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哪?為什麼有“明天”和“明年”,而沒有“明月”呢?

網事如言遊志海


中文的博大精深,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表意文字,還有中文發音的平仄押韻等韻律特性,說漢語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語言一點不為過,而且漢語的造字、構詞、詩賦、詞曲等都無不體現中華民族的睿智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月”最早就特指月亮,現代漢語為了避免歧義,沒有使用類似“明天”、“明年”的“明月”,但古漢語曾有用“明月”意指下月的例子。


漢口先生


中文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很多約定俗成的語句,無法用語法來衡量;其二是文字面對困境時的演變走出了和其他所有語言都不同的道路,決定了其信息蘊含量數倍於其他語言。


經不起推敲的約定俗稱語句,卻一聽即懂,不會誤解。

比如下面這兩句話:

我今天上學差點遲到了。我今天上學差點沒遲到了。

很顯然,兩句話都是表示沒有遲到的含義。但是仔細分析來看,“差點遲到”表示沒遲到尚可,但是“差點沒遲到”應該是遲到了才對,可是語言的約定俗成就這麼無視了語法的規則,還讓大家都看得懂。

再比如:

中國隊大勝美國隊。中國隊大敗美國隊。

很顯然,兩句話的勝利者都是中國隊,不論是“勝”還是“敗”,在這句話裡都不是關鍵因素。詞語的順序也能決定語句含義,這又是一種無視語法規則的案例。

這些句子都是我們平時講的,並不會覺得什麼不妥,但是教給外國人的時候,真能把他們逼瘋掉。就像前一陣很流行的那個漢語聽力試題:

小紅:我發現我買的那件衣服是假的。小明:真的假的?小紅:真的。問:小紅所買的衣服是真的還是假的。

這樣的題目對非漢語母語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場噩夢。



形聲字的發明,讓漢語保留了表意系統。

很多人說英語等語言是表音文字,漢語是表意文字,其實是不準確的說法。嚴謹來說,漢語是音義文字,既表音,又表意。這歸功於形聲字的發明。

世界所有的語言都面臨過一個困境,即詞彙增加速度遠遠低於人們都認知水平。這個時候英語等語言就拋棄了表意傳統,開始走上了表音的路線,即語言傳達的含義是靠聲音的,一個單詞不表示任何含義。而漢語不同,漢語在原有的基礎上發明了形聲字。

比如“水”、“河”等字,在此之前都寫作“水”,並沒有具體的劃分。但是隨著生活的需求,中國人需要把江河湖海等事物進行區分的時候,就發明了形聲字,“氵”作為義符,表示這一事物和水相關;“可”作為聲符,表示這個字的讀音和“可”相近。同理也可以區分“江”、“湖”、“海”等事物。

漢字裡絕大多數字都是形聲字,它的出現是中國人智慧高於當時世界其餘各國的明證。所以,英語母語的人一生中可能要掌握三萬左右的詞彙量,中國人只需要五千漢字便足矣。所以,化學裡新元素被發現之後,其他語言要另造單詞賦予意義,中國只需把形旁和聲旁組合一下便好。





明年、明天與明月不是一個系統,或與古人行文習慣和引申義出現早晚有關。

“月”這一個字在篆書之後基本沒有變化,“明月”一詞,也許是因為兩個“月”字羅列一起不是很雅觀。並沒有把他和明天、明年一同作為時間概念來使用,而是作為一個具體的名詞,也和“明”的本意是“照”,明天、明年都屬於引申含義,這兩個詞彙與“明月”哪一個更早出現還不確定。


待曉兒


中文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哪?為什麼有“明天”和“明年”,而沒有“明月”呢?

題主這個問題問在當下,雖不過時,但確實是為時似乎有點過晚了。夢裡水鄉依稀記得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提出過這個問題,也許是當時無頭條的緣故,他就只好問青天了,這個人就是北宋時期的蘇軾蘇老先生。依稀記得他是這樣問的: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用夢裡水鄉個人的觀點理解為,當時蘇老先生也發現有明天和明年一說,唯獨人們不把下一個月叫明月,問了諸多眾人皆得不到滿意的回答(不似現在頭條上一問,友友們的神回答噴湧而出)。勝似鬱悶,便喝起了悶酒,心裡反反覆覆地琢磨這個事,於是乎揣著酒杯,仰天問青天大老爺“明月”幾時有啊?

青天似乎無語,夢裡水鄉準備代答,然蘇老先生髮現我在調侃他,抄起書卷追過來了。不答了,我得逃命要緊。欲知答案,關注夢裡水鄉,聽下回分解吧!



夢裡水鄉238467105


漢字是從象形字演變而來,漢字博大精深,一字一意,超出你的想象。漢字是單音文字,一字一音,它能很好的形成整體的句子,所含內容極為豐富。

為什麼有"明天"“明年"而沒有"明月"或"明星期"呢?或許有兩個原因。其一漢語用字用詞很準確,"明月"和天上的明月在詞語中重疊和混淆,不易準確的表達意思。因此人們在用語的習慣中明月是指天上的明亮的月亮,這種語言稱謂陳述那就很清楚了。

其二古人信神而敬重月亮,認為月亮乃天物,不能用記數的“明月"和天上的明月混為一談。因此,把過去了的第一個月稱為上個月,把"明月"稱為下個月,把"明星期"稱為下一個星期,這種叫法,沿襲至今。


棠城流沙


對於明天,明年,沒有明月的說法不可靠,因為明月容易和月亮叫混,所以明月的代詞,人們通常用上個月,下個月,來代替他的含義,


龍華中


依筆者之見,中文的博大精深,在於文字的細膩與內涵;在於文字的精美與豐富;在於文字的意境不同而發生的轉換。

記得有一位外國人在聽解說員講解時,問中國排球講解員,你說這場比賽中國隊大敗日本隊,是中國隊贏了的意思,但敗的意思不是輸嗎?怎麼又是贏呢?哈哈,外國人犯迷糊了。明明是敗咋又是贏呢?這就是中文的妙趣所在,精深之處。這種例子還有許多,譬如方便這個詞,若用在定語處意思為快捷便利,若用在賓語處意思則大相徑庭,簡直讓人嘖舌也!恕受篇幅影響在此不在贅述。

關於有明天,明年之說,為什麼沒有明月之說?

