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等到曹睿死后才发动兵变?

七星印月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是三国后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要发动兵变呢?

首先是,司马懿作为曹叡指定的辅政大臣之一,被曹爽完全架空了。曹叡临终时,指定的辅政大臣时司马懿和曹爽两个人,曹爽是亲贵的代表,司马懿是曹魏元老勋旧的代表,两个人相互制衡,是一个平衡的局面。但曹爽很快就通过一系列手段,迫使司马懿放弃了权力,完全架空了司马懿,并迫使司马懿闭门谢客,托病不出,曹爽完全把持朝政。

其次,曹爽逼退司马懿之后,完全把持朝廷权力,重用曹氏和夏侯氏的亲贵,比如夏侯玄、何晏等人,一直在排挤曹魏的元老勋旧,司马懿是被排挤的元老们的代表,除了他,还有王凌、高柔、蒋济这些人,都是被曹爽排挤的。这就引发了曹魏的元老重臣们对曹爽的强烈不满,这是司马懿能够发动兵变的主要支持群体,没有他们的支持,司马懿也不敢发动兵变。

第三,曹爽在逼退司马懿之后,又排斥元老勋旧,完全控制了皇帝曹芳,把曹芳变成了傀儡,并且私取宫人淫乐,这是犯大忌的事。这样,曹爽就不但得罪了元老们,而且也得罪了当时的郭太后和皇帝曹芳,包括曹魏的近亲宗室,对曹爽都是非常不满的。尤其是随着皇帝日渐年长,曹爽还完全把曹芳当傀儡,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权臣,他本身的处境就已经非常危险了。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班掌控曹魏政权时,曾经发生过曹芳的岳父张缉和李丰企图发动兵变,诛杀司马氏,重新夺回权力,以夏侯玄辅政的事。虽然《三国志》并未提及此事由曹芳主导,但当时曹芳已经成年,自然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完全不发挥任何作用。这就是说,即便是司马懿不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集团,曹芳也有可能自己来做这件事,毕竟他是皇帝,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效忠于他的。

在这个意义上,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不仅是司马懿本人的政治野心使然,也是当时的政治局面使然。不仅司马懿本人对曹爽专权不满,曹魏的元老重臣和宗室以及皇帝本人、郭太后,都对曹爽是相当不满的,都希望铲除曹爽,还政于曹芳,让皇帝成为真正的皇帝。也可以说,没有这些人的支持,没有朝野之间对曹爽非常普遍的不满,司马懿也不可能仅仅因为个人的政治野心就贸然发动政变。

任何政权都是许多不同政治势力和集团的组合,内部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是常态,要完全消除这种内在的利益争斗,这是不太可能的。即使能够消除原有的权力斗争,也会产生新的权力斗争,并在新的政治格局下斗争。甚至是一些臭名昭著的奸臣、宦官集团内部,也同样会在没有了共同的敌人之后,内部开始出现利益分化和权力斗争。比如明朝的刘瑾,就是这样覆灭的。

如果碰到一个比较强势的皇帝,那么可能会对这些权势集团进行打压,让所有人都为自己效力,如果碰到一个比较平庸的皇帝,那么最合适的局面就是保持各个集团之间的平衡,避免一支独大,压倒其它集团,一旦其它集团被消灭了,那么接下来的对象就是直接威胁皇帝的权力和地位了。最糟糕的局面就是出现了权臣,缺乏其他权势集团的有效制衡,皇帝也无力制约,所有人都利益受损。

曹爽专权时期,皇帝年幼,完全被当成了傀儡,辅政大臣司马懿被架空,其它的权势集团都被曹爽打压。对其他权势集团来说,这就是最糟糕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其它权势集团就会提出铲除曹爽集团、尊崇皇权的要求。因为这时候皇权的利益和他们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敌人,只有先推翻这个敌人,才能实现其它所有集团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曹爽与其说是被司马懿铲除的,不如说是被其它所有权势集团联合起来铲除的,而司马懿只是这个反对曹爽的联盟的盟主。

只是其他人在联合起来共同支持司马懿推翻曹爽的时候,没有想到最后出现的结果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局面,而是司马懿取代曹爽,成了新的权臣,打压其他所有的权势集团,从而出现了新的不满。比如王凌之叛就是非常典型的对司马懿的不满。在高平陵之变之前,王凌是支持司马懿铲除曹爽的,并且王凌和司马懿私交甚笃,司马懿还曾经举荐过王凌。但司马懿专权之后,王凌最后仍然选择了反叛,实际上就是因为司马懿本身也在打压他。

