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好看嗎?

孟想成真01


版建文朝御史景清的長女這個設定是不對的,因為皇室的婚姻要求是很嚴格的,尤其不允許身家不乾淨,像死忠建文一系肯定是沒有任何機會入選秀女的,別說第一輪了,壓根就不在海選的對象之內。

其次,孫太后這個角色起家其實不大光彩,你要說她壞的徹底,不至於;要說她純潔的像白蓮花,更扯淡。她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正常女人,要爭寵,要保護自己兒子的帝位。這都無可厚非。但是她是個合格的政治家,起碼在與朝臣的衝突上沒有吃過虧。

這劇黑的最多的是胡皇后。胡善祥是正兒八經的錦衣衛後代,對於皇室的忠誠是不可置疑的。歷史上是世人皆知的賢后,缺點是爭鬥手腕和爭寵手段不行,這也是她家室的侷限性,更是個人的侷限性。胡皇后的本分是守好後宮不給皇帝添亂,但是反過頭來反而沒有愛折騰的妃子待遇好,氣不氣。

正統十四年,朱祁鎮為了大明尊嚴,為了天子威風,親征瓦剌,結果兵敗土木堡,釀成皇帝被俘的“土木之變”。在國家無君,人心浮動的情況下,孫太后以太后之尊,與朝中文官集團合作,扶持郕王朱祁鈺,先命其監國,後輔其即位,成為景泰皇帝。孫太后也是留了一手,隨後又立了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為太子,確保將來的皇位還是自己親孫子的。後來朱祁鎮復辟,中間也是孫太后出的力。

胡皇后死後的後事辦的其實很潦草,不能不說孫太后私心所致,再加上景泰皇帝妻子都死的蹊蹺,所以要說孫太后是好人也是沒人信的。但是宮廷之中的爭鬥就是這麼殘酷,大家能理解,不代表認可孫太后的很多做法。

蔡東藩:孫貴妃體態妖嬈,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悅上意,幾把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

孫太后是明朝第一代來自民間的后妃和第一位取皇后而代之的貴妃。她一改明初皇后賢德輔政的傳統,支持皇帝縱情聲色。英宗被俘後,她阻止代宗繼位,將親孫子立為太子,埋下代宗朝廢立太子、君臣離心的禍根。代宗病重,她暗助“奪門”讓英宗復辟,堪稱明朝宮鬥第一人。 但是話說回來,孫太后同意的奪門之變變相的把于謙給賣了,她不會不知道這樣的後果,但是為了保英宗的皇帝位,還是同意了。

總結下來就是,這個劇本質上還是大女主瑪麗蘇,與其把她說的這麼純白無瑕倒不如《延禧攻略》的處理方式,我就是要爭,就是要鬥,我是真小人也不願意當偽君子。





小光影視分享


大明風華我已經看到了最新更新。先說結論。真香,熬過前面的不適感和放下考據欲後,把他純粹當做一個故事來看,真香。

根據目前的劇情的三個結論1我認為知乎對於這部劇的評價偏負面了。2.我理解歷史愛好者對史實的堅持,但這部劇並不是漢武大帝或者貞觀之治這樣的正劇也不是大明王朝這樣的背景上半架空的實質正劇,單作為一部演義類的影視劇它是今年邏輯最好的劇之一。3我是喜歡這部劇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物動機和邏輯是成型的,這很難得,豆瓣評分高達7.9的慶餘年都做不到這一點。

這部劇幾個爭議點:

1、誇張不符合史實的朱元璋造型以及“尚書兼錦衣衛指揮使”。網友對此的嘲笑是應該的,更多的不必多言已經有很多人討論過。

2、對部分人設和角色大家不喜歡,比如輕浮的朱瞻基,略顯呆滯的湯唯以及很多人覺得朱高熾顯得太懦弱。

首先朱瞻基這個我也感覺過於油膩不過還能理解,他的年少輕狂在目前這二十集來看其實是給他爹和爺爺做配的。得配著朱高熾和朱棣去看。

其次王學圻老師的這個朱棣我是喜歡的,即便他不是最“歷史”的朱棣也是一個非常生動的“皇帝”形象,這種非正統皇位接班人出身的皇帝形象把握的非常好,他一方面對家人有一份珍視,另一方面險惡的政治經歷和帝王身份又使他的殺心和猜忌很重。王學圻遊走在這種微妙心理的邊緣,讓人時而覺得他是個年邁的爺爺,時而又對帝王的寡情不寒而慄。他拉著兒孫跪著起誓時是真的,準備犧牲孫子殺建文時的認真考量也是真的。這個形象我認為是很成功的,不亞於陳寶國對嘉靖的演繹。一個角色的人設是編劇給的,但一個角色的心理主線是演員賦予的,我毫不懷疑如果王老師以這樣的方法去把握朱棣的心理主線,給他一個更好的正劇劇本,這依然會是最好的朱棣。