個人認為,只是為了不與明月弄混淆而已。如果在詞語中出現這句話:“明月我到你家來作客“。會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到底是指天上的月亮呢?還是指下個月呢?故為免除誤會,不能如是說罷了。

中國人玩文字遊戲是其它文字無法比擬的。因為這與漢字的結構與特性有關。為什麼有人會造文字獄,就是從文字中尋找歧義來汙陷他人!譬如清朝入關以後對漢族文人所造的文字殺戮!就有人說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多少文人的頭顱落地,造成一場文字獄的大浩劫!!!


夜光珠2


中華文化確實博大精深,同樣的一個漢字,用在不同的詞語中,表示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有時讀音也是不一樣的。人想將所有的漢字研究透真的很難。

你提出的這個問題,為什麼有明天、明年,而沒有明月呢?我個人感覺,明日、明天、明年等一些專用詞已經被人們普遍接受。而明月一詞,絕大部分人理解為明亮的月亮。為了不讓人誤解,用時間定義很少說明月,因為明月很少有理解為下一個月,這也許就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之處吧!

明。這個字通常用在名詞之前,這個詞有時作動詞,有時也作形容詞,這要看用在何處。明日、明天、明年等的明字通常為動詞,而明月的明字在通常情況下為形容詞,因為明是來形容月亮的,在月字之前,一般人理解為形容詞。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裡明字確實有雙重含義,明既有明亮,也有下一次的意思。中華文化,確實博大精深呀!






我是Alin


字形書寫有多種:字畫,鳥字畫,植物字畫,山水字畫,動物字畫,人物字畫,日月星辰字畫等等。而且還有廣泛的研發前景。

字意歷史悠久,淵遠流長。每個字都蘊含著動人的傳說故事。耐人回味,學無止境。

一字多音,同樣一個字有幾個讀音。幾個意思。不同的語句用字有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詮釋。奧妙至極。

一音多字更是妙不可言。一個讀音有幾種字,幾種用意。音美流暢,意途不凡,恰到好處,渾然一體。

在世界上,唯有中文博大精深。獨領世界文字。

中文與日月同燦。中文與山水共美。中文比九天更玄妙。中文如地下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完。越提練越精,越美。

中文萬歲。萬歲中文。謝謝。


阿祥79874


說二句,中文的博大精深,就在於字意內含,文意內含,一字多意,一文兩層。一層指桑,一層罵槐。它有"明天"和"明年"而沒有"明月"。但它有"下月"。這就足以說明,一個事情明天辦不好,下月辦,下月辦不好明年辦。明年會辦的更好。中文,從甲骨文開始(也叫簡意文)到現在的發展通用,已有近三千年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開始平意平聲演變成,一字多聲,多音。一個字在不同的地方起到不同的作用。如"惡"字,也可



讀"務""悟""誤"等等它用在不同的地方,所起的作用就不同。比如,你這個人十惡不赦與你這個人太厭惡了。十惡與厭惡就有天壤之別。有於文字有三說三解,文章有明暗,有含沙,有射影。本來一篇好文章,被別有用心之人,以解讀就變成了反文,反詩,就要殺頭治罪。江蘇東臺舉人夔去世後,兒子為了紀念父親寫了首《一柱摟集》,採集中有一句,″舉杯忽見明天子,且把壺兒拋半邊"。後被檢舉,指用"壺兒"比喻"胡兒"。暗指滿清,瑜伽治罪。這就是中文博大精深之處。有詩為證,博大精深傷多人,清朝文獄最可恨。文獄三次當宰相,冤魂黃泉罵孃親。淺談中文精深,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手機用戶烏龍


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神妙無比!神就神在一個同樣的字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就不一樣,一個字又可以與其他的字組成很多不同的詞,意思就更多。

比如題中所說的“明天”,“明月”,“明年”。

“明”字的釋義有十多種:①亮,與暗相對。②清楚。③懂得,瞭解。④公開,不隱蔽。⑤能看清事物⑥睿智。⑦視覺能力。⑧祭神供神之物,明器(冥器)。⑨次(專指日或年)。⑩朝代,明朝。@姓。



這十一種釋義,只有兩條與本題相關。

第一條:“亮”字,“明月”就是指月亮,明亮皎潔的月亮。明月是實指,一說明月,人們就知道是天上的月亮,而不會想到是下個月。

第九條:次,第二的意思。

“明天“,就是第二天。可以實指,就是第二天,也可虛指,指未來,比如:明天更美好。

“明年″,就是第二年。″明年″可以說成“來年”,但“明天”就不能說成″來天”,但可以說成“來日″,比如:來日方長。這個“來日”又是虛指,不指具體某一天。

這些都是約定俗成,只要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都不會會錯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