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张缉和李丰的政变活动,以及母丘俭和诸葛诞在淮南地区的接连叛乱,其原因也都是如此。司马懿专权之后,司马师和司马昭父子相继,持续控制着曹魏的内外权力,其它权势集团要么依附于司马氏集团,要么就要被消灭,而最终的结局必然和曹操篡汉一样,司马氏篡夺曹氏的皇权,从而出现一个权力集中的皇帝。这是对其他所有权势集团来说都非常不利的格局,也是他们所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那么反过来说,如果王凌、毋丘俭和诸葛诞的叛乱能够成功,他们会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尊奖王室,排除权臣吗?也是不太可能的,有司马懿的例子在前面,如果这些人成功,结果也会是他们取代司马氏,成为曹魏新的权臣,皇帝依然是傀儡,曹氏的皇权依然衰弱,并逐渐被取代。更何况,他们都是以军事叛乱来反抗司马懿的,在军事行动期间就会直接铲除一些权势集团,会更加有利于权力集中的过程。

这就是说,如果曹叡没有早死,或者继位的是一个已经成年的皇帝,能够在曹爽和司马懿两个集团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够做好曹魏内部不同权势集团的利益诉求的平衡,那么司马懿就不用发动高平陵之变,也不会出现其他权势集团联合起来推翻曹爽的诉求。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曹叡的早死实际上成了曹魏皇权衰落的转折点,因为继位的是一个年幼的皇帝,而曹魏长期以来对宗室近亲的打压又让皇帝缺乏有效的支持,只能依赖于不同权势集团之间的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曹魏的皇权也就差不多走到头了。


萧武


曹睿的执政能力

曹睿为曹丕长子,226年即位,是谓魏明帝,即位时23岁,执政13年,239年去世,时年36岁。

曹丕担心自己的儿子年轻,为儿子安排了四个辅佐的顾命大臣:曹休、曹真、陈群、司马懿。可是曹睿非常聪明,擅长帝王之术,为了自己大权独揽,攘外必先安内。将曹休、曹真和司马懿三个掌握朝廷实权的人物,轮番调往与东吴和西蜀作战的前线,基本上在京城待的时间很短,根本影响不了曹睿掌握大魏的朝廷实际权力,而且也不能干预曹睿的执政。(曹睿剧照)

在对外作战中曹休和曹真相继病死,但是他们也抵御了吴蜀两国的进攻,并且平息了辽东公孙渊的反叛,可以称之为明君了。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陈群就没有调动,对权臣的控制可见一斑了。

曹睿无子,养子曹芳即位

曹睿虽然聪明,曾经有三个儿子,但无一例外都没有到成年就夭折了。无奈只好弄了两个养子:齐王曹芳和秦王曹询。(郭皇后剧照)

曹睿特别好色,大概是因为自己的儿子早早夭折,他拼命的行走于嫔妃的床笫之间,希望能够生下自己的嫡系后代,但事与愿违,掏空了自己的身体,后代的事情也没有解决。(曹芳剧照)

239年正月27日,36岁的魏明帝病故。病故之前,急招司马懿和曹爽(曹真长子)进宫,托付后事,曹爽和司马懿成为顾命大臣辅佐曹芳,这时的曹芳才7岁,是谓魏少帝。(司马懿剧照)

司马懿被废,曹爽专权

曹爽是曹真的长子,曹睿托孤时,他被封为大将军,假节钺,简单说曹爽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

曹爽在曹芳刚刚即位时,凡事和司马懿商量,不过后来听了别人的计谋,尊司马懿为太傅,趁机剥夺了司马懿的军权。并将原来的禁卫军将领蒋济免职,各主要的军事位置都换上了自己的兄弟和亲信。(曹爽剧照)

244年,曹爽觉得自己是大将军,但是一点战功也没有。于是就起兵征讨蜀汉,司马懿劝阻,但是曹爽大权独揽,哪里肯听。结果曹爽被蜀汉的大将军费祎击败,并且造成很大的内耗,战争地区的人民怨声载道。

247年,曹爽兄弟将郭太后迁移出宫,架空了司马懿,专擅朝政,党羽遍布,并且排挤了大量的官员。在宫殿内,曹爽甚至带走曹芳的嫔妃出去玩乐,根本不把魏帝放在眼里,俨然有取代魏帝的苗头,因为曹芳不是曹睿的亲生儿子,继承帝位有瑕疵。