而對於朱高熾這個角色,我只能說絕了!很多人只看了一集就被本劇的“演義”態度勸退了,再有一些可能看見了梁冠華老師懦弱的樣子又被勸退了。那麼這個角色實際上呢?四個字,大智若愚,一直到了十幾集以後朱高熾的魅力才開始展現。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這部劇沒有用很多影視作品慣用的“腹黑裝傻子”的硬反轉,比如隔壁鶴唳華亭,人前哭哭啼啼背後胸有奇謀,很長時間以來這都是很多所謂權謀劇的套路,其實很生硬多了顯得很無聊。而這部劇的朱高熾,他的仁弱是真的,他的野心小也是真的,但是這不代表他真的缺乏勇氣和智慧。劇中他兩次跟兒子談心,一次硬抗朱棣,還有一次淡然的向妻子解釋原委,真真正正的大智若愚,小事上糊塗大事上一點不含糊。截止到目前,他是全劇水平僅次於朱棣的人,這種隨著劇情慢慢鋪開展現的能力和開始時哭天搶地的窩囊樣形成巨大反差,我很喜歡,也推薦大家看看。再者,這個人物並沒有因為智商的顯露犧牲掉既有的人物特徵,他還是那個平日裡唯唯諾諾著急時口吃的性子,人物整個就飽滿起來了。沒有黑化沒有腹黑沒有扮豬吃老虎,很豐滿的一個人物,真香。

其他的配角也非常有意思,劇裡的日常生活很有煙火氣,基本承包了整劇所有的笑點,大家可以自己發掘了。總之,這劇到目前為止,我基本沒有發現行為完全無邏輯二傻子,每個人的視野有寬窄,能力有高低,立場有分別,性格各異,但都有各自人物的行為邏輯,這個讓我感覺很舒服。

這劇bug有沒有呢?也不少,主要的bug都出在了女主的出身上。為了圓女主這個身份,於是各種bug跌出,以至於我每次看到女主的相關戲就難受。最典型的就是,她的養父是燕王軍中的副將,在攻陷南京後遇到當年的救命恩人也就是女主的父親,為了報恩救走了女主,這其實都沒問題。下面問題就來了,這樣大哥直接跑路了???您,堂堂靖難功臣,跟著燕王造反的軍人,咱要保護孩子,你的官職不就是最大的保護傘麼?而大哥選擇堅毅的帶著孩子跑路還跑到了被朱棣發配的犯官家屬大潮裡。咱就是不低調做官,帶著孩子會老家種地它不香麼你跟著犯人跑個毛線啊。再有就是朱高煦暗中培養這幫人我可以理解,開始還以為這幫人並不知道建文在哪,結果人家還真知道,難道建文和朱高煦合作?但又好像不是,所以他倆到底是個啥合作狀態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諸如此類,只要一接觸女主的身世,bug就地雷爆炸般的出現。

總之,這部劇有亮點有看點,也有bug,十分滿分我會給7分,是會推薦大家看的,但是他算不上一部正劇,作為一個演義劇是很不錯的。




熊貓劇集


《大明風華》剛播出就引發網友圍觀,確實這部根據大明王朝開拍的電視劇給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帝國生活——它和清宮劇差別太大了。

看到湯唯飾演的孫若微那麼肆無忌憚的和朱棣講話,觀眾很不適應,感覺這太脫離現實,高高在上的皇上怎麼可能被這樣對待。

這一點質疑和看到朱棣爺孫三個的互動時,看到太子一家鬥嘴時一樣蒙圈,這還是我們習慣的為了權利爾虞我詐的封建王朝嗎?

明朝和清朝其實很不一樣,朱元璋出身貧民,雖然功成名就後大殺功臣,但吃過苦的人知道平民的難處,很是愛民如子,這導致了明朝整個階段都比較親民化。

至於我們為什麼愛看?

臨近年關,當慫慫的太子和朱棣講話時,總是能讓身處異鄉的我們懷念自己在父母面前的時光,年少無知覺得他們強大,覺得能離開他們是我們成熟後最想做的事情,可是真離開故鄉,又想起那段和父母吵吵鬧鬧的日子。

看到太子妃和太子互懟,回想起遠方的妻子,在外面慫慫的,可回到傢什麼話都可以敞開了說,徹底放鬆,那是工作在外地的我們盼而不得的事件,畢竟北上廣容不下肉身,故鄉容不下靈魂。

那麼也希望每個看電視的人週末也能和家人團圓,吵吵鬧鬧但在一起就很幸福。





奈何卿本無意


《大明風華》剛播出就引發網友圍觀,確實這部根據大明王朝開拍的電視劇給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帝國生活——它和清宮劇差別太大了。

看到湯唯飾演的孫若微那麼肆無忌憚的和朱棣講話,觀眾很不適應,感覺這太脫離現實,高高在上的皇上怎麼可能被這樣對待。

這一點質疑和看到朱棣爺孫三個的互動時,看到太子一家鬥嘴時一樣蒙圈,這還是我們習慣的為了權利爾虞我詐的封建王朝嗎?

