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桂英掛帥》楊宗保五十歲上下,為何讓小生包飛扮演?

用戶3399023650049


其實吧,穆桂英是虛構的人,歷史上並沒有穆桂英,包括楊門女將的故事也都是虛構的。至於穆桂英嫁給楊宗保時楊宗保多少歲,肯定無從考究啦。小說版本很多,眾說紛紜,大家秉著娛樂的心態看劇就好了。

小鹿再來推斷一下

在楊業等人相繼為了宋朝戰死沙場之後,楊家將就顯得很凋零了。此時在楊府當中,只有楊延昭一個男丁,楊延德在五臺山出家,楊延朗在大遼當駙馬。而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年齡還太小,還不能被稱為男丁。但是,楊宗保似乎並不這麼認為。當楊宗保13歲的時候,就像跟著父親楊延昭去鎮守佳山關,被楊延昭以還未滿丁為由拒絕了。這一次,楊延昭面對呂洞賓佈下的天門陣束手無策的時候,楊宗保就自己悄悄的跑來了。前後差不不了多少歲。

小說中的穆桂英是楊宗保的妻子,他們是在楊宗保為破天門陣去穆柯寨借降龍木而不打不相識。這場比武中,楊宗保被穆桂英生擒。將楊宗保帶回穆柯寨之後,穆桂英便對其暗生情愫,喜歡上了楊宗保。這只是楊宗保的奇遇之一。

奇遇二:在追隨佘老太君的途中,偶遇擎天聖母廟,得到可以破解天門陣的兵書。

奇遇三:有幸拜漢鍾離為師。

小鹿又回頭找了下書籍描述。

書中第三十六回《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中,是這麼寫的

對壘番將馬韃令公韓延壽,耀武揚威,跑出陣前,見南陣旗下,眾將擁著一少年郎君,端坐白驥馬上,延壽認得其馬是蕭後所乘,大喝一聲曰:“乳臭匹夫休走!”其聲如空中起個霹靂。宗保聽了,翻身落馬,眾將救起。番帥亦收兵還營。時六使聞此消息大驚,即引兵來救,眾將已扶宗保入帳中坐定。鍾道士進丸藥一粒,吃了始甦醒。

原文中寫道“乳臭匹夫”乳臭也沒有具體指多少歲,泛指歲數比較小,楊宗保跟韓延壽對戰時連陣前喊話都沒完成就讓韓延壽給嚇暈了。可見楊宗保太小了。

為了能讓楊宗保迅速的承擔起能夠上陣殺敵的重任,接下來的事情很好笑!那就是,在皇帝和大臣們的授意之下,楊宗保憑空就增加了兩歲,一下子就達到了16歲,達到了滿丁的年齡!對此,在書中是這麼寫的:

帝謂眾臣曰:“朕以宗保年幼,寡人特賜一歲,以作滿丁之數。”八王奏曰:“既蒙陛下賜他一歲,群臣亦贈一歲,共湊成一十六歲,過滿丁,使出兵有萬倍之威。”

可見當時宋朝無人,自欺欺人。那大家想想當時的楊宗保才十三四歲,穆桂英才多大啊

寫到這邊,發現題主的問題中出現了關鍵字“包飛”。小鹿瞬間感覺好像白寫了這麼多,白找了這麼多資料。小鹿搜索了下“包飛”。包飛,蒙古名:聶薩夫。內蒙古通遼人,生日:8月16日,研究生畢業,京劇文武小生。

題主說的既然是京劇《穆桂英掛帥》那麼讓包飛演楊宗保應該說的通。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種行當

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紅生、娃娃生

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

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

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戰將或是綠林英雄。

紅生:專指勾紅色臉譜的老生。

娃娃生:劇中的兒童角色等幾大類。

可能題主對於當時楊宗保的歲數可能不清楚。相信京劇《穆桂英掛帥》也經歷過歷史長河的洗禮,通過我們睿智的華夏人的推敲。所以讓包飛(小生)飾演楊宗保,應該是合情合理。

謝謝大家,我是小鹿,帶大家看娛樂


小鹿看娛圈


山東平陰縣玫瑰鎮有穆柯寨村,有桃花山,七十二洞。也有穆氏一族!穆桂英己相傳至今。也有祖譜。雖然楊門女將的故事多有虛構,但歷史上卻有其人!


老楊


在“梅蘭芳京劇團”演出的《穆桂英掛帥》中,楊宗保一角由著名小生表演藝術家、姜派小生創始人,同時也是梅大師多年合作伙伴的姜妙香先生飾演。這就是“小生楊宗保”的來源。在梅派傳人排演的該劇中,以小生應工楊宗保的很少見,但絕不是沒有。筆者在幾年前曾經看過一版李玉芙老師主演的《穆桂英掛帥》,裡面就是用北京京劇院的小生演員劉明哲來飾演楊宗保的。


緣拾


因為除了他幽默自然的特點與電視劇風格相符,深厚的戲曲和武術功底更是成為成功征服導演和製片人的重要因素。

我個人特別喜歡《三國》裡他演的漢獻帝,把角色的絕望演繹的淋漓盡致。

從《夢幻天堂》中陳子布一角讓人熟知,到《三國》中漢獻帝劉協和《美人心計》中漢惠帝劉盈的完美演繹,科班出身的羅晉,扮相英俊瀟灑,表演張弛有度。加之藝校學習的經歷,羅晉的武術和戲曲功底十分雄厚,或文或武對他來說都是手到擒來。在《三國》首映禮時展露歌喉的他,想必這次會將歌武好身手盡顯無疑,特別是表現楊宗保與穆桂英同破天門陣、率兵出征西夏等時,羅晉都將“真人”出場,拒用替身。用導演的話說,在內地演員中,能文能武能唱的男演員著實是屈指可數。羅晉因此PK掉眾多名腕兒,“附身”楊宗保。





