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将会在什么时候普及?6G时代又将会是什么样子?

打开盒子吓一跳


2019年是5G正式商用元年,2020年将是5G大规模发展的一年,就在大家都在讨论5G的时候,其实6G已经开始研发了。

2019年3月24日至26日,全球200多位顶尖无线通信专家相聚芬兰莱维,参加由芬兰奥卢大学主办的全球首个6G峰会,峰会的主要目的是提出6G的性能标准和发展目标,6G研发元年正式开启。

白皮书定义6G标准和性能

此次会议上,来自各国和各大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们共同讨论于6G通信的标准以及相关的性能参数目标,并就大多数意见达成了一致。会后,首份6G通信白皮书正式发布,自此,6G通讯发展有了纲领性文件。

根据白皮书的定义,6G通信所能够提供的下载速率将达到1Tbps(1000Gbps),这将是目前5G协议速率10Gbps的百倍,6G将在5G基础上再次突飞猛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实科学家们总是会走在我们前面,5G我们还没用上科学家们已经把6G白皮书给发布了。

华为也已投入到6G研发中,但任正非认为2030年前6G不会商用

任正非在之前接受《经济学人》 采访的时候就表示,对于6G技术的研发,华为已经进行了几年的研究,目前肯定已经领先全球了。不过,任正非认为6G技术在10年之后才会开始正式地投入使用,也就是在2030年以后。

但任何新技术的探索和研究都不是会100%成功,如果选错方向或者研发遇到瓶颈就有可能大大拖延产品推出时间,华为在5G时代已经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希望华为继续专注于技术研究,能在6G时代继续保持领先的技术优势。

6G有哪些新的特性和需要克服的技术障碍?

目前全球通讯专家和各大厂商对6G的规划和愿景都有所阐述,综合各方观点来看,主要集中在超宽频谱,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远距离,超低功耗,和基于AI 的应用几个方面,大家对6G的看法一致性较高。

  • 利用云共享理念解决6G覆盖问题

由于6G将建设在太赫兹频段(1T赫兹以上),相比目前中国5G建设使用的2.8G赫兹~6G赫兹频段频率又高出100倍以上,根据电磁波传播距离和速率关系公式,太赫兹频段的覆盖距离将大大小于5G的覆盖范围,这就需要更多的基站进行覆盖。

清华大学牛志升教授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可以将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作为移动基站,借用互联网的共享理念,让每一部车都成为一个共享的云服务基站,让车和车之间、车与人之间互相共享信号,这就就想能够快速部署大量的无线网络,并且既能服务汽车自动驾驶,又能沟通汽车内外。利用云共享理念,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理念。

  • 6G覆盖的空间将拓展到海上、空中甚至水下

华为也对于6G提出了很多新颖的理念,华为认为6G除了更高的速率、更宽的频谱以外,在覆盖空间上应该拓展到海上、空中甚至水下空间。

大家知道,现在的5G网络,无论是占地球面积70%的海面还是空中,地面基站都无法覆盖到。6G时代将采用地面站+卫星等更多的覆盖手段,不仅覆盖全球所有表面积,还要覆盖空中和水下空间,为未来穿越海洋的海底高铁隧道、水下城市做好通讯设施建设。

但是由于电磁波穿透力的限制,这将在技术上对6G提出更大的挑战。

  • 6G对基站芯片和天线制造工艺要求更高

6G由于要支持1000G超高的下载速率,对基站芯片的编解码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台基站需要同时服务几百上千个用户,汇聚起来的数据流量超过了100T的规模,凭借目前的芯片处理能力是远远无法支撑的。

同时6G时代随着频率的大幅度提升,波长变得非常短,基站天线的角色也变得更为重要,5G时期的天线已经对材料和加工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6G电磁波频率又升高了100倍,天线制造的工艺技术考验将更加严苛,目前中国、日本在天线制造上均有很多新的技术在研究当中。

  • 6G时代的人工智能应用更加广泛

而软件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逐步成熟,AI在6G通信中也将扮演重要角色,将人工智能算法用于无线通信领域,比如资源分配、信道编译码是一个新的热门方向。

华为或许受到前段时间马斯克脑机接口试验的启发,提出了通过大脑意念控制联网物品的想法,因为在6G时代有了足够的速率以后,靠人手输入指令将显得异常缓慢,用人脑电波直接控制网上的各种物品,不用转换成手的动作,效率将百倍提升。

