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医生和现在的医生在思想上有哪些变化?

胜郡


不管四十年前、现在和将来。医生职业的宗旨将永远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但随着时代变迁,思想信仰理念更新,医生对这八字的解释是截然不同的。

四十年前医生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诠释是忠诚党的卫生事业,向白求恩大夫学习。一切为了人民健康,尽最大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病人服务在所不辞。

现在一些医生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理解是:天上不能掉下来免费馅饼,世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医生应该做到:死要救,伤要疗,病要治。但医生也要养家糊口,看病治病必须拿钱来。

以上是四十年和现在医生的心态。四十年前医生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诠释,是党和政府,人民群众需要医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医生那时也是这样做的。

现在一些医生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理解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理念侮辱和扭曲。老百姓期待医生回归到四十年前,医生对“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诠释宗旨理念轨道上来。


木易拙见


记得那也是近四十年的事,我的孩子生下来没几天,因肺炎住院治疗。有一位姓‘杭’的主任医师,她每天上班前或下班后,都会到病房看一遍。花白的头发,孩子们都会喊她杭奶奶。她总是一个个的摸摸孩子的头,说出孩子的名字(不容易呀,几十个孩子)。而家长如果对孩子做的不周,她又会非常严肃的批评…。一晃几十年了,她老人家好吗?而现在,这种有高尚医德的医生也还有,可‘害群之马’的存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呀!


愚叟2


四十年前,医院的口号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最近引起轩然大波的,一家卫生院的门上竟然贴上了这样一幅春联:

好生意(招财进宝)开门红

大财源(日进斗金)行旺运

横批:生意兴隆



虽然是无心之举,从侧面也一定程度的反应了,现在医疗出现的过度以盈利为目的,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手段的部分现实。过度医疗现象普遍被全社会诟病,抗生素滥用,过度输液,过度用药,不必要的检测,药价过高,看病难,看病贵等等,成为医改需要改变的主要问题。



医改改了许多年,近些年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全民医保的范围不断扩大,有效缓解了一些明显和突出的问题。



医疗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科技越来越发达,病人却越来越多——一定是背离了医学的本质,大力发展营养、健康、养生、中医食疗等优秀的文化传统,改变过去单纯以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建立建设健康社会健康中国,才是医学的本质。


最美的秋天与你相遇


四十年前的医生,勤奋好学,责任心强。他们认真学习医疗技术,热心为病人服务。他们脖子上挂着听诊器,通过问闻望切为病人治病。不开高价药,也不收红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真正的有良心医生。而现在的医生,上学上多了,大部分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而也学懒了,他们脖子上也不挂听诊器子,只要一来病人,问个三言两语,先开化验单,检查单。目前,医疗技术发达,作个相应检查确定病症无可厚非,但也不能过度依赖。象一般普通感冒发烧的病人,医生一看虽然就能确诊,但也要这化验,那检查,加重了病人负担。不久前,看到一个新闻,说有个病人去医院看病,医生只开了几元钱的药,就把病人治好了。但现在这样的好医生太少了。


锦绣大地山河


四十年前,医生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现在医生的工资,由患者的医药费来实现。

更加严重的是,现在医生不是靠技术挣钱,需要靠卖药挣钱生活。




海步深河尚


体会:四十年前能成为医生真的不易,也是令很多人人向往的事儿,虽然工资不高中专生35.00,本科51.00,不过与当时一般公务员相比,略高于他们,加之是月薪制,没有奖金更无绩效,但是大家的工作确实是尽职尽责,任劳任怨。那时的医护人员要少得多,工作也十分辛苦,但是经常会想,能有一份工作是很幸运的,因为领了工资,就要对得起这份工作。

那时候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都特别尊重,说实话当时的科学技术没有现在好,工作中出现技术性差错事故比现在要多,但是没有出现医闹,更没有打骂和砍杀医务人员的事儿。虽然没有奖金激励,大家的工作热情却是不能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后来改革开放,国家对医务人员的工资没有保障,为了所谓的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实行物质奖励,绩效工资,结果一下子把全国人民的姓氏统统的改成一个姓氏——钱。

全国没有一片净土,医院也一样,在这样的环境里,你很难自视清高,洁身自好。因为,医生也要食人间烟火,而且各医院考核标准不一样,各行其是,曾有这样的现象,门诊量最多,技术业务最好的,群众评价最好的,结果月底工资却比业务平平的少一大截。个中原委一言难尽。所以在医院搞物质刺激,是逼良为娼。

近几年,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在接待病人时,考虑的不只是治病那么单纯。首先评估风险,为自我保护风险太大,决不会接收,其次还的是否会出现欠费,还得考虑医院收入,还得预算医保中心规定的药占比,还得考虑法律法规等等,所以40年前工作是身体累,现在是心累。说实话现在的业务量比40年前要少些,因为那时候医生特别少,工作量相对来说会多些,但那时无心理压力。

举个例子:现在普遍反应各种检查太多,不是医生有意那么做,比如患者腹痛就医,医生通过病史,望扪叩听检查,初步诊断为阑尾炎,在40年前,最多去查一下血常规,就基本确诊了,与家属沟通一下,家属同意,就可以手术了或保守治疗。

现在,必须三大常规,各种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最后确诊了,还得会诊,术前讨论,科主任查房,确定治疗方案,签署各种知情同意书,少一个步凑都不行。因为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各种检查报告单及医疗文书,可以作为法庭证据,临床经验再丰富,也不能作为证据的。这就是为什么凭经验就能诊断的,还要做其他检查,1,是为进一步确诊,2,是法律法规所需。

一句话,40年前工作身累,现在工作身累加心累。


井底之蛙163243299


前四十多年前,医生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宗旨,真正以为人民服务为前题。那时候毛主席提出“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我们那个地方,有北京大夫,也有兰州大夫。一起家里老人有病,我去请北京来的有个张大夫,她问老人病情,收拾背上了医疗箱,骑自行车就出发,来检查打了针,开了药方,说到医院去拿药去。说说笑笑,一点架子都沒有。确实是白衣天使,心灵中只有患者,后来回了北京,她的事迹给老百姓永远望不掉的感动。她们的年龄都在90以上。祝她们身体健康!


A7普通认证


四十年前的医生,想的是如何为患者解除疾病之苦,让患者少花钱多治病。现在的医生,想的是不问患者疾苦,如何让患者多检查,多花钱,开大方,然后从中抽取利润。


幸福时光周


无论四十年前还是四十年后,”救死扶伤”是医生不变的宗旨!

但是!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

过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在伟人的号召下,劳苦大众才逐步走出了一穷二白的困境。

如今:人们已步入小康社会,如何把有限的医疗,创造出更大的硕果。医疗商业化就是更好的例证,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创造幸福!谋求福利!

嗯!这个!啊!所以说:医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有强大的团队在支持,在协作!再说了医生是人不是神,也要吃饭穿衣,也是人民的一份子嘛也需要被人理解嘛。


穹皓


四十年前的“赤脚医生”是救死扶伤,金钱意识淡薄;现在金钱社会下的医生是“旧伤复死”,先交钱、后救人,手术台上拿钱来!不拿?等死!四十年前:一元钱,治好小毛病;今天:上千元,冶小感冒,治得人心惊肉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