高平陵之变

曹爽对司马懿换是小心提防的,248年,曾派人试探司马懿的状态。当时司马懿应该啥病都没有,但是马上装病,垂垂老矣的样子,人都变得糊涂了,试探的人回去汇报给曹爽后,曹爽放心了。

司马懿在干什么呐?这些年来的征讨指挥,手下聚拢大批的将士亲信,并且暗地里培养了精锐的3000死士,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政变。在朝堂上凡是曹爽排挤下来的军队人士以及朝臣,司马懿都倾心相交,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

249年,魏明帝曹睿已经去世10年了。曹爽兄弟陪着魏帝曹芳去拜谒曹睿的陵寝——高平陵。曹爽的主要班底都参加了拜谒活动,出城前,谋士桓范告诫曹爽,他们这些掌握军权的主要人物不能一起去参加这个活动,都城军队会失去领导,曹爽不以为然。

司马懿培养的死士和拉拢的被曹爽排挤的大臣将领们纷纷出动,占据了曹爽及其兄弟的军队驻地,打开武器库,迅速装备起来一直大军,并将郭皇后搬了出来。然后他们认为曹爽兄弟有篡位夺权之意,下令免去曹爽兄弟的官职和军职。谋士桓范逃出都城,建议曹爽携皇帝曹芳到许昌,号令天下讨伐司马懿。(桓范剧照)

曹爽就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家伙,遇到这样的事情马上慌了,他仍旧留恋家族和安逸的生活,愿意投降,继续他的富贵人生。桓范悲痛地哭泣道:

“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回到都城后,家族被软禁看管。司马懿很快找了一个曹爽谋反的事件,将曹爽家族及其党羽诛灭三族,5000多人受到牵连。司马懿从此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穿越再现彼岸


我个人觉得有三点原因:

1、曹睿不是小屁孩

司马懿主要是依靠曹丕上位的,曹丕死后,曹睿继位时,已经二十多岁,是一个心智完全成熟的年轻人。而且从曹睿之后执政的手腕来讲,绝对称得上是一位颇有才干的皇帝,尤其对于底下大臣的驾驭堪称一绝。

2、能臣仍在,权利制衡

曹丕死后,以曹真、曹休、陈群和司马懿为基础成立了领导班子。当时,曹操时期的能臣干将虽然大多凋零,但曹真、曹休仍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电视剧中很多都在贬低他们)。陈群算是这里唯一的文官,他是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九品中正制”虽然在后世饱受诟病,但在当时可是最受士族阶级欢迎的制度,陈群在士族集团颇有威望。司马懿和他们相比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自然不敢轻易造次。

3、司马懿太忙

翻看历史,司马懿在曹睿执政时期,基本都在对外作战,而且曹睿对其看的很紧,国家的权利都集中在曹睿手里,从对抗诸葛亮到平定辽东,司马懿一直很忙,而且司马懿手里的军队远达不到发动兵变的实力,不过,这些年的征战,让司马懿在军中颇有威望,为其之后发动高平陵之变提供了一定的军事基础。

司马懿最后的成功,恰恰印证了郭德纲的一句调侃:“等你把他们都熬死了,你就是艺术家了”。司马懿在嘉平元年(249年)发动高平陵之变。已经70岁了,他一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曹真、曹休、陈群、诸葛亮等众多豪杰,小孩子曹芳和匹夫曹爽怎么是他的对手?


黑水布衣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在三国这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不但出现了很多的武将,更是出现了很多的谋士,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而今天我们只谈司马懿,司马懿可以说一生都是足知多谋,为了曹家三代是尽心尽力,但是却在曹家第三代继承人曹叡死去后突然发生政变,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家王朝的权利,成为了晋朝的开拓者。

那么为何司马懿一定要等到曹叡死后才发动了政变呢?

在我看来主要的有以下二点:

原因一

司马懿自认为只有在曹叡死了以后才算是自己最好政变最好的时机,因为这个时候的司马懿已经是朝中的三朝元老了,自己手下的势力分布众多,加上这时候因为年纪问题当初跟着曹操一起创业的大部分元老都已经去世,此时的朝廷中可以说以他说了算了。在当初曹叡在世时此时的司马懿虽然是有着自己的野心但是也不敢付出行动,因为这时候朝廷中还有另外的二位重臣在世“曹真”与“陈群”不过在曹叡去世后这二位大臣也是相继离去,朝中再也没有可以压制司马懿的人了,此时的司马懿才开始一步步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夺得了实权。

