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早就显示无法胜任帝位,为什么狄仁杰等还努力复立其为太子?

梓元小维


导语:武则天继位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大肆血洗李氏宗亲,扶持武家人,为其封王拜相。武氏宗亲很快便掌控朝局,武则天身为一代女皇即便真的立武家人为当朝皇帝也是名正言顺,无人敢反驳,但最后偏偏立了懦弱无能的李显为帝,而这一行为中狄仁杰功劳最大。

狄仁杰之所以努力复立李显为太子,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受古代传统礼法影响;第二,狄仁杰对李显了解不足;第三,为了狄仁杰“光复大唐”的心愿

一、受古代传统礼法影响

在古代皇帝制度中,皇位继承是皇帝制度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关系到皇权的延续和王朝的稳定与兴衰。早在西周时期就制定了继承制由皇室的嫡长子继承、顺序嗣位的原则。意思就是皇位应由皇后所生的长子继承,如果长子不在了,比如夭折。那么由嫡次子顺位继承。只有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庶出的皇子们。

唐高宗皇帝有四位嫡子,而前两位李弘和李贤一死一贬。就只剩下李显和李旦了,李显是老三,李旦是老四。按照皇帝继承制的礼法 继承者只能是李显。

而狄仁杰是非常看重礼法的。他给武则天最重要的建议是分析了儿子与侄子的亲疏问题。

“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

意思就是儿子比侄子要亲,如果是儿子继承皇位 死后可以进太庙被后代供奉。如果侄子继承皇位,那么死后连太庙都进不了。武则天听完后恍然大悟,说自己做梦,梦到鹦鹉的两个翅膀折断了是什么征兆?狄仁杰听后便借题发挥解释说:两翼便是你的两个儿子,若立启用两个儿子便可振翅高飞。武则天听完后便下决心立李显为帝了。

但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其实武则天自己内心也是被礼法所束缚的,虽然她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但一直以来都有反对的声音,只是在自己武力的镇压下他们不敢出声罢了,背后有多少人在唾骂自己,她心里很清楚。所以武则天才会一直犹豫不决,而狄仁杰只是顺势推了她一把。

二、狄仁杰对李显了解不足

李显昏庸无能主要表现在第二次继位后,而当时狄仁杰已经不再了。而李显在第一次当皇帝时在位时间太短,狄仁杰对他没有足够的了解。

(一)李显第一次称帝被废黜

在656年(显庆元年)11月,李显出生于长安,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在他的两位长兄李弘与李贤一死一废后,他顺位被立为皇太子。

李显继位后才做了55天的皇帝就被武则天废黜了。他之所以被武则天废黜主要是因为无故提升自己岳父的官职。他的岳父韦玄贞原本只是个普州参军九品芝麻官,直接被提升为提拔为豫州刺史。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还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在被裴炎立反对后,李显大怒表示天下自己说了算,就算把天下给了韦玄贞也不是不可,何况是个侍中?此言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将才继位55天的李显废为庐陵王,被贬出长安。

《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嗣圣元年正月,废居于均州,又选于房州。

但因为李显在位时间太短了,基本上还没怎么做事儿就被废了。他偏向自己岳父也只能说明他想培养自己的羽翼,并不足以证明他有多么昏庸无能,而在他被废黜后也非常低调,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

(二)李显二度为帝

705年(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逝,李显继位,大赦天下。

《旧唐书·本纪·卷七》:“乙巳,则天传位于皇太子。丙午,即皇帝位于通天宫,大赦天下。”

李显继位后又犯了之前的错误,他马上立韦氏为皇后,随后又不顾群臣的反对封韦皇后的父亲为王,甚至让其参与政事。而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由于他对韦氏一族的纵容,使韦氏无法无天,韦后与武三思互生暧昧,并支持儿女们亲近武家。并与之形成一股足以左右朝政的政治势力。而对于这个结果李显也无能为力。

最后唐中宗李显竟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下毒暴毙身亡,没想到最终死在自己最爱的人手里,这实在是天大的讽刺。

