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历史一书生


严世蕃的“鬼才”之说,实在过誉。他自然不是傻瓜,要是堆污泥,不管他爹是谁都没法把他扶上墙,但要说特别聪明,那也不见得,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让自己落到那种结局,而且他和他爹把所有的“聪明”都用在讨好嘉靖帝上了。

概括来说,严世蕃又贪又坏,胆子还贼大!比他爹还嚣张!

据说西门庆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因为他小名“庆儿”,号“东楼”,正好用“西门庆”来隐喻。但他可没有西门庆这么帅,头大脖子粗,身形肥胖,还瞎了一只眼。

他能在朝中呼风唤雨,得亏两个人:他爹严嵩和嘉靖帝。

严嵩是嘉靖帝的首辅,执掌朝政20多年,这老头之所以深得嘉靖帝的信任,是因为他很擅长写青词,被称为“青词宰相”。

青词是什么?是道教举行仪式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简单来说,是写给老天的信,要求行文有度,辞藻华丽。

(道教青词)

说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不明白了,写青词和帝宠有什么关系?这就不得不说到嘉靖帝了。

嘉靖帝,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没自信的一位。上一任皇帝朱厚照过世后没有子嗣,只能找旁支继承帝位,嘉靖帝就是这个幸运儿。因为老子不是皇帝,自己本身不是皇子,所以心里没底气。

没底气你就去增加底气啊,好好当上几年皇帝,龙气不就养出来了?他不是,觉得只做实事还不够。于是“不问苍生问鬼神”,深深的迷恋上了道教,追求长生之道!

虽说皇帝都想长生不老,但别的皇帝至少是年老昏庸时才有这种想法,他年纪轻轻就想着了。就因为这个,差点被宫女弄死了!因为宫女们快被他逼疯了!

也不知他从哪听来的,想要吸风饮露好成仙,命令宫女们每天凌晨去御花园中采集甘露给他饮用,大批宫女因此累倒,采来的甘露要是没有效果还要问责,这谁能保证效果啊?宫女们忍无可忍,趁他睡着先是用布勒,没死,又用钗、簪等尖锐物件去刺,还是没弄死。

有个小宫女看他这样了都不死,以为是真命天子有上天保佑,害怕了,跑去报告方皇后,嘉靖才捡回一条小命,史称“壬寅宫变”。如果宫女们成功的话,他将是史上唯一一个被一群宫女弄死的皇帝。

皇帝们都爱信个佛道什么的,但这么走火入魔的,除了南朝皇帝,大概也就是他了。

所以严嵩青词写得好,他就觉得这是同道中人,足可信赖!而且严嵩本身还是有一定能力,能帮他管理朝政,让他安心修道。

严世蕃是严嵩唯一的儿子,自然多方培养,早早被举荐入朝,父子俩估计在家就琢磨怎么讨嘉靖的欢心,加之经常见到嘉靖,相处的时间比别人更长,所以很能把握他的心理。

当时世人都说严世蕃最能“揣摩上意”,我认为这不是严世蕃本人有多聪明,而是他借着父亲的势有足够的渠道去了解嘉靖帝,说的话做的事自然很合他的意。

这小子胆子有多大,个性有多贪婪呢?

1、嘉靖的第三个儿子裕王朱载垕,也就是后来的皇帝,因为不怎么受嘉靖的喜欢,严世蕃就敢让户部连着三年不给他发应有的岁赐(类似于年终奖),朱载垕无法,只好想办法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给严世蕃,这才领到了岁赐。

严世蕃还到处吹嘘皇帝的儿子都要给我送银子,还有谁敢不送我银子?这不是聪明人能干出的事儿。

2、他们父子当政的时候,官位都是有定价的,银子到位,官职到位,银子不到位,哪怕你再有名声再有能力也是不行的。后来张居正说,严家当国是“商贾在位”,把官职当做商品去买卖。

3、都能卖官赚钱、贪污受贿了,严世蕃还不满足,与倭寇罗龙文勾结,并养了一大批私人武装,他说养这些人是为了养家护卫,他自己信了,别人不信。

据说某天严世蕃藏好收到的银子之后,请父亲一起观看宝库,严嵩都没想到已经弄到了这么多财富,当时就惊呆了,他比儿子理智得多,也没儿子那么贪,因此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的预感是正确的。

我们知道,明朝文人是一个非常有骨气而且有办法的群体,哪里能容忍这样的国之蛀虫存在?一个个前仆后续,不计生死,最终将严世蕃打趴下了。

嘉靖帝虽然一心修仙,俗世的权势也是放下的。一看这严家父子都快动摇自己的统治了,大怒,将严世蕃给斩了,抄家抄出黄金三万多两,白银二百万两,等于朝廷一年的总收入,还有上百万亩的田地,六千多间房产,无数珠宝玉石名人字画。

所以我觉得,严世蕃的聪明大约是当时的附庸吹出来的,他根本是个贪得无厌、于国无益的小人——纵真有聪明,也早被银子迷惑了心智!

【我是一粒沙,喜欢的话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严嵩之子严世蕃的外貌,三个字,矮、矬、瞎,长得又矮又胖,而且是独眼龙。但是却聪明绝顶。他曾经认为,当时大明朝只有三个才子:他、陆炳、杨博而已。

严嵩本来没有什么才能,全凭耍手腕爬上去的,对于治国理政一窍不通,每天一大堆事情怎么处理?交给儿子严世藩。明史记载,各个部门向严嵩奏事的时候,严嵩就告诉他们去问“东楼”,东楼就是严世藩的别号。

严世藩虽然是纨绔子弟,但他聪明到“颇通国典,晓畅时务”,也确实是个人才。很多时候,嘉靖皇帝下的手诏,连严嵩都看不懂意思,但严世藩一看就明白,给皇帝的答复没有不满意的。

聪明的纨绔子弟

严世藩利用父亲严嵩的职权,出任尚宝少卿,只是五品级别,却“横行公卿间”,十分嚣张跋扈。

严嵩让各部有事去问严世藩,但是官位高点的还好,九卿以下的,等一天才轮到的是常态,甚至有的排了一天队,到晚上却被打发回去,让第二天再来。士大夫们手足无措,唯唯诺诺。而钻营的小人则熙熙攘攘,装着礼品的行李箱一路排起。严世藩对于朝廷和地方官员的职权烂熟,谁是肥差,谁是清水衙门,一清二楚,所以没一个人能够花小钱办大事,“毫发不能匿”。

纵情声色犬马

严嵩妻子死了,严世藩论礼,应该护丧回老家归葬,但是严嵩太溺爱这个儿子,就请示皇上,希望同意儿子留在北京。嘉靖皇帝同意了,但是不允许他到办公室代替严嵩批阅文件,于是严世藩就每天在家里淫乐。

严嵩接到诏书,对于嘉靖皇帝的问题,大多答复不了,就赶紧派人,拿着诏书去问严世藩。但是严世藩有时候正玩得爽,不能每次都及时答复。而严嵩那边,皇上派的宦官已经去了几波,催了好多次了,严嵩只好自己写,但每每让嘉靖皇帝失望。

