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王樹山書法原文

班超(32年-102年),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軍事家、外交家,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不甘於為官府抄寫文書,投筆從戎,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時間裡,收復了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為西域迴歸,做出了巨大貢獻。官至西域都護,封定遠侯,世稱“班定遠”。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班超居家常親事勤苦之役,不恥勞辱。他口齒辯給,博覽群書,能夠權衡輕重,審察事理。他為人有大志,不修小節,但內心孝敬恭謹。他以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確地執行了漢王朝“斷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終立足於爭取多數,分化、瓦解和驅逐匈奴勢力,因而戰必勝,攻必取。不僅維護了東漢的安全,而且加強了與西域各屬國的聯繫,為西域迴歸做出了卓越貢獻。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定遠侯

班超因功被封為定遠侯,他的封地在今陝西省漢中市鎮巴縣,該縣在清朝以前隸屬於西鄉縣時曾設“定遠廳”即源於此。 而定遠侯後亦喻稱駐守或出使西北邊疆地區的使者、大臣等。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投筆從戎

班超在為官府抄寫文書時,每日伏案揮毫,常停下來扔下筆嘆息說:“我身為大丈夫,儘管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來封侯晉爵,怎麼能夠老是幹這筆墨營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卻說:“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比喻不冒危險,就不能成事。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最艱苦的實踐,就不能取得真知。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郭子儀(697—781年),字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 。唐朝中興名將,政治家、軍事家。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出身太原郭氏。郭子儀武舉高第,累遷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後,拜朔方節度使,率兵勤王,收復兩河(河北和河東)地區,拜兵部尚書、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輔佐廣平王李俶收復兩京,遷司徒,冊封代國公。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書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擔相州兵敗之責,去職賦閒。寶應元年(762年),平定河中兵變,冊封汾陽郡王。廣德元年(763年),在吐蕃攻破長安後,奉命調兵遣將,驅逐吐蕃敵軍。廣德二年(764年),抵抗僕固懷恩引叛亂,單騎說服回紇,合兵大破吐蕃。唐德宗即位後,拜太尉、中書令,充皇陵使,賜號“尚父”,剝奪實權。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追贈太師,諡號忠武,配饗唐代宗廟廷,陪葬於建陵。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懇辭尚書令

廣德二年(764)十二月,唐代宗任命郭子儀為尚書令,郭子儀懇辭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騎兵持戟護衛,催促他到官署就職,郭子儀仍不肯接受任命,上奏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職,因此歷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關東,才授此官,怎能偏愛我,違背重要規定。而且平叛以後,冒領賞賜的人很多,甚至一人兼任幾職,貪圖升官不顧廉恥。現在叛賊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紀審查官員的時機,應從我開始。”代宗皇帝無奈,只得應允,並將他辭謝的事蹟交給史官,命令記入國史。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復長安;說服回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

王樹山書法萬里聲名班定遠 百年富壽郭汾陽楹聯賞錄

他戎馬一生,功勳卓著。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郭子儀不但武功厥偉,而且還善於從政治角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資兼文武,忠智俱備,故能在當時複雜的戰場上立不世之功,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