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总怀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整天郁郁寡欢的?

最醉云南


有这种心态人数还不少,尤其以中年以后,身体有慢性疾患的人居多。在一些有一定文化素养,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群中,犯疑心病,对身体疑神疑鬼的最常见。

比如,那些爱玩手机,爱逛百度、头条的中年人,因为一些痔疮呀、慢性肠炎、胃病呀!感觉身体一直不太舒服。查查百度、头条吧!因为百度头条的智能算法会按照你的阅读习惯给你推荐文章,那么你查了一次直肠癌、胃癌、肺癌、甲状腺癌,然后在日后你阅览百度头条时,相关文章就会不请自来。这些科普文章对于癌症的描述与读者的感觉似是而非,越看越像,越像越心疑。

然而,很多人虽然心疑,一般都是闷在心里。为啥?讳疾忌医呀!这要是查出来怎么办?一点点怀疑,更多的是心存侥幸心理!有的时候忍不住和爱人说,一般爱人的态度就是,查查去吧!但本人却说“不去、不去”,不去吧,还老和爱人叨咕自己的不舒服,这个时候爱人就会对他疑心病直接戳穿!然后,他就不在和爱人说了,疑心更重了,一旦身体不舒服就感觉末日到来!

实际上,解决这种心理问题很容易。要想解开心结,必须下决心排除你的疑惑。怀疑肠癌,干脆就去做一下肠镜,怀疑胃癌就做一次胃镜。彻底检查一下,消除你的疑虑,疑惑解除了,焦虑不是就消除了吗!





滦河之岸


我妈就是整天担心自己和家人得重病,她是因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后来吃药后,症状轻很多。


我妈强迫思维非常严重,严重到把手脚都洗烂了。十几年前,我们村里几年内连续几个人得癌症去世,那时候她的强迫症就非常严重了。她去看过病人,特别是癌症病人,就担心被传染,病人和她握手一下,或碰到她衣服,她回家没洗手吃东西,就能焦虑很久。无论我怎么劝都没用,我甚至专门打电话问外科手术医生,关于癌症传染问题,好让她放心,可是没用。

也就是说,症状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很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或强迫症之类的精神疾病,道理是没用的,得吃药治疗。

我妈后来怕长胖,私自把药停了,然后强迫又严重了,她每天洗手无数次,还必须用洗衣粉搓,以至于后来手脚皮肤洗坏了,又治疗很久。她后来一直不吃药,也一直很痛苦,每天都哭丧着脸,怕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还怕别人会给她家食物下毒。她常常把家里的东西丢掉。年轻时她不是这样的,外向开朗那种类型,很受村里人喜欢。可病了之后,她整个人就像换了个性格一样,每天纠结,怕得重病,怕家人不安全。
有这种症状并且比较严重的朋友,不妨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类疾病,是病就得吃药,靠自己扛是没用的。我也有轻微强迫症,就是反复关门,关煤气,怕狗狗传染给我狂犬病,但基本不影响生活,所以我不吃药也没关系。



总结一下:总怕得重病,天天郁郁寡欢,可能是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精神疾病,首先去医院检查一下,有病治病,该吃药就吃药。这不是心理强大就能好的,这些病和身体内物质含量有关,如果诊断为这些病,说明脑内物质已经变化,功能也可能受损。


剧评社


上门诊的时候确实能碰到一些人来咨询,总感觉浑身不舒服,症状很多,可是检查做了一大推却没发现明显的问题,为此,他们会觉得是检查的问题,没把他的病查出来。有些人还会锲而不舍的去其他各大医院从头到脚再做一遍检查,如此循环往复。这类人一直在怀疑自己得了重大疾病,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负面情绪爆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 可能他们家里有亲人或者朋友在近一两年相继得了重大疾病,比如癌症、中风或者心脏病猝死,使得他的内心变得恐慌,因为很多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所以害怕自己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2.对医学知识的不了解 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绝大多数老百姓并不清楚症状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联。如今生活压力巨大,不少年轻人长期加班熬夜,烟酒无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总会出现一些这里酸胀、那里疼的不适,其实大多数都是小问题。但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而且如今癌症发病率那么高,就会让人不自主的联想到不好的疾病。记得以前上大三的时候,当时内科学课程讲到消化道肿瘤,有个同学下课时突然号啕大哭,安慰了一番以后得知他这几天老是腹泻,有粘液脓血便,与肠癌症状很相符,于是他认为自己一定是得了直肠癌,结果去医院一检查是痢疾。很多人可能和他一样,看了网上的各种疾病介绍,就会断章取义的将自身的症状去套各种疾病。