严世藩在北京盖大宅子,湖就有几十亩大,满是珍禽异树,天天纵情娱乐,不管多大的官职,哪怕是长辈,也要灌醉了才罢休。

后来,严世藩听人说南昌一个地方有紫气,狂妄到想盖一个比肩王公的宅第,还大肆收揽亡命之徒,打算物起必反的时候投奔日本。这些被徐阶等人拿到证据后,直接一本参了上去,这次严世藩没有逃脱。不过,看严世藩的安排,还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迟早要被收拾,可惜事情败露,终还是作死了。


哇哦历史


导语:严世蕃(1513—1565),字德球,号东楼,江西新余人,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不是经过科举走上仕途,而是借他父亲的光,先入国子监读书,后做官,累迁至尚宝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

据说说严世蕃和老爹严嵩的长相完全相反,严嵩长得又高又瘦,而严世蕃却是短项肥体,完全就是个官富二代,但是有一只眼睛失明,为人极其简化机灵、识时务、通晓国典,据说还会揣摩他人的心里想法,因此在当时很多人都称他为“鬼才”。

何为鬼才?

鬼才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够找到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使用之后,比所有的法子都好使!也就是常人眼里的小聪明,但是,“鬼才”将小聪明发挥到了极致,有时候更甚天才。

至于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是可以通过对他的一些事迹可以看出,严世蕃确实是非常聪明的。

展现严世蕃聪明的事件一写回帖

据说在有这样一件趣事,嘉靖皇帝有一次夜里传圣旨给严嵩,询问一事该如何处理,严嵩与其他大臣一起商量怎么回复比较好,于是决定三人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文章回复的内容无论怎么改他们都不满意。

自己都不满意又怎么敢呈给皇帝?因此他们想到,让严嵩去找自己的儿子严世蕃,中间皇帝派太监索要回复好几次,称皇帝龙颜大怒,你们回复的太慢了。

实在没办法,严嵩三人只能拿着自己的回复面见皇帝,皇帝拿着三人的写的回复,一边看一边拿笔涂改,最后下令,让他们回去再写。就在此时,严世蕃的回帖被送来,皇帝一看,瞬间就满意了,于是就按照严世蕃的内容办。

这一事情,更让他们对严世蕃刮目相看,后来皇帝只要遇见政治难题,都会去找严世蕃。

展现严世蕃聪明的事件一斗夏言

在夏言任内阁首辅期间,次辅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藩就一直很嚣张,而首辅夏言后面发现了严嵩的一些贪污腐败的证据,就准备向嘉靖帝汇报。严嵩得知消息慌了神,就准备了一批珠宝准备送给夏言,当严世藩得知了严嵩这么做就极力阻止,并建议其父子两人一起去夏府认错,让夏言念在这么多年同朝为官的感情上就放了他们一马,果不其然,夏言在他们父子痛哭流涕之间就心软了,就没有向嘉靖汇报。可就是这次致命的心软,让一生清明刚正的夏言,落得个凄惨的晚景。夏言不收黑钱,如果严嵩父子带巨款前往,夏言定然不会心软,但如果打感情牌,夏言有可能会选择放过他们。

能够洞悉人心的严世蕃,是个非常恐怖的人。

严世蕃的聪明程度到了什么地步?

据说严世蕃喜欢喝酒娱乐,每天都是如此,有的时候喝醉了酒睡觉,但是从来不耽误父亲的正事,有时候严嵩过来找他,他立刻起来,用脸盆装满开水,拿毛巾放进去之后立刻拿起来,然后围在头上,反复几次,人就彻底清醒了,完全没有喝过酒的养子,举笔裁答,处置周全,出人意外。

正是因为严世蕃不希望自己喝酒误事,所以才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严嵩当政时期,在自己儿子的帮助下,势力越来越大,当时京城内外流传着“大丞相、小丞相”的说法。“小丞相”便指严世蕃。

严世蕃的下场是怎么样的?

严世蕃的死,恰恰是因他的“聪明”。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严嵩失宠,被就地免职;作为他的公子,严世蕃也被流放。可是,严世蕃并没有前往指定流放地点,而是半道自作聪明拐回老家江西新余,在老家大兴土木。

严世蕃劣性不改,在老家欺男霸女还被人给告了御状,嘉靖一怒之下,又将他抓捕回京打入天牢,重新定罪。被关进天牢,这种事搁普通人身上,估计吓也要吓死了。可是,严世蕃根本就没把天牢当回事儿。和他一起被关进来的同党看到他这样,大惑不解,严世蕃却谈笑自若地对他说:

“无恐,狱且解。”

翻译过来就是:不要怕,我马上就要出狱了!

原来,严世蕃早在得知处理他这件案子的主审官员、以及案件进展之后,指示同党,在京城散布消息:严世蕃不仅贪赃枉法,还冤杀谏臣杨继盛和沈链,希望主审此案的官员能够为二人平冤。

按照正常思路,严世蕃落难,理应四处走动关系,为自己开脱;可是,严世蕃不仅没有如此,反而自己给自己泼“脏水”。这种嫌自己死的慢的方法,真的是嘉靖朝第一鬼才想出来的?

对于主审官员来说,严世蕃死有余辜,给他添几项罪名,能让他更“快捷”地上路。于是,冤杀杨继盛二人一案,顺便被写进了奏折里,准备将此呈递给嘉靖皇帝。

杨继盛和沈链被冤杀不假,被严世蕃冤杀也是真事。

可问题是,这件案子是嘉靖皇帝亲自审核批准。换言之,如果主审官员为杨沈二人翻案,无异在说:英明的皇帝也会判冤假错案。

这是臣子之大忌,皇帝啥时候会判错?

这样的折子递给嘉靖皇帝,以严世蕃对皇帝的了解,他不但死不了,还有可能被官复原职;而主审此案的官员,则会被嘉靖皇帝以“诬陷忠良”为名,打入大牢。

此一石二鸟之策,非鬼才,谁又能想得出来。

徐阶一眼道破了严世蕃的计谋,将奏折拦下,重新定了严世蕃的罪名:

一、严世蕃与罗龙文关系密切,而罗龙文里通倭寇。

二、严世蕃私自训练私人武装。

三、根据风水大师的勘察,严世蕃在老家所盖房屋,龙气甚盛。

这几条莫须有的罪名,令严世蕃百口莫辩。虽然徐阶所拟的奏折里,无一字提及严世蕃谋反,可是,通篇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严世蕃欲谋反!

