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的新难题,该如何解决?

用户68590185


“留守妇男”和“尾寡妇”如今农村现实中两大问题,也是农村在社会改革大潮中必然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农村的家与讨生活去外地打工不能两全的问题,这是一个亲情难割舍又不得不放弃的问题。



说实话,如今家里条件容许,谁都不想离开家去外地打工赚钱,如果家里种田能养活家庭的话,农民还会选择出去吗?还会出现“留守妇男”个“伪寡妇”吗?外面的世界多美好,外面的世界能赚钱,谁都想出去,于是男人与女人讨论决定谁留守。男人在家成“留守妇男”,照顾家里的老人与孩子,还要种植庄稼。女人在家成为“伪寡妇”照顾老人与孩子,庄稼也要兼顾着。


说到“伪寡妇”我认为用的很贴切,都是人,人与人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需要不能只光顾着赚钱,还需要彼此之间精神层面的生活。如果一年回一次家,回次家待几天,农村妇女与守寡有区别吗?有男人与没男人有区别吗?

现在农村为什么会出现离婚率提高,还有的外地媳妇生完孩子就离家出走的有很多。我们村有家兄弟两人老婆都是外地的,最离奇的是都没有领证,老大老婆生完孩子就走了,老二老婆孩子都没生也走了。就在元旦,老大又找了个老婆办酒席,大办酒席宴请我们全村。


关注农民,一起学三农。


三农小黄鸭


你还别说,农村“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的确实是个新难题,而且有可能在全国各地的都是普遍存在。对了,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伪寡妇”这个新名词,是不是应该改成“留守妇女”啊,那个太难听。

我认识一个在乡镇的小老板,人也是农村人,50出头了,人长得瘦小,看起来像40出头。

他在镇里开了一家瓷砖店,也算是夫妻店,他老婆一刻不离地看店,他自己整天开着一辆20万左右的越野车到各村跑,看哪家建了新房子,就去叫大爷叫大娘的亲近别人,又是敬烟又是拿点小礼物地拉关系,目的当然是为了自己的磁砖店拉生意了。

因为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多,他跟我说,最后留联系方式的时候,很多都是那些留守妇女留下微信。久而久之,有时候生意谈成了,关系也发展成了。他还特别告诉我,甚至有些留守妇女主动约他。

人都是感性动物,谁没有七情六欲啊。有一次和一个乡镇小学校长吃饭,他也说过一个事:他说,有个别被派到边远山区或者山上小学支教的男老师,到期后不愿意走了,想要留下来,因为一到下课吃饭时间,电话就响了,大多是留守妇女叫吃饭。至于有没有其他事,他没点出来。当然这个事可能有点夸张,是真是假不好下结论。

有一点,我们也应该要明白,农村之所出会出现所谓的“留守妇男”和“留守妇女”,也是因为生计迫问题迫不得已造成的。

一是年轻小夫妻有了孩子,孩子在哺乳期,所以男方继续打工,女方不好上班,在家专门带小孩。二是小孩长大后,特别是到了上学的年龄后,有些是因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对孩子也是实在管不了了,夫妻二人必须留一个在家,既照顾了老人也照顾了孩子;有些则是因为想留一个人在家目的是想让孩子有出息,在家管教一下,同时在家做些农活。

现在从事农业,特别是农村小规模小打小闹的模式,不管是种田种地还是养猪养鸡,收入往往看天吃饭。比如去年,有一个村的两户人家,同样养了10只肉猪,有一家在价格6.7元的时候过小年前就卖掉了,赚了几千块钱;而另一家总认为价格还会再高的,一拖再拖,一等再等,价格不但没升,还一直下跌,最后是过完年以5.3元的价格卖掉的,价钱低不算,还多养近一个月,还增加了饲料成本,最后这家人养的猪是一分钱不赚,白辛苦几个月。

所以说,现在农村出现“留守妇男”和“留守妇女”,都是因为生存问题,或者孩子的教育问题才存在的。外出广东打工,现在进厂当个普通工,基本上都有4000元一个月,加班多的七八千也很正常。而在家做传统的种植养殖,有时候一年也赚不了七八千。

这个问题怎么能够解决呢?我认为在一二十年内很难解决。或者说,不管哪个专家教授都给不出能够一步解决的方案和点子。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各位有什么好的解决之道吗?请留言分享出来吧。


橙色社会


江峰的脸黑得像厨房那口大土灶锅底,他冷冷的看着小曼说道:明年就别出去打工了,咱俩把村后老马家果园承包过来,在里面建几座猪圈,我就不信种苹果外加养猪还能不如你打工一年挣钱多。

