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的恆大會成為第二個華為嗎?

deepEYE


華為成立於1987年算是我們國家最早一批從事科研技術的民營企業了,早期華為發家於小作坊,在任正非的帶領下不斷的強大,直到如今成為了享譽全球的知名企業,從2010年進入《財富》評選的世界500強之後,就沒有再出局過。

華為的業務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通信業務,一個時手機制造業務。在通信方面,華為如今已經是全球4大通信設備供應商之首,不過由於今年爆發了貿易戰,所以華為的通信業務也遭到了波及,阻礙了華為的進一步突破。

另外在2016年5G標準之爭上,華為也僅僅是差了聯想一票,要不然也許如今的5G標準就不是高通說了算了。

華為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任正非的英明領導之外,還有就是華為在研發上舍得花錢投入,華為每年會將銷售額的15%用於研發,光去年一年就投入了897億元。

但是,在最近我們發現國內最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華為的企業出現了,這個企業就是阿里巴巴,從近兩年阿里巴巴在技術領域的投入以及取得的成果我們會發現,阿里巴巴正逐漸的從一個只做平臺的公司轉變為一個專注技術的高科技企業。


Onemoretime1234


許家印的恆大也許某一天營業額會趕上甚至超過華為。

但是,許家印的恆大永遠不可能成為第二個華為。

2018年,恆大銷售額是5513億,華為營業收入是7212億,如果單從體量來看,也許恆大能趕上並超過華為,但是,許家印的恆大永遠不可能成為第二個華為。

原因很明顯,至少有這麼幾個:

第一,雙方經營業務截然不同

許家印的恆大主營還是房地產,當然,也有其他很多業務,但無一例外,都是資本驅動型的,簡單地說就是靠砸錢、靠政商關係,大家懂得。

但是,華為是國內少有的靠技術研發和自主創新在國際競爭者取得主動權的企業。

中國少了恆大並不會有什麼,還有萬科、中海、碧桂園……等十幾家、幾十上百家房地產公司,講真,對整個國民經濟和民眾其實並沒有太大影響。

但是,中國如果沒了華為,後果明顯會嚴重很多,通信技術和設備設施都嚴重受制於他國,這種信息安全是非常要命的。

所以,美國特朗普會制裁華為,但根本沒興趣去制裁恆大。

第二,經營理念大不一樣

恆大的經營理念非常務實,就是賺錢。

這沒什麼錯,企業就是為了盈利的嘛。

華為也務實,講究艱苦奮鬥、穩紮穩打,但是華為還“務虛”,真正的要在某個領域有自己的研發和獨創,也的的確確在為中國的技術進步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所以,你會看到任正非花費百萬引進博士,投入巨資到研發。

而恆大,我們看到的更多是恆大冰泉、保險等領域的進軍。

第三,企業創始人的不同

簡單地說,任正非是企業家,許家印是商人。

所以,我們會看到,許家印積極參與各類活動,而且出席的時候都是愛馬仕皮帶,特別醒目。

當然,個人消費沒有什麼錯,旁人也不應當干涉。

不過有趣的是,第二年,許家印就換成了國產的七匹狼,哈哈。

不得不說,恆大許家印是個非常聰明的老闆啊。

相對來說,任正非則明顯低調了,甚至在美國製裁之前都很少在媒體拋頭露面,聽到最多的採訪也不是對已有的成績沾沾自喜,相反,不斷地強調華為的風險和危機。

所以,你看,國內研究華為和任正非的管理學著作非常之多,但是研究恆大和許家印的相對就少很多了。

當然,只是個人風格和理念不一樣,所處領域和業務模式不一樣,並不是以此來評論誰的對錯。


只不過,恆大確實不可能成為第二個華為。


馮起升


很多人也看到了,以地產為主業的恆大,開始向其他領域蔓延。其實這個佈局早就開始了,許家印年前就開始向汽車、科技等領域等投資。

就在5月30日,恆大和英國Proteam公司在倫敦簽署協議收購該企業,一舉拿下世界頂級輪轂電機技術。6月4日許家印現身NEVS瑞典總部。NEVS是一家瑞典新能源汽車公司。這家公司是恆大市值9.3億美元從瑞典手中購入的,獲得51%的股權。