果然,嘉靖皇帝看了奏折之后,龙颜大怒,改判严世蕃斩立决。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严世蕃被处斩。

总结:横行一时的严世蕃,最终的下场是立斩,连秋后都没能熬过去,也算是报应了。比起他老爹在孤苦无依中饥寒交迫而死,他也算是死的痛快。


路之意


严世蕃,嘉靖朝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是史上有名的奸臣。纵观他的一生,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他对权利的渴望和金钱的索取,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家中金银古董、珍宝字画数以亿计,良田美宅无数。

二是骄奢淫逸,生活糜烂。他在府上夜夜笙歌艳舞,酩酊大醉。他妻妾众多,平均每夜换3个妻妾,由此独创了用白色绸巾计算淫乱次数的方法,称之为“淫筹”。甚至在为其母守孝期间,也不间断。

三是奇丑无比。《明史》载:“短项肥体,眇一目。”也就是说,严世番体阔腰圆,身体肥胖,粗短脖子,还是独眼龙,这真够丑的。

四是这人还绝顶聪明。被称为嘉靖朝“第一鬼才”和“天下第一公子”。

前三个特点不是本文的重点,下面我们来说说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严世蕃剧照)

都说上天是公平的,让严世蕃长了一副丑陋的外表,却也给了他一颗聪明的脑袋。

一、严世蕃记忆超群,过目不忘。

严世蕃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他是在父亲的照顾下,恩荫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像这种纨绔子弟,指望他在国子监里埋头苦读是不可能的,估计都不知把老师气晕过多少次。但这小子从小具有超强的记忆天赋,不但对四书五经过目不忘,而且十分熟悉当朝的法令典故。即使是浩瀚如云的经史类书籍,他也如数家珍。甚至连当朝大多数官员的履历和任职地点,他都能倒背如流。

一句话,就是几乎没有严世蕃不知道的事。

读了几年书后,严嵩等不得宝贝儿子参加科举,想方设法在朝中为他谋了两个肥差,一是任工部左侍郎,主管朝廷大大小小的工程修建。二是任尚宝司少卿,负责掌管朝廷宝玺、符牌、印章等。

(严嵩剧照)

二、严世蕃特能迎合圣意,控制皇帝。

嘉靖皇帝有两大爱好,一是写青词,二是猜谜。

严世蕃写得一手好青词。所谓“青词”,就是嘉靖帝在向上天祷告时,写的一些祭祀文章。据说严世蕃所写的青词辞藻华丽,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且书法造诣颇深,笔力刚劲,字体丰满,深得嘉靖帝喜欢。其父严嵩有“青词宰相”之称,据说大部分作品都是严世蕃代为完成的。

嘉靖帝喜欢和臣子玩猜谜游戏,不管是下达旨意,还是征求臣工的意见,他都一律不予明示,以递纸条的方式让臣工去猜测。经常搞得严嵩等一帮内阁大臣云山雾水的,好在有无所不知的严世蕃帮忙。

别看这个严世蕃整天声色犬马,日日烂醉如泥。只要是严嵩从嘉靖帝那儿递来的字条,他就能立马清醒过来,予以解决。

有一次,嘉靖帝递给了严嵩一纸条。任凭他和徐阶等几位内阁大臣抓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不得已,派人火速将字条交给严世蕃。

这时的严世蕃已经烂醉如泥,不省人事。下人连忙打来一盆滚水,将毛巾浸在水中,反复地擦拭他的头部,数次之后,严世蕃豁然清醒。随即吩咐下人研磨铺纸,略一沉思,写上了答案。严嵩将信将疑地将答案呈送嘉靖帝,竟使得嘉靖龙颜大悦,甚合圣意。

又一次,嘉靖帝半夜读诗书,遇到一个问题,搞不清楚,便递出纸条要严嵩作答。不过,不仅严嵩,纵然是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束手无策。内阁大臣提醒说,不是有严世蕃吗?

等严世蕃答好条子传回宫内后,众臣才豁然开朗,原来皇上是问一个典故出自哪本书?严世蕃明确地指出了书名和页数,后经查找,居然丝毫不差。

还有一次,嘉靖帝凌晨两点询问对某件朝政的决策,几个大臣权衡再三,举棋不定。嘉靖帝等得不耐烦,着太监催促。严嵩只好将自己的票拟上呈。

但他知道皇上肯定不满意,于是派人将严世蕃直接接到内务府来。严世蕃对其父的票拟提出了修改意见。不一会,嘉靖帝对严嵩票拟的朱批返回来了,竟然和严世蕃的想法不谋而合。

正因为严世蕃一味的迎合圣意,又无所不知,在皇上和众臣面前越发不可或缺,骄横跋扈。

(嘉靖剧照)

三、聪明过头,反遭诛杀。

1564年,随着严嵩在朝中的江河日下,严世蕃又一次遭到御史的弹劾。这回嘉靖帝忍无可忍,下令将他逮捕下狱,三司会审。

眼看小命不保,严世蕃想出了一招金蝉脱壳之计。

他乘昔日幕僚前来探监的时机,故意对他们说,我的罪行中,贪赃枉法、聚敛钱财、结党营私,扰乱朝纲都不怕,最能置我于死地的就是杨继盛与沈鍊的案子。希望你们从中斡旋,压下此案,以保我性命。

其实,严世蕃内心明镜似的,他知道,一旦御史们以杨、沈案子给他定罪,他就能活命。因为杀死杨、沈二人的是嘉靖帝,而不是他严世蕃。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不但不会杀了他严世蕃,反而会问罪于审案的御史们。

可惜,他遇到了老辣的徐阶。

徐阶推翻了御史们给严世蕃定的所有罪名,只列了以下几条。

一是说他在一处有王气的地方盖了一座“制拟王者”的宅子。

二是说他的门客罗龙文训练了数百武士,准备外投倭寇。

三是说他的属下突然离开驻防地,企图“诱致外兵,图谋不轨”。

这三条,条条致命,因为每条都触及到了嘉靖帝的底线。

据说,严世蕃在听说了这份罪状后,诧曰:“死矣!”

于是,“第一鬼才”严世蕃在53岁时,被嘉靖帝“斩于市,籍其家”。

(参考资料:《明史•奸臣传•严世蕃》)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严世蕃,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据说,《金瓶梅》中烂名昭著的西门庆的原型便是此人。

不过你若仅凭他的恶名便认定他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位严公子,“嘉靖第一鬼才”的称呼那绝非浪得虚名。

为什么这么说,您且听有书君细细道来~

一、他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确是奇才。

据说,当时担任首辅大臣的严嵩有句口头禅:“等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别说,他这小儿还真是他的智囊团。

当时人说,嘉靖皇帝喜欢看经史类书,遇见不明白的地方,就用朱笔写在纸片上,令太监交给严嵩等人讲解。一天晚上,类似的询问之旨到了,可徐阶等值班阁臣都不明白其中之意,因此惶恐无措。

严嵩安慰众人说:“不用怕!”随即抄录皇帝所问,令人飞马送回相府,要世蕃立马作答。世蕃当即指出此语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做何解释,立即回报。严嵩等人找来该书翻检,果然如此,于是按其解释写好交给皇帝,嘉靖皇帝看了非常高兴。

还有一回,嘉靖皇帝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很难定夺。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商议半天,每人各写一帖处理意见,可是反复斟酌,始终不敢回复皇上。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

时间已过凌晨两点,不能再拖了,三人不得已只好将商议的结论誊录交上了。不料,皇帝看了都不满意,让打回来重写。恰在这时,严世蕃的回帖来了,照他写的抄录一份交上之后,皇帝顿时满意了。

这么多书,如星河浩瀚,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不可能完全记得。而严世蕃,一个非科班出身,只是靠父亲走后门混进官场的人,竟然可以办到,除了聪敏博学,还能说什么呢?

