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电视机都有哪些牌子?哪个好用?

鸿蒙盘古


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生产大队(相当现在的村委会),购入整个大队最早拥有的一台“唐山牌19寸黑白电视机",当时价格是300多元。因为我当时是生产大队的资料员兼广播宣传员,这台电视机是我同另一人骑自行车到近20公里的镇上亲自买回来的。电视机买回来后,我们用供电部门用的高压线(9支铝线),自制成一个约2米长30公分宽的“T"型接收天线,用竹杆高高竖在屋顶上,调整接收方向及角度,用双平衡线(馈线)作天线引入线。因当时全大队只有一台电视机,来观看的人很多,我负责管理,每晚7时至10时半对外开放。晴天放在室外广场,雨天室内(室内也可容纳100多人)。


第三只眼看世间百态6


我在儿子三岁时买了一台由上海无线电厂组装的日本夏普十八寸彩电,当时价格是1450元(带光控,不带光控是1400元)。应该讲质量很好,这一开端起到目前为止,目前家里的家电都国外品牌。基本上除了电视机是菲利普外,冰箱和洗衣机(滚筒式)都是日本品牌。就目前的家电市场来看,这些品牌都是国内生产的,但核心的技术含量还是由品牌来作质量基础的。而且价格也不高。


夏明8234


我们村80年左右买了一台18吋的日本日立牌彩电,那时候村里专门垒了一个放电视的水泥台子,找专人放电视,当时看电视的人比看电影的人都多,我那时不到十岁,天天看到电视上出现再见才回家,有时候看电视的人提前回家了,电视在外面能开一夜,那时候记得看的电视剧有巜排球女将》《血疑》《花仙子》印象最深的广告是敌杀死杀虫剂还有芦丁牙膏,时间过的好快


大美滕州欢迎朋友们


第一次看见电视那是1980年,我中学毕业考上中专到长春上学。记忆里那时候在学校看《加基森敢死队》,中国女排夺冠,乒乓球世界杯拿冠军,电影《少林寺》等,那时候正是阮征,朱逢博,王洁实谢莉斯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邓丽君的歌曲,李谷一的歌曲走红的时候。


万顷波涛


第一次看电视应该是88年(霍元甲),金雀黑白。

学技术时老师用飞跃和金星黑白机图纸教学。

大概能记得的知道的品牌有:飞跃(沪)、凯歌(沪)、金星(沪)、红岩(渝)、金雀(渝)、黄山、沙巴(安徽)、昆仑(京)、西湖(杭州)、黄河(陕)、海燕(陕)、天鹅(内蒙)、熊猫(南京、贵州凯里、四川洪州)、百合、雪莲、百合花、梅花鹿、环宇(冀)、北京(津)、牡丹(京)、泰山(鲁)、星火、金凤、长虹(川)、乐声、红梅(苏)、福日(闽)。

我修过的黑白机品牌有:飞跃、金星、凯歌、熊猫、长虹、红岩、昆仑。

后期修过的CRT彩电:康佳、创维、海信、TCL、熊猫、金星、SVA(上广电)、数源西湖、夏华(厦华)、长虹、海尔、福日、高路华。

以上都是国内品牌。

电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三个阶段。

黑白CRT→彩色CRT(含背投)→PDP等离子/TFT LCD(平板)→LED/激光电视。

彩色CRT又分球形管、平面管、超平管、纯平管(单、双聚焦极)等。


翔云00


陕西省彩电产业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布局和启动的,1984年底,陕西黄河机器厂首家引进了日本彩电生产线,“黄河”彩电诞生。1985年,电子工业部在全国同时批准了57条彩电生产线,陕西如意广播电视设备厂、西安无线电一厂先后引进了日本彩电生产线。中国在1987年这一年制造出1934万台电视机,超过邻国日本,从此成为世界上年度制造电视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一年秋末冬初,陕西省政府特别召开一次表彰大会,重奖“如意”、“黄河”、“海燕”3家彩色电视机厂——这三个土生土长的企业,在当年10月下旬全国第一届彩电评比中,集体揽获第一名。陕西彩电行业从1984开始启动到1987年质量、数量排全国第一。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百余家彩电厂家中,陕西任意一家彩电企业的年产量都排在前列。

陕西电视机当年是何等风光,陕西人为此自豪。就连如今在全球市场上纵横的四川长虹,当年不过是彩电业的“小字辈”,还是陕西派人过去援建的;在陕西彩电叱咤风云的时候,深圳康佳才刚刚于当年年底拿到生产许可证。

