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厭學又厭世的學生,該怎麼辦?

尋覓\\錯過


每個年輕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期間。只能多學習改造自己正確的三觀才能迎接美好的生活!加油努力吧,為家人更為自己!


樂4230


你可以給自己放個長假,自己想幹嘛就幹嘛,事情做完後,你就發現自己會嚮往學習。我以前高三也厭學厭世,我感覺世界無望,總感覺我已經滿足了什麼的,後來家裡發生了點事,就感覺突然獨立了,每天都沒意思,感覺玩都玩完了,沒東西玩了,你就發現,媽蛋,只有書了,然後就學學吧,然後就考上了大學。


經典汽車博物館


厭學很正常,因厭學進而厭世也很正常。

首先不要因為“厭學”“厭世”而否定自己,你並沒有做錯什麼。我們的學校教育鼓吹的是“結果至上,過程次之”的教育理念,宣揚的是“優勝劣汰”的競爭式學習。

在這樣的氛圍中,金字塔頂端的人永遠只能是少數派,因此大多數人其實都是或多或少地被否定的。

只不過不同的人性格差異,接受程度不同。有的人很激進,接受不了又改變不了,就會產生很無力無助的感覺,於是心態上首先就厭學厭世了;有的人很擅長妥協,也習慣了不被捧起來的感覺,習慣了平凡的狀態,久而久之,就對這一切無感了。

你應該是前者,而我曾經也是。

不過我走出來了。其實方法很簡單。你不要和外界聯起手來壓榨自己,否定自己;不要僅僅通過和別人比較競爭來證明自己;不要總是和自己說一些喪氣的話。

別人很棒,可是我也不差。

還有啊,存在即合理。現行的教育體制確實存在問題,但仔細想想:如果沒有考核,你還能想到什麼更合理的選擇人才的替代方法嗎?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但截止目前,我沒有找到。它有它的合理性,但它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別太排斥,學著和它和解。學著接受一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情,也學著認真地生活,終有一天,你一定會見識到曾經渴望的精彩的。

加油!


小拳頭開花


想想一些開心的事情,或者去和家人朋友說說心裡話,不行就看心理醫生


種花家的小兔紙\n


有個詞叫做學習效能感,可以上網查一下這個詞,很有教育意義。

學習不好,並不是完全是學生不想學導致的,很多原因都會導致成績不理想,或不夠理想,或者是沒有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

學不好,也不能怪我啊,就是學不好,完全崩潰了,就那樣了,死豬不怕開水燙了,有很多程度比較差的同學就容易出現這些心理。

  1. 針對上述情況,要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成績好與壞是對比而言的,不是每個人都能考清華北大,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持自己的內心,給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追求,在能力範圍之內加倍努力。

  2. 要明白自己的身份,作為一個學生,就要盡到一個學生的本分,就要像一個學生的樣子,不要自尋煩惱,很多煩惱和麻煩其實都是庸人自擾,不好好學,天天上課玩手機、談對象、幹架.......,周圍的老師、家長、同學肯定會找你麻煩啊,麻煩都是自找的,真的用心好好學習,專心於學習,不會有那麼多的煩惱的。真的,你試試,專注一件事的感覺真的很好。


英語阿桂


厭世, 如果是學生角度來看,大部分是受成人灌輸導致,好的心態看世界,自有不同!但也有部分因為家庭原因導致心靈受傷或者造成心理陰影。往大了說一句兩句難以言清。 總之學生年齡也是一個問題,幾歲 十幾歲,理解力度不同,終歸一點,孩子對這個世界所瞭解起初都是由父母,造就了什麼樣世界觀脫不了干係。這個時候能解決的就是從問題根本出發,瞭解孩子的實際狀態,心理治療開始,一步一步引導,讓孩子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感受來自祖國對於每個子民的關愛,讓他感覺:他不是一個人,還有很多人愛他,這個世界還是美好的ヾ ^_^♪! 當然這個只能針對淺顯普遍存在的狀態。視情況不同

談到厭學,迴歸原點,父母最好的老師。孩子哇哇落地,一片白紙,從什麼都不懂到走路說話,行事.上學,每個家庭的教育觀不同,攀比,也是現在這個社會存在的現象,但是如果沒有從根本出發,一味安排補課,做作業,缺少了娛樂,溝通時間,孩子內心的懵懂 不解最後都變成了叛逆的種子,凡是家長提成 第一反應就是反向行駛.