貓咪預告片


大家都知道,經常出現在戲劇、評書裡的穆桂英是個虛構人物。實際歷史上楊宗保也同樣是個虛構人物。楊繼業有八子,六子楊延昭生子楊文廣。楊文廣生子楊懷玉。這四代人之中,記載最多,功勞最大,官位最高的是楊文廣。曾就職於范仲淹、狄青麾下。在平賊寇、徵南寧上立有功勞,後威震西夏,履歷戰功。曾向朝廷獻上陣圖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還沒等到朝廷上的迴音,楊文廣就死於任上。為北宋最著名的名將之一。


逸峰1968


《穆桂英掛帥》。一週的時間,我敬觀完畢它的39集,真可謂是蕩氣迴腸,痛快淋漓,女主人公穆桂英的“巾幗不讓鬚眉”之精神,把我深深折服,曲曲折折的故事情節讓我時而撲朔迷離,時而感激涕零,時而憤怒不已,時而拍手稱快。劇中的人物、情節讓我感受頗多,也對眼下的工作、生活似乎有了新的感悟,下面我就略寫一二,以期能與各位朋友共勉。

一、天分極高,多才多藝,能言善辯的穆桂英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穆桂英,當然是我們每一個觀眾最為關心,也最為讚歎的人物。她“敢愛、敢恨、敢做、敢當”,不愧是一代女中豪傑,同為女性,我不禁拍案叫絕,誰說女子不如男?她的光輝形象彷彿一支充滿無限活力的劑藥注入我的血液,讓我熱血沸騰,幹勁十足,我現在只會一點會計技能雖能養家餬口,但比起多才多藝的她又算得了什麼,她不僅武功蓋世,而且還學過醫術,精通道學,擅長繪畫,別看她童心未泯,玩心不減,但看得出她背後付出之多,如果沒有她背後的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怎會有她人前的出類拔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但的確要有真本事才行。

再說她生活的習慣,硬是過不慣那皇宮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所以她鼓動公主、聖上到戶外走一走,她還教公主走路要挺胸抬頭,這便可見她對運動的深刻認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是不能做好事業的。

還有她在處理與楊宗保的夫妻關係上,在外強,在內她則沒有擺架子,而是與丈夫恩恩愛愛,力做嬌妻,雖沒有隨當時習俗一樣去侍侯男人,但也是給足了宗保“男人的顏面”。作者手下的穆桂英,讓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讓我猛然懂得了應如何去生活,她,是我要努力學習的好榜樣。

二、經驗豐富,顧全大局,精忠為國的佘老太君讓我學會了從容

且不說佘老太君如何事事考慮周全,如何胸有成竹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力推穆桂英為帥,單就她的教子方法與處事態度就足以讓我佩服地五體投地。

楊宗保年幼,在攻打穆柯寨時多次擅自行動,與穆桂英交手但都失敗,致使“祥龍木”遲遲未能得到,弄得楊家上下都對楊宗保指責有加,楊延召更是恨不能一巴掌拍死他,但唯獨只有佘老太君採取了寬厚信任的教子方法,說“不讓宗保去,他就永遠不能成熟”。是的,現在我們教育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孩子大了,做家長的如果不讓他們做事,怕出錯,但不出錯又如何能成長呢,我在以後的教女之路上決心學習佘老太君。

佘老太君還有一句讓我銘記的話“兵來將擋,水來土囤”,是的,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可能是生活中的,也可能是工作中的,有時即使我們絞盡腦汁也無計可施,那麼就且拿老太君的話來對付吧,有了這種豁達的心境,我想,車到山前必有路,麵包總會有的。

三、與聖上的幾次對峙,使我體會到與領導溝通的藝術

穆桂英如此精明,如此滿腹韜略,但在“掛帥”之路上卻困難重重,這源於她的身份,她的堅持原則性,最後聖上雖特赦她將功抵過且見聖上可不行跪拜之禮,但這也許只能算是作者為獲得完美的結局而特意設計的吧,必竟胳膊是扭不過大腿的,現實生活中的確少有這種領導對下屬低頭的例子。如果真有這種對領導不屑一顧的下屬,即使領導當面不批評,但事後肯定會介意的,這是我唯一不贊同穆桂英的地方,如果為了大宋江山,黎民百姓,為了能爭得帥位,屈尊跪拜聖上又能如何呢,何必挖空心思、費盡周折地同聖上週旋,只為求得能出宮御遼呢?識實務者為俊傑,當然穆桂英最後已是想通,只在想跪拜之時聖上又阻攔了她,前面的抗衡也權當是為使劇情更豐滿一些的花絮吧。

當今在單位與領導相處時,尊重領導應是首選,給足領導面子便是尊重的前提,溝通時應時刻注意這點,大丈夫能屈能伸,實乃上策。另外領導身邊之人關健時候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領導身邊沒有個為你說話的人,恐怕即使你站在真理的高山上也無濟於事,就像聖上身旁的八王爺時刻維護楊家一樣,倘若不是如此,楊家恐怕早已被奸臣所害。與單位同事和睦相處,團結合作,不與人為敵,便是這個道理了。

無論網絡上有多少人微議這部劇,但都不能阻擋我對它的讚美與感激之情,感謝劇本的作者,感謝苗圃,感謝羅晉,感謝斯琴高娃,感謝電視劇所有的工作人員,為我們奉獻了一部讓我們女人大快人心的力作,它讓我懂得了生活,讓我對未來的各種磨難充滿了戰勝的信心,對未來的各種勝利充滿了無限憧憬。

感謝你,《穆桂英掛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