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相声大会名家云集姜昆压轴,观众为何老年人居多?

观天下39648853


因为他们讲的是相声曲艺,也只有老一代人才认为这种是相声曲艺 ,而不是郭德纲式的意淫表演!只有年轻人喜好郭德纲式相声,但是完全没有曲艺的成分。相声和相声曲艺是两种表演风格,相声曲艺是俗而不黄的表演,以讽刺丑陋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演绎出来,有细细的品味,和人生哲理。而现在的相声,就是一种迎合市场,满足饱暖思淫欲的观众心态,来换取商业利益!就因为郭德纲的相声投其所好,才换来了德云社的成功!他的商业模式成功,并不代表着他推进了相声的发展,反而,把相声曲艺变成了相声!

郭德纲确实有才,老传统的相声曲艺,他也是手到擒来,说学逗唱样样精通。可是,在如今商业模式下,他选择了金钱,已经完全走了偏路!他的笑料永远离不开两性方面,于谦的家里人都是他的梗,底下徒弟也效仿,不是拿名人当笑料,就是拿历史开涮,这种没有底线的东西,只能算是吃饱喝足,坐在一起讲黄腔调剂!


阿墨8


12月3日,为期六天的首届非遗相声大会落下帷幕,这场号称相声界最强盛事的演出,汇聚了30多家曲艺团体参加,姜昆、冯巩、戴志诚,王谦祥、李伯祥、许秀林、李金斗、方清平、付强、石富宽、苗阜、何沄伟、裘英俊、金霏、陈曦、白凯南、卢鑫、玉浩等老中青三代相声演员悉数登场。

但细心的观众发现,现场的观众以中老年人居多,并没有像某相声天团一样乌泱泱全是年轻女孩,荧光棒横幅以及堆积如山的礼物,在非遗相声大会现场都看不到。

是相声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还是非遗相声大会的演员缺少年轻市场?

个人觉得,这种现象说明现在相声的主要听众基本都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姜昆冯巩等人的受众,基本都跟他们一起老去,而其他非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们,也没能真正打开年轻人市场。

另外苗阜高晓攀李寅飞卢鑫玉浩金菲陈曦等年青一代,在一场只是配角的商演中,并不能起到吸引粉丝抢票的功能。

所以这次非遗相声大会,其实真实的展示了国内相声市场的现状:

人才凋零、创作乏力、前景堪忧。

某相声天团带动起来的相声商演市场,其实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变成了跟相声无关的追星市场。追星女孩们拿着各种应援品卖票进剧场,用“弘扬传统文化”的标语堵住耳朵,看着台上的爱豆嘚吧嘚念叨不停,自己一点也不在乎讲的什么玩意儿,她们内心只有一个OS:

我家哥哥怎么那么好看啊~

这自然是扭曲和变形的相声,或者说压根和相声没关系,即使这种现象成为主流,也应该纳入追星文化之中,而不是相声行业。

所以某天团的火爆,只是借了相声一个幌子而已,用传统文化包装出来的偶像经济,只是挥舞着带点老气的镰刀割韭菜罢了。


但这场正本清源的非遗相声大会呢?汇聚相声界最优秀的老中青三代人才,将传统相声跟新相声搭配表演,做出来的一锅口味正宗的相声大餐,结果却是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鸡肋,而且上面还沾着相声圈抱团取暖的恶臭味。

传统的没有传统味道,新相声没有新相声的活力,整个一个十三不靠的六天专场,当然这也确实是国内相声目前最高的水准呈现,但这个最高确实是惨不忍睹,马三立侯宝林要是看到这个最高水准的相声大会,估计得气晕过去。

相声这种艺术,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

郭德纲火了之后,相声其实就进入一个奇怪的逻辑怪圈,啃铁饭碗的觉得过于市场化不好,过分追求功利会让艺术变味。

市场派觉得只有卖钱的相声才是好相声,没人买票的艺术只是自娱自乐,自己裁判运动员全部包圆的无聊游戏而已。

于是大家各玩各的,偶尔还隔空打嘴仗,你觉得我LOW,我觉得你酸,谁也说服不了谁。

直到现实今日,市场派改成了追星割韭菜,把高雅当敌人把三俗当哥们;啃铁饭碗的变成了刷情怀讲格调,把市场当铜臭一样嫌弃。

这场非遗相声大会,真正是相声日落黄昏的最好展示,就像某天团商演现场的追星盛况一样,看着都够寒心的。

相声已经不是相声了。


咸鱼茶馆


这就是体制内相声和民间相声的观众群体结构,老年人走进免费——比如这次非遗相声大会——或亲民价的体制内相声茶馆,而中青年人则愿意花高价卖票走进民间相声商演剧场、尤其是年轻女孩。

