過頭來看我,停住了腳步。我緊跑了幾步,伸手把胡海法拉過來,脫下外衣擋在他的頭上,喘著氣,喃喃地說:“這樣大的雨,你要到哪裡去啊?”

回到學校,我替他脫去溼衣、溼鞋、溼襪,擦乾頭髮和身體,套上了乾衣服。看到我渾身上下溼透了,水滴在地上溼了一片,他眼睛裡流露出自責的神情,輕聲說:“吳老師……我以後不這樣了。”胡海法主動喊“吳老師”了,我禁不住鼻子一酸,眼淚也快流了出來。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滬劇《雞毛飛上天》

第二天一早,胡海法到校見到老師,衝口就叫:“吳老師好!”“殷老師好!”“江老師好!”我們高興極了,對教好胡海法信心更足了。乘熱打鐵,上課時我們把容易的問題叫胡海法回答,答對了就表揚他。漸漸的,他上課認真聽講,主動舉手發言,功課也好起來了。

我有3個兒子,加上愛人和老母親,一家6口人,居住條件很一般,但比胡海法家要好一些。為了鞏固海法的進步,我常讓他在我家吃住,和我的孩子一起做功課,不懂的地方我就給他開小灶。我的孩子有時會“吃醋”,說我對海法比親生兒子還好,有好吃的總先搛到海法碗裡。我說,學生就是我的孩子,也是你們的兄弟姐妹。

胡海法的媽媽特地請假從外地回來,到學校來感謝我們:“海法變好了,放學回來就帶弟弟妹妹,自覺做功課,自己衣服自己洗,多虧了你們!”

一年學習結束後,胡海法順利升到了二年級。鄰居們都說:“這隻‘野鳥’歸林了!”

多表揚、多鼓勵,孩子會進步的

那時我們每週都要開家長會,在一年級結業前最後一次家長會上,當大家知道建襄小學學生的成績、品德和教學秩序已經可以和公立小學媲美時,都非常高興,當初不願意送孩子來上學的家長則不好意思了。家長們誇獎我們說:“三位老師真爭氣啊,這麼困難的條件下,不僅辦起了學校,還取得了這麼好的成績,雞毛真的飛上天了!”

1959年秋季開學,襄五民辦小學也合併到了建襄,我們學校的學生一下子增加到了185名。看到那麼多孩子,也意味著工作量增加了,但我不覺得苦和累,心裡只有高興。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建襄小學的老師們坐在一起備課

1960年2月,上海召開文教工作會議,我在會上介紹了創辦建襄小學的情況,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熱烈反響,掌聲響了好長時間,紛紛讚揚我們“雞毛飛上天”的精神,說我們“把做不到的事情做到了”!

報紙、電臺連續報道了我們學校的情況。文藝界的藝術家也到學校來體驗生活,不久,一部宣傳“位卑不敢忘國憂”的滬劇《雞毛飛上天》登上舞臺,劇中以我為原型的小學校長,由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丁是娥飾演。到上海視察工作的周恩來總理也來觀看此劇,演出結束後,周總理來到後臺,感慨地說:“‘雞毛飛上天’的精神值得學習,值得發揚光大!”


丁是娥主演滬劇《雞毛飛上天》選段

(可點擊播放)

1960年6月,我出席了全國文教工作群英會,受到國家主席劉少奇和總理周恩來的接見。隔了不長時間,劉少奇到上海,找我談話,稱讚我把“兩條腿走路”的辦學方針貫徹得好,民辦學校辦得好。就這樣,建襄成為了當時全國民辦學校的一面旗幟。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1964年7月8日《新民晚報》

關於建襄小學首屆畢業生畢業典禮的報道

老師心裡不能有“結”,

否則怎麼能教好學生呢?