但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彩电趋于饱和,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为了抢占市场中国彩电行业正式展开“价格战”。这是中国彩电业清理门户的第一步,颇具意味的是,发动这场战役的正是曾经由彩电陕军援建的“小字辈”——四川长虹。

当时很多厂家联名上书国务院,当时是李鹏总理在任。他对企业的上书作了一个批示:“长虹能降价,说明长虹有这个实力,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应该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实际陕西当时并没有低估价格战的威力,曾一度提出“化拳为掌”的战略,打算把三家企业整合成一家,共同发力。然而,据说海燕、如意、黄河三兄弟关起门吵了一段时间后,在合并后打谁的牌子、谁当一把手这些问题上,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此后处于盟主地位的彩电陕军逐渐走向了衰落,造成了海燕折翅、黄河向东流、如意不如意的惨状。

唯留下积贫积弱的电视陕军,“靠给外地彩电企业打零工过日子”。最后也湮没在中国彩电大战的浪潮中。

通过价格之战,长虹1990年首次荣登彩电行业销售冠军。从这年开始,长虹连续保持了多年的彩电销售冠军美誉。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烛影艺术签名


我家的第一台电视机是凯歌牌的,是好不容易托上海的亲戚买到的!那是每天晚上全村的人,甚至隔壁村的人都会拿着小板凳来我家看电视!那时候电视信号不稳定,还要时不时地去用手去调节天线!《霍元甲》,《上海滩》,《再向虎山行》,《几度夕阳红》,《血疑》,为了偷偷看这些剧,没少挨父母的打!!如今年过半百,依然有这种美好的回忆,我觉得也是一种财富!


实验云


1958年5月18日由天津无线电厂黄仕机小组试制的华夏第一屏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在大跃进热潮中,天津712厂彩国产电子管心脏一部分当时苏联的元器件生产出了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

70年代国产电视机有北京、金星、飞跃、熊猫、凯歌等。

北京

伴随着电视衍生的物品就是天线,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一根高高的铁杆上面竖起的奇形怪状的天线,信号不好的时候还要出去转转铁杆,调整下方向。虽然没有2K4K这种高清的画面,但大家依旧还是乐此不疲。这是一台黑白熊猫电视机,

熊猫

金星牌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这些黑白电视机是一个富裕家庭的象征,大部分家庭还买不起一台黑白电视机。

1980年,市民刘先生开始在天宁北路夜市摆卖成衣,“1982年就成了‘万元户’,买了一台‘凯歌’黑白十四英寸电视机,邻居们晚上都来我家看电视,我家里挤不上,干脆将电视机摆在屋外放。”

已上应该都是80后接触到了黑白电视机,现在看看90后的彩色电视机。其实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和第一台彩色电视机,都是北京牌,由天津无线电厂生产。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1958年3月17日出厂 第一台彩色电视机是1970年12月26日出厂 品牌都是“北京牌”,都是国营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

1989年8月,长虹将产品价格降低了350元,打响了国内第一次大规模价格战,让电视离更多百姓生活近了一大步,同时也为日后成为中国彩电业霸主抢占了先机,并为国产彩电走出计划经济的控制、为企业争取产品定价权、为彩电业的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长虹

1986年至1988年,市民李先生省吃俭用攒了三年工资,“才积攒了1000多块钱,买了一台‘乐声’牌彩电结了婚。”

到了1989年,由于彩色电视机显像管技术难关被中国攻破,“长虹”、“康佳”等国产彩色电视机纷纷上市,价格大幅度下降,彩色电视机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1996年,国产彩电的销售额首次超过进口彩电,一些外国品牌彩电在中国彩电技术飞跃提升,以及持续的价格战以后,市场销售日益萎缩,国产彩电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无论是哪个电器商场,彩电的销售品种大部分是“长虹”、“康佳”、“创维”等国产名牌。



米多影视说


我家17寸如意牌黑白电视机历经近20年于2004年冬光荣退休!类似下图黑色款



瓦当01


八十年代买的第一台彩电,是四川长虹厂生产的14吋,供销社五金门市价格1080元,效果很好,第二台是八十年代中后期买的虹美牌19吋,价格是2800元,广播电视局门市买的,当时正是通货膨胀,第一台电视处理给同事父亲1600元,添了点钱换大尺寸的。第一台机芯是日历,第二台是夏普,当时的国产电视就是组装厂,日本的技术输入对我国家电的发展功不可没,现在国产影视产品已经占据绝大部分市场,日本产品已几乎没有影响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