明朝和清朝其實很不一樣,朱元璋出身貧民,雖然功成名就後大殺功臣,但吃過苦的人知道平民的難處,很是愛民如子,這導致了明朝整個階段都比較親民化。

清宮劇看了那麼多,也是時候該換換口味了,這不,最近正在熱播的《大明風華》講述的就是明朝永樂至天順年間的故事。在這個清宮劇當道的時期,能夠看到這樣一部以明朝歷史為背景的影視劇,也是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不僅如此,這部劇還是由湯唯和朱亞文兩位演技派主演,再加上王學圻、梁冠華等老戲骨的演技加持,絕對稱得上是“神仙陣容”了

根據目前的劇情的三個結論1我認為知乎對於這部劇的評價偏負面了。2.我理解歷史愛好者對史實的堅持,但這部劇並不是漢武大帝或者貞觀之治這樣的正劇也不是大明王朝這樣的背景上半架空的實質正劇,單作為一部演義類的影視劇它是今年邏輯最好的劇之一。3我是喜歡這部劇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人物動機和邏輯是成型的,這很難得,豆瓣評分高達7.9的慶餘年都做不到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謝謝觀看






嗯呢好東西就


個人分享下看完的感受:

1、《大明風華》是由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吳越、梁冠華等主演的古裝劇。於2019年12月17日首播。該劇改編自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國家開創盛世,孫若微歷經五帝六朝的故事。

2、這樣看來 題材就足夠吸引人,節奏和劇情的流暢度都不錯。加上明宣宗的故事本身挺新鮮的。王學圻、梁冠華、吳越這些老戲骨也都發揮出了每個人該有的功效,給這部劇增色不少。算是一部大製作的電視劇吧,還是有期待的。

3、湯唯演技在線,朱亞文同樣優秀,而且最主要的是把大明王朝的故事演的很有觀賞性啊而且主人公的一生故事情節非常豐富,感覺在描繪一幅波瀾壯闊的圖畫啊。服裝道具等等都非常用心,讓人看著就感覺很舒服。

總體來說雖然結局有的是已知的,但是過程是充滿懸念的,,整理來說值得一看。希望各位看完後可以一起分享交流





小愛影視屋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治世時期,明初“仁宣之治”在影視作品中並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然而遺憾的是,劇中頻頻出現各種穿越細節,諸如明中後期才出現的長臉朱元璋像、說著英語的荷蘭人、清朝中期才出現的“安徽”“江蘇”等,不禁讓細心的觀眾要問:《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截止本文寫完,筆者看了前二十四集,問題實在不少,現就一些比較嚴重的歷史穿越細節介紹一二。

這部劇越看越上頭,根本停不以來,最喜歡的還是朱棣,對幾個兒子洞悉的不要不要的,掌握一切,說話又能接地氣的切中要害。

記得其中一個劇情是太子太孫漢王趙王奪嫡之爭暗流洶湧,朱棣怕自己同室操戈叔侄相殘的悲劇在兒孫輩再上演,於是嚴肅訓導兒孫們,要他們歃血為盟永不骨肉相殘,結果訓著訓著他就打起溫情牌來了,對朱高熾:兒啊,當年你出生的時候我正出徵在外,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 ,聽聞有兒子了,高興的喝了一葫蘆的酒,哭了一場……靖難時,你一個人留守順天府,硬是苦苦守了半年,給爹去了後顧之憂,爹記得你的好……(朱高熾聽了痛哭流涕)

對漢王朱高煦:兒啊,你從小就隨我一起征戰,人還沒馬鞍高就得上陣殺敵,你現在要是把衣服扒得光溜溜的,爹都能說出你身上每處傷疤是在哪場仗裡落下的,二十七處刀傷,十六處箭傷,你每一處的傷,給你治傷的醫生爹都給他們升官,為的就是怕他們不好好給我兒子治傷……(朱高煦聽了也痛哭流涕)

對趙王:兒啊,聽走路的聲音爹就能分辨出是你,你的腿受過劍傷……爹知道你委屈,皇帝的兒子不好當,你天分不如你兩個哥哥,爹也對你是嚴了些,可要是你都不能身先士卒受這份委屈,將士們憑啥給咱們爺們賣命呢?……(趙王聽了立馬隨兩個哥哥一起痛哭流涕)

朱瞻基同學在一邊看得一愣一愣得,心裡琢磨這才是“論一個皇帝演員的必要修養”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螞蟻講影視


清宮劇看了那麼多,也是時候該換換口味了,這不,最近正在熱播的《大明風華》講述的就是明朝永樂至天順年間的故事。在這個清宮劇當道的時期,能夠看到這樣一部以明朝歷史為背景的影視劇,也是讓人不由得眼前一亮。不僅如此,這部劇還是由湯唯和朱亞文兩位演技派主演,再加上王學圻、梁冠華等老戲骨的演技加持,絕對稱得上是“神仙陣容”了!

但是自從《大明風華》開播後,卻一直爭議不斷,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湯唯演技派變菜鳥?

之前一直活躍在大熒幕上的湯唯這次迴歸小屏幕,著實令人期待。

大多數人對湯唯的印象都停留在了《北京遇上西雅圖》、《色·戒》、《晚秋》等電影作品。作為一位電影咖,湯唯在大熒幕上的表現也一直備受好評。

許多電影咖在轉拍電視劇時,都會遭遇“水土不服”的問題,湯唯也不例外。此次,她在《大明風華》中的表現,就被很多人吐槽“演技翻車”,不僅臺詞像念課文,演技也有些用力過度。

不得不說,電影與電視劇的確存在許多不同之處。對於演員而言,臺詞量上就是天差地別,電視劇的臺詞量相對於電影真是多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電視劇也就比電影更加考驗臺詞功底。另外,由於屏幕畫面的不同,電影更考驗演員的微表情及細節的表現,電視劇則不同,過多的微表情和小動作就會顯得“用力過度”。正因此,許多活躍在大熒幕的演員在轉戰電視劇時,就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近日,湯唯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參演電視劇和電影有什麼不同”,對此她也直稱自己就是一個菜鳥,給大家添了很多麻煩。女神這個態度真的是十分謙虛誠懇了!

