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盈莹当初进了别的队,会不会今天一传也练出来了,成为国际巨星了?

毛哩巴尼


关于这个问题还真的很难假设,也许在其他球队连主力都打不上,也许有很多的机会,这都很难说。


其实在其他队,你就能保证李盈莹的一传肯定好了,难说吧!盈莹的身体条件,很多人拿她和中国女排的主攻手王一梅相提并论,两人都是以力量著称的。巅峰时期的大梅,进攻端的威力巨大。

但是李盈莹和王一梅的不同之处在于她是左手将,手腕线路的变化又不同于右手球员,所以看现在李盈莹的趋势是要赶超大梅啊。


说李盈莹,当然避不开一传的话题,我可以说李盈莹如果在其他队一传有进步的话,那么她现在进攻端的火力肯定是要打折扣的,前后两点都能顾到,一般球员很难做到如此全面的,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几百年才出一个朱婷的缘故,朱婷的全面和成功其实也不是完全天生的,这也是靠她后天的努力才得来的。以前她说过,很多体育项目都不要她,原因就是她太瘦了。


但是现在看来,排球这项运动正好发挥了她的自身特点,身高手臂长,滞空能力强,但是李盈莹跟朱婷又不是一个路子的,其实她的身体条件更适合做个大主攻,你让她完全要做个保姆型的辅助球员,还得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所以我的观点是,与其讨论李盈莹的一传有问题,还不如慢慢的让她学着提高,从能接2-3轮一传开始做起,龚翔宇之前不也是一点点开始增加一传数目的吗?

我们给李盈莹一点时间吧,我相信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她接个2-3轮应该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散兵有勇


你真是天下第一黑,已经黑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了,下面那张图片就是你的自画像。



你的国际巨星的标准是什么?就是会接一传的主攻?我只能说你是井底之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坐井观天还在那儿洋洋自得,可悲而又不自知,你太惨了!


李盈莹是我们天津队教练们不远万里从黑龙江发掘出来的好苗子,她能有今天这个成就,是天津队教练们含辛茹苦的培养出来的,更是人家小姑娘用汗水和血泪换来的。现在羡慕嫉妒恨了,我们的教练们不辞辛苦的时候,你们都在干什么?现在想起说风凉话了,“生气不如攒钱”。有本事你先培养出一个“新的火力点”,回头你才有资格说这样的话。

另外,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们天津球迷就喜欢不接一传的主攻手,就爱看李盈莹砸地板。什么巨星不巨星的,我们球迷不在乎。你要是“忧国忧民”,就好好的干点儿实事儿。等你什么时候也拿了联赛11个冠军以后,再来和天津的球迷对话。


Star说


自从天津出了个李盈莹,一改王宝泉时代讲求队伍集体配合、技术全面均衡、下三路和小球串联技术好的传统优势,走向主要依靠4号位一点攻,须知,天津的11个联赛冠军有10个是靠王指导和他那一代球员的打法拿到的。

由于李盈莹的进攻优势的确非常突出,特点是左手加臂长,手法运用诡异多变,令对手防不胜防,给天津队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打法,同时这种“干脆利落”的下球方式也给球迷带来无比的愉悦,——然而,万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一个打法失去均衡、过度依靠一人的战术设计,使得天津队整个队伍的战术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要求二传把大部分球都供给李盈莹所在的4号位或者后3位置,客观上降低了对2号位和3号位的进攻,球队的集体配合就练得少了,打副攻和接应的球员更多地需要起到保障作用,而不是加强自己所在位置的进攻,于是我们再也看不到天津曾经涌现的优秀副攻,如李珊、李娟、张萍等,队伍下三路技术明显退化,小球串联好的天津队也看不见了,本赛季天津队“自失”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实,我们的国家队自从出了朱婷,也同样面临战术打法与陈忠和“黄金一代”的巨大变化和调整,所不同的是,国家队郎平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战术指导上、平时训练上力求达到网前进攻的平衡,努力避免对朱婷的过度依赖。从技术统计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朱婷在世锦赛上大致承担中国队40%左右的进攻,主要是局分20分以后的关键球;而李盈莹要承担天津队60%以上的进攻任务,而且基本上是全场。我相信陈友泉教练肯定也在为这个问题而费尽心力。但一直以来,令人费解的是天津的媒体以及众多所谓“达人”写手似乎在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极力鼓吹“一点攻”(甚至鼓动球迷要求国家队也效仿天津队的打法),把个李盈莹捧到不切实际的高度,客观上是在给小李和整个天津队的教练和队员施加舆论压力,迫使本来一贯讲求战术全面均衡的天津队不得不剑走偏锋、孤注一掷,殊不知从上赛季李盈莹独得804分这个隐患就已经埋下了。