這幾年,恆大在全球一步一步佈局汽車產業鏈,包括電機、電池、整車研發等企業。甚至還入股廣彙集團,獲得了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渠道。在恆大方面來看,目前已經在車研發製造、三電系統、銷售渠道等佔據的優勢,並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但是要成為第二個華為,可不簡單。由於我國是汽車製造業的後發國家,很多技術,包括研發、生產都比不上日本、美國、德國、英國等汽車製造業發達國家。雖然許家印採取的是全球購買的方式,但買過來的都是一些中小型企業。他能夠買到寶馬、大眾、豐田等廠商旗下的供應鏈企業嗎?我想很難。

雖然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是全球第一。但是在技術上,並沒有比美國日本歐洲更發達。目前全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做的最好的,最成熟的就是美國特斯拉。人家的純電動汽車能跑500公里,甚至更長里程。我國的純電動汽車(不是油電混合)很多隻能跑幾十公里,能夠達到500公里級別的寥寥無幾。

現在全球在玩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可不止幾十家,有幾百家。光是在我國,不下20家企業已經入行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加上奔馳、豐田、奧迪、寶馬、通用國際汽車巨頭都已紛紛入局新能源汽車,因此作為門外漢的恆大想在這個領域成為第二個華為,難度可想而知。別的不多說,特斯拉和比亞迪,恆大能夠超過嗎?

所以,對於恆大想成為第二個華為,我並不抱著樂觀的態度。


財經知識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註冊成立。 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4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5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適應信息行業正在發生的革命性變化,華為做出面向客戶的戰略調整,華為的創新從電信運營商網絡向企業業務、消費者領域延伸,協同發展“雲- 管- 端”業務,積極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豐富多彩的智能終端以及新一代業務平臺和應用,給世界帶來高效、綠色、創新的信息化應用和體驗。華為繼續圍繞客戶的需求持續創新,與合作伙伴開放合作,致力於為電信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ICT 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運營網絡

華為向電信運營商提供統一平臺、統一體驗、具有良好彈性的Single解決方案,支撐電信網絡無阻塞地傳送和交換數據信息流,幫助運營商簡化網絡及其平滑演進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業務和簡單運營,降低網絡CAPEX和OPEX。同時,華為專業服務解決方案與運營商深度戰略協同,應對無縫演進、用戶感知、運營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領域的挑戰, 助力客戶商業卓越。

企業業務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主營業務

華為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應用體驗。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華為對網絡、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各種各樣的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操作系統廠家、芯片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仲冰葉


企業的發展戰略方面,“規模一流”是恆大“三個一流”目標戰略的根基。

發展歷史方面,恆大始終秉持“質量樹品牌,誠信立偉業”的企業宗旨,滾動開發,高效運作,以“規模+品牌”的發展戰略形成了企業強大的競爭力。

企業優勢方面:恆大實行標準化運營的模式,集團總部通過緊密型集團化管理,對全國各地區公司實施標準化運營。


用戶255794144554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華為於1987年在中國深圳正式註冊成立。

2007年合同銷售額160億美元,其中海外銷售額115億美元,並且是當年中國國內電子行業營利和納稅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華為在國際市場上覆蓋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排名前50名的電信運營商中,已有45家使用華為的產品和服務。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5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發展戰略編輯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為適應信息行業正在發生的革命性變化,華為做出面向客戶的戰略調整,華為的創新從電信運營商網絡向企業業務、消費者領域延伸,協同發展“雲- 管- 端”業務,積極提供大容量和智能化的信息管道、豐富多彩的智能終端以及新一代業務平臺和應用,給世界帶來高效、綠色、創新的信息化應用和體驗。華為繼續圍繞客戶的需求持續創新,與合作伙伴開放合作,致力於為電信運營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ICT 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持續提升客戶體驗,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豐富人們的溝通和生活,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

運營網絡

華為向電信運營商提供統一平臺、統一體驗、具有良好彈性的Single解決方案,支撐電信網絡無阻塞地傳送和交換數據信息流,幫助運營商簡化網絡及其平滑演進和端到端融合,快速部署業務和簡單運營,降低網絡CAPEX和OPEX。同時,華為專業服務解決方案與運營商深度戰略協同,應對無縫演進、用戶感知、運營效率和收入提升等領域的挑戰, 助力客戶商業卓越。