對於“為什麼要去演電視劇”這個問題,湯唯也回應“因為太欠練了”。

直面演技爭議,湯唯的態度還是很圈粉的,沒有逃避,回應得也十分有風度。時隔十二年再出演電視劇,對於湯唯而言是一個挑戰,難免會有不適應的地方,相信通過了這次的嘗試,湯唯一定可以在未來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造型成為重災區

除了對於湯唯演技的爭議,這部劇更大的爭議點就在於造型。不僅女主湯唯的造型備受吐槽,男主朱亞文更是被吐槽像“東廠的公公”。

於正在發文評價《大明風華》時,都要diss一下造型師張叔平的審美。

提起張叔平就不得不說,他的確是一位殿堂級美學巨匠,但是他做的造型也是真的太考驗演員的髮際線了。

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醉玲瓏》再到《大明風華》,各位演員真是無一例外地都被“梳平”了。

但其實,張叔平也曾在影史上留下過許多經典造型,比如:《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裡的東方不敗,《青蛇》中的白素貞、小青等等。除此之外,他還是王家衛的御用美術指導,林青霞也曾誇讚說自己的美麗是他的作品。

有人說張叔平“跌落神壇”,也有人說是有些明星的顏值本身就不“抗造”,對於這些爭議,你怎麼看呢?

歷史正劇卻不符合歷史?

在《大明風華》剛播出時,就被質疑了不符合歷史,尤其是其中朱元璋的畫像,更被直指並非正統的帝王畫像,而是民間刻意醜化朱元璋而繪製的畫像。

在電視劇中,導演竟然真的還原了這個畫像中的形象,不得不說,這張“倒模臉”實在是太詭異了,看著也著實有些瘮人。

除此之外,《大明風華》一開始就打著“歷史正劇”的名號宣傳,而編劇改編的卻全是“民間野史戲說劇”的套路。不僅角色的身份設定錯漏百出,連歷史事件也是被改編得沒有了原來的樣子。正因為如此,導致了一些“歷史迷”的憤怒,甚至還有人去廣電總局舉報了《大明風華》。

平心而論,作為一部影視劇,出於劇情設定做出改編也實屬正常,只是如此一來,還要打著“歷史正劇”的名號宣傳確實有些不合適。

雖然《大明風華》的爭議很多,但是其中許多演技派和老戲骨的表現還是讓人非常驚豔的。

王學圻老師是一位資深的老前輩了,在劇中他飾演的是一國之君朱棣,這個角色的設定不僅有帝王的霸氣強勢也有對待子孫的溫情。在王學圻老師的演繹下,這個角色更加得有血有肉。

梁冠華老師飾演的太子朱高熾也是成為了劇中的笑點擔當。這個人物雖然表面有些慫萌慫萌的,但實際上,他只是不想參與皇家的爭鬥。從神探狄仁傑到懦弱又大智若愚的太子,梁冠華老師的每個角色都刻畫得入木三分。

朱亞文作為一位實力演技派,在劇中的表現也很出色,他將朱瞻基這個角色的多面性格詮釋得活靈活現,尤其是在細微之處的變化,更是足以見其功底。

除了有演技派和老戲骨的演技加持,這部劇的呈現方式也很獨特,它以一種嬉笑打鬧的畫風呈現了帝王家的權謀與宮鬥,頗有“這是一部古裝喜劇”的感覺。雖然《大明風華》不能算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正劇,但是僅作為一部影視劇還是很不錯的,只能說,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刀刀影視


這部劇越看越上頭,根本停不以來,最喜歡的還是朱棣,對幾個兒子洞悉的不要不要的,掌握一切,說話又能接地氣的切中要害。

記得其中一個劇情是太子太孫漢王趙王奪嫡之爭暗流洶湧,朱棣怕自己同室操戈叔侄相殘的悲劇在兒孫輩再上演,於是嚴肅訓導兒孫們,要他們歃血為盟永不骨肉相殘,結果訓著訓著他就打起溫情牌來了,對朱高熾:兒啊,當年你出生的時候我正出徵在外,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著回來 ,聽聞有兒子了,高興的喝了一葫蘆的酒,哭了一場……靖難時,你一個人留守順天府,硬是苦苦守了半年,給爹去了後顧之憂,爹記得你的好……(朱高熾聽了痛哭流涕)

對漢王朱高煦:兒啊,你從小就隨我一起征戰,人還沒馬鞍高就得上陣殺敵,你現在要是把衣服扒得光溜溜的,爹都能說出你身上每處傷疤是在哪場仗裡落下的,二十七處刀傷,十六處箭傷,你每一處的傷,給你治傷的醫生爹都給他們升官,為的就是怕他們不好好給我兒子治傷……(朱高煦聽了也痛哭流涕)