但狄仁杰在700年就已经去世了,所以对李显二度为帝后的作为狄仁杰并不能预测。

三、与狄仁杰“光复大唐”的理想有关

狄仁杰之所以一直鼓励武则天立李显为帝,不仅仅是嫡长子那么简单。李显是李家的后人他象征着唐高宗统治的延续。就理法而言,在当时看来武则天废黜李显是不合法的。狄仁杰在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帝时曾说:

“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

狄仁杰一直都是恢复李唐的重要骨干,他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曾多次力劝武则天复立李氏,还因此惹怒了武则天:

“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

狄仁杰一直以来都是一心要光复大唐的,武周王朝在他看来只是临时性王朝。这种看法不仅是他,很多朝臣也都是这么想的,最好是就这一代,后续还是得李氏后代称帝,不然岂不是改朝换代了。这显然与狄仁杰光复大唐的愿望相违背。

既然他认定这是临时性王朝,那就说明如果立李旦不立李显也是不合理的。要立就要严格按照传统的皇帝继承制度立,所以这种情况下就只能立李显了。


我是历史爱好者小湮,欢迎关注我,与你一起探索那些历史湮灭的故事~


历史湮灭的足迹


从李显两次为帝的作为来看,他确实不是一名合格的皇帝。狄仁杰之所以坚持复立李显,原因有四,一是狄仁杰来说他只有李显和李旦两个备选;二是李显毕竟是嫡长子,顺位靠前;三是李旦坚决辞任太子;四是武则天的态度,似乎也更偏向于李显。

一、狄仁杰首要目标是恢复李唐,李显是当然的候选人

狄仁杰毫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一直是恢复李唐的重要骨干,他多次力劝武则天复立李氏,还曾经因此惹怒女皇:


“会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臣观天人未厌唐德。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后怒,罢议。”

对狄仁杰来说,太子姓李最重要,至于具体是谁在其次。武则天当时在世的儿子,只有李显和李旦二人,只要恢复李唐,李显就是必然的候选人之一。

狄仁杰有没有对李显和李旦,谁优谁劣做出过评估呢?肯定会有,但是绝不是首要任务,俩人无论谁胜出,都是完胜。

二、李显和李旦经历相同,相对于李旦,李显有优势

李显和李旦先后登基为帝,李显被废,李旦被迫禅位,哥俩经历相似,都曾经坐过龙椅,又都拜服在老妈脚下。二次作为皇嗣候选人,看起来半斤对八两。

不过,李显相对来说稍有优势。首先他是嫡长子,古代皇位继承有严格的法统,嫡长子是第一候选人。其次,李显的遭遇比李旦更坎坷,他被废黜后,贬为庐陵王,期间多次遭遇死亡威胁,更容易赢得同情分。最后李显远离政治中心,不容易卷入是是非非。

以上三条决定了李显复位后,政治上更具合法性,未来朝政也相对更容易捋顺。

三、李旦个人有厌弃政治的倾向,他坚持让出太子之位

更关键的是李旦本人的态度。

历经二十余年的风风雨雨,李旦的政治热情锐减。同时,多年来养成的小心谨慎,让他不愿意再冒政治风险,所以,“佛系”派李旦,坚决辞去太子之位,将储君让给哥哥李显:

“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太后许之。”

即便狄仁杰心系李旦,恐怕也无法让李旦回心转意。皇嗣是哥俩中的哪一位,本来就不是重心,狄仁杰更不可能插脚,把简单的事复杂化。

可以说,李旦主动退出皇嗣候选人,为李唐顺利复位做出了大贡献。

四、武则天的态度,似乎也更倾向于李显

作为皇嗣人选拍板人,武则天的态度很重要,尽管史书没有明确说,武则天更倾向于李显,但是细节表明,李显就是她心目中的第一人选:

“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三月,己巳,托言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郎瑕丘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戊子,庐陵王至神都。”

武承嗣和武三思被淘汰出局后,武则天以李显有病为由,派人将李显全家接到洛阳。这个举动表明,李显才是武则天心目中的未来天子,否则的话,她绝不会在皇嗣未定的情况下,将李显这个焦点人物接到洛阳来。