光这些还不算出奇,严世蕃的精力旺盛的简直不像凡人。都说酒能误事,但这严公子居然吃喝玩乐和处理公务两不耽误。

有时他酒醉酣睡,正巧严嵩有要事询问,便用大脸盆装满滚沸的开水,将毛巾浸于其中,然后乘热提出,围头缠三圈,稍凉了再如此更换,围上一两回就醒了。醒来之后,他没有丝毫酒态,提笔作答,处置周全,出人意外。

不知各位看官作何感想,有书君对这严世蕃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得不说,这就是个百里不得其一的人才啊!只可惜他的聪明都用错了地方。

二、他工于读心术,把人心揣摩的近乎透明。

话说,严公子并不只有博闻强记,过目成诵那两下子。关键是,他还精于读心术。他十分明白皇上心中所想,了解皇帝的喜好厌恶。

严世蕃对皇帝心思能把握到什么程度?关于这还有个小故事。

朱厚熜这个人呢,对儿子非常冷淡,照一般臣子的想法,多半会觉得,再冷淡,人家也是亲父子啊,但严世蕃可不是正常人的思维。

因为太子没行贿,他居然敢连着三年不给太子发生活费!太子实在没办法,找人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公子这才下令财政部给太子发生活费。

说实话,有书君对严公子简直要膜拜了,这是什么自信?他凭什么能认定人家父子不会沟通呢?可事实就是,皇帝父子的确被他玩的提溜转!

民间传说的严公子就更玄乎了,说是你还没张嘴,他就知道你下一句要说什么了。他管工部,有一次,一个下属拿了十万两去修河道,花了五万两,自己拿了五万两,给了严公子三万,自己拿两万。

严公子很不高兴,觉得下属不上道,把他叫来说,“把剩下的钱拿出来,这件事我就不追究了。”

下属认为严公子哪能那么明白底里,就扯皮死不认账,说真的就吃了三万回扣,已经一分不少的给您了。

严公子大怒,一拍桌子,你起码还有两万,少自以为聪明,以为我笨?!下属擦擦汗,只好把两万给拿了出来。

有书君看了这个故事也擦了把汗。严世蕃这人真的是太可怕了,人在他跟前简直就像是透明的一样,一思,一念俱在他眼里,连皇帝也不例外。如此鬼精灵,说他“鬼才”真是一点不虚夸。

三、他特别善于寻人纰漏反戈一击。

严世蕃最厉害,也是最终害了他自己的聪明之处是,他特别善于寻出别人的纰漏反戈一击置人于死地。

严氏父子因为贪赃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因此不断有人站出来弹劾他们。但是,这些弹劾不但从不奏效,反而那些弹劾他们父子的人最后反而备受打击,丢官不说,有的还搭上了身家性命。就是因为严世蕃太会寻人短处反将一军了。

被誉为明代第一谏臣的杨继盛就是反严最典型的炮灰之一。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书揭露严嵩祸国殃民的真实面目。

疏中所奏严嵩的罪状,句句属实,严嵩无法抵赖,但严世蕃竟然从杨继盛自己写的奏章中找到了漏洞。他抓住杨继盛奏章中“或问二王(裕王、景王),令其面陈嵩恶”这句话,反诬陷杨继盛与二王串通。

因为他太清楚刚愎自用的世宗最忌讳大臣们越过他和自己的儿子们结交。果然,皇帝甚至连揭发严嵩的罪状是否属实也不问问,直接降旨将杨继盛逮捕入狱了。

严世蕃害了一辈子人,也教会了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臣徐阶从嘉靖皇帝最敏感的倭寇和修道两件事上做文章,借众臣弹劾之手,成功了激怒了嘉靖,最终一举掀翻了严氏父子。

纵观“鬼才”严世蕃的一生,有书君发现,严世蕃固然很聪明,可其实最聪明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嘉靖皇帝。

正因为皇帝太聪明,觉得自己不必事必躬亲,只要控制好几个大臣就行了。所以在他治下,才产生了以严世蕃为代表的一群尔虞我诈的鬼才臣子。

然而权谋终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嘉靖控制了大臣,让他们相互制衡,但是另外一方面,大臣们为了相互制衡,就拉帮结派,忙于算计而无暇国家大事。

当一个国家的管理之道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变成了权谋与诡计的博弈,那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严世蕃这个家伙非常厉害,脑袋瓜子非常够用,可以说是天下奇才。今天给大家讲讲这个严世蕃。

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是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据史书记载,这小子长得相貌丑陋。
就是说,严世蕃脖子很短,还瞎着一只眼。他并不是科举出身。

并非科举出身,严世蕃的文化水平就很差吗?完全不是,他是那个时代的才子。


“颇通国典,晓畅时务”
,这个严世蕃的知识是相当实用的,具有时代特色。严世蕃认为,自己的才能可以与陆炳和杨博并列称雄。

陆炳是谁,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兼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重臣。他母亲是嘉靖的奶妈,陆炳曾经救过嘉靖的命,深受嘉靖信宠,做锦衣卫指挥使。他干掉了夏言、仇鸾和司礼监的李彬。

杨博也很厉害,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战功赫赫,为官四十余年,深受嘉靖的信任和倚重,在屡次的政治风浪中屹立不倒。



严世蕃自认为可比陆炳和杨博,他对自己的才能还是相当有信心的。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严世蕃确实是大才。

嘉靖能当上明朝的皇帝,是个偶然事件。明武宗朱厚照无子,年纪轻轻就死了,皇室成员按资排辈,朱厚熜血缘最近,就继承了皇位。

嘉靖这个人,政治敏感度非常高,他通过“入门之争”、“大议礼”、“入庙之争”等各种政治斗争,斗倒了那班老臣,成功地把皇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把朝堂诸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嘉靖搞的是权力三角平衡术,朝堂上“清流”、“严党”互相争斗,而司礼监从中牵制和扶抑双方的势力,使朝局各方皆无法独大,嘉靖则袖手旁观,左右平衡。

嘉靖信仰道教,通常在宫中修炼和炼丹,很少插手管理具体事务,那么,他就用这种平衡术来控制着朝局。

嘉靖喜欢读经,常遇到一些疑难之处,就在条子上写些隐语,送到内阁办公室。

由于嘉靖这种表达方式十分隐诲,内阁的严嵩和徐阶这帮大臣很难理解,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复。

但严世蕃却知道,他能够迅速窥破嘉靖的心思。
这太厉害了,能够勘透圣心的天才啊!