對趙王:兒啊,聽走路的聲音爹就能分辨出是你,你的腿受過劍傷……爹知道你委屈,皇帝的兒子不好當,你天分不如你兩個哥哥,爹也對你是嚴了些,可要是你都不能身先士卒受這份委屈,將士們憑啥給咱們爺們賣命呢?……(趙王聽了立馬隨兩個哥哥一起痛哭流涕)

朱瞻基同學在一邊看得一愣一愣得,心裡琢磨這才是“論一個皇帝演員的必要修養”

這個片段幾位演員的細節表情和演技真是神契合角色,王學析把朱棣褪去帝王身份只是一個老父親的苦口婆心演的入木三分,太子的一貫裝慫扮豬吃老虎,漢王的犟驢脾氣,趙王的裝傻充愣扮小可愛……兄弟三個明面上都感動的在哭,實際上的各懷鬼胎,一切的戲全在演員的表情裡了。





墨盒電影君


作為中國古代史上一個重要的治世時期,明初“仁宣之治”在影視作品中並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然而遺憾的是,劇中頻頻出現各種穿越細節,諸如明中後期才出現的長臉朱元璋像、說著英語的荷蘭人、清朝中期才出現的“安徽”“江蘇”等,不禁讓細心的觀眾要問:《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截止本文寫完,筆者看了前二十四集,問題實在不少,現就一些比較嚴重的歷史穿越細節介紹一二。

一、提前幾百年出現的 “奏摺”“奏事處”和“尚書房”

本劇一開始第一集就出現了“工部的摺子”的說法,隨後基本上每一集在提到政務處理時,都有“奏摺”“摺子”的說法,第十七集乾脆出現了“奏事處送來的摺子”,第二十集裡朱棣則怒斥漢王“我把尚書房都讓給你”。

然而,不管是“奏摺”“奏事處”還是“尚書房”,都不應該出現在明朝,它們統統是清朝才出現的。

明代政務流程,應當是掌內外章奏和臣民密封申訴之件的通政使接收全國官員的奏本或是題本再予以彙總。而劇中提到的奏事處其實是清代產生、專為皇帝接遞文書和宣諭的機構,分為內奏事處和外奏事處。奏摺則更是清代特有,是清代高級官員向皇帝直接陳奏重要公私事務而採用的重要文書,較題本和奏本更為私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能看到雍正皇帝在奏摺裡寫下那麼多耿直的大白話比如“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尚書房跟政務處理更沒有關係,也是清代設立、讓皇子皇孫讀書的地方,道光以後改為“上書房”——編劇大概將尚書房理解為尚書們開會的房間了。





藍雨每日看燃劇


3雖然古裝劇面臨寒冬,但從市場需求上看,古裝劇一直以來都是受歡迎且容易出爆款的。作為今年屈指可數得以在衛視黃金檔播出的古裝劇,《大明風華》備受矚目。開播CSM59城收視率高達1.92%,這是今年電視劇首播的收視新高,雖然該劇口碑並不算理想。

  《大明風華》由知名導演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王學圻、梁冠華、俞灝明等人領銜主演。劇集改編自蓮靜竹衣的網絡小說《六朝紀事》,以歷經明朝六代皇帝更替的傳奇皇后孫若微的經歷為主線,展現大明王朝從初建王朝到國力鼎盛的那段歷史。

  作為少見的明朝皇室劇,《大明風華》緣何譭譽參半?

  明朝皇室劇不容易拍

  雖然明朝距離當下並不遙遠,但回想起來,以明朝為背景的古裝劇的數量並不多(跟清朝一對比就一目瞭然),聚焦皇室權謀或宮斗的就更少了。古早一點的,有《大腳馬皇后》(2002,朱元璋)、《江山風雨情》(2003,朱由檢)、《永樂英雄兒女》(2005,朱棣)、《傳奇皇帝朱元璋》(2006,朱元璋),最為出圈的當屬《大明王朝1566》(2007,朱厚熜)。這其實是一個挺有意思的問題,為什麼明朝皇室古裝劇不多?

  相較而言,清朝無論帝王權謀戲,還是宮鬥戲,數量很多、類型成熟。

  首要原因是,古裝劇市場也有慣性。清朝戲越多,觀眾就越熟悉清朝戲,觀眾越熟悉清朝戲,清朝戲就會創作得更多,創作鏈條更成熟,成本也低得多。久而久之,清朝戲的群眾基礎最雄厚,觀眾哪怕沒什麼歷史知識,也知道康熙、雍正、乾隆的關係,但你若問起《大明風華》中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的關係,很多人會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另一個客觀原因是,清朝不僅距離當下更近,作為一個大一統朝代,清朝各方面史料豐富且完備,民族關係也相對簡單。但明朝別的暫且不論,複雜的朝局鬥爭與民族關係就是創作上的一個難點。

  那為什麼不拍宮鬥戲?坦白講,很多觀眾對於清朝的瞭解,是通過《金枝欲孽》《甄嬛傳》《延禧攻略》等宮鬥劇。這又涉及到一個有趣的歷史背景,明朝後宮不僅妃子數量比清朝少得多,並且幾乎沒有什麼外戚勢力。

