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道菜证明你有苦过?

晨晨东方夜谈


苦过?还一道菜?有菜就不算苦!

大学刚毕业那会,参加第一份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400,但是由于我上的不是整月的班,最后就拿700块钱。很庆幸我爸帮我交了三个月的房租,所以算是有了个住的地方。也正是我爸给我交了房租,所以就不好意思再问我爸要钱了。

而那一个月,我真心觉得离开校园,社会对你的毒打算是开始了,哪时候每天上班交通费钱,跑客户的交通费,在公司同事喊着中午吃饭,偶尔还是要去,而700撑一个月确实过的很艰难!我记得那时候我去超市买了一桶挂面,每天下班回来就是清水煮面,吃了整整一个月。那时候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觉得生活真是累,够够的!后来第二个月发了工资,1400块!想着能改善生活,其实真的改变不了什么,每个月还有水电费,网费等等,落到手里的也没多少,还得要攒一些钱下来,不然下个季度的房租没有了就尴尬了!

所以那会的自己确实蛮拼的,天天出去跑业务,因为是销售,有了单子才能有提成,就是希望能改变生活现状!

现在想想过去好几年了,虽说现在的生活和那时候相比有所改善,可又背上了房贷!生活还是要继续,仍要继续努力!

生活苦不怕,你没有好的家庭背景,那只有努力奋斗下去,为自己,为家人!以为以后自己的孩子不再受你曾经受的难!




小罗纪


我是八零后,其实相比我们上一辈人,我们这一代真的算是幸福了。爸爸妈妈吃过的苦不愿我们再吃,所以他们尽全力让我们过得更好。 先在此祝全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

说到苦日子应该是上学的时候吧,我小学就开始寄宿了。每星期回家一回。那个时候学校没有食堂只有锅炉房。自己淘米蒸饭,而菜吃的最多的就只有两样:臭豆子和辣子

臭豆子很咸,拌了很多调料,能长时间保存,也很下饭。有的时候妈妈想让营养丰富些就炒些菜在里面,但那样子一般不能超过两天就坏了,特别是夏天。

辣子也是常备菜之一,菜籽油做的辣子很香,也是我最爱的下饭菜!可能是那个时候辣椒吃的太多,现在我一吃辣椒就胃疼。已经很多年没有吃过辣椒了。

记得那个时候学校旁边有人做大锅菜卖,一毛钱一勺,勺子还不小。但从来不舍得买来吃。留着零花钱到放假的时候给妹妹买零食吃。长长的辣棍儿一毛钱一根,糖一毛钱两颗,方便面五毛钱一包、、、说起这些都是满满的回忆啊,现在想来仍记得当时夏天的酷热,冬天的酷冷。但当时周围的同学都是如此,倒也没觉着苦。


阿遥爱吃蛋炒饭


以前我叫它酸酸菜,现在才知道它叫“马齿苋”,以前一种路边常见的野菜。。父母都是白手起家、辛勤劳动、努力打拼才有了现在的生活。以前从汉阳县(现在沌口开发区)转过来时(88还是89年从郊县(区)转到市区),当时父亲单位省测绘局外业队分了房子,所以我和妈才转过来的(按他当时的级别分的两室一厅)。记得当时爷爷奶奶,也就给了他们一个碗柜、几个碗和几双筷子……而在这之前,父母还要每月把生活费交给爷爷奶奶,毕竟我和妈吃喝要开销。再则,爷爷那个年代,他们的子女都偏多。。父亲这边的七大姑八大姨、和他们的子女偶尔还要过来蹭蹭饭什么的……再加上当时家里土房翻修红砖房不久,所以估计在那个年代里父母也没存下什么钱来。。后来我就读于鲁巷小学,他们当时交了学费以后手头上就没有什么余钱了,而鲁小属于省级/市级示范性小学,记得当时教学很有特色,课外还开设有音乐、手工、体育、种植、航模、无线电、绘画……等等的兴趣班和特色小组,非常丰富,费用上比一般小学要高出不少,记得当时一学期学费加杂费都得100-200,当时大多数人工资只有1、20一个月,多的也不过3、40……父母作风又都很硬派,又不愿拉下脸找单位同事邻居开口借,所以吃了一段时间那种带点酸味的、未曾见过的菜,我叫它“酸酸菜”(萝卜、白菜、菠菜、茄子、黄瓜、瓠子……这些应该属于常见。后来才知道它是野草一样的菜- - 野菜。)时至今日,我才知道它叫“马齿苋”,那种放在任何恶劣环境都能顽强生长的,犹如野草一般的野菜。。其实,现在妈偶尔还是会弄上一点来凉拌。。毕竟过过苦日子,忆苦思甜。也会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和美好生活。



辉YJH


灰菜吃过吗?吃多了脸肿。1995年我妈带我和我姐来到威海两手空空一无所有,路边有很多灰菜,我妈说58年大饥荒她们吃过,于是我们天天放学跟妈妈去路边野地里掐灰菜回去炖着吃,吃完第二天眼都是肿的,没办法没有吃的还要接着吃,后来妈妈四处开荒种地,第二年我们终于不用吃灰菜了。再后来妈妈找到了工作,闲暇之余依旧四处开荒,劳作不停,别的小孩放假到处玩,我就跟着妈妈拿着镢头去刨地,都是过穷日子穷怕了。现在母亲已经故去,每天想起她我的心里就酸楚万分,悲伤不已!