  • 用6G信号进行无线充电

另外,华为还提出利用WIFI、基站信号进行无线充电的概念,让充电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或许6G时代我们将摆脱充电的困扰。

当你的电动汽车在路上行驶时,只要有基站覆盖的6G信号就可以不断充电,当你停车吃饭时,也可以借用酒店的WIFI信号给车充电,那时候电动车的续航问题有望解决。

总之,2019年已经进入6G研发元年,人们对于6G的应用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但是2030年以前6G还不会正式商用。


枫叶科技2020


谢谢您的问题。6G研发出可商用的成果,也需要10年时间。

6G还遥遥无期。借用华为的官方表态,5G与6G的研发是并行的。6G研发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使相关技术与标准成型。之后,才谈得上6G试点与规模化使用(商用),目前到商用估摸至少需要十二三年。

6G会是什么样。6G网络是遍布卫星、航空系统、汽车、船只等太空、天空、陆地、海洋的全天候、全覆盖的通信网络。目前的4G、5G网络的覆盖的盲区都能有6G信号。



网速和使用体验。6G网络比5G还要快,每秒可以达到1TB,下载1G的电影将在瞬间完成。如此快的网速将适合工业用途,比如无人驾驶、无人飞机、智慧交通将成为生产生活的必备,时延可以忽略。空间通信、万物智能交互、触觉等多感官混合现实、智能机器协同等,会有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到时候,不只是我们和机器人打交道,更多是智能机器间的控制与协同。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按目前的说法:6G相当于是5G的升级版,真正能大规模普及还很远,毕竟现在5G还没太弄明白,华为表示:“6G在研发中,估计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目前正在做技术研究和标准研究。”但是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没准哪天可以提前呢。

5g的电磁波频率非常高,传播速度很快,但是却容易撞墙。所以要实现区域性覆盖,就需要建很多基站,花很多钱。就像下图这样:

按现在的主流观点,6G应该是这样:从基站到卫星,再从卫星到基站,浅显的理解为,过去得坐火车,6G改成坐飞机了,传输能力会有质的飞跃,像下图这样:

6G会是什么样呢?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吴启晖的描绘:

6G网络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集地面通信、卫星通信、海洋通信于一体的全连接通信世界,沙漠、无人区、海洋等如今移动通信的“盲区”有望实现信号覆盖。在6G时代,或许我们在飞机上也能上网,同时不会影响飞行安全。登山运动员在登山遇到危险时,可实时发送位置信息与求救信号,不会出现时延。在海上航行时,船上的工作人员也不用担心与陆地失联,6G可保证其实时通信。6G网络的无缝覆盖,能为山区的孩子带来像北上广一样的医疗教育水平。

6G网络的速度将比5G快100倍,几乎能达每秒1TB,这意味着下载一部电影可在1秒内完成。

我国在3G、4G时代没有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在5G、6G时代必将引航前行。


小海马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说实话,现在提什么6G将会什么时候普及,以及6G时代会是什么样子,都还太早了。现在也就是6G的愿景收集阶段,对于6G比较确定的只有6G将会进入太赫兹的领域。

移动通信通常是10年一代,现在5G的标准还没有制定完毕,而6G按照规律标准制定是在2030年。

移动通信从1G到现在的5G,基本上都是保持着10年一代。

按照这个规律,6G应该是在下一个10年,也就是大概2030年左右会有相关的标准被制定出来。

现在是2020年,目前正在制定的标准是5G标准,3GPP制定的5G标准,目前推进到了R16版本的制定,在2020年6月份左右R16版本将会被冻结,现在运营商其实也都在等待这个版本,这个版本的SA组网将会是未来运营商组网的方案。

5G里有三大应用场景,其中R15主要是涉及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部分,R16版本主要是URLLC部分,R17版本主要是mMTC部分。