原因二

曹叡在死去的时候自己的还并没有成年的儿子,只有自己收养的孩子曹芳,可是这时候的曹芳才年仅8岁丝毫没有能够当好一个皇帝的能力,并且他还不是嫡系继承人。这个时候司马懿看出来了是绝好的时机,发动政变架空了曹芳自己成为了实权的获得者。

可以说司马懿在后期他所有规划努力都是为了自己的后代在着想,经过他们后代的努力,最终在孙子司马炎的手中夺取了皇帝自己改国号为晋。也可以说司马懿在三足鼎立中才是真正的赢家,虽然赢得了当时但是在后世中人们谈到三国人物首先想到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而提到司马懿却想到只有是老奸巨猾,可以说司马懿在历史的人物形象是非常的糟糕的。


谈谈历史中的那些事


简单来说,导致事情变化的因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自我内部,一个是外部条件。


  1. 司马懿作为三国中最有心机和最会忍耐的人物,其看人之彻底,识人之心非一般人能比。

  2. 自身实力的不断完善,曹丕称帝之后,司马懿得到重用,这个过程中,司马懿还是小心翼翼的,毕竟曹丕是比他爹曹操还要狠的人,同时还面对曹氏一族的实力,自我实力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是具备政变的基础了,正所谓,自身不强大,也只能吹牛逼。

  3. 外部因素,曹操之后,魏国的几个皇帝都是短命的,司马懿不仅精通兵法,同时也深谙风水玄学。曹丕死后,司马懿还不敢政变,但是这个时候已然感觉到魏国的气数将近,加之后来的曹睿,其死后,儿子都还未成年,这个时候司马懿感到时机已然成熟,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已经成长起来,司马懿自知命不久矣,这个时候就算政变成功,也要后继有人,所以这个时候,司马懿判断好“我儿稳如狗”,可担大任后,决定发动政变。

  4. 最后一个因素是综合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那就是天下环境,司马懿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后期,之前牛逼的人物都基本挂了,能够和司马懿相匹敌的已经不多,拿下一个魏国远远不够,还要合并蜀国和吴国,这正是王者之志,要不然哥们隐忍那么多年干嘛。

  5. 一拥天下,相对来说也是一个完整的晋朝,也避免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次出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牛逼人物玩的都是战略,一般人看不懂。


正点视界


司马懿三朝元老不假,但曹操一直就看不上他,而且还处处防着他,所以司马懿在曹操手下就是个打酱油的材料。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司马懿给曹丕出过五路伐蜀的主意,但五路伐蜀只是曹魏一相情愿的事情,轻易就被诸葛亮把曹魏的五路伐蜀计划给破了。

司马懿也只能继续在曹丕手下当他跑龙套的角色。

好容易曹丕死了,曹睿继位,司马懿该大显身手了,却被诸葛亮用反间计四处散布谣言说他司马懿要造反,弄的曹睿也疑心重重,索性把他打发回家养老去了。

你说曹家对他一直就不放心,处处提防着他,他司马懿怎么夺权?

曹睿死后,继位的皇帝曹芳太小,撑权的宗族曹爽又是个笨蛋,这才给了司马懿夺权的机会。

所以司马懿也只能在曹睿死后夺权。


用户2394723182969王


司马懿一代权臣,精于谋略,善于用兵,深谙韬晦,谋略才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他是曹魏的三代托孤大臣,又被人称之为: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曹丕在位时,司马懿成为托孤辅政大臣,也是曹丕对抗曹氏宗亲的主要工具。曹睿继位后帮助其四处征战,抵御诸葛亮的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却在曹睿去世后,发动高平陵政变,窃取大权。

司马懿想篡权的话,为什么要等到曹睿去世后发动政变呢?首先,曹丕去世后将曹睿托孤于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四位大臣,让司马懿好好辅佐曹睿,同时曹丕还告诫曹睿要防着司马懿,曹操还在世的时候就曾说过司马懿此人有狼顾之相,告诫后人一定要提防此人。曹睿继位后,司马懿也成为牵制曹魏宗亲的工具。曹睿在位时,司马懿开始并没有任何的实权,只是一个文官。后来诸葛亮北伐,而曹真屡战屡败,曹睿不得不起用司马懿为大都督抵御诸葛亮。虽然此时大权在握,但由于长期在外征战,还有大将军曹真的牵制,并没有机会造反。而且曹睿确实是聪慧过人、很英明的一位君主,司马懿被其牢牢的控制在手里。曹睿死后,将其养子齐王曹芳托付于司马懿,于是司马懿和曹爽成为托孤大臣。此时曹睿、曹真都不在世,就变成曹爽和司马懿之间争夺最高权位了。曹爽乃是一位公子哥,喜欢附庸风雅、饮酒作乐,将朝中之事全都推给司马懿处理,虽后来经人提醒设计夺取了司马懿的兵权,但其远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司马懿利用曹爽带着亲信大臣陪曹芳去高平陵祭拜明帝机会,发动了政变。

