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天命論”與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有什麼區別?

朱八戒CC


他們是專治者的喉舌,缺思想,缺公平正義,他們只想換一點權利,沒有好文章,沒有道德,沒有憐憫!


王之基


孔聖人,的,天命論,是,建立在他幾十年研究,易經,葦編三絕,就是把,竹簡寫成的,易經,五千言,翻來覆來,斷了三次穿竹簡,繩子,的過程,終於悟出了,萬物運行都有規律,就是俗話講的,命,與,運,的不可抗拒,及,意志的撐控,所以提醒未來者,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天意,那,就是,天命,理論,那麼,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不過是,佛,教理論的,超前認識,及,傳承而已,佛學講,一個人,做什麼事都會產生,因果,結果的,到最後,哈哈!!!!!!!!!!!


哈灬哈66096005


在古人的思想觀念中,人們的富貴貧賤、吉凶禍福,都是由上天主宰,由命運決定。

命運的觀點,孔門弟子信奉命運,有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之說。孔子也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的生死存亡、富貴貧賤完全與高懸於天的命運有關,絕非塵世碌碌眾生的力量所能改變。所以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孔子的天命思想,並不是片面的,他還提出,人做與不做是自己把握的,而機遇好與不好,則是上天決定的。

他說知天命,才是君子,這是一種順勢而為的觀念,有道家的思想,但不是不爭取,與道家無為思想是不同的。

 

孔子認為天人之間有感應,人類的行為會被上天感知,上天根據情況,作出不同的反應。這與天命論是一個思想體系,但是角度是不一樣的,天命論是人的主觀能動思想反應,即人應該敬畏上天,相信命運,服從命運。而天人感應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的,他具有更寬廣的概念。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在儒家天人感應的基礎上,結合陰陽家和墨家的思想,建立了一套囊括天人的宇宙學說,他包含更豐富的內容。宇宙依金木水火土五行存在,日月星辰、花鳥魚蟲、春夏秋冬,山河大地都是依五行相生相剋而存在。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具有很濃厚的神學思想,他把天塑造為至高神,認為自然災害和統治者的錯誤有因果關係;他提出天人同類說,認為氣具有刑德的作用,陽為德,陰為刑。還認為人的道德行為可以引起天人感應。

 

所以,孔子的天命論和天人感應,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有一定的因果關聯,但是是兩個不同的學說體系。


子亥


《論語.陽貨》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由此推測,孔子所理解的天命,指的是宇宙自然秩序或運行規律。孔子所說的信天命和順天命,指的是自覺去順應宇宙自然規律。

至於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實際上是從天人合一思想引申出來的。天人合一與天命觀是內在一致的。天人感應只是把天人合一人格化。他之所以作此引申,其實目的是為了勸誡帝王行仁政。這就是我個人的理解,不知對否。


老榕樹1121


五十知“天命”這裡的天命不是上天的命令,而是一種自然的體驗。所謂知天命只是水到渠成的明白了到這個年齡所應該明白的事理,不在有少的幻想,青年的願望,中年的奮鬥。一切都已經是最好的安排,無論賦予自己什麼樣的生活狀態都欣然接受。因為經過年輕時的努力與運氣,加之用青春的奮鬥。這裡的天命也是對“命裡有始終需有”的無奈認可。這裡的知天命是對大自然以及自然規律的理解與接受,更多的是對命的狹義的看法。

天人感應是廣義的帶哲學意義的概念,所謂天人是沒有直接聯繫的,比如“人在做天在看”也是天人感應的一個方面。這裡的天不是看人的作為,而是當我們順應了或者違背了社會的意志時,就會得到回報或者懲罰的結果視為天道倫理。這裡的天道是哲學的善念與惡的本質。因為我們的生活中,天地之間本就已經存在了各種邏輯與矛盾。有正義的有邪惡的。當我們的內心與世間存在的這些各種邏輯對應的時候就會得到最終的結果。這個結果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對於這個結果就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這就是說“天人感應”!


秋風談車


孔子的天命論體現,命造由天定,有如天花板一條直線,捅破天就有了窟窿,不可逾越,人生有如地板的一條線,人就如在地板與天花板上下震盪潛行,忽上忽下!

董仲舒所體現為命由己造,境隨心轉,德由善成!



嬴魚8319


天命論也好,天人感應也罷,孔子和董仲舒都認定命是天定的,天給的。

他倆只說對了一半,他倆只知有天,不知有人。

人的命一半是天定的,你什麼時間來到人間,是不以人的意念為定,而是由天定的。人什麼時侯壽終也是天定的,不依人的意念。

可命的另一半不是天給的,是父母給予的。

另一半命,就是面相,包括頭,面,身,手,足,五大部。

天定的加上父母給的才是一個完整的命。

人生一半靠天,一半也要靠父母,靠自已拼博,努力,奮鬥地去生活。


王年平


二者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孔子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同時提出“五十知天命”,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是把知天命的時間提前了,即“天命”是可知的,不用等到五十歲。所以,董仲舒是更明確的“可知論”。


樂道好思


儒學分為不同發展階段,孔子是原始儒學時期,董仲舒是兩漢經學時期。孔子的天命觀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董仲舒的天命觀主要講的是軍權神授,他是五德終始說。



一閃22


孔子說自己五十而知天命,在這裡天命並沒有神秘主義色彩,而是指自己到了五十歲的時候,才明白上天賦予自己的使命,也就是自己的責任。孔子生在春秋時代,面對禮崩樂壞的現實,他最想做的就是恢復周禮,也就是他說的克己復禮,因此把這個作為他的使命和理想。

董仲舒的”天人感應”,是他結合了儒家、陰陽家等學說建構的,意思是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如果天子(皇帝)違背了天意,施行暴政,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警告;如果順應民心,施行仁政,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現在看來這種觀點帶有迷信色彩,不過對約束專制皇帝的行為還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