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偷东西的习惯,你将如何处理?

良策之师老马


1/5 分步阅读

首先,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是很严重的。

2/5

让孩子反省,问他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了没有,然后继续强调。

3/5

带孩子去道歉,让孩子亲自向被偷东西的人道歉,这一步很重要!

4/5

赔偿,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要当着孩子的面赔偿,让孩子看到!

5/5

惩罚,告诉他赔偿的钱是用给他买零食或者玩具的钱,将要买的玩具不能买了。



只会洗头的小哥哥


养不教,父之过,所有熊孩子都一定有一个脑残的爹。

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偷过同学一支非常好看铅笔,然后藏在了我的文具盒第2层,那时我的心态应该是,我喜欢,我就要拿走。回家被我爸发现了,他问笔哪儿来的,我低头不说话,然后他把笔掰断扔垃圾桶了说,以后喜欢什么告诉他,合理的他会带我去买,但是不许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从此,就算在喜欢,我也没偷拿过别人的东西,在别人家玩,从没有哭闹着要顺走东西。

后来小学5年级流行用斑马笔,我零花钱都省下来买笔了,我笔袋里好几支斑马笔,6年级时重新分班了,班级有人手脚不干净,偶尔也会被偷,搞的我很烦躁,后来我在笔上刻字,终于发现凶手,我也没撕破脸,他说他捡的,我也就给了个台阶他下。

我另一个同学就比较郁闷了,他跟我一样很喜欢买很多支斑马笔,也是分班后开始被偷,他也发现凶手了,他当时已经发育,比较壮,就把凶手暴揍一顿,结果他被喊家长了。至于凶手穷吗,不穷,当时经常看到他和他妈逛街,买衣服,目测比我们2个家富有。

其实大部分小偷小摸的习惯随着年龄增大,懂事了,都会停止的,但也有越做越大,最终进去的。这种事,最好越早教育越好,扼杀在发展阶段。


小小小明同学


对于三岁左右的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概念比较模糊,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只要自己喜欢,就会拿回家,这种行为不属于偷,只是孩子对喜欢的东西的一种占有欲在作祟!而四五岁以上的孩子,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除了占有欲外,还有可能是引起别人的关注和缓解自己愤怒的心情!

孩子的这种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以后就可能演变成大偷!父母要纠正孩子的这种行为:

1.不要把孩子当犯人一样去审问!当发现孩子有新的东西时,要沉得住气,发火质问孩子只会令孩子编各种谎言,用和平心态去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引导孩子主动说出原由,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2.培养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教育孩子无论多喜欢的东西也不能随意去拿,要经过允许才能拿别人的东西!

3.动之以情,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当自己的玩具不见时,心情会怎么样,从而教育孩子的不正确行为,纠正孩子的错误!

4.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当父母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方式,那样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令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能从内心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使孩子变本加厉!

5.教育孩子学会归还别人的东西,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后,要教育孩子自愿去归还给别人!

孩子可能不明白是非对错,父母适应的引导和纠正,孩子慢慢地就能理解自己的行为不正确,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所受教育的深度理解,相对应的对事物的欲望也会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好奇人生彭琪皓


很多朋友第一时间听到孩子偷东西,肯定想把他胖揍一顿,但这是不行的,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暴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我觉得应理智对待!1、保持冷静

遇到孩子偷东西,我想很难有父母还能保持淡定,恐怕是要坐立不安了,这时候,往往也就很容易失去理智。但这时候父母要保持冷静,弄清原因,判断孩子是有意还是无意。

2、对于“无意”的孩子

这时候的孩子,“自我中心”思维明显,缺乏从别人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父母要留意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比如“玩具是东东的,不是你的”,接着还要教导孩子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事物都要“先问再拿”。

3、对于“有意”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偷窃行为,父母最好在事情发生时问清楚孩子偷窃的理由。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只是一个结果,只有找到促使这个结果发生的原因,才能釜底抽薪,真正彻底的解决问题。

同时父母要基于“权威”给孩子建立道德规范,比如给孩子讲讲有关“诚实”的童话绘本,或给孩子讲讲“自律”的英雄故事,父母也最好给孩子做一份简单的道德规范表,什么行为是值得称赞的、什么行为是需要改正的,让孩子对道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4、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小的时候 ,对自我的评价都是来自于父母的,父母如果给孩子的行为贴上“小偷”的标签,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甚至让孩子对自我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由此走上歧途。

5、给孩子保留颜面,点到为止

有些大人会一直揪着孩子的错不放,以为常常耳提面命,孩子以后就会不再犯。殊不知,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尊心的,所以,对孩子的错误,点到即止就可以了!