现在对于6G来说,比较明确是6G将会是太赫兹领域,太赫兹也就是100G-10Thz之间的无线频段,目前主要应用在300G-3Thz之间。

由于无线频率更高,所以6G会有比5G还大的无线带宽,通信业里带宽越大,所以6G可以实现比5G更大的系统容量,6G的速度也可以比5G更快一些。

移动通信制式迭代,通常都会有10倍以上的网速的增加,那么6G将可能会有100Gbps或者以上的网速,这个速度现在看来是惊人的。

不过,其实现在说6G还是太早了,目前6G还处于愿景的收集阶段。

5G标准制定之前,也有相关的全球的愿景收集阶段,现在5G可以实现的10Gbps的下载速率,1ms级的时延,99.999%的可靠性,以及百万级的连接,这些都是在愿景阶段定下来的目标,现在5G相关的技术就是为了实现这些愿景。

现在的6G,也是处于这种愿景的收集阶段,具体的系统性能需要达到什么级别,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

目前全球的通信业发达的国家,早已经启动了6G相关的研发,但是也是属于前瞻性研发,就是为了在6G时代占据一定的领先位置。

中国现在多家通信业企业,以及一些大学等科研机构,也启动了6G的研发,在这里中国并没有落后。

6G的普及将是更晚以后的事情,按照时间点,大概会在2030年开始商用。

通信业里的普及其实是有一些参数的定义的,通常来说是覆盖率。覆盖率也就是按照某种指标的性能要求,覆盖多少人口面积(或者是国土面积)的一种技术方式。从网络覆盖的不同阶段,大概有50%、80%、90%、95%、98%等几个主要的级别。

在中国,对于覆盖率的要求是最严苛的,现在中国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完成98%的4G覆盖率指标,这在全球来说也是最高等级的要求了。

而通信业里的普及,其实也就是满足某个覆盖率指标要求,这个也没有什么太严格的定义,不过一般来说,要谈到普及,也需要至少80%以上的覆盖率。

严格的说,欧美很多国家,2/3/4G都不能说是普及,这是因为欧美的运营商都是一些私企,只去覆盖那些人口比较密集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商业价值更高一些。对于一些偏僻的区域,欧美很多地方都没有任何制式的覆盖,也就很难谈什么普及了。

在这块,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其实做的是非常好的,中国的各种制式其实都得到了普及。

不过,就现在的5G网络来看,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按照业内的预计,5G的普及化需要10-15年的时间,还是比较漫长的。到了2030年,5G是否可以达到一个非常高的覆盖率,得以普及,现在还需要看后续运营商的部署了。

5G的普及都这么困难,现在说6G的普及也就更难了,这个基本无法预测。

总而言之,6G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普及,现在还是太早了,现在还是说5G更实现一些,至少在10年,都是5G的时代。现在说6G什么样子的,其实都是一种猜测,未来到底如何,谁也不敢说自己一定就对,因为连具体的愿景现在也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目前按以前迭代产品的速度来计算,6g应该在2030年正式推出。

5g时代在2019年有中国企业带头推出的,2020年将是5g爆发的一年。全球2019年共售出的5g手机达到1380万台。其中华为占到700万台。占5g手机市场份额的50%以上。原因有华为有全球最先进的5g技术和最成熟的5g设备。

全球5g看中国,中国5g看华为,华为在2019年也是最坎坷的一年,也是最名声大噪的一年。关于6g的技术,华为可能仍然会领先。关于移动信息技术,不是一代两代就能追上的,所以华为的领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早晚有看点


说实话,现在提什么6G将会什么时候普及,以及6G时代会是什么样子,都还太早了。现在也就是6G的愿景收集阶段,对于6G比较确定的只有6G将会进入太赫兹的领域。

移动通信通常是10年一代,现在5G的标准还没有制定完毕,而6G按照规律标准制定是在2030年。

移动通信从1G到现在的5G,基本上都是保持着10年一代


不凉


所谓G(generation),就是一代一代的意思,从1G、2G、3G再到现在的4G、5G,每一代移动通信的升级,信息传输的速度都会翻几倍。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2G用了三十年的时间,从2G到3G用了十五年的时间,从3G到4G用了五年的时间,如果5G实现商用,那么从4G到5G将同样需要五年的时间,或许下一个五年就是6G时代的开始。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速度不断加快,每一代通信技术实现商用的时间不断缩短。如今6G也正在来的路上,或许它的普及速度将会来得更快。

6G代表的就是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也是5G之后的延伸,6G的理论下载速度可达每秒1TB,预计2020年开始研发,2030年正式投入商用。6G技术将提供前所未有的带宽,以解决5G的相关不足,6G最大的作用是促进物联网发展。