综上所说,李显尽管能力确实不足,但是已经无关紧要,李显个人的优势,李旦和武则天的态度倾向性,决定了李显的上位。狄仁杰赞同李显,并不能说明他更倾心于李显,而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顺水推舟而已,无论李显还是李旦,对狄仁杰来说,都算是达成了他个人的最大心愿。


寻根拜祖


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血缘。李显曾经短期当过皇帝,其言行无论从哪方面看来都是昏君。但是没办法,从血缘上来讲他是李唐皇族血统中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

武则天执政初年,大肆屠杀李唐宗室后裔,基本上在她登基前后,高祖二十二子,太宗十四子已经无一幸存。高宗的子嗣之中只有李显和李旦兄弟二人,其余剩下的基本上就只是旁系杂支,根本不足以为君。李氏家族在这种情况下外面有武三思武承嗣等武氏皇族虎视眈眈,内部又有武则天态度暧昧。李旦让位之后,武则天仅仅封他为皇嗣,意思就是承认他为皇帝之子,至于是不是皇位继承人还两说。在这这样的情况下,狄仁杰等依旧效忠李唐皇室的人只能在李显和李旦兄弟二人中选择。李显是兄长,迁居房陵后,与朝政的交集较少。李旦一方既有刘窦二妃被武皇赐死的前科,又有与武氏家族明争暗斗的经历。所以,狄仁杰努力拥护李显,即使他无德无才,但是总好过让皇位落入武氏家族中的好。

第三,从种种情况上看来,当时有资格成为太子的人主要有四位,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庐陵王李显,皇嗣李旦。这四位中,武承嗣为人奸猾歹毒建议武则天“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武三思飞扬跋扈,性倾谀,善迎谐主意,钩探隐微。所以,江山不能落在他们的手中,否则黎民百姓必遭涂炭。也是因为这一点,朝廷之中忠于李唐皇室的人才会此起彼伏,延绵不绝。


经典守望者


李显当太子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不是某一势力或者某一人的个人选择。

武周王朝到了后期,武则天眼看不久于人世,她的接班人问题就提上了日程,当时武则天的第一选择就是侄儿武三思。



但是武三思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除了极个别阿谀奉承者,大多数有识之士都不赞同这个提议,因为武三思不得人心。当然了,武三思比起李显来,能力当然超过一大截,所以这里的不得人心问题不在武三思身上,而在武则天身上。



武则天当了十几年皇帝,搞得整个国家民不聊生,她的统治是失败的和负面的,所以才会被世代痛骂,不是说她是女人才被痛骂,而是她没干好事才被痛骂。历史上女人被称赞者也相当多,比如王昭君,比如长孙皇后,等等。



武则天的统治非常糟糕,尤其到了后期,人民普遍对武周王朝不满,人心思唐,这才是满朝文武反对武三思的根本原因。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武则天为此还考验了李显一下。



契丹入侵,武则天派李显征讨,只给了几个残兵败将,结果全国百姓自告奋勇自带干粮上前线,几天就聚集了好几万人,契丹人一看惹不起,也撤了。



在此背景下,才有了狄仁杰所谓劝告武则天立儿子不立侄儿的谈话。其实是把狄仁杰的作用夸大了,他没有那么神,如果人心在武三思这里,他是断不会给李显说话的,老狐狸说的就是他。


唐风宋月


话说唐中宗李显是父亲唐高宗李治,弟弟是唐睿宗李旦,儿子是唐少帝李崇茂,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最重要的是,他的母亲是圣神皇帝武则天。在唐朝坊间戏称他为“六味帝皇丸”,只是他的一生一直活在三个女的掌控之中,可谓傀儡至极!为什么这样一个无作为被女人玩弄在鼓掌之中的人,在武则天年迈思考立嗣的时候,狄仁杰极力推荐李显呢?这要从头说起。