谢雨沫


孩子为什么会偷东西

心理专家分析: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非常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你觉得孩子是不应该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的,甚至如果孩子这样下去,以后可能会酿成大错的,你很想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我想给你一些我的想法。你可以借鉴一下。无论孩子在何种原因的驱使下发生了偷窃行为,父母都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这一问题。假如家长仅仅由着性子来对待偷窃事件,他们勃然大怒的过激反应肯定是完全错误并且极具破坏性的。所以家长们就要好好认识孩子偷窃的诸多原因。

第一,儿童没有物品所有权。

年幼的孩子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有主人的,不知道这样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他觉得自己需要的话,就去拿,完全没有一个所有权的概念。

第二,没有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

孩子不追求物质,但是孩子是有需求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唯一经济来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满足,可能孩子就会自己寻找满足自己的途径,如果见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他很可能就自己动手了。

第三,多关爱儿童。

孩子需求的关爱没有得到满足也是产生偷窃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长可能就会说我给他的爱已经很多了,这样都还不够吗?其实关爱的多少,并不是家长给的多少,重要的是孩子能感受到的关爱是多少。

第四,对同龄人的模仿。

可能身边的孩子偷窃,让孩子开始模仿,所以才会产生偷窃行为。这些需要和孩子沟通,或者多多观察孩子和孩子的朋友们,因为年幼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会一贯的模仿别人。


游走的鱼儿


你觉得孩子是不应该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的,甚至如果孩子这样下去,以后可能会酿成大错的,你很想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我想给你一些我的想法。你可以借鉴一下。无论孩子在何种原因的驱使下发生了偷窃行为,父母都需要运用智慧来解决这一问题。假如家长仅仅由着性子来对待偷窃事件,他们勃然大怒的过激反应肯定是完全错误并且极具破坏性的。所以家长们就要好好认识孩子偷窃的诸多原因。

第一,儿童没有物品所有权。

年幼的孩子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有主人的,不知道这样拿走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他觉得自己需要的话,就去拿,完全没有一个所有权的概念。

第二,没有满足儿童的基本需求。

孩子不追求物质,但是孩子是有需求的,而父母是孩子的唯一经济来源,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满足,可能孩子就会自己寻找满足自己的途径,如果见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他很可能就自己动手了。

第三,多关爱儿童。

孩子需求的关爱没有得到满足也是产生偷窃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长可能就会说我给他的爱已经很多了,这样都还不够吗?其实关爱的多少,并不是家长给的多少,重要的是孩子能感受到的关爱是多少。

第四,对同龄人的模仿。

可能身边的孩子偷窃,让孩子开始模仿,所以才会产生偷窃行为。这些需要和孩子沟通,或者多多观察孩子和孩子的朋友们,因为年幼的孩子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所以会一贯的模仿别人。


y2070253978


孩子偷东西,我认为应该鼓励孩子承担起责任。

将不良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对孩子更有帮助,而且有利于孩子学到人生道理。

惩罚不利于孩子

面对孩子偷东西我们一直的观念就是狠狠打孩子一顿,让孩子不敢再偷。

一直这样就是对的吗?

在我们眼里偷东西是可耻的,这没有错。

我们的错误是表达的方法不正确,打孩子一顿并没有让孩子认识到事情的本质,只是让孩子认为“我是一个坏孩子”,这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严重的。父母是担心孩子偷东西长大变成坏孩子,但是我们已经使得孩子这样认为了,还有什么比这样更糟的吗?