6G和5G的区别在于其速度更快,并且时延更低。6G网络很有可能从毫米波频段扩展到太赫兹波频段,有望进行水下信号覆盖。如果按照太赫兹波频段0.1THz~10THz的频率和0.03毫米~3毫米的波长范围来计算,今后6G的峰值速度有望达到100Gbps。

6G通信技术不再是简单的网络容量和传输速率的突破,它更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万物互联这个“终极目标”,这便是6G的意义。6G除了扩大覆盖面之外,6G的流畅度和超快传输速度无与伦比,是5G的10倍以上(5G的速度可达每秒1Gbit)。届时4K电影能够在眨眼之间下载,并将开启一个由不断上升的传输速度驱动的互操作性和虚拟现实应用新时代。

6G一定会到来,它正在路上,一些机构和厂商已经着手研发。尽管它看起来像是5G的扩展,但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新材料、开源等技术的进步,它很有可能对通信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不管关于6G的构想有多丰富,就如同5G之前4G,未来的6G也一定是5G的持续演进。5G有的,要靠6G来改进,5G没有的,则要靠6G来扩展。不过,现在6G定义还未出现。各方都有自己的愿景,并未得到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6G定义。目前一个较为官方的回答是,6G将探索并汇集5G所遗漏的相关技术。

5G技术的诞生,可以说是对大数据的一种解放,信息传递的速率之快,让人类体验到的延迟感降到了最低,但是,5G做到的是信息极速传输,却做不到真正的万物互联!而6G时代,则标志着真正物物通信的开始,可以满足无所不在的任意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人类真正的告别互联网时代,进入物联网时代!

关于6G的研究已经开始,宽容创新、接纳创新、推动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新常态,2018年,中国已经将6G的研究,提上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去年年底还是今年年初,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在研究6G的发展,也就是第六代移动通信。”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随着移动通讯使用领域的扩大,除了解决人和人之间的无线通讯、无线上网的问题之外,还要解决物和物之间、物和人之间的这种联系,也就是物联网的概念。确实,5G将彻底解决大数据快速传输的问题,但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却是6G。

提前布局6G网络也是为了未雨绸缪、占得先,随着5G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压力随之增加,6G一定会到来。在5G的研究上,我国已跻身“第一梯队”。而6G虽未正式开始,现在也已陆续有国家着手研发。未来谁先占领6G网络的制高点,谁就能率先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6G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6G时代网速已经不再重要,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才是进入真正的智能时代,所以说6G通信技术不再是简单的网络传输速度的突破,更是为了解决万物互联这个难题。也就是从技术角度上说,要完成6G通信技术的TB兆级的突破,也要完成从智能芯片上的研发,从而打破界限完成6G时代“万物互联“理念。

其实6G通信网络在国际上并没有标准定义,因为这压根就还只是一个概念,说白了就算是从事通信行业工作的人,也没有听过6G通讯这个技术。然而这并不是虚幻的,因为苗部长已经给了6G互联网的发展方向了,那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IoE)定义为将人,流程,数据和事物结合一起使得网络连接变得更加相关,更有价值。万物互联将信息转化为行动,给企业,个人和国家创造新的功能,并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举一个简单例子,那就是你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控制很多东西,如直接呼叫无人车,直接和自己家里的智能家居下达指令,让智能家居机器人做家务,智能监控家庭一举一动。

6G迈向太赫兹是为了不断提升网络容量和速率,但移动通信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梦想——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无处不在、永远在线的全球网络覆盖。

5G是一个万物智联的世界,车联网、远程医疗等应用需要一个几乎无盲点的全覆盖网络,但“全覆盖”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相信这将在6G时代得到更好的完善和补充。

6G网络将是一个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的全连接世界,通过将卫星通信整合到6G移动通信,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让网络信号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乡村,让深处山区的病人能接受远程医疗,让孩子们能接受远程教育,这就是6G未来。同时,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信卫星系统、地球图像卫星系统和6G地面网络的联动支持下,地空全覆盖网络还能帮助人类预测天气、快速应对自然灾害等。


数字技术观察


未来的6G估计十年之后开始试用推广。至于普及,要看5G商用的情况以及投资回收情况。如果5G商业的推广给开发商和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业利润,并且广为社会消费者接受,普及率很高,无法持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它们必然会大力投资6G的研发,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从国家战略层面,也需要通讯领先,势必扶持6G研发。至于6G到底什么样,现在还不好说,是不是还要沿续5G模式,也不好说。随着国家信息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发展,将来有可能实现卫星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说不定居民可以凭自己的身份证直接上网通讯,进行对话聊天甚至视频。量子讯息技术发展也很快,且已发射了量子通讯试验卫星,技术获得巨大突破。有理由相信,6G决不会5G的简单升级,也不一定会釆用5G的标准和模式。现在是科技爆发时代,尤其是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5G的发言权,相信6G可能亮瞎很多人的眼睛!你想不到的,我们的科技先行者们都会提前帮你想到。期待吧,5G,5G+,6G!