  《大明風華》第6集講到,太子妃張妍(吳越 飾)著手給兒子朱瞻基(朱亞文飾)選秀女。太子妃在宴請秀女時就說道,“大明朝選秀女,首重家世,讀書的也好,種地的農家也好,只要三代清白,姑娘願意,都可以請進宮裡來。”這樣的選秀女制度,跟清朝是完全不同的。像清朝如果是充實內廷或為皇子皇孫指婚,秀女都得出身八旗。

  明朝選秀女注重身世,並不是說出身得多高貴,而是看重“清白”明朝選秀女注重身世,並不是說出身得多高貴,而是看重“清白”

  這跟當時有明一代的皇帝普遍提防外戚有關。朱元璋意識到,“朕觀古往,深用為戒。然制之有其道,若不惑於聲色,嚴宮闈之禁,貴賤有體,恩不掩義,女寵之禍,何自而生?不牽於私愛,惟賢是用,苟於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禍,何由而作?”並形成一套管理後宮的體制,比如壓縮後宮編制,降低地位,嚴格管理。

  而在選妃制度上,為了避免妃子因出身高貴而憑藉家族勢力干涉內政,明朝選秀制度規避皇室子孫與大臣聯姻,秀女們多出身貧寒。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寫道,“明史載明祖之制:凡天子、親王之後妃宮嬪,慎選良家女為之,進者弗受。故妃後多采之民間。”因此《明史》中的后妃,只有極個別明初的后妃出身較高。

  也就是說,明朝的妃子出身不高,地位不高,皇帝對後宮的管理也非常嚴格,妃子們爭權奪利的情形要少一些,要宮鬥也沒那個“氛圍”。像《甄嬛傳》中華妃利用家兄勢力鉗制皇帝,《如懿傳》中乾隆因擔心太后勢力讓人偷偷下藥讓舒妃絕育等情形,很難在明代的宮鬥劇中得到演繹。

  所以明朝的宮鬥戲很少。而如果像《大明王朝1566》這樣的權謀正劇,也有很大的挑戰。雖然現在《大明王朝1566》以9.7分的高分成為豆瓣國產劇最高分,但它2007年在湖南衛視播出的時候,創下收視新低,並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難以重播。

  因此,明朝皇室劇並不容易拍。走嚴肅的正劇權謀路線,很容易觸碰到敏感區,並且觀眾也常是“葉公好龍”,那些嚴肅好劇豆瓣叫好聲一片,但往往收視啞火;如果是走宮鬥戲路線,又缺乏足夠的歷史依據。

  淡化權謀,凸顯日常

  瞭解這個背景,就能理解《大明風華》的風格選擇。

  《大明風華》以靖難之役開篇。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朱棣稱帝,是為明成祖。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明史》說他“智勇有大略,智慮絕人,酷似先帝”。朱元璋也對他寄予厚望。朱元璋在分封諸王時,朱棣就藩北平,北平當時可是明朝重地,既是重要的經濟中心,也是抵抗殘元勢力的前沿,由此也可見朱元璋對朱棣的信任。因為“立嫡立長”的沿襲,雖然朱元璋並不滿意長子朱標,還是立他為太子。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死,儲君之位本應由朱標的嫡長子朱雄英繼承,但朱雄英幾年前也病死了,所以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建文帝。有史料說,朱元璋也動過立朱棣為太子的念頭,但礙於朱棣是第四子且朝臣反對,不了了之。建文帝即位後,為了集中權力,一口氣削奪了五個藩王,叔叔們流放的流放,處死的處死,搞得人心惶惶。燕王朱棣雖未被削藩,但手中勢力也漸漸被剝奪,面對危境,朱棣起兵造反,開始了靖難之役。

  《大明風華》雖然以靖難之役切入,但整個權謀爭鬥被壓縮到極簡,僅僅以開篇15分鐘交代緣由,讓女主角孫若微(湯唯飾)與女二號胡善祥(鄧家佳 飾)成了親姐妹,並且她們是靖難遺孤。也因此,孫若微與男一號朱瞻基一開始是仇人。

  孫若微與胡善祥成了靖難遺孤,姐妹倆於兒時走散孫若微與胡善祥成了靖難遺孤,姐妹倆於兒時走散

  而從第2集開始,《大明風華》的一條主線便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家庭生活,主要講述朱棣(王學圻飾)與他的三個兒子——大兒子朱高熾(梁冠華 飾)、二兒子朱高煦(俞灝明 飾)、三兒子朱高燧(欒元暉 飾),以及長孫朱瞻基的日常生活。

  比如朱棣與太子朱高熾的關係。從一些史料上看,朱棣的確是不喜歡朱高熾,他最看重的是朱高煦,最疼愛的是三兒子朱高燧。朱棣不喜歡朱高熾,除了朱高熾體形臃腫不討喜,個性和善與朱棣不同外,主要還是皇帝對於太子的天然提防,既信任太子,又擔心太子削弱自己的權力。何況朱棣的皇帝是奪來的,他尤其警惕太子奪權。