在唐高宗病重之时,武则天就已经趁机窃取朝政大权。尽管当时她还只是皇后,但是其权利已经能与皇帝一样。而唐高宗因为病重,无法压制迅速崛起的武则天。李显继位之后,武则天虽然被尊为皇太后,李显也到了亲征的年令。但是因为唐高宗末年武则天夺权的关系,李显继位之后,国家大权仍然掌握在武则天手中。所以武则天能轻易废掉壮年的皇帝李显,而朝中大臣不能阻止。至于武则天为何废掉李显,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理由,便是武则天蓬勃的野心。李显被废之后,武则天扶植幼儿登基,进一步掌控朝政。后又再进一步,直接代唐建周,成为一代女皇。

野心自然是武则天废掉李显的原因之一,但是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李显的皇后韦氏有关。韦氏也是历史上专权擅政的皇后之一,虽然她没有武则天那般胆量和气魄,但仍然带领韦家走上权臣外戚的道路。李显继位之后,对于韦皇后就无所不从。并且他还优待韦家人使得韦家迅速跻身朝堂高位。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后前,命裴炎辅佐李显治国。李显当初想要让韦皇后的父亲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裴炎出口阻止。李显怒道:“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这事儿被武则天知道后大怒,不久就将李显给废了。

这事儿可能也是促使李显被废的原因,毕竟武则天绝不愿意看到后宫中有另一个女人可能会与自己平起平坐。而为何李显被废之后,还能再次继位呢?这就和武则天宠臣狄仁杰有关了。武则天称帝之后,对于自己的继承人,一直都有矛盾。等到她后来终于决定立武家子嗣为太子之后,遭到狄仁杰的阻止。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先帝将二子托付于您,您怎么能改立他族之人呢?这是违背天意的事情。”随后又接着说:“况且姑侄和母亲相比,哪个更亲厚呢?您若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那么千秋之后,能配享太庙,永继无穷。若是您立了侄子为太子,历代没有侄子为姑姑祭祀太庙的。”武则天一听也是这个道理,于是就把李显给接了回来,重新立他为太子。百年之后,李显继位,李唐江山得以恢复李唐江山。

狄仁杰为什么要扶植李显,这是因为武则天此时尽显老太,动作迟滞、脚步踉跄。她的侄儿武承嗣和武三思极力劝说姑母让武家继承皇位,彻底改变李唐王朝改成武氏王朝。所以狄仁杰在明知李显是“六味帝皇丸”,无所作为。也要扶植李显,就是因为李显是被母亲废掉的皇帝,让他复位朝廷大臣拥护,武氏家族无话可说,在朝廷不会引起混乱。但是狄仁杰万没想到李显最后还是倒霉在自己皇后和自己亲女儿手里。那个韦皇后得势后,首先是开始暗箱操作,安排韦氏家族进了朝廷中央机构,她还和武三思勾搭成奸,给李显戴上绿帽子。女儿安乐公主也喜欢玩弄权利。要求父皇封自己做皇太女。如此荒唐的请求,李显肯定不会答应。按照《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公元710你,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在一天中午给唐中宗送了一个有毒的馅饼,中宗吃完后,当天便毒发身亡。


海纳百川233699882


李显虽然昏庸无能,但是为了恢复李唐江山,狄仁杰等人还是努力复立李显为太子,这样才能免得皇位被武则天的侄子们篡夺。昏庸的李显比奸诈狠毒的武承嗣等还要好些。

我们从两方面看看:

一、李显如何昏庸?

公元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李显继位为唐中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李显重用韦后亲戚,试图组成自己的集团。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群臣反对。李显大怒说:"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

李显重用韦氏家族,被武则天废掉。

后来,李显发动了神龙政变,重新登基。继位后,马上封老婆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反对,破格追封韦后之父亲为王,并让韦后参预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而且还重用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而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韦后通奸乱政,李显也不加以制止。

说白了,李显就是一个怕老婆到了极点的怂货。

最后,竟然被老婆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

李显昏庸如此。

二、武承嗣等人如何奸诈狠毒?