江峰快四十岁了,挺大个的山村汉子,本来应该他出去打工,让媳妇小曼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可江峰的母亲有老年痴呆症,小曼死活都不愿意留在老家照顾这样的婆婆,于是跟江峰倒了个,她出去打工,让江峰留守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顺便种地。

这样的日子坚持有三年了,小曼从第一年出去打工时土的掉渣,到现在回村时像城里的时髦女郎,棕色大波浪披肩发,一身漂亮的长羊毛衫,把身材修裹的玲珑有致,精心画过妆的五官,让这个出去打工仅仅三年时间的农村女人,从村姑形象变成了女神。

按说哪个男人不喜欢看到自己媳妇越变越好看,但江峰看到拉着行李箱,踏着高跟鞋回来的小曼,总觉得心里不踏实,都一把年纪,快四十岁的女人,怎么把自己捯饬的这么漂亮,不知道这样会引来很多色色的眼神吗?

江峰是个聪明伶俐的农民,自打媳妇越来越爱美,在朋友圈经常发漂亮自拍开始,他就觉得自己不敢再把媳妇放出去打工了,这样的女人太容易被男人惦记,三十七八岁正是韵味十足的年龄,万一到了媳妇放出去不回家的地步,自己岂不是后悔死。


其实小曼打工第一年,江峰就一直考虑这个事情:把如花似玉的媳妇放出去并不见得是好事,夫妻俩虽然感情深厚,但如果一直这样两地分居,万一媳妇受不了外面的诱惑,那他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可家里患老年痴呆症母亲确实需要自己照顾。

思来想去,想来思去,江峰开始琢磨在农村干点啥能维持了家中经济收入,他从头条里看到很多农民一边种果园,一边养猪,今年养猪的好像都发了财,还可以在头条把自己种植、养殖技术分享给大家,好像应该不错,最重要的是可以把媳妇圈在身边,让家有家的样子,自己也不必担心媳妇会被别人拐走。

可小曼对于江峰的建议并不接受,她觉得在村里创业,种植和养殖都太累了,不如出去打工轻松,于是夫妻俩闹了小矛盾,江峰一气之下下了本文开头的命令,不准媳妇再出去打工,家里种植和养殖他来扛大梁,小曼辅助就行,帮忙看着点老娘,江峰说自己有能力挣到小曼外出打工挣的钱,他不想看着婚姻将来出现破裂现象,不如早早想办法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江峰所做所为是正确的,江峰耳朵里已经有了关于小曼和别的打工男人暧昧的话语,他不想去深追究这个事情,而是试着改变现在的无奈形式,只有在村里有了挣钱的营生才能把小曼留在家里,年轻夫妻一直分居,时间久了谁都不敢保证婚姻不出状况。

江峰属于当代农村“留守妇男”,目前农村的留守妇男和伪寡妇都是应该重视起来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尽可能夫妻俩一起出去打工,或者一起留在老家创业,不能总是每年过着只有春节才能团圆的日子,目前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够像江峰那样,准备在村里创业也是不错的办法,即便是辛苦些,但能够夫妻同心,家庭和睦,别因为钱财而让家庭最后破裂。


看农村说农事


最近这些年,农村地区确实在社会经济生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而随的农民外出打工,农村里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民间,他们通常称之为留守妇男和伪寡妇,这是一个社会难题,该如何解决呢?



第一,什么是留守妇男和伪寡妇?

所谓留守妇男是和留守妇女相同的概念,这都是在新的时期农村出现的一种情况和变化。通俗易懂的来讲,就是农村里面一个家庭主要的劳动力夫妻双方一个人留守在农村照顾老人和孩子,而另一个人外出打工,如果是男人外出打工,女人留守,那就叫做留守妇女而如果男人留守在家而女人出去打工的话,那么留守的男人就叫做留守妇男,这是一种乡间的说法,带有一定嘲笑的意味。但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农村比较常见。

而伪寡妇更是带有一定恶意的一种说法,其实意思就是说农民外出打工,夫妻两个一个人留守在家,一个人在外,从而造成了常年的两地分居。因为现在农村里面出去打工的主要还是以男人为主,留守在老家的还是以妇女为主,而这些妇女常年生活在农村,他们没有办法像正常的夫妻一样过夫妻生活,总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所以在乡间就有这种说法,说留守的妇女就像是寡妇一样,只不过是伪寡妇,并不是真的寡妇。