1978年,“文革”結束,由10所民辦學校合併而成的“新建襄”成立,並由民辦轉為公辦,我被任命為黨支部書記、校長。

風雨過後,我們開始了第二次創業。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合併進來的學生中有86個是留級生。我給老師們鼓勁,不要怕困難,不要把他們看成是留級生,他們都是可以教好的。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1980年2月,寒假後的開學第一天,

當時的上海市教育局領導杭葦來到建襄小學

我把重點放到和老師談心、到老師家走訪上。在方振玉老師家,我瞭解到她父親在“文革”中被戴上地主分子的帽子,全家人為此背上了沉重的家庭出身包袱,心裡像壓了塊大石頭,抬不起頭來。我讓學校把這個問題調查清楚,終於把她家這頂莫須有的帽子給摘掉了,心裡的陰影被掃除,方振玉和家人又可以輕裝上陣了。她說我是她們一家的恩人。我說不用謝我,我只是還了事物的本來面貌,你們把勁用到教育孩子上面去吧。

有一天晚上,我到教英文的貝文玉老師家走訪,發現她竟然在弄堂的路燈下批改學生作業。我很是納悶,進了她家裡才知道,這是一間亭子間,房間狹小,只有北面有扇小窗,到了夏天特別悶熱難耐,所以貝老師只好到外面路燈下批改作業。

貝老師的敬業令我很感動,我房裡房外查看了一遍,覺得南面牆上有開窗的條件,就到房管部門提出申請。可他們覺得這種事沒有先例,不予理睬。我再次登門申述,他們擔心給一家開了,都來找怎麼辦?我就通過派出所搞調查,有這個要求的只有貝老師一家。這樣來來回回跑了不下十幾次,終於說服了他們,為貝老師家開了扇南窗。

多年來我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一早站在學校門口,注意觀察來上班的老師們的神情。我有這個本事,誰開心、誰不開心、誰有心事、誰情緒不高等等,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出來。我就找他們聊,有什麼困難幫助解決,有什麼疙瘩幫助解開。對年輕老師,我也常和他們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們談朋友,可別忘了帶來給我看看喲,我有經驗,幫你們把把關。”

老師心裡不能有“結”,否則怎麼能教好學生呢?讓老師保持心情舒暢,這是我很注重的一件事,因為這不是他個人的事。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2015年,建襄小學首屆畢業生返校合影

成就每一位老師,教好每一個學生

在師生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建襄小學的各項工作都名列前茅,成了上海出類拔萃的小學之一。

當時市二中學是市重點,和建襄小學相距不遠,建襄學生考到市二的比較多,入校後老師反映也都不錯。校領導歸順康覺得“好奇”,便特意來拜訪我,說你們是幾所民辦學校合併的,生源並不是很好,可為什麼學生的成績和品德比一些老牌的公辦學校還好?我說,沒什麼決竅,就是三個愛:愛學校,愛老師,愛學生;還有六個字:教好每一個學生。

1988年,建襄小學被命名為“上海市實驗小學”,成為市屬重點小學。學生也發展到一千多名。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退休後的吳佩芳和孩子們在一起

1992年我退休後,被聘為建襄小學名譽校長。擔子卸下來了,但我閒不住。名譽校長是個閒職,但我這個名譽校長和人家兩樣的,我是一把掃帚、一個簸箕地把這個學校辦起來的,對建襄的一草一木、每張課桌椅、每扇玻璃窗,我都熱愛。

我喜歡往學校裡跑,看學生蹦蹦跳跳,看老師忙忙碌碌,聽教室裡傳來學生琅琅的讀書聲和老師的講課聲,對我來說是最大的享受,也是我最開心和最幸福的時刻。

這所滬上知名小學竟由普通家庭主婦創辦?她說老師心裡不能有“結”,要教好每一個學生

排版:王冰倩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

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使用不當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聚焦城市記憶、留存城市發展、傳承城市歷史。我們架起檔案為民服務的橋樑,講述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滋養下生生不息的上海故事。這裡是上海市檔案局(館)政務微信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