淡淡的夜色5


一名工作人员(右)在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上指导参观者利用5G系统第一视角操控无人机飞行和拍摄。 图片来源:新华社

【导语】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5G商用元年”正式到来。5G如何全球普及,6G又将何时到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华为5G核心网总裁、华为云核心网产品线副总裁邱雪峰对此答疑解惑。

2020年实现5G商用成多国发展目标

当前,世界各国是如何推动5G技术发展的?5G网络建设需要怎样的布局和政策设计?

王志勤:世界各国和各国际组织高度重视5G发展,纷纷把5G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领域,积极支持5G发展。我国也多次在信息化相关规划文件中提出积极推进5G发展,开展5G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布局,通过5G频谱规划和牌照发放等政策,积极支持5G网络建设,提出共建共享等政策措施,鼓励5G与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融合发展。

黄宇红:在建设好5G网络的基础上,要推动5G在更广范围、更多领域实现应用,创造更高的价值。一是推动5G和4G协同发展,以5G支撑公众、政企市场信息化应用发展。二是推动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紧密融合。三是秉承开放合作态度,与产业生态各类型合作伙伴一起,构建资源共享、生态共生、互利共赢的5G生态系统。四是推广多模、多频、多形态的5G终端。五是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多维度、多模式的计费模式。

邱雪峰:5G的产业成功需要运营商关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高效运营和整个生态建设,从以网络为中心转变为以业务为中心,从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人和物为中心。随着5G时代的到来,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运营商既需要在全球领域与大的厂商进行协同,也需要主导本地生态链的建设,通过开放自己的平台,与本地中小厂商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一个面向物联网的新生态。

6G真正到来将是2030年以后的事

有报道称,日本等国家已经开始了“后5G”及6G的研究,其速度将达到4G的1000多倍。对此,我们应如何看待?

王志勤:移动通信以十年一代的速度不断向前演进,3G于2000年左右正式商用,4G于2010年左右在全球逐步开始使用,而5G将在2020年左右实现商用。6G概念和需求必将是建立在5G技术商用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满足2030年之后的市场需求。

有人提出,6G将在5G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物联网应用的范围和领域,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相结合,服务于智能化社会和生活,实现万物智联。当前,虽然学术界开始了“后5G”及6G的讨论,但6G的愿景以及潜在技术方向尚未达成共识,只是处于概念探讨阶段,6G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也尚未提上日程,当前仍处于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研究阶段。当然,移动通信一直以来遵循“商用一代、规划一代”的规律,6G技术必将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

黄宇红:“后5G”及6G将进一步融合未来垂直行业,衍生出全新业务,并通过全新架构、全新能力,支撑新一代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构建,打造6G全新生态,真正实现万物智联的美好愿景,助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应对未来通信系统的业务需求、抢占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高点,很多国家已积极启动了“后5G”及6G的研究。我国也在积极探索5G之后的移动通信新理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

邱雪峰:未来10年,移动通信领域的网络建设、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等都会围绕5G开展。虽然现在学术界开始讨论“后5G”及6G,但6G的真正到来将是2030年以后的事。

为了提高速率、提升容量,移动通信永远在向着更多的频谱、更高的频段扩展。5G扩展到毫米波频段,而6G将迈进太赫兹时代。

移动通信还有一个更伟大的梦想,即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无处不在、永远在线的全球网络覆盖,让网络信号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乡村,让大山深处的病人能接受远程医疗,让孩子们能够接受远程教育。随着网络越来越复杂、运维成本越来越高,未来的移动网络将成为一个自治系统,能够学习、预测和实现闭环处理,这已在业界达成共识。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樱桃番茄GO


6G应该会在10年以后因为5G还没有全该覆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