第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农村里面出现这种情况,说白了还是由于农民的生活比较贫困,夫妻双方无法通过在家里种植粮食来获得足够的收入,维持家庭的生活水平,而如果两个人都外出打工的话,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又没人照料,这只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

现在男女平等,不管是男人出去打工也好,还是女人出去打工也好,都是一种正常的选择。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以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居多,因为男人找工作比女人找工作相对要容易一些,而且在身体力量方面也要更有优势,这是男女分工的不同。当然有一些家庭男人因为需要留下来照顾老人和孩子,而女人则在外面找到比较合适的工作,可能工资收入比较高,女人出去打工,男人留守家里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要想解决男女双方两地分居的情况,一方面是让他们能够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让夫妻双方都在一起打工,这样的话可以解决两人长期分居的情况。另一方面现在农村创业比较火热,如果有经验有技术有能力的话,也可以回到农村去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家庭又能挣到钱,这也是一种好的解决方式。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如果老人身体还算康健,而孩子的读书问题又能够在城市解决的话,可以让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这也是一条不错的之路。现在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大部分是这样选择的,很多20岁30岁的农民工都是夫妻,双方一起外出打工,有的甚至将父母一起带到城市中,哪怕是租房子也可以帮帮他们带孩子,而夫妻两个人共同挣钱。


总的来说这种现象其实很难改变,也很难解决,需要共同努力,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社会的问题,而是一个大家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呢?您觉得该如何解决呢?欢迎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


止茶


农村“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的新难题,该如何解决?有人说,农村这些年净出些新鲜事,比如说“留守妇男”和“伪寡妇”。这些问题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种地不赚钱的情况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但是,家里的土地需要耕种,父母需要照顾,甚至孩子读书也需要人看着。这就不得不留下一个人,而只能有一个老公或老婆去城市打工。其实,“留守妇男”和“伪寡妇”都是苦命人,要不是形势所迫,谁会背井离乡丢下家人呢?

1、农村空心化,就连“留守妇男”和“伪寡妇”也不常见了?

其实,家里有一个“留守妇男”和“伪寡妇”还是好的。这样的话,老人和孩子都有人照顾,最怕就是两口子都飞出去了,家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老人生病了没人照顾,孩子读书遇到问题也没有人能够帮助。最终造成,老无所养,少无所教。很多留守儿童初中毕业就去城里打工,到父母老了你还能指望他给你们养老吗?

2、“留守妇男”和“伪寡妇”造成多少人间悲剧?

其实,夫妻一方出外打工,造成另一方留守在农村。久而久之,造成不少人间悲剧。比如说,老婆留守在农村,可是毕竟年轻呀。就算你贞洁本分,就怕有些人惦记。农村相对比较封闭,一到了夜晚往往是黑灯瞎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对留守妇女软硬兼施,最终得逞后还要长期霸占。有朝一日老公回来,不是玉石俱焚,就是女的被赶出家门。

3、“留守妇男”和“伪寡妇”谁最先反水?

其实,“留守妇男”也不好过,一个大男人,老婆去城里了过得怎么样他哪里能控制。有些女的,进城见到花花绿绿的城市繁华就再也不想回到那个小山村了。而,她老公只能在家里苦熬。有朝一日老婆回家来只是要求离婚。你愿意也好,不愿意她就去法院,最终鸡飞蛋打,老婆赔进去了。还有的,老公在家里和她人勾勾搭搭,甚至鸠占鹊巢,而老婆还一无所知。最终家庭解体,无奈若何!

4、什么时候“留守妇男”和“伪寡妇”才从农村消失?

改革开放40年,无数的农村人离开大山走进城市打工。有的人赚到钱回老家起房子,漂漂亮亮的3层小洋楼确确实实让人羡慕。但是,不是所有的打工人都这么幸运。大部分人把用血汗挣来的钱花在了城市,比如说租房子、消费、拍拖等。但是,种地不赚钱,农民只能把赚钱的希望寄托在打工上面。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相信终于一天,农民可以在家乡有事做,有钱赚,不用再山高水远的打工了。