正是靠着严世蕃善于揣摩嘉靖心思的天才,严嵩父子屹立朝堂多年,历经各种政治风暴而岿然不倒。
这样的严世蕃能没有才华吗?浩如烟海的史册,连博学多才的学士都不能明确记忆,而严世蕃则信手拈来
,“响应如斯”。

不仅是对古代典章,对大明朝的各种“令甲典故”更加精熟,严嵩都难以断决的事情,到了严世蕃手中,举重若轻,“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

这真是宰相之才啊!又年轻又能干,“精神壮健,能任繁剧。”

所以说,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能大才之辈,没有出众的能力,岂能有本事成为大奸?古今历史,从来如此。
看严世蕃这能力,贪酒好色爱吃,“饮宴御女,日不暇给”
,公事又多,“冗如猬集”,但他拿热毛巾擦擦脸,马上就精神瞿烁,“举笔裁答,处置周悉”。

不亚于三国时代的庞统吧。

能处理政事,还善于搂钱。严世蕃没有经过科考,通过他父亲严嵩的门路,进入了国子监,然后进入朝中当官。


掌握着两样:工部左侍郎,掌尚宝司事。

搞工程和盖章子。

多么精明啊!嘉靖皇帝喜欢搞基建,而严世蕃把预算、工程和决算盖章揽于一手,这能不发财吗?

有皇帝嘉靖的信宠,有老爹严嵩的庇护,朝堂上大臣们出于工作需要,偏偏还离不开他。
别人无法揣透嘉靖皇帝的心意,


只有严世蕃能够“不忤上意”,所拟的奏折“上果依拟”。

有恃无恐,掌握了嘉靖的“圣心喜怒”,严世蕃实际上就掌握着大明王朝的朝局。
利用嘉靖,严嵩和严世蕃
父子就大收贿赂,排挤异已,甚而“诛戳忠良”。

“即世庙英明,入其笼络而弗觉也”。

严世蕃对人心的勘测很深,任何人也瞒不过他的一目了然的独眼。

有一次做修河道工程,他的部下拿了十万两工程款,实际上用了五万两就完成了工程,还剩下五万两。这个部下就私吞了两万两,给了严世蕃三万两。 严世蕃一眼就瞧穿了他的诡计,把他叫来: “把剩下的钱交出来,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这个下属还想抵赖,严世蕃怒道: 就你这狗脑子,还想糊弄我?这个下属只好把私吞的两万两银子交了出来。

当时有个大才子名字叫王世贞,这个人很有名,他交际很广,和很多朝臣都关系不错,比如张居正、杨继盛、戚继光等。

严世蕃通过政斗,利用嘉靖之手杀掉了杨继盛,而王世贞替杨继盛收尸,大哭祭奠,这让严世蕃很不高兴。严家父子就诬告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把王忬下了狱。王世贞大惊,就登门行礼,重金相求,请放过自己的父亲。严嵩父子表面上承诺了,实际上则加速迫害,指使别人参奏,嘉靖就杀掉了王忬。

王世贞得知内情,心下大恨,就写了一本《金瓶梅》,把严世蕃比做西门庆。“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

严世蕃还欺负过裕王太子。

嘉靖与裕王太子感情不是太好。做为裕王,每年都从嘉靖这里领取“岁赐”。而严世蕃居然找借口,扣押了裕王的三年“岁赐”。



太子没有办法,只好向他行贿,严世蕃才下令给了太子“岁赐”。

这简直就是嘬死了。

严嵩父子掌控朝局多年,嘉靖也逐渐开始产生疑忌。
终于,严嵩老糊涂了,犯下
致命的失误,嘉靖终于找到了借口。


让嘉靖住到南城去,那是英宗从蒙古回来时候被朱祁钰软禁的居所,你严嵩疯了吗?想干什么?

居心不良啊!嘉靖十分恼火。让“性颖敏,有权略,阴重不泄”的徐阶,接替了严嵩做为内阁首辅。

趁他病,要他命,徐阶迅速发动官员发起对严嵩父子的弹劾,揭露了其父子以往的种种不法行径。嘉靖大怒,罢了严嵩的官,把严世蕃也流放了。

但这个严世蕃并没有去流放地,而是回了老家,在家乡大兴土想,修盖楼房。恰好,工地上有个小官,受到了严世蕃的欺侮,这个小官就跑到京城,把这事捅出去了,闹得沸沸扬扬。

嘉靖怒不可遏,下令把严世蕃抓到京城,下了狱。

文武百官雪片般的奏章弹劾严世蕃,举报他贪污受贿,杀害忠良,违法乱纪。

严世蕃在狱中得到消息,反而很高兴,他说,“这下,我可有活路了。”但在内阁,徐阶把这些奏折全部扣住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朝堂争斗,徐阶很明白嘉靖的心理,群臣们的这些奏折虽然指出了严嵩父子的恶行,但同时也把嘉靖的责任连带进来了,同时,绝不能让嘉靖认为,大臣们是想借皇帝的手除掉严嵩父子。

于是,徐阶重新拟定了弹劾的奏章,给严世蕃安上了几条完全不符合实际的罪行。
说严世蕃暗通倭寇,


谋逆和叛国。

说实在的,这些都是胡扯淡的事情,严世蕃一样也没有干过,完全都是诬蔑。但是,严世蕃怕的就是这个。而嘉靖呢,要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这就是政治。

皇帝要杀人,并不在于被杀者是否犯过这些罪,而在于理由是否适合。

如果说严嵩父子在朝中犯下的真正罪恶,哪一样又没有嘉靖在背后的支持和放纵呢?而“通倭”、“谋逆”和“叛国”,这样的罪名才能把嘉靖的责任完全摘出来。

于是,“天才”严世蕃走向了他最终的宿命。

然后就是抄家了,有一本名为《天水冰山录》的小册子,记载了严嵩被抄家时登记财产的清单:

晚明笔记《泾林续记》中记载:



严世蕃窖藏金银,严嵩开始还不知道。严世蕃干完以后,请父亲严嵩来欣赏,窖中金银“灿然夺目”,严嵩问道:窖深几尺?左右回道:深一丈。
朝中御史弹劾:



严嵩削官还乡,严世蕃斩首,家产被抄没。官府调派了十艘大船来进行运输,“载以十巨艘,犹弗胜”。

那么,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严世蕃这个人。

严世蕃很有才能,这一点不能否认,他的聪明并非是天生而成,也是通过刻苦和勤奋所获得的,他对经史典籍的精通熟谙,绝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学士大家。

不仅是知识深博,严世蕃对政事的处理能力也相当在行,能胜繁剧,“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有着很高的政务才华。

严世蕃还精通对人心的揣摩,不但对属下,对同僚,对敌手,全部都如掌上观纹,更厉害的是,他能勘破当权者――老狐狸嘉靖的心思,这是尤其难能的。

但严世蕃最终走向了绝路,成也精明,败也精明。

从处世上讲,“人至察则无徒”,过分的精明,在人际关系中,就只能靠智计谋胜算,而缺少转阛避匿的余地。

从朝局上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目了然,勘破众心,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众人皆忌,岂能长久?更可怕的是,皇帝会允许这样一个透视镜的存在吗?

从时代上讲,“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是个皇权社会,帝王有个特征:无限权力的延续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爸当皇帝,儿子当皇帝,孙子也能当皇帝,权力很大,具有延续性。而其他任何个,无论你如何权倾朝野,你能父亲当权臣,儿子当权臣,孙子还当权臣吗?这是帝王的大忌!