武承嗣一直想着继承武则天的皇位。为此,他在武则天即位前,大搞迷信,比如刻石碑埋于地下,然后挖出来,说中国应该改由女人坐天下。

又比如,为了给自己继承皇位扫清障碍,疯狂的罗织罪名来陷害李唐皇室成员。

他向武则天建议“去唐家子孙,诛大臣不附者”。

690年七月,武承嗣唆使酷吏周兴,缢杀泽王李素节,逼许王李上金自杀。

690年八月,又杀南安王李颖等李京宗室12人。唐朝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

与此同时,武承嗣还劝武则天杀掉李孝逸、韦方质等许多忠于李唐,反对武氏家族的正直大臣。这些恶行,让狄仁杰等忠于李唐的大臣恨之入骨,发誓要铲除他们,复立李唐子孙为帝。

如果武承嗣这样的人渣继位,还不如昏庸的李显继位。

三、狄仁杰为了复立李氏子孙,都做了什么?


1.劝说武则天

比如狄仁杰对武则天说,立侄子不如立儿子。没听说哪个皇帝祭祀自己的姑姑的,都是祭祀自己的父母。

2.给武则天圆梦

比如武则天梦到了折断翅膀的鹦鹉,狄仁杰趁机说,这说明要立儿子为太子,鹦鹉(武则天)才能重新振翅高飞。

3.推荐忠于李唐王室的大臣到各个重要职位

比如推荐张柬之为宰相等等。

最后,在狄仁杰去世五年后,李显、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重新复兴了唐朝。


陈健4396


武则天晚年可以选择的太子人选,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武承嗣和武三思。其中,李显和李旦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武承嗣和武三思则是武则天的侄子。

按照史书上记载,武则天本打算选择自己的侄子当太子,但宰相狄仁杰却告诉武则天:“陛下立儿子当太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

也正是因为狄仁杰的这番劝谏,武则天这才下决定立让自己儿子当太子。

从这层意义上说,武则天的儿子之所以竞争过武则天的侄子,主要就是因为狄仁杰等人的极力劝谏。而狄仁杰等人之所以让武则天立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按照通常的说法,主要是因为他们心念大唐,希望武则天还政于李氏。

但其实呢,狄仁杰等人之所以敢劝武则天立她自己儿子当太子,主要是因为武则天还政李氏,几乎是必然的。

因为,武则天虽然姓武,但是武氏成员说到天上,最多也就是武则天的侄子、侄孙。武则天虽然不姓李,但是李氏成员却有很多是武则天的亲儿子、亲孙子。

大家知道,围绕皇权的角逐,从东晋灭亡开始,就有一个近于不变的惯例,那就是亡国的皇族通常都会被屠杀殆尽。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武则天让自己侄子当太子,将来他们一旦继承帝位,武则天的儿子和孙子肯定会被屠杀殆尽。这放在现实中,就相当于一个女人当家后,把自己亲儿子、亲孙全部推入屠场,然后把家产全留给自己侄子。我想一个人就是神经病,也不可能这样做事啊?

从这层意义上说,武则天还政于李氏,几乎是必然的。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在朝野之上,狄仁杰等人才会支持武则天还政于李氏;否则借他们十个胆子,面对屠夫一样的武则天,也绝不敢说这种话。

事实上,狄仁杰劝武则天还政李氏的道理,根本没有任何高深之处,随便拉出一个农村老太太也懂。只不过,如果把历史写成这样,围绕皇权的博弈,就变得和普通老百姓家里的财产纠纷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是这种结果,皇权的神圣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所以,历史就必须往邪乎了写。于是,武则天的智商就突然下降到连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也整不清楚,最后还得狄仁杰告诉她,她才总算想明白。所以说,只要我们能够理解这一点,就能明白狄仁杰等人为什么要劝说武则天立自己儿子为太子。

当然,很多人肯定又会好奇,武则天有两个儿子,为什么狄仁杰等人都选择李显,而不是李旦呢?要知道,当时李显仅仅只当了55天的皇帝,而李旦则当了足足六年的皇帝。

关键是,李显早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并贬出长安;而李旦则是被降为皇嗣,仍然留在长安。

所以正常情况来看,李旦重新当太子的概率,应该远远大于李显,因为李显早已经流落到权力核心之外。问题是,为何偏偏狄仁杰等人偏偏都支持李显呢?