聚焦三农热点说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农耕社会,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许多人的生活理想,在古代很少有伪寡妇和留守妇男这一类人,我觉得是最早的伪寡妇应该是商人的老婆,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离别”古代由于交通条件落后,出门经商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不能回家,所以商人的老婆是最早的伪寡妇《三言两拍》中有一个故事叫珍珠衫,三巧儿就是最早的伪寡妇。三巧儿与蒋兴哥结婚后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因为蒋兴哥外出经商,两人不得不分开,三巧儿足不出户坚持了一段时间,但经不住媒婆薛干娘和商人陈商的不断诱惑,最真出轨和陈商通间,因为用珍珠衫事情败露最正因果循环遭到报应的故事。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分工的不断细化,许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选择离开家乡,出外谋生,这就造成了许多的留守妇男和伪寡妇,这些人面临着生理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双重考验,意志不坚定的就容易产生婚外情等行为,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关注和解决。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解决就业问题,现在国家的扶贫政策越来越好社区工厂已经建到村头、家门口,很好的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还有就是通过雨露计划等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术水平,提高收入,促进就近就业。








琴心剑胆桃花仙


现在农村留守妇男,留守妇女,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说这个伪寡妇,是指农村的总上外边打工人员,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把自己的媳妇造成伪寡妇,看到这个新名词,真的替这帮留守妇女们悲哀,因为男人不在家的时候,只能忍受寂寞的痛苦,还得在家里挑起男人的重担,照顾孩子和老人,还得把家里的农田种好,真得里里外外一把手,如果时间真的长了,备不住跟别人跑了,那也是理所当然,毕竟有的耐不住寂寞的长夜。



农村在每年开春的时候,两口子都会在一起商量,今年谁出去打工?因为家里都有父母和孩子,他们都需要人照顾的,有的留守妇女们,在家里呆够了,也想到外边闯一闯,就把留守妇男留在家里,叫他们也尝尝家里的滋味,在家种田照顾孩子,还得照顾老人,这些留守妇男们,在家里尽心尽责的,照顾老人和孩子,把自己的地种得非常好,孩子也照顾得一小般,老人还得帮他照顾孩子,这说明一点男人在家也是不容易的,尤其在晚上的时候,那是夜夜独守空房啊!滋味也是不好受的。


有的是留守妇女们在家,男人们都出去打工了,这留守妇女们,在家更不容易了,照顾孩子和老人,还得种自己的土地,家里外头都得管,自己的丈夫每年回来不了几次,就是累点儿苦点儿都没关系,就这独守空房的寂寞,是常人不能忍受的,如果跟丈夫关系好,还能为家庭付出一定的代价,如果感情一般,那就有出轨的可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她们真的成为一位伪寡妇,名义上是有男人,实际上一年,也看不见几次自己的丈夫。


这个新难题必须想办法解决,小两口必须商量,在家里共同创业,挣多挣少过个舒心,省的忍受离别之苦,其实在家里种点儿土地,再搞点儿养殖业,虽然不能说大富大贵,但是温饱问题还能解决,就是打工它能挣钱,但是去掉各种开销,也挣不到几万块钱,还撇家舍业的,在家里还能解决,留守妇男,留守妇女,思念之痛,岂不是更好。


三农刚子


为了生存,农民工不得不离开家乡,奔赴到异地他乡去赚钱养家,然后夫妻两个分居两地,这就造成了一人出门打工,一人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孩子,另外还有家里的几亩薄地。留在家里的男人就成了留守妇男,女人就成了“伪寡妇”。为什么男人不是“伪鳏夫”,而女人就成了“伪寡妇”?是不是有些不尊重女人的意思?





现在农村有很多夫妻分居两地,有的是因为生活所迫,必须要有一个人出去打工赚钱。而有的家庭夫妻分开,并不是因为出去打工,而是有一方要去城市帮儿女带孩子。现在农村有很多50左右岁的人,子女已经到了结婚生孩子的年龄,由于不同的原因,子女可能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所以必须由父母到城市里去帮着带孩子。而很多情况下,父母两个人只能去一个,要留下一个人在老家。毕竟家里还要种地和其他的一些事情,有时候家里还有老人也需要照顾。


现在大部分的农村人,经济条件也相当不错,虽然说生活在农村,可大家穿戴也都很讲究,再加上现在的农村人也比较注重保养,50左右岁的人看上去都很年轻。他们的思想也不落伍,手机电脑网络样样精通。这本来是件好事情,可从另一方面来说,也给很多婚外情提供了跟大的方便。

听我朋友说起过这样一个事情,他们村里就有这样一对夫妻,因为闺女在北京结婚生了孩子,要妈妈到北京去帮忙照顾孩子,这样家里就只剩下了爸爸一个人。虽然爸爸妈妈也经常通电话,可毕竟不在一起。为了帮助闺女带孩子,妈妈半年回家一次。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爸爸就和他的初恋情人走到了一起。后来这事越闹越大,爸爸又是一个爱面子的人,生气上火得了癌症,没几个月就走了。