所以,人性,朝局和时代决定了严世蕃的命运。

借用清朝重臣和珅的一句诗: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馋嘴肥猫铲史官


翻开《明史》,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他严世蕃长得很胖,没脖子,瞎了一只眼。由于是官二代,所以有资格在国子监读书,读完书出来,也不用考试,直接就分配工作,先后在尚宝监和工部干过。干的都是肥缺,赚得盆满钵满。有宝贝、好东西敢往家拿;给嘉靖修“碉堡”,也敢层层盘剥;连分配太子过冬的碳,他都勒索,要回扣。所以小日子过得异常奢靡,《金瓶梅》里的西门庆的原型就是严东楼严世蕃。

可是这么牛逼的人,嘉靖是怎么允许他存在的呢?


当然不只是因为他是严嵩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他吃透了嘉靖的心思。嘉靖到了后期大搞神秘主义,他不上朝,就躲着炼丹。内阁就在他炼丹的地方,弄了个值班室,随时聆听圣意。但是嘉靖偏不好好说,他每次都下达一份“青词”(这是和上天交流的一种方式),然后一堆人就猜吧。猜对有奖,猜错挨一通骂。

通常内阁拿到这玩意吃不准的时候,严嵩就派人从宫门传出去,快马送给严世蕃翻译。如果运气不好,严世蕃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严嵩好不心疼儿子,直接一桶冷水把他泼醒,然后再用热毛巾抹干净。严世蕃醒来,立马翻译,一点都不耽误事。

要知道嘉靖年间的奇才特别多,内阁的从杨廷和到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天才少年班出来的。

其中杨廷和12岁乡试中举,19岁中进士;严嵩也是年少成名,5岁启蒙,9岁入县学,10岁过县试,19岁中举;徐阶20岁便考中了探花;高拱“5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17岁以“礼经”魁于乡,张居正更厉害,荆州府神童,由于太年轻太厉害,结果考官顾璘担心“伤仲永”,一直压制,直到23岁殿试中2甲第9名进士。

但严世蕃没有经历任何功名搏杀,就能如此,只能说他的天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可惜的事这么好的天赋,却干尽了坏事。


有一个可以反应严世蕃准确把握嘉靖内心的证据在于,”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这是说,严世蕃认为天下只有三个人是有本事的,除了自己就是陆炳和杨博。

陆炳是锦衣卫指挥使,但是他有另外一重身份,嘉靖的发小,嘉靖非常信任他。嘉靖不靠太监,让内阁如此服服帖帖,实际上靠的就是锦衣卫。而杨博最大的功劳在于,他善于处理军队以及边防的复杂事务。有杨博在,嘉靖不用担心军队和边防,可以安安心心的玩弄他的权术。

后来陆炳死后,严世蕃更是狂得无边。他利用嘉靖的小心思,令严党把整个大明王朝掏成了一个大窟窿,沈炼、杨继盛等忠直之士仗义执言,最终也被严世蕃挖出他们奏折里的字眼,利用嘉靖子嗣单薄的忌讳整死。

但徐阶多年隐忍之后,最终将严世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徐阶装了20年的孙子,最终赢得了严嵩的信任,放松了对徐阶的警惕。在关键时刻,徐阶临门一脚,充分谙熟利用了嘉靖怕失去权力的内心,将严世蕃彻底解决了。


三法司将严嵩父子的罪证罗列后,认为万无一失,因为里面最重要的罪行就是“陷害忠良”。然而严世蕃知道自己主要的罪证是”陷害忠良”之后,非常开心。知道自己不久将无罪释放。因为”陷害忠良”或许是严世蕃干的,但是”杀害忠良”的命令却是嘉靖下的。只要说严世蕃他们有罪,不就意味着嘉靖也有罪吗?嘉靖会自己认自己有罪,下罪己诏吗?显然不可能,嘉靖是要面子的人。

所以徐阶只是把三法司的证词稍微改了一下。他大胆的去掉了”陷害忠良”这一条,突出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以及“住宅私拟王府”这些罪名,另外硬是给他加了一条”他的住宅占了一块有王气的地”。可以说这些很多都是莫须有的,这绝对冤枉严世蕃的。

但是这份证词在嘉靖看来,严世蕃你想干(⊙o⊙)啥?想取我而代之吗?我还能留着你?于是严世蕃卒。


严世蕃的死应该说是罪有应得,沈炼、杨继盛的亡灵得以安息了。不过嘉靖其实对严嵩还是挺念旧的,他留了严嵩一条命。可是严嵩80多岁丧子,这命也算够苦的了。


炒米视角


嘉靖朝第一权臣的儿子

严世蕃,严嵩唯一的亲儿子。明朝嘉靖帝身边几十年来“圣宠不衰”的严嵩,虽然收了不少干儿子,但只有一个亲儿子,就是严世蕃。

严嵩是谁?清朝政治家张廷玉评价道:

“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严嵩作为嘉靖帝的第一权臣,二十多年的伴君之旅,让他对心思飘忽不定的嘉靖帝揣摩得非常透彻,嘉靖帝喜欢修道,他便倾尽人力、物力、财力,也要投其所好,嘉靖帝经常得了丹药,要让严嵩先吃一颗,原因就是,嘉靖帝还是很谨慎,担心吃了丹药有什么不良反应,就让人先试吃,可是同时这丹药又非常贵重难得,给了一般人他不愿意,于是乎,就赐给严嵩,美名其曰“皇恩浩荡”。严嵩被那丹药毒倒过好几回,卧床不起的时候,嘉靖帝会让人将他抬到自己面前面圣,看到此等惨状,心里也稍稍会有些“愧疚”或是说“心虚”,于是给予他更多的信任。

由此,严嵩几十年在朝堂的地位屹立不倒,残害了颇多忠良之士。后来严嵩年纪大了,对于心思难测的嘉靖帝,难免有些力不从心,于是严世蕃便派上了用场。

“大小二丞相”保持权臣地位

前面说严嵩年纪大了,再加上严世蕃这个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比父亲,他更是将钻营机辨之术用到了极致。

不知大家看过《官居一品》这本小说了没有,里面有一段描述严世蕃的话:

“那严嵩交通宦官,迎合上意。靠着供奉青词骤致显贵!又口蜜腹剑、阴谋谗害了夏首辅,自己代为首相。一时间权尊势重,一手遮天。连着他那儿子严世蕃,也由官生直做到工部侍郎兼尚宝司少卿,那严世藩为人更狠,因有些小人之才、博闻强记、能思善算,聪明狡诈到了极点。

严嵩十分重视他的独子,凡疑难大事,必须与他商量,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以至于朝中有‘大小二丞相’之称。他父子二人济恶,迷惑主上,招权纳贿,卖官鬻爵。官员求富贵者,以重赂献之!更有那不知廉耻者,拜他门下做干儿子,即得升迁显位。有人作诗叹道:‘少小休勤学,钱财可立身。君看严宰相,必用有钱人’!”