企業業務

華為聚焦ICT基礎設施領域,圍繞政府及公共事業、金融、能源、電力和交通等客戶需求持續創新,提供可被合作伙伴集成的ICT產品和解決方案,幫助企業提升通信、辦公和生產系統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主營業務

華為繼續以消費者為中心,通過運營商、分銷和電子商務等多種渠道,致力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終端品牌,為消費者帶來簡單愉悅的移動互聯應用體驗。同時,華為根據電信運營商的特定需求定製、生產終端,幫助電信運營商發展業務並獲得成功。

華為對網絡、雲計算、未來個人和家庭融合解決方案的深刻理解融入到各種各樣的終端產品中,堅持“開放、合作與創新”,與操作系統廠家、芯片供應商和內容服務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構建健康完整的終端生態系統。


賀蘭全資訊


兩個不同行業拿來對比沒什麼意義,這兩家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倒是可以從中分析一下這兩個行業未來的趨勢。

智能機行業呈現平緩發展狀態,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15.6億臺,同比增長9.4%,隨著人口紅利枯竭,智能機市場增長動力主要依靠迭代換新。

一線城市智能移動終端市場新增乏力,二線城市是新增智能移動終端主要市場,新增設備以高端機為主流,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增幅更加明顯,中端機更加受到用戶親睞。華為品牌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具有較高影響力,TGI指數均超過110;北京、上海、江蘇、四川、河南等地不僅具有較高的用戶佔比,而且TGI指數也高於標準值100。

房地產開發未來10年,我國房地產行業將進一步加快轉型發展,一些中小房企將被淘汰出局,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多房企將在品牌、資金、技術產品研發、項目管控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開發出質量好、品質佳、低成本、節能低碳型的商品房,房地產業將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

房地產的核心是人口,從歷史來看,我國人口持續增長,近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5%左右。2016年在二胎政策影響下,人口增長率小幅上升,達到5.86%。目前,人口增長率逐步走低,老齡化進程加速,但有80年代後期的第三次嬰兒潮人口支撐以及二胎甚至不再限制胎兒數的政策鼓勵,我國的人口數量紅利仍有釋放空間,增長率預計很長一段時間還是大於0,我國人口仍將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為住宅市場持續創造住房需求。


一臉懵哈哈


一句話,中國可以沒有恆大,但不可以沒有華為。


恆大,全稱為“恆大集團有限公司”,老闆許家印,成立於1997年,主營業務為房地產開發與投資管理,2019年銷售額,2019年1-12月,恆大累計合約銷售金額約達6010.6億元。根據福布斯排行榜,恆大老闆許家印以1958億排名第三,前兩名是馬雲和馬化騰。


華為,全稱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老闆任正非,成立於1987年,目前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不要只以為華為是做手機的,其實華為手機只屬於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一個子公司而已。

雖然你在福布斯前100富豪榜中看不到任正非,但是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榜中,2017年—2019年,華為連續三年上榜,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位上榜的企業。

可以說,華為就是現在中國的名片。

在國際影響力上,華為不是恆大、萬達和萬科這種房地產商能比的,甚至阿里和騰訊都比不過。之前並有人開玩笑說,中國深圳有一個街道辦在跟整個美國抗衡,因為華為就在那條街。

除了我們熟悉的5g技術外,華為早在2018年申請專利的數量就達到了世界第一,共5405份專利申請,超過排在第二三名的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和英特爾(Intel)的兩倍之多。

這樣比起來,恆大在哪裡?難道我們介紹中國企業,要告訴別人我們有世界最牛的房地產商?就算恆大沒了,萬科、萬達同樣可以取代他,而華為,在我國目前根本沒有能與之抗衡的科技巨頭,更無法取代。


雖說許家印的恆大,目前在賺錢和盈利方面,都遠遠超過了任正非分華為,但是,從國家貢獻的角度,任正非遠遠贏了許家印!因為對一個國家來說,要保持經濟長久的增長,一定是靠實業製造和外貿,而不是把錢都弄到股票和地產這些泡沫領域,難道我們要靠一個“割韭菜”的來帶動國民經濟發展?


