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驾车出行,该注意什么?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节奏。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大部分企业正式上班复工日期当前已经延缓至2月10日;为了配合舒缓返工人流、车流压力,交通部也将春节假期收费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截止时间延长至2020年2月8日24时。不过,最后复工期限日益临近,返程大流无可避免,预计还是会出现最后一波小高峰。

选择公共交通还是自驾返工?自己开车需不需要戴口罩?空调是用外循环还是内循环好?车内就能隔绝病毒传播吗?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卫生和防护都不容忽视。这些问题,我们也需要一一分辨清楚。


1.选择公共交通,或是自驾出行?


疫情之下,驾车出行,该注意什么?

疫情期间,强烈建议自驾出行,尽量不要使用公共交通。一是人流密集的客运站、高铁站以及密闭车厢内,出现传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大增;二是为了尽快控制疫情,全国各省市公共交通发车班次已经相应地大幅降低,搭乘班车、公共汽车会比平时等待更长时间。换句话说,特殊期间,我们应当尽量不要外出;实在需要外出,最好能够自驾出行,尽量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坐在私家车里,就能隔绝病毒传播吗?

从目前的科学研究和认知来看,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这两种方式为主;至于气溶胶传播是否会存在,还需要更深入的调研才能确定。理论上,只要完全切断了这三种传播路径,其实是可以隔绝病毒传播的。

疫情之下,驾车出行,该注意什么?

因此在开车经过人流密集区域(譬如高速公路休息区、加油站、饭店等)时,紧闭门窗,就足以防范外界的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但要切断气溶胶传播路径的话,关键在于汽车的空调滤芯。


大部分车型原厂配备普通滤纸型滤芯,只对较大颗粒粉尘具备过滤效果;中高级车型会配备活性炭滤芯,可吸附异物和甲醛,不过也未针对病毒专门设计;少数高端车型直接配备HEPA滤芯(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可以有效阻隔空气中直径大于等于0.3微米颗粒。

疫情之下,驾车出行,该注意什么?

一般而言,气溶胶颗粒直径分布在0.001~100微米之间,而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大概为0.08微米,附着于气溶胶内。因此,即便是最高级别的HEPA滤芯,也不能100%阻断病毒传播路径。但不管怎么说,一个人坐在车里,至少也多了一层防护,总比暴露在人流密集的外界安全得多。


3.我自己开车,要不要戴口罩?


按照《广东省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以及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官方报道,独处或者确保家庭成员都健康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这其中就包括了居家生活、自己驾车等情形。

疫情之下,驾车出行,该注意什么?

不过,如果车内有多人乘坐,例如接送同事、朋友、客人,建议还是各自将口罩戴上。另有一点,自驾车期间佩戴口罩的话,推荐使用一次性医用口罩,不一定非要使用医用外科口罩、N95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已足以阻断公共空间的飞沫传播。


4.打开外循环,还是内循环?


一方面,当外界空气较为清新时,定期对封闭的车厢进行通风换气可以有效降低病毒传播概率,在开车出行,尤其是多人乘坐时,灵活使用外循环功能和开窗通风,都可以有效降低潜在的病毒感染。

疫情之下,驾车出行,该注意什么?

另一方面,行车经过人员密集、通风条件较差的区域,打开车窗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此时须关闭车窗,使用内循环,下车活动也要记得戴上口罩。


5.私家车需不需要彻底消毒?

一般情况下,私家车也无需消毒处理,保持通风换气,保持车内整洁,这就已经足够。

此外,家庭常备的84消毒水和最近网上流传的75%浓度乙醇消毒方案,其实不适合用作汽车消毒,并且有诸多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譬如75%浓度酒精属易燃性质,只能蘸湿毛巾擦拭内饰,万万不可随意喷洒,更加要禁止明火;而且84消毒液与75%乙醇都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容易锈蚀金属,也会令内饰皮革立刻发白、加速老化。没有经验的普通人贸贸然去“消毒”,反而有可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但是,如果有确定或疑似的感染源和车子有过接触,譬如曾经行驶经过疫区,或者有感染人员乘车,那就必须开窗通风并立即进行全方位的消毒。车外的门把手、后备箱开关和车钥匙,车内的座椅、安全带、方向盘、常用按钮、仪表盘、换挡杆、拉手和手刹,都是需要重点消毒的部位。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拭擦,以此清洁消毒。


6.疫情不必过度恐慌,仍需注意交通安全

突然爆发的疫情,受某些媒体的刻意渲染,令莫名的恐慌情绪在蔓延。实际上,截止至2月5日20时,死亡493例,治愈971例,治愈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死亡人数,“可防可控”是主调,疫情不必过度恐慌。在特殊时期驾车出行,正处冷暖之交,天气晴雨不定,返程车流汇集为最后一波小高峰,行车途中须打醒十二分精神,交通安全要谨记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