像这样的事情在农村有很多,除了去帮助子女带孩子以外,更多的家庭是因为要出去打工才造成夫妻两地分居。不过不管什么原因,造成的结果基本是相同的,都是夫妻一方在外地,一方留在家里。这样的局面下,难免会节外生枝,也是人之常情。人都是感情动物,自己的另一半不在身边,不管是在外地的一方,还是留在家里的,都有可能遇到关心自己的异性,这个时候如果想不做凡人恐怕很难。可一旦掉进沼泽地,再想走出来就更难了。


有人说,只要不影响双方家庭,到时候都理性的分手。我觉得这样的说法纯属瞎扯两个人如果没有感情走不到一起,而两个人只要有了感情,想再分开恐怕就很困难了。欲罢不能,势必会导致两个家庭破裂。这样大人无所谓,孩子可就倒霉了。

鉴于此,我建议还是尽量不要出去打工,在家里做点儿小买卖或者其他的事情,总之就是夫妻两个不要分开。说到给子女带孩子也是一样,要么一起去,要么把孩子留在老家。夫妻分开是下策,很多时候得不偿失。


灵子


近几年由于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农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中打工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也正是因为如此,农村中“留守妇男”和“伪寡妇”也成为目前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留守妇男”和“伪寡妇”这一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留守妇男指的是家庭中的女性外出打工,男人留在家中照料老人和小孩。在以前的农村多是留守妇女,但是由于近几年男人在城市中不好找工作,所以便有女人出门在外挣钱,男人留在家中。伪寡妇指的是家中的男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在家中的女人虽然有老公,但是过的却是没有老公的生活,所以人们便把这样的女性称为伪寡妇。

之所以在农村会出现“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的情况,这也是农村人的无奈之举。前些年农村人很少会出门打工,因为所种植的粮食完全可以供一家老小的吃喝,兴许还会又些剩余,人们丝毫不用为了生计去城市打工。从前几年开始,粮食的价格丝毫没有上涨的迹象,农村人的生活消费却不断提高。高额的彩礼钱、翻盖房子的费用、子女的教育、老人的养老等等,每一个都像一座大山一样,重重的压在农民的肩上,为了减轻肩上的负担,只能远离家人、背井离乡去外打工。

那么目前“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的现象应该如何解决呢?从目前农村的发展势头来看,在短时间内,“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的情况并不会有所改善,甚至还会越来越严重。近几年农村的变化越来越大,不再和“脏乱差”这三个形容词联系在一起,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现在农村人的日子依然不好过,“过得好”只是农村人的表面现象。

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农民现在身上的担子依然还很重,农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农药、化肥、人工的费用则是在节节攀升,农民辛苦种植一年几乎所剩无几。再加上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农村的老人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并没有养老金,养老还是要靠自己的子女。虽然“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号已经喊了几十年,现在农村人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农村,不要像自己一样面朝黄土背朝的过一辈子,所以在孩子教育上的事情上也是会花费重金。再加上高额的彩礼费用、随份子钱等等一系列支出,单靠种地早已经不能满足生活所需,只能出门打工。

其实不管是留在家中的男人、女人,还是出门在外打工的男人、女人,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希望自己的家庭过的越来越好,所以只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日子会越来越好。你们对于目前农村“留守妇男”和“伪寡妇”的情况,你们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大家回复讨论。


小马话三农


好的一面:“留守妇男”和“伪寡妇”这样的话,老人和孩子都有人照顾,最怕就是两口子都出去了,家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和孩子。老人生病了没人照顾,孩子读书遇到问题也没有人能够帮助。最终造成,老无所养,少无所教。

不好的一面:1.“伪寡妇”老婆留守在农村,可是毕竟年轻呀。就算你贞洁本分,就怕有些人惦记。农村相对比较封闭,一到了夜晚往往是黑灯瞎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对留守妇女软硬兼施,最终得逞后还要长期霸占。有朝一日老公回来,不是玉石俱焚,就是女的被赶出家门。

2.“留守妇男”也不好过,一个大男人,老婆去城里了过得怎么样他哪里能控制。有些女的,进城见到花花绿绿的城市繁华就再也不想回到那个小山村了。而,她老公只能在家里苦熬。有朝一日老婆回家来只是要求离婚。你愿意也好,不愿意她就去法院,最终鸡飞蛋打,老婆赔进去了。还有的,老公在家里和她人勾勾搭搭,甚至鸠占鹊巢,而老婆还一无所知。无奈若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