從就業率來看,房地產行業創造的就業是很少的,房地產的從業人員佔總就業人口比例非常低,恆大4.5萬員工,創造的盈利是華為18萬員工創造的盈利的3倍!房地產能帶動的產業鏈需求也是很少的,無論是1萬的房子,還是10萬的,建築成本都是一千多。而華為18萬員工的背後,是中國幾十萬的家庭,還有依賴華為供應鏈的中下游,就業人數同樣有幾十萬。


做房地產的賺到錢了會幹什麼?看看李嘉誠就知道了,而任正非說什麼?“華為不會搞房地產”,“華為不會考慮上市”,這才是真正中國品牌。


但很無奈的是,現在實業的悲哀,就算華為工資給的再高,還是很難在深圳買一套自己的房子。再這樣漲下去,可能連辦工廠老闆都付不起房租了,還談什麼經濟發展?


中國需要更多地實業家,而不是那些割韭菜的房地產商!從國際影響力,和對社會的貢獻角度來看,如果恆大真取代了華為,那才真是恐怖。


華埔商學院


許家印的恆大會成為第二個華為嗎?

許家印的恆大永遠不會成為第二個華為,兩者是不同類型的企業。華為是科技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非常大。2018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1015億人民幣,佔據華為全年收入的14.1%,在近10年內研發費用總投入超過4851億元。到2018年底華為獲得的專利達到了87,805件。而恆大是靠房地產起家,現在依舊是靠房地產。

華為是世界型企業

華為是世界型企業,員工超過20萬,遍佈世界一百多個國家,還有近兩萬的博士在職。華為公司旗下各類產品已經遍佈全球170多個國家,主要營業範圍是交換,傳輸,無線和數據通信類電信產品,在電信領域為世界各地的客戶提供網絡設備、服務和解決方案。華為的手機只是副業,真正為華為賺錢的是通信類電信產品和服務。華為服務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不過即使是副業,華為手機在2016年已經實現銷售過億臺,2019年預計將達2.5億臺。雖然在利潤方便還不能夠與蘋果相比,甚至還落後於三星,但只要華為手機持續發展下去,我相信超越蘋果也只是時間問題。

相對於華為,恆大的自我介紹是: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新能源汽車為龍頭的世界500強企業,但實際上,恆大還是以地產為主體。雖然恆大在其他領域投資也不小特別是新能源汽車上還與賈躍亭打過股權官司。但是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研發一直不是恆大的主要投資對象。目前光在國內,就有多家優秀的新能源汽車廠家正在量產,恆大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幾乎不可能。

2019《財富》世界500強發佈:恆大集團排在138位,華為是61位。華為也是中國歷史上首個連續三年打進世界前100的民營企業。

華為是強國型企業

美國現在為什麼處處打壓華為?因為華為讓他們感覺到了威脅。從程控交換機到電子芯片,再到5G技術,華為也是一步步打破了美國的壟斷,實現了通信強國。如果不是美國的步步緊逼,我們估計也不會知道華為具有“備胎”計劃、鴻蒙系統以及更多隱藏的黑科技,這就是強國型企業的擔當。

相較於華為,恆大更多的還是依靠房地產,所以形象上不及華為。大家更多的是把許老闆當成暴發戶。恆大雖然一直致力於中國的足球事業還擔負了前國足主教練裡皮的大部分年薪,但收效甚微。恆大淘寶足球隊更是開啟了中超金元足球時代,使得大量的資金被大牌外援和外籍主教練拿走。

最後說下華為不上市,不玩資本,他們賺的錢大部分來自於國外。他們賺到的錢大部分也是投入到科研和員工薪酬上。他們的員工雖然工作強度大但福利待遇是全國最高的。真的很希望中國能多幾個像華為這樣的企業。恆大想成為華為第二,呵呵!


浙裡嘉興


恆大地產集團是一家房地產企業,成立於1997年2月8日,總部位於中國廣州。

2009年11月5日恆大於香港聯交所上市;2015年7月15日恆大地產以65億港元收購華人置業名下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愛美高集團。2019年5月30日,恆大健康附屬公司NEVS已收購Protean。集團旗下業務有民生住宅、文化旅遊、畜牧業、體育產業等。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主要創始人任正非,成立於1987年,總部位於深圳。[1]

1996年華為開始進入大獨聯體市場;1998年將市場拓展到中國主要城市並把觸角探向歐美;2003年與3Com合作成立合資公司;2010年首次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名;2016年8月,位居“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榜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