按照通常的说法,是因为李显是哥哥,属于名义上的嫡长子,狄仁杰等人只是遵循嫡长子的继承制度。

但其实呢,狄仁杰等人之所以选择支持李显,主要是因为武则天中意李显,而武则天之所以中意李显,恰恰就是因为李显早早就流落到权力核心之外,所以他的私人班底非常弱小。在这种背景下,李显上位后,只能维持武则天构建好的权力格局。

在当时,大唐朝堂上最有权力的利益集团,大约有三个:一个是以李旦、李隆基为代表的李氏集团;二是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氏集团;三是以太平公主为代表的李、武混合体集团。

因为李显私人班底非常弱小,所以他当了皇帝,想巩固自己的权力,就必须精心维持武则天时代的权力格局。

换句话说,在这种背景下,李显想维持自己的地位,就只能小心的构建武三思、李旦、太平公主三股力量的平衡。尤其是,他必须用武氏集团来制约自己如虎如狼的弟弟、妹妹。这样一来,李氏集团与武氏集团就可以相互共存。只要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也就能明白为何后来李显会与武三思打得火热。

事实上,处于武则天的角度,这样的结局可以堪称完美。因为大唐江山仍然归于自己的子孙,李氏和武氏还可以和平相处,这不是完美么?

相反,如果选择李旦,以李旦和李隆基所拥有的私人班底,他们一旦登上帝位,武氏集团必然会被连根拔起,这是武则天不愿意看到的。甚至而言,面对势力强大的李旦,武则天都会害怕会被提前退休。

也正因为类似的原因,武则天才会选择李显当太子;而正是因为武则天本身就中意李显,狄仁杰等人才敢支持李显当太子。否则,就是借他们十个胆子,面对屠夫一样的武则天,他们也绝不敢复立李显当太子。


小玲子说


时间线

公元656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出生于长安城;

公元683年,皇太子李显继位为帝,是为唐中宗;

公元684年,李显离开皇帝宝座,被废为庐陵王;

公元690年,武则天颠覆大唐,正式称帝;

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此次政变之后,唐中宗李显被拥立复位,江山重归“李唐”。


在武则天掌权时期,狄仁杰为何要推出李显上位呢?

在武则天称帝之后,为了稳固统治,对于之前大唐王朝的宗室、朝堂重臣,进行过一遍强硬清洗,那段时期,对于唐朝的铁杆儿拥护者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狄仁杰作为之前唐朝的旧臣,也一直将“光复大唐”作为己任,狄仁杰一直在严峻的形势下,为光复大唐做幕后工作,比如培植推荐那些忠于唐朝的大臣进入朝堂,步步为营;比如想办法劝武则天复立当时为庐陵王的李显为皇太子。



狄仁杰为什么要推李显上去呢?

一个很直白的原因,就是“根正苗红”,李显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孩子,也是之前唐朝的皇帝,是皇室正统血脉,推他上去有说服力,毕竟忠于唐朝的大臣再多,总归也需要一位主要人物作为核心。

于是乎,李显就到了台面上。

除了血统之外,李显被立为皇太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武则天。毕竟狄仁杰只能起一个引导作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武则天本人。

狄仁杰进言武则天时,用的是“母子感情强于姑侄之情”,武则天立子为储君,则之后可以配享太庙,而立侄子的话,会出现太多的不确定性。



这个理由也是武则天立子为储君的由头,而最后立李显为太子,武则天也是有着考虑的,李显当时在庐陵王,远离京城,说白了,当时的李显,过的是流放生活,而武则天将其召回京城,立为太子,这对于李显来说,可是大恩典,处境简直是天差地别。

况且,李显本人能力和行事作风,比起唐朝之前的皇帝,是有着很大差距的,对于武则天来说,李显比较容易掌控。



所以,李显站在了台前,而对于狄仁杰,只要是之前的唐朝宗室成为储君,目的就已经达到,光复大唐的计划就可以去实施。


說与山鬼聽


因为他是恢复大唐的希望。李显为太子,登基则是恢复了大唐神器。

但若不是李显为太子,而是武家人,则以后的天下断不是姓李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