孩子以后会形成怎样的信念,以后会怎样这里不做评论,因为孩子的未来并不会因为这一件事情决定。但是我们打孩子一顿的处理方式确实是给孩子带来了伤害。

鼓励孩子承担责任

给孩子理解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不是坏孩子。不好的只是孩子偷东西的行为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试着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而不是只盯着孩子偷东西的行为不放。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或许只是因为喜欢。他们自己或许并没有-东西是别人的,我们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这一认识。

理解孩子,有利于孩子接受我们的意见。也有利于我们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积极的行为做出回应。

鼓励孩子承担责任

鼓励孩子承担责任这是核心。我们必须鼓励孩子将东西还回去并道歉,教会孩子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注意是鼓励而不是强制。

或许有人说孩子不会那么听话,所以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这很重要。想想自己的感觉,当有人理解你的时候,你是不是会愿意跟他交流,告诉他自己的想法。

孩子会得到

  • 孩子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会学到责任感。
  • 孩子会体验到让失主感觉好起来,自己的感觉也会好起来。孩子以后会乐于帮助别人,学会贡献。
  • 孩子会知道犯错误并不可怕,不会逃避错误。

孩子的感觉好才会表现更好。育儿道路上多给孩子理解和鼓励,切勿着急上火。


若辰老爹


如果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习惯,你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可能因为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没有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需要的东西多了,潜意识就想不劳而获,就学会偷了,当孩子有偷东西的习惯,第一不应该立即责怪,我们应该反思自己教育有没有错误,第二就是孩子学会偷东西,那时的孩子已经有意识了比较敏感,应该维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然后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需求可以告诉父母,合理的需求父母是不会拒绝的,一定让孩子知道你们是爱他的,孩子才会信任你有什么事情才会向你们分享,而不是擅作主张去偷东西。


听响的孩子


孩子有偷东西的习惯,我是这样理解的,首先我们家长要弄清楚孩子偷东西原因,给孩子建立“物权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平时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知道孩子的所想,然后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

那我们家长如何引导呢?

1.搞清楚原因

有学者曾经做过统计,孩子第一次有偷窃想法或行为的年龄,往往集中在5~8岁的年龄段,尤其以男孩子常见。女孩子也会有,但一般来说,女孩子比男孩子早熟,较早明辨是非而不易误入歧途。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里没有“偷”的概念,只有“拿”。当然,也有孩子明知道是不对的,但就是因为很喜欢,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要弄清楚孩子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无意识:无论身边有人没人,孩子看到就跑上前拿,拿到别人的东西后也很坦然,不遮遮捂捂、不掩饰,下意识地对自己的“偷窃”行为“视而不见”,就像自己是这个世界的小小“国王”,这就是“无意”的偷。

有意识:当一个孩子在实施“拿”的时候,行为举止不自然,往往趁没人或趁人不注意时偷偷拿,拿到了不轻易外露,这反映了孩子内心已经有了道德意识,他们知道“那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就是偷。

2.物权意识

在平时生活中教导孩子建立东西归属权的观念,这个东西是“我的”、“你的”、“他的”,与孩子制定规则,想要别人的东西,必须经过别人同意,不能随意翻动别人的东西,借的东西一定要归还至主人或原处。告诉孩子拿别人东西的做法是错误的,引导孩子正视错误及时去归还物品,如果孩子不愿意,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

3.树立榜样

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比如经过孩子的同意在拿孩子的东西,只有自己保持良好正确的行为,孩子才能有样学样。

4.多沟通

家长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里得到温暖与情感关怀。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您!






街角的祝福xulei


从孩子的心理讲,源头大致分两类:

1. 缺乏:父母没能满足或攀比心理

2. 吸引注意:父母或老师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矫正方法:

1. 直接教育(用孩子听得懂的话):

- 道德底线教育:明确底线很重要,可以举反面教材。

- 所有权+同理心:比如问孩子“如果你丢了你心爱的xxx,你难过么?那么别人也是一样”。

2. 解决根本问题:

- 详细分析是否存在上述两种源头。

- 特别指出,如果是“攀比心理”,那么父母要注意自查,是否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毕竟身教重于言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