在严嵩父子把控的朝堂上,权钱交易屡见不鲜,知县等大小官职,只要你有钱,就能买来当,哪管你有无功名在身!那些钱全都进了严嵩父子的口袋,尤其是严世蕃,胃口太大,嘉靖帝派发下去抵抗倭寇的军饷粮饷他更是大肆揽入怀中,毫不顾忌。

阴谋界的泰斗,构陷之术炉火纯青

严嵩父子惯于党同伐异,攻讦与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当时五个阁老里面,严嵩独大,徐阶徐阁老养精蓄锐,从不与其针锋相对,其他三位更是摆设,对严阁老言听计从,从不忤逆他的决定,大家都相安无事。有一次嘉靖帝宣阁老议事时,问了徐阁老意见,徐阁老当时回答得很好,也确实触动了严党的利益,于是严嵩父子记恨在心,如临大敌,准备找机会扳倒徐阶。恰逢那时,东南倭患,抗倭总督张经算是徐阶举荐的人,同属于王学门人(王阳明),张经抗倭,在他的指挥之下,与倭寇三战三捷,捷报分三路,其中一路报信的马稍快于另外两路,于下午城门关闭前进了城,另外两路则晚了一些,要等第二天早晨进城。就这半天时间,那一路八百里加急报信人骑马进入了严府大门,严嵩父子提前得到了消息。


严嵩父子商议,若是这份捷报完全到了嘉靖帝手中,那么他们想要借由张经扳倒徐阶之事必然失败,心里着急,接着,严世蕃想了一条毒计,他仿着东南抗倭监军赵文华的笔迹,重新写了一份奏折(这赵文华是严嵩的干儿子之一,此次下江南就是为了监督非严党的人,以及替严嵩父子捞财)。

他将捷报重写,将战功记在赵文华、胡宗宪等人的头上,关键在于要是去详查这些事,也确实查不出什么错误,他抹除了张经指挥有方的功绩,反而说他不顾法纪,拖延战时,导致明军损失巨大,涨了倭寇的气势,使得百姓受辱,大明受辱,接着说要是有人回护张经,必然是与其同流合污之人,切断了他人为张经求情的道路,并且可以借此弹劾徐阶,用人不力,结党营私。于是,一份捷报被改得面目全非……


第二天,严嵩拿着改过的奏折上朝,他贿赂了嘉靖帝身边的太监,递奏折时先把他的奏折递上去,嘉靖帝看了折子后心生不悦,又看了今天才到的两路加急捷报,看到上面夸赞张经指挥有方,才能获得胜利的赞美之辞后,更是大怒,认为张经冒功,想要蒙蔽他,毕竟他还是更加相信严嵩一点。于是,张经被勒令回京述职,在同一年被斩于西市,一代抗倭将领、民族英雄被奸佞之臣所害……更因为这事儿,嘉靖帝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对徐阶的信任和好感也随之消散,他又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近来我注意到电视剧《锦衣之下》里有严世蕃这个人物,似乎不太符合历史中的严世蕃,历史记载说他身材胖,右眼失明,左眼淬人,荒淫无度,贪贪贪!

这等机敏要是用在正途上,后世对他的评价估计就大相径庭了!


史一下没事儿


人们常说“西门”对“东楼”,在《金瓶梅》里,西门庆可谓无淫不作的大淫贼,不仅长相奇丑,还爱好调戏良家妇女,在诸多读者眼中既是可恨讨厌。又是滑稽可笑的存在。而关于西门庆的原型,后世的人们也进行过不少讨论和研究,嫌疑最大的就是嘉靖年间的“鬼才”严世蕃了。

严世蕃号东楼,小名还叫庆儿。后世的人们推测《金瓶梅》为明代的大才子王世贞,王世贞的父亲与严氏父子之间有一段私仇,而王世贞为了报这杀父之仇,却苦于无权无势,只好提笔作书,把严世蕃的丑恶形象刻画成鲜明的人物,被人们流传至今。说到严世蕃这个人,人们多半会惦念起他奇丑无比的长相。严世蕃生来瞎了一只眼不说,肥头大耳、脖子极短,整个人的体态畏缩佝偻,让人看了根本无法联想到他其实是个“鬼才”。鬼才归鬼才,虽说有才,但严世蕃确实是明朝时比较大的奸臣,严世蕃平时贪功好利,又喜欢女色,私生活极其不检点,贪污腐败挥霍无度,这几样是被他样样占尽了。

不过虽说严世蕃又丑又骄奢,还是个奸臣,但严世蕃的确是有做奸臣的资本的,历史上无数王朝出现的无数奸臣们统一的特质就是聪明,这点严世蕃也不例外。严世蕃在世的这段时间,明朝已经渐渐走了下坡路,朱厚照在位时就被几个太监带出玩心,长大后更是喜欢在外游山玩水,不理朝事。后来嘉靖得权全凭意外,因为朱厚照没有儿子,只得由血缘最近的嘉靖继承皇权。嘉靖其人内敛含蓄,喜欢沉浸在自己的爱好中,且不善与外人交流。朝廷官员大换血之后,嘉靖就沉迷道教,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宫中修炼和炼制丹药。但是虽说信仰道教,深厚的道文化中仍有嘉靖都懂不了的成分,嘉靖读不懂道家深经,又难于开口向别人请教。
但严世蕃很轻易地就读出了嘉靖的心思,并悄悄把经书的释义写在折子上返还给皇帝。这些举动很得嘉靖心意,这么一来二去,严世蕃在嘉靖那的好感度就逐渐被刷高了,嘉靖皇帝也十分信任严世蕃的为人和能力。虽然头脑机灵,但严世蕃的确不是科举出身。不过后世的许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严世蕃的聪明程度要超出同时期的宰相许多,他天生就是“做宰相的料”,不说政事上做得怎么样,单论许多科举学子都要考的诗书,一些博学多才的老书生都不一定记全,但严世蕃可以张口就复述和背诵。最重要的是他凭借了自己机智的头脑掌握了皇帝的私人爱好,得皇帝心等于得朝政,这种机灵程度实在令人生畏。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就关注那样的历史挺有趣吧。


那样的历史挺有趣


张廷玉入仕47年又多年在军机处任职,受到众多官员追捧,大都削尖脑袋走门路请客送礼,虽然张廷玉并非全无私心,但基本的克制力还是有的,毕竟头上顶着个雍正帝,哪天翻脸怕是要全家遭殃。

张廷玉死后,他的二儿子张若霭袭承伯爵爵位,此子不负其父重望,虽然官职品秩低了些,仅仅是吏部侍郎,但能入值南书房也算是无上荣耀了。

张若霭在年轻的时候,对他父亲所秉承的廉洁原则感到不解,满朝文武都贪腐成性,为何父亲如此谨小慎微呢,一次父子俩去另外一位官员家作客,张廷玉对主家的一幅画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当晚回家时,发现那副画已经挂在自家墙上,细问之下原来是张若霭做的“好事”。

张廷玉长叹道:“我无介溪之才,汝有东楼之好矣。”张若霭从未听父亲说过这么重的话,一下子懵圈了,长跪磕头抱大腿恳求父亲原谅,最终将画作送了回去,完璧归赵。

张廷玉所说的介溪是指严嵩,而严世蕃号“东楼”。意思是说,我可没有严嵩那“本事”,你可是颇具严世蕃的贪婪。

严嵩苦啊,受世宗重用的时候,年纪也六十好几了,时不我待,不作死拼搏怎么能弥补几十年虚度的光阴,怎么能弥补自己空空如也的账户^_^,南京任职是没有多少油水可捞的。

这父子俩贪污了多少呢?大概也就三四亿吧,比······算了,我就不做对比了。

明面上的自查有金器3100多件,核重11000两黄金,玉器800余件,首饰260余件,上佳的绫罗绸缎14300匹,扇子27300把,各府邸的房子包括开店的房子3300多间。

他自己的生意并赚不了几个钱,这些大多都是各级官员的礼物,投其所好送的人太多了,当时竟然还有人因为送礼被严嵩父子整死了,咋回事呢?