应该说,一点攻的打法,在国际国内并非个例,比如古巴的路易斯时代,比如韩国的金软景,浙江的李静等等,这首先要求承担一点攻的球员的体能、技术确实具有“超高”的个人能力,(正由于李静在个人能力上的差距,浙江在联赛上也只能昙花一现就不足为怪了)。这里暂不评论李盈莹个人能力、技术上是不是像某些捧家捧的那么高光,至少目前年轻的李盈莹还远未达到这种要求,过度吹捧、施压,只能起到拔苗助长、捧杀新苗的恶劣作用!据我观察,今年天津队在联赛决赛中,表现有失水准,队员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并不是北京队有多么强大,而是自身出了问题,除了近一两年天津队在训练、战术指导思想上丢弃了自己的传统优势、在舆论压力面前欲罢不能之外,某些媒体、达人在场外极力高调鼓动施压、推波助澜不无干系!


9K白话


“当初”?这里的“当初“是指的什么时候的“当初”?别忘了,李盈莹是在她十岁的时候由王宝泉从黑龙江选到天津队,经过八年多的辛勤培养才使她成长为国内排超的最佳球员的,成为国际排联宣布的当今世界排坛五大新星的。那么,八年多以前国内的哪个球队的教练到黑龙江从小队员里挑选苗子了?有吗?没有。即使有人去了,他们就一定能够发现李盈莹的发展潜力,即她在排球方面的天赋吗?即使选中了,他们有天津队这样出色的底蕴吗?他们能够培养出这样一个有着这样出色的强攻能力,能够在欧美高拦网的面前摧城拔寨的,被当今国际排联确定为世界排坛五名新星的主攻手吗?不知道!再有,如果她在另外一个球队里,有没有她的一传水准并没有达到多么优秀的地步,进攻能力也没有达到多么优秀的地步,不过是泯然众人的一名球员的可能?还是不知道!在一个不知道答案的命题里讨论李盈莹的一传的问题,有意义吗?没有!

天津队之所以重点培养李盈莹的进攻能力,那是天津队的教练慧眼识珠,他们发现了这个弹跳并不算出众,移动并不算快捷的李盈莹的臂展长,挥臂快,力量大,尤其是她的球商高,智商高的特点,把她培养成为在四号位有扣球,有吊球,吊球里又有托球,有点球,有拨球,有拍球,扣球里有直线,有斜线,斜线里有长斜线,有短斜线,还有抹出来的擦碰拦网队员的手指,手臂的,使对方的拦网球员越能碰到球反而越失分的出神入化的斜线的个人战术组合的,虽然没有绝对的扣球高度,却能打出后排进攻的,屡屡得分的独具特色的“全面的主攻”!

这里所说的“全面的主攻”,并不是把接一传强调到喧宾夺主的地位的,以一传为理由来贬低李盈莹的那些人口中的“全面的主攻”,因为在世錦赛上,李盈莹这个“不全面的主攻”已经证明了在她四号位的进攻对对方的威胁超过了“全面性的主攻”张常宁在轮到前排时常常难以下球,从而使球队“卡论”,进而使局面难以打开的时候所起的作用。有个“体育领域优质创作者”以一传不好为理由,说李盈莹在国内的主攻的排名中不仅要排在张常宁之后,甚至还要排在段放等人之后。呵呵,这不是在打国家队的脸吗?国家队在世錦赛时所带的四名主攻不是朱婷、李盈莹、张常宁、刘晓彤这四个人吗?怎么不带段放呢?他能说出个道道来吗?他所具有的本事不过就是偷换概念,然后就在偷换概念的基础上口吐莲花,胡说八道罢了!

谁说李盈莹“不能接一传”?她不就是在澳门站被波兰队追发时懞圈过一回吗?那时候是全队都懞圈,一个一年级的新生,懞圈一回又怎么了?还要动不动就拿来说事吗?连说过“”这样的队员国队不需要”的郎平后来都变得“需要”了,那些人真的没看到?李盈莹的接三轮一传已经大有起色了,那些人没看到?李盈莹在天津队不接一传,是天津队的整体战术的需要,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管得着吗?李盈莹的一传当然需要提高,也一定能够提高。但是这个提高需要给她时间,需要对她有足够的耐心,如果一次比赛没接好,就说什么国家队“不需要”,哪个队员能够顺利地成长起来?

国际排联评选李盈莹为五名新星之一的时候难道不知道她的一传水平如何?国际排联的评选才是“全面”的考虑的结果!“新星”当然不等于“巨星”,能不能够成为“巨星”,有许多的因素,其中就有教练使用得当不得当的因素。像有人所出的因为李盈莹的一传不好,所以就让“李盈莹改打大接应”的主意,要是真的实行了,对不起,王一梅改打大接应的后果就会重演,原本的状态都会丢失大半,还谈什么“成为巨星”?要是用得像惠若琪那样因为心脏动了手术,不得不早早退役而成了星光的消散,还谈什么“成为巨星”?