3.心理的问题 也就是临床所说的疑病症,患者会讲述躯体各种症状,反复就医,反复医学检查显示阴性,医生反复解释并告知没有相应的疾病,即便这样也不能打消患者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这类病人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健康问题,明显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发展到这时候就需要找专业的心理医生,做心理疏导非常重要。

所以,对待自己的躯体症状,要理性的对待,既不能杞人忧天,认为自己一定有病,天天去医院检查;也不可讳疾忌医,忽视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认为自己没病,逃避检查。


胡洋


现在经常在门诊碰到这样的患者,浑身都不舒服,老是觉得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甚至去过多家医院,但各项检查指标都提示正常,并没有什么器质性疾病。这种情况,可能是焦虑抑郁状态的表现。那么焦虑抑郁状态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

焦虑、抑郁是现在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伴有躯体化症状,各系统都可能会有表现,如就诊神经内科时常表现为头痛、头晕、睡眠障碍、震颤等症状;就诊于风湿科时表现为身痛、肌痛、关节痛等症状;就诊于消化科表现为胃痛、恶心、反酸等症状;甚至有些病人会感觉自己胸闷、胸痛,伴有濒死感,经常被误诊为心肌梗死。这类患者常常过度关注自己的身体症状,经常对这些症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产生恐惧,但往往不会倾诉自己的情绪,常见于围绝经期的女性、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对于焦虑、抑郁的治疗,以尽可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身体症状,提高患者自身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症状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多以心理治疗为主,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与人交流,多参加户外活动。对于已经有失眠及其他精神症状的患者,除了心理疏导,还可配合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治疗。

总之,对于焦虑、抑郁的患者,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不能听之任之,以免引起自杀等严重的后果。

本期答主:陈泳淼 医学硕士


杏花岛


很多人总是怀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抑郁寡欢。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年龄不限,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有男性,也有女性。这些患者中,很多情况是家中,或者身边相熟识的人发生了突然的重大疾病,于是随之就有了思想变化。这些人,很多都是经过长期住院检查,仍然没能明确是什么疾病,或者说就没有身体的器质性疾病。但是,这些人心理负担很重,还会不断地找不同医院、不同医生进行就诊。最后,其实医生们也很无奈,只能不断劝慰。

说到面对这种情况的正确解决方法,其实,很多患者需要到精神心理科进一步就诊。这里所说的精神心理科就诊,并不是说这些患者就是精神病人,而是他们的确很可能有需要调整的精神心理状态,有时候这样正规就诊,然后再吃一些抗抑郁的药物,患者真的就没事了。

在这里,张大夫还是建议大家,尤其是这种患者的家属,多一些对他们的关爱,少一些不理解。正规治疗他们的精神心理状态,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张之瀛大夫


总是怀疑自己生病有可能是躯体形式障碍下的疑病症

跟其他的所有神经症一样,它的核心也是焦虑症,是一种不安全的思维模式,是未来不安在当下头脑的思维强化。疑病症最大的不安,就是对死亡的不安。而这种对于死亡的不安,实际上是自己内在的控制欲。


跟其他神经症一样也会存在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

死亡是对控制最大的瓦解,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你的财富,你的名声,甚至你的身体,你都不能控制了。所以感到无限的恐慌,跟其他所有的神经症一样,在极端的状态下。它会出现一种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比如手脚不由自主的颤抖啊,呼吸急促,气短胸闷,濒死感,窒息感。或者腹泻,我们知道,这种自主神经也叫植物神经,他不传达大脑指令,它是由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所构成了,他只负责我们的呼吸心跳肠道蠕动。

在意识疗法里面是这样去诠释疑病症的形成。是焦虑症后头脑思维强化以后的泛化,它是一个内在的思维逻辑链条,曾经有一个来访者,他,因为在比较小的时候被狗咬过一次,本来这件事情也就没什么了,但后来有一次他在看新闻的时候得知了这个狂犬病的危害性。以及它的潜伏期非常的长。于是非常的焦虑,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躯体症状有没有出现类似于狂犬病的初期症状,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


比如说他看到狂犬病说怕风怕水,他时刻都对风声水声非常的敏感。脑子一直处在紧绷的状态,看自己是不是对风声水声格外敏感,一旦敏感,他就害怕的不得了,以为是狂犬病初期症状。哪怕是深夜,他都要打车去医院检查一次。这实际上是太于过度相信自己的头脑,由焦虑慢慢泛化为疑病症。这极大地消耗了他自己内在的精力,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处在紧张,担忧,恐惧当中!不能够正常的生活!