前不久到上海出差、恰逢高峰和栾云平全国巡演的上海站——保乐剧院,于是花了680元买了一张算是靠前排的票、进去听德云社相声。

我一直以为,传说中的“德云女孩”应该专属于张云雷、张九龄、秦霄贤等年轻艺人的粉丝观众。实则不然,那晚台下坐的观众多数就是年轻人——而且现场最爱“刨活”或搭茬的也是女孩。

“高栾”组合的观众群体尚且如此、那么张云雷的粉丝年龄结构就可想而知了,挥舞荧光棒、千人大合唱《探清水河》并非仅仅是传说,张云雷站在舞台花了十几分钟边收礼物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妈妈级和奶奶级女性观众被张云雷圈粉的也不在少数,头条里的许多用户游客、都毫不掩饰对张云雷的热爱,理由几乎雷同:喜欢张云雷的传统唱段。

作为传统曲艺的艺人,因其年轻、干净又有不俗本土艺术才华而被女孩及大妈所关注、所热捧,这点很合乎文艺市场规律。

那么,一群靠财政“圈养”的老一辈相声演员、外加几个点缀和陪衬似的年轻演员,拿什么吸引年轻观众呢?“说学逗唱”的“唱”和“学”他们会吗?

如果不是“只要注册就赠票”(不送鸡蛋改成注册”了)、如果是以卖票形式举办这场“非遗相声大会”,别说老年观众居多、只怕是演员比观众还多了吧。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有网友把曲协的这场非遗相声大会说是一场“非常遗憾相声大会”了,真正的“非遗”是在年轻观众身边、而“非常遗憾”却留在了曲协。“非遗”对于德云社是在践行、对于体制内而言更像是在完成某项任务。

一群连真正传统戏曲、小曲小调、太平歌词都不会的、穿着西装革履、神情颇为木讷和僵硬的领工资演员,却口口声声说是在为了“非遗”——实在非常遗憾。


岑詮


非遗相声大会名家云集,姜昆、冯巩、戴志诚、王谦祥、李伯祥、许秀林、李金斗、方清平、付强、石富宽……哪一个不是大师级别的,但为什么现场大多是中老年人,而没有什么年轻人呢?这应该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相声作为曲艺的一种,遭遇着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的困境,那就是渐次地走向没落。戏曲和曲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受商品经济时代的冲击,因为商业价值不高,使从业人员收入日益减少,以致许多人一边演出一边还得为生计奔波。就是身在曲艺的人都想往外逃,这样一种现状,还怎么能吸引年轻人呢?“一日不练自己知道,两日不练老师知道,三不练观众就能看出来。”你没有真本事,可选择的娱乐形式那么多,谁会花那个时间去看你演出呢?

其次,没有新鲜的血液补充进来,也导致了曲艺表演不能吸引年轻人。练习曲艺,那是需要长期修炼的,而修炼就必须要花时间和精力。学曲艺,花时间没有人不同意,但是你得填饱肚子啊。未来不可知,现实不如意,看不到希望,自然没有多少年轻人愿意来学。没有年轻的面孔,就那么几张老脸,年轻人看着能激起多少的热情呢?

第三,没有新的优秀的作品推出。娱乐多样化的今天,你要想有很高的曝光率,你就得不断有新东西出现。而曲艺界,一个人一年能拿出一两个像样的相声都大恭喜了,更遑论什么优秀。在这样的情况下,谁愿意买票到你的剧场去空耗时间呢?有好的作品才是硬道理,可惜,曲艺界都是自己做运动员自己做裁判员。你好我好大家好,最后自然都是呵呵了。如此,观众谁会买你的账呢?

第四,曲艺界讲究传承,还采取“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只有拜进师门的人才为相声界所承认,而其他的人就不被认可。这样的一种桎梏也制约了相声的发展。只有用一种包容开放的态度,才能让相声这种曲艺形式得到再创辉煌的机会。而现在,到处山头林立,怎么能从整体上考虑相声的发展呢?相声要想吸引观众,就必须要有长远的规划,推动它的传承和发扬。

第五,曲艺没有得到商业开发,表演的机会偏少也是一个发展的瓶颈。你藏在深闺,一年露不了几次面,谁知道你呢?“酒香还怕巷子深”呢,曲艺只有走近老百姓,才能为人所认识,所喜爱,所追捧。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长处,自然就不能赢得掌声。在这样的背景下,想吸引年轻人,那可能性微乎其微——每个人都在为人生打拼,谁会为一个未知的曲艺买单呢?

第六,信息化时代的变迁,观众的人格、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发生了变化。过去,一群人聚在一起看场戏曲是平常的,那是因为娱乐方式少,现在不可能有这样的盛况。现在人们喜欢快节奏的生活,自然对一成不变的老腔老调天然地有一种排斥。曲艺几乎上是抱残守缺,怎么能吸引到观众呢?

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就决定了曲艺很难吸引青年观众的,这也就决定了到场的只能是中老年观众。而中老年观众之所以愿意买票去现场看,最主要的原因是怀旧。想想,中老年人,有几个人没有看过姜昆、冯巩、戴志诚和王谦祥等人的相声呢?