司马懿可以成功,也是源于曹爽乃是无能之辈,不敢破釜沉舟与司马懿一战,接受了司马懿的条件,回到了洛阳交出大将军印,被软禁起来,后来被杀。


微视集中营


古典君认为原因有三:

一,曹睿死后,便是少主曹芳即位,因其年幼而无法自己掌管朝政,故而需要辅助大臣,这是司马懿的机会之一。

二,曹爽与司马懿同为托孤大臣,而曹爽骄纵奢靡,怀有不轨之心,因而不得人心。司马懿功劳卓著,保持谦逊,深得人心,这是司马懿的第二个机会。

三,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高震主,威望遍及朝野,平时又保持谦恭的态度,自然能一呼百应,这是曹操的第三个机会。

由此三机,司马懿当然要果断出手,一举拿下政权。

当初曹睿死后,年幼的曹芳即帝位,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但曹爽的权利更大,逐渐排挤司马懿,司马懿为了保全自己也有意退让,隐忍不发。 于是曹爽更加的肆无忌惮。



爽饮食车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妻妾盈后庭,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倢伃教习为伎。擅取太乐乐器、武库禁兵。作窟室,绮疏四周,数与晏等会其中,纵酒作乐。

曹爽僭越本位,根本不把皇帝看在眼里,各种强取豪夺,简直把皇帝的后宫当成自己的家,家里放满了奇珍异宝,后庭充满了妻妾舞女,擅自将武库的兵器据为己有,日日在豪华的窟室中饮酒作乐。而且还纵容属下在外为所欲为,擅用职权,军民百姓无不痛恨。



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暗自做着准备了。

在正始十年(249)正月,皇帝离开京都前往高平陵,曹爽兄弟跟随在一起,宫中空虚。司马懿趁此良机,一举占领皇宫。让太后下诏罢免曹爽兄弟的官,消息传到曹爽那里,曹爽竟不知所措,犹犹豫豫,最终投降了司马懿,最终被诛灭三族。从此司马家族掌控了朝政,最终统一了三国,建立晋国。

欢迎评论留言!


古典君000


司马懿的个人野心也是随着实力增长和形势演变而变化的。

司马懿一开始应该并没有篡位的野心。曹操时期他的职位还不高。曹操要任用他,他还不肯去。不论他是想摆谱还是真不想去,总之这个时候不可能有篡位野心。

曹丕以后,司马懿逐渐成为当朝名将,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在这个时期,司马懿越来越表现出秀出群伦的能力。克日平辽东之类的举动可以说已经展现出了超凡脱俗的能力。率先在关中屯田则从战略上一举奠定了胜局。特别是曹睿时代前后,他的地位得到了两次关键提升:他两次成为了辅政大臣。



到了曹芳时代,高平陵事变之前曹爽的飞扬跋扈成功地将名声太盛的司马懿塑造成了被压制打击的老臣。这在高平陵事变的关键时刻可以说产生了极大影响。正是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司马懿实际掌握到了曹魏王朝的至高权力。

在处置高平陵事变时,司马懿大肆处决曹魏宗室、形成与曹魏彻底决裂、势不两立的局面,才是关键的转折点。

在此之后,司马懿不是篡位不篡位的问题,而是篡位不篡位都已经贴上牌子了。



骑虎难下。

可以说,即便到了这个时候,司马懿家族也不过就是自古以来常见的权臣模样。霍光,梁冀,废立皇帝的权臣多了去了。

然而时代不同了。司马懿家族生活在董卓、曹操之后。自从曹操把持朝政数十年最后成功篡位之后,司马懿站在权臣的位置上,已经自然而然地贴上了篡位者的标签。



可以说,实力让司马懿具备了政变推翻曹爽的能力,形势让司马懿走上了篡位道路。


历史伶俜者


大家也不能被电视剧所蒙蔽,司马懿是否真的是十年磨一剑,挥剑只用一次不好说。他大概率以前就没这个想法。很多时候想他这样身居高位的领袖代表太多利益集团了,逼于无奈身不由己也是没办法。事实上司马懿代表的是当时士族利益集团,曹魏代表的屌丝集团,这是大背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