疑病症跟强迫症一样有内在的思维逻辑链条

这其实是内在的一种思维逻辑链条在起作用。我们害怕自己会被感染狂犬病,这是正常的思维模式。但这种模式开始泛化的时候,他时刻为这个万分之一可能发生的情况,而不断的在头脑层面不断的分析,思索,找方法。比如有人曾经有过不洁的性接触,她会担心自己感染艾滋病,这是一种正常的思维,但是他把这个思维强化以后,他就形成焦虑思维,当比较强烈的焦虑思维模式,这种不安全的思维模式不断的泛化的时候,那么它的指向都是不好的结果,这个结果最终导致了对这种死亡威的恐惧,对于失去这种控制欲的恐惧。那他就会去找这个对策,寻找方法。那么头脑里面的思维逻辑链是这样的:感染了—失业—抬不起头—不能成家—失败—痛苦—死亡—对策!


这种思维泛滥的结果,导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这件事情,任何事情都要跟这个思维逻辑链条产生关联。为了避免这种感染,比如说走过垃圾堆担心被感染,他上厕所担心被感染,甚至外出如厕同样担心感染。会表现在行动上就通过一些刻板的仪式化的动作来防范这种可怕的指向的源头,比如反复洗手啊,反复的关门直至晕厥,让自己处在一种持续无意识的刻板的动作而不自知。这种思维泛化指向外界的结果,它就是强迫症。

当泛化的思维逻辑链条指向自己的身体的时候就是疑病症

而这种泛化的思维,不断的内化的时候,他就是疑病症,或者叫躯体形式障碍。会将各种的症状跟自己拉上关系对号入座,带来极大的身心困扰,所以意识疗法里面提倡为所当为,顺其自然,接纳不能改变的,改变你所能改变的。感受是真实的,思维是虚幻的,当下什么都不缺的,唯有头脑在制造无穷的匮乏,所以我们一直在试着向外追求一些方法,而这些方法会加重这种思维的强化!


自我心理疗愈的思路就是切断泛化的思维逻辑链条活在当下

所以,当这种泛化的思维浮现的时候,你需要意识去打破它的链接,不用刻意去排斥它。你只要不是留意他,你只要将你的意识从这种逻辑思维链条上转移,那么你就开始打破它了,这个过程发生在行动当中,绝对不会发生在你头脑思维当中。所以意识疗法的自我疗愈的步骤就是意识到—数息—合一—当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不与你的症状发生关系,而只与当下发生关系,注意力放在当下,而不是自己的头脑里面,与你的症状跟头脑保持一定的距离,让焦虑慢慢消失,那么你潜意识下的害怕也就无所遁形!


真正的疗愈是让真实的我不断的成长引导内在精神的力量

这不是真正的疗愈,真正的疗愈是让真实的我不断的成长,我们有时候可能会知道这种想法,对这个生命的珍惜,或者对死亡的害怕的想法是不真实的,是荒谬的,但是我们就是不能够不去相信,那实际上是思维把我蒙蔽了,歪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强迫症或者疑病症最大的痛苦就在于他自己非常清楚的知道这是一种幻象。正因为他不断的去寻求方法,导致了这种幻象的不断的具象化。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头脑中的我,思维中的我,以及情绪欲望中的我都是小我次是小我,每一次这样做就是让小我不断的壮大!


它会强大到什么程度了呢,它会跟理性的你现实中的你无时无刻做对抗的程度,比如说,处在极度强迫症的状态下的人们,他站在悬崖上理性告诉他不能够往下跳,但是小我他会不顾这些。当你想道德的,它就会出现不道德,当你想的好人,他就出现坏人,这是一种不理性的无意识状态。所以你要让自己变的有意识,意识跟无意识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意识多一点,无意识就少一点。就像王阳明先生说的那样,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让意识之光照进你无意识头脑的黑暗,你就会切实的不去相信那些虚幻的东西,思维的东西。这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它会让你获得重生,以及自上而下的自我协调性。这是被强迫症疑病症的心理疗愈思路!

陈了凡: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意识疗法创建者,自我心理疗愈发起人,意识疗法跟森田疗法认知疗法CBT一样是心理疗愈的体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唯一不同的是意识疗法它是自我心理疗愈的体系,旨在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处在各种心境障碍下的人们,肉体的痛苦可以通过生理治疗,而心理上的痛苦是持久的深远的,当每个人长大时都会注意到一件事就是,受苦似乎是身而为人的一种常态。通过意识疗法的践行让更多处在痛苦煎熬中的人们,获得内在活出自我的力量,不困于情不惑于心的力量,不恋过往不畏将来的力量,出离头脑活在当下的力量,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愈师!

了凡心疗愈


很多人总怀疑自己有重大疾病,整体郁郁寡欢。我从两个方面解答这个问题!

