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亡国前一首经典词作,寓情于景,道尽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李煜亡国前一首经典词作,寓情于景,道尽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李煜是五代时期南唐的一位皇帝,更是万古词坛上的一代词帝。因为特殊的身世背景,李煜的词作历来得到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李煜的词,大致分为亡国前、后两个阶段,那首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他亡国后的代表作,这首词感人之处在于寓情于景,将亡国之君的复杂愁情,融入了春花秋月的美景之中,引起后世强烈的共鸣。

而李煜亡国前的作品,虽然少了一些切肤之痛,却也留下一些经典之作,就像这首《长相思·一重山》,同样也是寓情于景,写尽了一位女子的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李煜亡国前一首经典词作,寓情于景,道尽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长相思·一重山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这首小令,景中有情,百转千回。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比起单纯写景或单纯抒情,李煜这种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更能够加深词作的意境,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李煜亡国前一首经典词作,寓情于景,道尽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上片起首三句,“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纯粹写景。山是一重二重,目光所及全是重重叠叠的山峦。而山远天高,烟气水雾透着彻骨之寒。一般来说,观看景色会让人心旷神怡,而词中人却何以如此心寒?

接下来一句李煜便写出答案——“相思枫叶丹”。一个“相思”,意思全出,点明主题。原来女主人公是为情所困,为思而伤,看到了霜染红叶,而陡然相思。情与景也就完美的结为一体,让人觉得千肠百结。

李煜亡国前一首经典词作,寓情于景,道尽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下片开头二句,“菊花开,菊花残”,当是女主人的心理描写:菊花开了又凋残。花开花落,是一个绚烂而漫长的过程,可见她等待那位远行人的时间之长;而眼巴巴看着花期开过,又等它渐渐凋残,眼前美好的事物却无人一起观赏,可见她心中的苦闷与对远行人的哀怨。

李煜亡国前一首经典词作,寓情于景,道尽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句,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中又略带几分怨言与牵挂:塞雁都已南归,而那位远行的人却迟迟不见。用天上归雁之景象,来衬托相思之苦,可以说是李煜别出心裁的一笔。“雁”这个意象代表书信,在古代有飞雁传书的说法。古代通讯不发达,一去杳无音信的人,的确会令家人忐忑不安,这种因牵挂而引发的担心,是在情理之中。

“一帘风月闲”收笔,万千相思之苦,却无人倾诉,即便帘外风月无边,也无闲情雅致去欣赏。短短五字,进一步增进女主人相思之情愫,令人不忍卒读。一首小令,就此结束,而其中的相思之苦却久久萦绕,无法释怀。

李煜亡国前一首经典词作,寓情于景,道尽相思之苦,令人不忍卒读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说的就是诗词作品中的寓情于景,无景而枯燥,无情又显得乏味。李煜前期经典词作《长相思·一重山》的显著特点就是寓情于景,情景并存,短短几十字,道尽女子相思之苦,而善于运用这种艺术手法的词人,南唐李煜当属佼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