  歷史上,朱棣對朱高熾的打壓體現在多個方面,比如朱棣即位後,將近兩年才立太子;立完太子後,通過各種理由持續削弱太子的羽翼;縱容朱高煦以各種手段詆譭構陷太子……可以說,父子關係更近乎君臣關係,大概就是《鶴唳華亭》中蕭鑑與蕭定權父子關係的版本,只是鬥爭與虐心程度不同。

  但到了《大明風華》,皇室日常簡直就是“搞笑一家人”,輕鬆活潑為主,權謀爭鬥被極大稀釋。梁冠華飾演的朱高熾,挺肥挺圓的,他的個性可愛、敦厚,一點太子的架子都沒有。與太子妃的日常生活,就跟平常老夫老妻鬥嘴一樣,你來我往又接地氣。

  劇中朱棣對於朱高熾,的確是提防與打壓為主。但劇情的表現,倒不是《鶴唳華亭》那樣,皇帝給太子挖坑跳,變著法子讓太子痛苦難受,它更近乎一個嚴厲的父親對於一個個性軟弱的兒子的不滿,知道兒子個性軟,也怕自己,反覆試探捉弄兒子,把他當受氣包。比如第2集,朱棣遠征回朝,太子結束監國,監國期間朱高熾將今年軍隊冬裝的軍備拿去安置百姓了,太子來了,朱棣也只是對軍官們嘲諷了太子一句,“你們都知道,太子是個摳磚縫的”。無論是朱棣的表情語氣,還是太子的表情,像是家常的訓斥,而不是一般皇室劇的肅殺氛圍。

  第9集,朱棣遭到刺殺,他懷疑可能是兒子乾的,對三個兒子一番敲打,甚至懷疑太子。第10集,他下令錦衣衛來到東宮抓了太子府的屬官。這在史書上是有依據的,但劇集的處理是一筆帶過,太子也不太當回事,心態好得不得了。

  淡化權謀的一個更顯著體現是,朱高煦的一次未遂的謀反。歷史上,朱高煦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他瞧不上太子,也不滿於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在朱棣打壓朱高熾期間,為了奪權,朱高煦沒少添油加醋。永樂十五年(1417),因朱高煦暴露出武裝奪權的司馬昭之心,引起朱棣震怒,下令囚禁朱高煦並打算將他廢為庶人。在太子的求情和力保下,朱高煦才保住爵位,強令就藩。

  《大明風華》第4-5集,就影射到這一段歷史。朱高煦早就該就藩,但他覬覦太子之位,遲遲不動身,於是朱高煦與朱高燧打算逼宮。他們計劃三更時分,朱高燧把皇宮旁的火藥庫炸掉,製造混亂,而朱高煦趁著京城換防的時期,調動自己的軍隊入城,拿下皇宮,事情就辦下來了。

  但朱棣早就把一切看在眼裡。朱高煦進不來火藥庫,聖旨在那邊等著他,他趕緊掉頭離開;朱高煦開城門,朱瞻基也早在那等著他,告訴他城樓上有幾千御林軍,朱高煦很識相,軍隊未進城。與此同時,朱棣搬著椅子在宮殿門口坐著,看朱高煦的軍隊是否會進宮。

  一次本來可濃墨重彩、性質也相當嚴重的奪權事件,在劇中被處理得如“杯酒釋兵權”般雲淡風輕。

  第6集,朱棣把三個兒子都叫過來,讓幾人發誓,以後都不準殘害同胞兄弟。朱棣開始訴說起當年的苦,說著說著就動情淚流,對太子說“老大,你最辛苦了”,對朱高煦說“爹給每個給你治傷的醫生升官,怕他們不好好給我兒子治傷”,對朱高燧說“你走路我聽得出來,你腿上有箭傷”……最後叮囑三個兒子,別鬧來鬧去,別折騰,“將來史書上寫一筆,我朱棣是惡人,兒孫都是好人啊,把我打到地獄裡去,我也高興。”

  朱棣動之以情,希望兒孫們不要為了奪權相互殺害朱棣動之以情,希望兒孫們不要為了奪權相互殺害

  這一場戲,王學圻演得極好,這也是一個影視劇中罕見的朱棣形象。

  歷史上對於朱棣的評價有些兩極,他爭奪皇權,對於建文舊臣及靖難家屬的殘暴對待,以及一些暴戾行為,歷來遭受一些史官批評。但朱棣同時也“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知人善任、躬行節儉,創下一個文治武功的盛世。有人認為他在位22年,所做的事比封建社會任何一個帝王都多,從改造和新建北京城、修《永樂大典》、疏通大運河,到六次派遣鄭和下西洋、通使西域,內外擴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雖然這是建立在濫徵民力、濫發寶鈔的基礎上)。

  朱棣的功過是非各有評說,但就《大明風華》來說,朱棣的形象整體是正面的,並且,他立得住。劇中既有表現他勤政務實的一面,比如第4集,朱棣跟朱瞻基說起他的所有未了心願後,問朱高熾私下怎麼說他的。朱瞻基說,我爹說“您是想一代人把三代人的事都給幹了,把大家夥兒活活累死”。更關鍵的是,這個朱棣有“人味兒”了,除了觀眾對於帝王的一般想象,比如集權、強勢、計謀深沉等,劇集也呈現出他內心中的柔軟與懼怕。