第一可能与“亚健康”有关,生活压力大,生活无规律,自己应对压力的观念和方式有问题,身体不适后不去医院检查,导致身体不适,但如果去医院做检查,各项指标都正常,于是怀疑自己身体有病。

第二是典型的疑病症反应,又名臆想症,主要表现有,一是过多关注健康,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二是对身体的变化比较敏感,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有病,甚至是患了大病;三是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四是不相信医学检查,总怀疑医学检查有无,医生解释不对。

因此,老担心自己有病,为此焦虑、惶惶不安,苦恼,有些人有牢固的疑病观念,并且能给你很详细的说出全身疼痛,但是有说不出具体部位。


老左心理工作室


感谢邀请。由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房主任医师杨旻实为您作答。

这种情况的成因很复杂,但大致情况有几种,不妨对号入座。

1、这个人,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抑郁发作,个人出现了躯体化表现,各种难受、不舒适,忽冷忽热,酸胀感为主。反复检查,家属因为发现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多对患者产生误解,认为他是在“作”,不体谅家人等等。临床见了不少,这部分人群,以老人为主。

2、这个人可能多疑(术语为“疑病妄想”)。他不以检查结果为依据,不能被说服,不相信或是暂时相信医生的话。在不同时间、不同医院、不同医生间反复检查,最严重的情况,甚至要求医生手术去探查。这种情况,需要到专业医生处进一步诊查。

一些年轻人也有这个问题,甚至有运动员出身的人,因为这种状况各种检查,结果啥病没有,身体好着呢。但本人就是不接受,最终得接受系统的治疗。

3、还有一种情况,是心理上的障碍为主。主体人群多是没有老伴儿的老人,子女疏于照料,用这个方式引起子女的注意。本人表面意识不到是这样的,他们只是希望得到子女的陪伴,什么时候能陪伴呢,生病的时候。

这种情况与抑郁发作类似。与抑郁不同的是,在心理疏导的情况下,患者能理解子女处境和深层次原因,可能会好转大半。

举例说明:我曾治疗过一位老人,家里条件优越,住别墅,雇了俩保姆,子女忙于工作还算孝顺。但老人就是作,发脾气,浑身不舒服啊。

子女一回来就好,子女一进门就舒服了。在心理疏导和多次沟通后,做子女的也知道母亲病的“因”,加强了亲情的沟通,小部分用了药物,效果很好,家属很满意。

本期专家: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房主任医师 杨旻实


辽沈名医


【20180418参谋长19】在我们身边确实有很多人总在怀疑自己得了什么重大疾病,整天神神叨叨郁郁寡欢的,那么遇到这种人,应该怎么办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这么想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不太了解,总是根据在外界获取到的一些症状来判断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并不是专业的医生,也不是医疗从事者,所以根本没有医学基础,没有任何医学常识,只是根据表面的状态来判断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并且还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所以针对于这种人应该做一下心理上的指导。

第一,为了彻底摆脱他这种神神叨叨的想法,应该给他做一个全身全方面的检查,来打消他这个念头,第二应该让他积极健康的生活,多接触一些积极向上的事情,而不应该每天只看手机,或者是只听很多负面的事情。

其实这种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心理上的疾病,应该彻底的去看一下心理医生,如果做完全身检查之后没有任何问题,就应该从心理上解决这种问题,并不是说听到任何跟自己身体症状有关的,就是得了什么病,应该有理论依据。久而久之,就是属于自己吓自己的这种情况对身心是非常不利的,并且还会影响整个家庭。家庭当中,一个人有了任何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都会牵动整个家庭,所以总是怀疑自己患有重大疾病的人,或者是整天郁郁寡欢的人,应该科学有效的做一次体检,然后看一下心理医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高爽

国家注册营养技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中药学学士


营养海贼团


对心身疾病疗效的观察和评价,首先取决于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及心理学知识,高尚的医德素养以及正确选用不同心理疗法的经验和能力,其次,应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参与心理治疗,包括做好家庭,社会及群体性的思想工作。应该强调:对心身疾病即要注重集体的心理治疗,更要注重个别的心理治疗(尽量体现具体化,个别化,包括仔细倾听病人叙述,客观公正的分折病因,症状),与病人共商治疗方案,指导病人科学合理安排食宿,工作,学习,娱乐,休息。也应该指出:临床实线中,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者要结合应用,不可偏废。对心理治疗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也不能无限扩大,对躯体症状的及时治疗同样可改善情态症状,加速疾病康复。总之,"心身病"有其自身的特点一与"社会一心理"多种因素有关,比较复杂,其治疗方法也比较特殊。因此,在治疗观察中,应全面注意“社会的"和"心理的"各种因素的变化,以及躯体症状,体征的变化,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