当事人王忬本是南征北战的干将,虽是进士出身,但身上累计战功颇多,本该顺风顺水的他,不经意间得罪了严嵩,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咋办呢,王忬决定用重礼贿赂严世蕃,而严世蕃最爱的还不是什么黄白之物,而是名人字画之类,当时的《清明上河图》天知道藏在谁家,王忬一想,搞一幅假的吧,反正谁也没见过,说不定就糊弄过去了。

严世蕃也没鉴定出来,见天拿着画跟人显摆,谁成想作伪的手艺人索要40两黄金的酬金,他的要求当然被拒绝了,所以他告发王忬,王忬自然就被严嵩父子轻松整治了,此事说明一点,严嵩非常重视严世蕃,有时候给严嵩行贿未必比买通严世蕃效果好。

这严世蕃呢,据说是“西门庆”的原型,因为严世蕃的小名就是“庆儿”,而号“东楼”正好对仗“西门”。与影视剧中的形象不同,严世蕃的身形是肥到没脖子那种,而且还是独眼,他的死只有七个字“遂斩于市,籍其家。”,人就没了。

从判决到处死并不复杂,但不意味其过程也很简单,虽然当时想法办严世蕃的人很多,但都不得要领,好在有徐阶这个明白人与严世蕃斗智斗勇,才最终锄奸成功。

锄奸派官员最初所定的罪名有二,一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二是构陷残害杨继盛和沈鍊。

徐阶问官员们,你们是想让严世蕃活呀,还是想让他死?官员们也挺纳闷,我们当然是想让严世蕃死喽。

徐阶说道,杨继盛等人的冤狱是谁办的?是严嵩欺骗了皇帝后,皇帝下旨法办的,以世宗的脾气,他绝不会认错,所以这种罪名到不了严世蕃身上就被皇帝压下来了,也就是说打出一拳本应落在严世蕃身上,而线路却是打向皇帝,皇帝当然要自卫,所以严世蕃不会因此落罪的。

至于巨额财产,又是在谁的纵容下才能获取的呢?还是嘉靖帝,严嵩贪污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如果以贪污罪行法办严世蕃,那严世蕃是不会有事的,反倒是谁弹劾他,谁定罪论罪,这些人都会倒霉,碰到这么一位任性皇帝也是没辙。

总之,两项罪名都不能达到法办严世蕃的目的,反而会令他早日出狱,连大牢都不用坐了。那么嘉靖皇帝真的不想法办严嵩么?也不是,但是借口要好,脏水不能泼到皇帝身上,这是原则问题。

在徐阶的主导下,论罪四条:

①严世蕃在老家所建府邸逾制,即“制拟王者”。

②里通外国,亦即日本,组织以罗龙文为首的死党500余人。

③与京城宗人按揭党羽,“多聚亡命”,意图不轨。

④严世蕃的死党弃军不顾,北走通敌。

这四条,看似分立,其实讲的都是一件事,严嵩父子要反,要对皇帝不利,里通外国有日本和蒙古势力,内应则是京师的一群规模不小的亡命徒,搞不好分分钟要了皇帝小命。

而就在此时,大狱里的严世蕃还很高兴,因为即便坐牢,他也还是手眼通天,官员们弹劾他的折子被人抄了副本,而其中内容他都已经看到了,诚如徐阶所料,严世蕃大笑说道,不用害怕了,这牢是不用再坐了。而以严世蕃“鬼才”般的聪明,在看到最终徐阶所弹劾的四条以后只说出两个字“死矣”。不得不说徐阶和严世蕃的政治判断力都是极强的。

这与“鬼才”之称有关么?当然有关,因为严世蕃最大的才能就是处理政务,和如上所说的政治判断力,那年代的所谓政治,其实就是摸准皇帝的脉门。

论才干,严世蕃不是碌碌无为之辈,博闻强记的功夫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更加难得的是,严世蕃的精力极其充沛,异于常人,在别人看来繁杂无比的政务,交到他手里总是能够轻松的处理掉,有了比较紧迫的政务,严嵩和一干大员整理材料,票拟到半夜,他们头疼,嘉靖帝也头疼,据太监说,皇帝已经面露怒容,严嵩马上着人去找严世蕃,请他出个主意这事如何处理,就在皇帝马上要急眼的时候,严世蕃本人到了,亲制票拟,皇帝马上就通过了。

嘉靖帝好读书,白天还好,如果到了晚上有些不解之处就写在纸上交给内阁,内阁解答后在传回给皇帝,但是以嘉靖帝的学识,他的问题也不是什么人都能解答的,所以这就再次给了严世蕃以机会,某些问题,严世蕃都不屑于回答,直接告诉他爹转告皇帝,这个答案在某书某卷甚至某页上记有答案。

若只是书倒还罢了,包括明朝的政令、法典、法理等,严世蕃都非常熟稔,遇到比较难断的事务,严世蕃根本不用查询,就能告诉严嵩类似,N多年前,某事与此相近,可以借鉴处理,并且符合法理,这类事太多太多,严世蕃不亏鬼才的称谓,只是这智商在某些时候,用的不是地方。

可惜,不单他严世蕃能摸准皇帝脉门,徐阶也能,永寿宫大火,堂堂大明皇帝竟然没有合适的房子住,所以官员们各种提议层出不穷,建议最多的就是修复永寿宫,然后皇帝再搬回来住,但是修复之前住在哪里呢?当然要回宫了,但脑抽的严嵩接下来所做的,导致他们父子的厄运到来,而次辅徐阶的仕途则通达了,严嵩竟然让嘉靖帝住到以前明英宗曾经的幽禁之地-南苑,这句要注意呀,同志们,因为以下嘉靖帝的疑惑是承上启下的。

何谓承上启下,嘉靖帝的怀疑,上接南苑“事件”下接严世蕃四宗罪,徐阶在这中间作扣作的妙绝,这让后来的嘉靖帝恍然大悟,原来严嵩里通外国,内建奸党就是要把我象幽禁英宗一样隔离在宫外对我不利呀,在这种地方太合适下手了,再加上一些扶乩的小把戏,所以,严氏父子就彻底完了。

虽然严世蕃被称为鬼才,但对于最终的结果来说,并无助于改变什么,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真够聪明又怎会在取死之道上一路狂奔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