這樣往往事與願違,背離了想要孩子多學點,好好學,豐富興趣. 但是也許很多並不是孩子喜歡的,失去了童年該有的味道!而孩子心思不在上面,再逼迫,那隻能越發叛逆,其實孩子都是單純的,唯有懂他的父母,多溝通,朋友之間的溝通,孩子才能放開自己,敞開心扉進一步溝通,作為家長才能瞭解孩子內心世界.

溝通 存在技巧性,面對錯誤委婉的感同身受,讓孩子知道我們都懂,再側面講解,這個時候基本上孩子會反思自己的不足,有關愛 包容 支持,孩子慢慢就不會那麼叛逆,對學習的興趣一步步引導總會好!

個人觀點,想要孩子做什麼,比如看書,我會拿著傘故意坐在他旁邊看,面對書裡的趣點,誇大自己的表情及感受,他會好奇,但是這個時候千萬別說你看吧,自己就玩手機去了,而是繼續看,勾起孩子心裡的饞蟲,想看,不能及時看到, 過後的結果就是,你做飯去了,孩子一個人拿著書在哪看,上廁所都拿著看。

如果孩子還小,可以每週帶他們去書城 或者新華書店看看,感受氛圍,也有效果。 這個也是孩子經常去的地方,所以基本上不擔心不喜歡看書。

興趣是學習的起點,怎麼產生興趣就要靠家長引導。 切勿過於逼迫,否則厭學情緒越重。


普羅米歇爾


嘗試讓他被動地做一些事(我指的被動是在你的操縱下,但表面還是她主動去做的)。這些事可以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甚至小學生都可以去做的,一步步加深這些事情的困難度,但是,必須記住的是,一定要使她成功,讓他有一種成就感。讓他感覺到這個社會對她來說是必要的,她對這個社會來說是有價值的。


國產小先生


個人認為,先厭學,後厭世。厭學是因為基礎差,壓力大,自尊心又強,屢次不達目標,受打擊,傷自尊。才有厭世想法。作為家長,應該減輕孩子壓力,可以留級,減輕學習壓力,多帶出去遊玩,見世面,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現在上大學,在年齡上也沒有限制,沒有必要非要在起跑線上努力拼命。


我很不暢快


厭學又厭世我建議去嵩山少林寺或是去終南山,再不行就去四川的山村去感受生活。有些是生活的存摺想不開,有些是身邊人的打擊覺得人生無趣,有些真的是吃飽撐的。我經常在看生活在貧苦山區的孩子食不果腹,冬天了也沒厚衣服保暖,他們還能頑強的生活努力的學習上進想著未來能擺脫這種生活。這些整天厭世的人真的要好好反思了。。。多出去走走吧!!!外面世界很精彩!!!



木木的躍進


大多數的學生厭學已成為當代社會和家庭一個十分棘手的教育問題,那麼學生有厭世情緒怎麼辦呢?面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怎麼辦呢?


嘗試讓他被動地做一些事(我指的被動是在你的操縱下,但表面還是她主動去做的)。這些事可以是很小很微不足道的,甚至小學生都可以去做的,一步步加深這些事情的困難度,但是,必須記住的是,一定要使她成功,讓他有一種成就感。讓他感覺到這個社會對她來說是必要的,她對這個社會來說是有價值的。這是一個過程,並不能馬上見效,你還可以看些書,比如佛羅伊德精神分析學派的書籍,運用精神分析療法解決問題。如果自己不能解決,可以求助心理諮詢師,畢竟思想工作與心理諮詢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千萬不要聽信一些所謂的心理醫生,這樣事情反而會更糟糕。問題僅限於厭世可以到心理諮詢中心,如果上升到自殺或者精神層次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