海阔天空129708546


我是90年的,当时对于60后70后80后来说我们算是很幸福的人了,条件比他们好很多,经常听60后的爸妈说他们那时候吃的是地瓜渣丸子,谷糠丸子条件好的就地瓜片配菜汤!对于我们90后来说已经比之前好了很多我们那时候吃的是白饭配霉豆腐,配炒酸菜,或者炒芋头丝。在校当寄宿生的时候我们会炒其中的一个菜带到学校吃可以很久,这样就不用在学校买菜了。我就得最能证明我苦过的就要数这霉豆腐了。

霉豆腐的做法是自己家黄豆来做的游浆豆腐或者买游浆豆腐(游浆豆腐是靠前一夜的豆浆发酵成酸浆再加到煮开的新鲜的豆浆中制作的),游浆豆腐做好后把豆腐拿到锅内煮开煮透,再放到沥水篮中沥干水分大概沥一天左右,待水沥干果拿一个竹篮放上一块白纱布把豆腐切成小块再裹上纱布把篮子放在通风的地方,气温比较高时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了,气温较低时要10天左右,当豆腐表面出现红霉为最佳品质,喜欢吃味道比较重的可以多放几天,待霉好后辣椒粉加盐和味精放到盆里把霉豆腐一块一块的裹上辣椒粉再放到玻璃瓶里,喜欢的可以当茶油,这样就可以吃了






chrry霞


我今年26岁,我小时候是在姥爷家长大的,在我的记忆里我姥爷是一个打白铁的,就是从临沂买铁皮,或者拆解油桶然后用锤子制成锅、壶、炉子、舀子、桶之类的家什的营生。我记事的时候,姥爷家已经很富裕了。 九几年就给我舅舅盖了楼房。逢年过节的时候前来道谢人情的邻里街坊烟啊,酒啊,各种好吃的把睡觉那屋塞成了批发部。我的记忆里姥爷是一个能人,大字不识一个,硬是会修锁,修手电筒,针灸等一些巧活。听我妈妈说以前的时候,小死孩到处都是。有的小孩在医院里医生都说不行了,抱回家埋了吧。然后抱到我姥爷哪里,脖子筋都软了,姥爷取出银针,丢,丢,丢,针几下,马上就哭了。再针几天一天一个样,最后就好了。我姥爷平日大烟大酒大茶。一天能喝一斤52度的黄皮汤沟大曲。烟是那种悍烟。茶叶是本地的散装大茶。



小小顷


我有苦过的那是酸菜,我生于六零年代末,那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每到冬天我的母亲就腌了好多的酸菜,而且每顿饭都炒酸菜,我的老妈呢又是山西人,还特别爱吃面食,爱吃醋,所以吃到肚子里感觉酸酸的,总想吃点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不吃这口酸菜有时还挺想念,也挺想念妈妈



莱昂部落


鸡蛋炒西红柿必须上榜!

小时候家里穷,冬天几乎都是吃白菜,炖白菜,炒白菜,酸菜,突然吃上一顿鸡蛋炒西红柿,我就想用菜汤泡米饭,结果我爸说,泡菜汤就不许吃菜,吃菜就不许泡汤!记得那顿饭就我和我爸在吃饭,时间久远不记得妈妈和弟弟去了哪里,只记得那盘鸡蛋炒西红柿……


狮子座傻姑娘


看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小时候的苦日子,我80年代初出生于江西的一个小山村,那时候虽然饭能吃饱,但是真的没有好菜吃,几个月都难吃到一次肉。记得小时候没菜吃不下饭的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酱油拌饭。那时候酱油没有老抽和生抽之分,应该算是老抽吧。煮饭的时候拿个碗,里面放半碗酱油加点猪油和盐,放在饭上蒸。等饭熟了以后就用酱油拌饭,真的,在那个年代吃起来津津有味。

想想现在的小孩子有多幸福,鸡鸭鱼肉都不愿意吃,每次吃饭还要求着他们吃。所以我们还是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虽然现在也有高房价高物价看病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但是起码吃的比以前好多了。





佛山宝哥


咸菜,我的答案是咸菜。也不能说苦过,就是对咸菜有种特别的感情,关于咸菜,我是有故事的。分享一下我的经历:


我5岁的时候,爸妈就到上海打工,是爷爷奶奶帮我带大的,每年暑假寒假我都会到上海去。去的时候都特别开心,但走的时候又特别舍不得,那年我妈妈狠下心,决定让我在上海借读一年。我记得那是98年,光借读费就得800块。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主要靠种地为生。可想而知经济压力有多大。我没有选择吃食堂,因为一个月要90块钱伙食费,所以我选择每天带饭,因为价格条件不是特别好,经常会带些咸菜。那个时候外地人在上海特别稀奇,像个稀有动物似的,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会有很多同学还有他们的家长,非要看一看我吃的是什么。“又是咸菜”,这句话我经常听到,虽然当时年纪小,但是自尊心备受打击。记得有一次中午。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本来一种方法就可以的,我非要用两种方法去做,目的就是拖延时间,等同学的家长走了,我再吃饭,不想被他(她)们看到我吃的是啥。我习惯性躲在角落里吃饭。偶尔带一次有肉的饭,我都会有一种找回自信的感觉。把肉放在一边,炫耀一下,到最后再吃。现在想想,那真是一段难忘的岁月,我至今记忆犹新。


吃咸菜不能说我苦过。我只是对咸菜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它让我学会勤俭节约、珍惜粮食;也让我懂得,做父母的不容易;也鼓励着我,要努力赚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