  懼怕則在於兩點:一,他篡位才坐上龍椅,他擔心他的兒子步他的後塵,朱家的殺戮不會停下來。前文提到的對三兒子少見溫情地掏心掏肺,讓他們立下毒誓,就是源於此。

  其二,他擔心史書對他的評價,他擔心死後的報應,他的殫精竭慮也是自身帝位合法性與正當性的一種證明。比如第1集,他趕走了建文帝之後,拉著小孫子坐到金鑾殿的房頂,流了兩行淚對孫子說,“從今天起,爺爺是萬古不易的賊了,我好悔”。第4集,他做噩夢夢到朱元璋要砍了自己,他娘也受到連累,夢醒後他跟老和尚姚廣孝說,擔心他娘在地底下受罪。第6集,他更是直接對姚廣孝說,做夢夢到他爹朱元璋,“心裡怕得要死啊,難道我一生的功績,洗不清我的罪名?”……這些都讓朱棣與傳統的帝王形象不同,更像是一個威嚴又慈祥,且隨著年歲漸長對死亡有更多恐懼的老爺爺。

  朱棣有人味兒的一面朱棣有人味兒的一面

  可見,《大明風華》將權謀置後,凸顯皇室日常與帝王人性化的一面,是可行的編劇策略。

  令人詬病之處

  那為什麼《大明風華》在網上還是遭到很多觀眾的詬病?

  主要有兩點。一則,雖然皇室日常這條線思路不錯,但《大明風華》的重頭戲是孫若微的大女主戲(也是該劇的宮鬥戲),雖然編劇說只是利用孫若微串起歷史云云。無論是哪一個訴求,目前看來,大女主這條主線還沒有撐起來。

  作為文藝片女神,湯唯給觀眾的感覺是,她有一種高貴典雅清冷的美,李安曾說湯唯有一種過去國文教師的感覺,確實如此,湯唯的氣質很適合那種文藝、內斂又心思重的角色。每當角色的個性顯得活潑,湯唯的戲就顯得尷尬。湯唯在採訪中曾說,“我感受到的,我就能演到,我感受不到的,我真的演不到。我沒有技巧,沒有捷徑,我只能走到人物的內心世界裡面,感受她的喜樂。”

  在《吹哨人》裡她的演技短板就體現出來了,《大明風華》是徹底暴露了。她飾演的孫若微,角色形象來講是很討喜的,活潑、有義氣、果敢又有點軸。但湯唯的表演不怎麼入戲,很像是湯唯在用力過猛地表演活潑,而不是角色本身的個性。竊以為,湯唯的肢體動作有挺大的問題,有點僵且動作幅度很大,缺乏一種自然細膩的流暢感,所以每次她活潑起來,總是搖頭晃腦、甩手跺腳的,表情變化很大,讓人感覺略彆扭。

  劇中她和朱亞文的對手戲很多,本來應該冒粉紅泡泡的一些情節,總覺得火花不足。朱亞文的演技沒有問題,只是他的著裝、表情加上他為了表現活潑與狡猾刻意變“陰”的聲調,有時不免令人覺得略像廠公。

  朱亞文解釋,為了表現朱瞻基不同人生階段,配音時使用不同音色。這個有些“陰”的音色,是為了表現角色的“公子氣”  朱亞文解釋,為了表現朱瞻基不同人生階段,配音時使用不同音色。這個有些“陰”的音色,是為了表現角色的“公子氣”

  撇開湯唯不說,從人設來看,宮鬥這條線就有老套的嫌疑。歷史上孫若微和胡善祥都有原型,孫若微是山東永城縣的主簿之女,胡善祥的父親是錦衣衛百戶。但在劇中,她倆都成了御史大夫之女,是親姐妹,且都是靖難遺孤。她倆先後成了皇后,姐妹共侍一夫,也許“宮中姐妹必然翻臉”的戲碼很快上演。雖然古裝劇可以這麼改編,但該劇宣稱是“正劇”,還說什麼人物的籍貫、出身等與事實相符,結果為了老套的宮鬥看點這麼改,有點說不過去。

  《大明風華》受到詬病的另一個點是,該劇從服化道到臺詞,存在不少歷史錯謬。比如第2集,朱高熾對朱棣說了想讓出太子一位,想回順天去,朱棣問他,是不是要回順天培植自己的力量,“起兵勤王,把朕逼走”。“勤王”是起兵救援君王,而不是謀反的意思,這裡用反了。再如第8集,朱瞻基恐嚇孫若微,“罪臣的子女要發配邊疆,為披甲者奴”。“披甲者”雖然是指軍人,但“為披甲者奴”主要是清朝流刑一種,意思是給邊疆士兵為奴,清朝劇常常有這樣的臺詞“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清朝以前,罕有提及。

  如果這是一部戲說劇,觀眾可能還會降低期待,但大張旗鼓宣揚是“高端歷史正劇”,就怪不得觀眾挑刺了。

  當前《大明風華》豆瓣評分6.7分,大抵符合這部劇的水準。稀釋權謀、凸顯日常、適當宮斗的策略,是明朝劇包括其他朝代的古裝劇可借鑑的。但既然不是架空,而是真實朝代真實人物的古裝劇,創作者一定要更嚴謹些,類似歷史錯謬、名不符實等弊病,還是應該規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