那些想让李盈莹的一传比沙滩排球出身的张常宁的一传还要好,做不到就说她没有资格当主攻的观点的持有者其实根本就不懂排球,根本就是不把李盈莹贬到谁谁谁后面不罢休的水军而已。但是,这套管用吗?除了拿一传说事,还有别的招吗?没有的话,就先歇一歇,看一看再说行吗?别总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杜新1


李盈莹的一传水平到底行不行?通过瑞士赛的检验,说她比以前有进步也说的过去,但要说有多好,恐怕也未必。

说句大家不爱听的,中国女排除龚翔宇外的所有边攻手一传从下蹲姿势到接发动作都极不规范,无论是朱婷、段放还是刘晓彤、李盈莹甚至是张常宁,因技术不规范造成对来球判断反应过慢,造成接发时触手对球的控制不好,很少能将球平稳接到三米线内,给二传的调整造成困难,即使球到位了,也给后续自己的跑动进攻造成困难。这也许是大个球员的通病,但刚练球时不规范的训练造成基本功不扎实也是一定的。

其实像周苏红、张娜这样球员的接发动作对朱婷们就是教科书,郎平的教练组教不出来


工大三宝


拿李盈莹一传说事的人,本来就是不怀好意,没事找事。想让李盈莹的一传练到自由人的份上?我看在世联赛上,面对艾格努的极速跳发球,李盈莹的接发超过了包括自由人在内的所有队友。以前不接一传是球队战术的需要,到国家队需要接一传也很快就找到了感觉。一传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练出来的,这是从小的基本功和天生的手感。李盈莹有出色的进攻能力就足够了,她不需要当自由人,也不需要所谓的全面。至于说她当初到别的队能否打出来,这就要看到哪个球队了,到江苏到山东肯定打不出来,都是人才济济本乡本土的就足够豪华了。到北京有可能打出来,北京必定出了个刘晓彤,到辽宁也可能打出来,丁霞在辽宁打出来了,同时与她一起走出齐齐哈尔的姐姐胡名媛,尽管二十出头了在辽宁还是替补,但毕竟到了国家队打出来了,但小胡在天津不一定能打出来,因为这样的苗子天津不少,国家队她更去不了,天津没那么多名额,她们共同的情况都是在国家队打出来的,在俱乐基本都没有多少建树,这说明了,好种子好苗子还得有块好土地,浇水施肥也很重要,李盈莹由一位偏科少年飞快变成了全能战士,与津黑的喷水,与莹黑臭嘴的施肥也有一定关系,毕竟小李还很单纯,打不好球让人笑话。


老牛2019


这是职业赢黑,这是个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喜欢捏造事实,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的人渣。自以为定位在北京就成了北京人儿?北京人都为有你这样的人流浪在北京感到耻辱。李盈莹当初要是不被天津队发现,并带回天津进行培养,中国就少了一个人才。






东方朔566


当初一个十来岁的东北小姑娘,各地方队教练有那后眼吗?北京只认洋人拿来主义。江苏只认颜值全苏班。四川河北云南小姑娘去吗?只有天津教练慧眼识珠,把她锻炼成大杀四方的主攻手。带领一群年轻的小将生生的把个冠军从世界巨星领衔的上海队手里夺了回来!打败了奥运冠军,世界杯冠军带领的江苏,辽宁,八一,怎么都想要了?对不起回见吧您了!


难忘的1968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风凰,正是天津市对女排的重视,天津女排在国内排坛的霸主地位,以及全市上上下下形成的良好的排球氛围,形成了良禽择木,凤棲梧桐的场景。现在很多想让女孩打排球的都主动联系天津,当初李盈莹不到十岁,在天津女排训练基地呆了很短时间就过年了,和王宁一起返回齐齐哈尔,当时天津並没有挽留她,可是过完年她就回来了,这就是机缘巧合,她抓住了机会,也成就了自已,在天津,她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环境。


随遇而安2536236


中国女排比较全面的队员有几位,凭心而论在排超比赛中往往都是被追发对象,李盈莹在比赛中很少被追发。这里有多种因素,一是李有人保护,二是本人也能接一传。虽然相对好手来说却实在一传方面有差距,但在提高本队攻击力上有突出表现,也是对全队的实力提升。

李盈莹如果身处别的队伍,根据需要可能全面性会进步快些,辟如在国家队的段练就很有成效,自信多了。

所以李盈莹应该也必然会向大姐姐们学习,为了国家为了自己努力提升水平,做一名全面发展的队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