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亡國前一首經典詞作,寓情於景,道盡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李煜亡國前一首經典詞作,寓情於景,道盡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李煜是五代時期南唐的一位皇帝,更是萬古詞壇上的一代詞帝。因為特殊的身世背景,李煜的詞作歷來得到廣大詩詞愛好者的喜愛。李煜的詞,大致分為亡國前、後兩個階段,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就是他亡國後的代表作,這首詞感人之處在於寓情於景,將亡國之君的複雜愁情,融入了春花秋月的美景之中,引起後世強烈的共鳴。

而李煜亡國前的作品,雖然少了一些切膚之痛,卻也留下一些經典之作,就像這首《長相思·一重山》,同樣也是寓情於景,寫盡了一位女子的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李煜亡國前一首經典詞作,寓情於景,道盡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長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這首小令,景中有情,百轉千回。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比起單純寫景或單純抒情,李煜這種寓情於景的寫作手法,更能夠加深詞作的意境,增添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李煜亡國前一首經典詞作,寓情於景,道盡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上片起首三句,“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純粹寫景。山是一重二重,目光所及全是重重疊疊的山巒。而山遠天高,煙氣水霧透著徹骨之寒。一般來說,觀看景色會讓人心曠神怡,而詞中人卻何以如此心寒?

接下來一句李煜便寫出答案——“相思楓葉丹”。一個“相思”,意思全出,點明主題。原來女主人公是為情所困,為思而傷,看到了霜染紅葉,而陡然相思。情與景也就完美的結為一體,讓人覺得千腸百結。

李煜亡國前一首經典詞作,寓情於景,道盡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下片開頭二句,“菊花開,菊花殘”,當是女主人的心理描寫:菊花開了又凋殘。花開花落,是一個絢爛而漫長的過程,可見她等待那位遠行人的時間之長;而眼巴巴看著花期開過,又等它漸漸凋殘,眼前美好的事物卻無人一起觀賞,可見她心中的苦悶與對遠行人的哀怨。

李煜亡國前一首經典詞作,寓情於景,道盡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句,觸景生情,寓情於景,其中又略帶幾分怨言與牽掛:塞雁都已南歸,而那位遠行的人卻遲遲不見。用天上歸雁之景象,來襯托相思之苦,可以說是李煜別出心裁的一筆。“雁”這個意象代表書信,在古代有飛雁傳書的說法。古代通訊不發達,一去杳無音信的人,的確會令家人忐忑不安,這種因牽掛而引發的擔心,是在情理之中。

“一簾風月閒”收筆,萬千相思之苦,卻無人傾訴,即便簾外風月無邊,也無閒情雅緻去欣賞。短短五字,進一步增進女主人相思之情愫,令人不忍卒讀。一首小令,就此結束,而其中的相思之苦卻久久縈繞,無法釋懷。

李煜亡國前一首經典詞作,寓情於景,道盡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讀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刪稿》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說的就是詩詞作品中的寓情於景,無景而枯燥,無情又顯得乏味。李煜前期經典詞作《長相思·一重山》的顯著特點就是寓情於景,情景並存,短短几十字,道盡女子相思之苦,而善於運用這種藝術手法的詞人,南唐李煜當屬佼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