相声要正本清源这种想法没有错,但是最根本的你得把年轻人拉进来,因为只有年轻人才决定着未来。只有让他们喜欢相声,学说相声,才能让相声这种曲艺形式得到发扬光大。只有等到相声表演剧场里坐满了年轻人,我们的相声才能说是走向了辉煌,不是吗?


蝴蝶花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姜同学举办过多场演出,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过相关作品视频,只是能看到相关报道,这样的表演意义何在?



这里的名家云集,其实有待商榷。作为相声界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姜同学这几年确实够努力,到处组团宣传相声,为很多相声演员提供了很好的表演机会。但是,其效果总是难以尽善尽美。



我们说回非遗相声大会,名家云集,其观众却是老年人居多,那么为什么呢?我们好好说道说道。

作品不好笑,不创新,是年轻人偏少的原因。

其实,在非遗相声大会中,很多相声演员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表演机会,已经属于“玩票”状态,他们的作品新颖程度不足,与时代结合不多,这就使得很多年轻人对此无感。



而且,缺乏必要的传播渠道,除了现场去看,没有网络渠道可以欣赏。这也让很多年轻人不能持续性的了解他们的水平。



老年人有怀旧元素,他们的年代,这些名家相声技巧不错,作品不错,所以,得到追捧。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姜同学等一批相声演员正处于黄金时期,《虎口脱险》《楼梯曲》更是耳熟能详。



当时的观众如今大多人近老年,他们现在或许因为怀旧因素的影响,仍然支持非遗相声大会,支持这批相声演员。


尬笑天君


喜欢姜昆的相声都己老去了,其实静下心来仔细听一听这些相声,尤其是年青一代的相声演员,其实有很多还是不错的,比如马军,盛伟。郭阳,郭亮。相声新势力等等。当然体制内相声的创作和表演要受一定的约束,不能过于低俗,不能往下三路说,,,,,,相比与德云社就自由多了,观众喜欢听什么就说什么,网上流行什么段子都可以拿来创作,表演。所以老百姓喜欢听。尤其是班主郭,表演相声的实力就不用说了,是有目共睹的。其实最擅长的是包装,炒作。成功的把德云社炒作成一个受尽所谓的主流排挤打压下坚强生存发展至相声偶像天团,还圈了一大群自视为德云社保护者,天天盯着曲协,姜昆和体制内狂喷乱骂的正义使者。其实姜与郭跟本就没什么矛盾,一个国企一个个体户,能有什么交集。曲协畅议反三俗是本职工作,不然真成摆设了。所以我跪服郭大师,绝无贬意


枯藤老树喜鹊


姜昆等人向来就没有市场,不受年轻观众的欢迎。而非遗相声大会的门票都是送的,只有那些老年人没事干了才去看,反正不看白不看,年轻人则是白送也不去看。

非遗相声大会门票免费送,现场观众老人多

前段时间,主流相声即将举办“首届非遗相声大会”的消息不径而走,网友议论纷纷。如此隆重的聚会,为什么没有德云社呢?他们才是真正的非遗活动的功臣。


现在搞明白了,这种活动只有曲协成员才能参加。德云社是民间演艺团体,不属于他们的管辖范围,自然就没资格参加。说白了,这就是主流相声演员的一次大聚会。

看他们的海报做的挺耀眼的,还以为门票能卖多少钱呢,后来打听了一下,主办方担心没人来看,便直接采取了免费送票的方法,只要愿意,动动手就可以免费领票。

先关注非遗相声的公众平台,注册账号就可以获得1200积分,而兑换本次非遗相声大会的门票只需要800积分。这一下就可以兑换了,完全是免费的。

难怪现场那么多老年观众呢,他们这是没事干了,就喜欢免费的东西,来凑热闹的。换成是年轻人,即使免费送票再加送鸡蛋也没人会去看的。

与德云社的商演现场对比太明显

“非遗相声大会”听名堂就是为非遗活动做宣传的,而现场的观众应该以年轻人为主。现在相声火了以后,深受年轻人的喜欢,并且只有年轻人才能更好的传承这门传统艺术。

可是,非遗相声大会的现场与德云社的商演现场对比太明显了。德云社无论是哪个人的专场,都是满客满谷,大把的年轻人。而姜昆带领的曲协成员的专场,却几乎没有年轻人,老年人能传承的了相声吗?简直就是笑话啊!主流又一次被打脸了。

德云社随便一个能开专场的人都可以秒杀主流一大帮人。现在德云社的“九”字科徒弟都开始开始商演了,张九龄、王九龙,尚九熙、何九华,这是郭德纲年轻一点的徒弟。他们的专场都是一票难求,更别说其他人了。


同样是说相声的,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不是郭德纲,相声能有今天吗?

主流老是蹭德云社的热度

这次,非遗相声大会又是主流在蹭德云社的热度了。之前因为张云雷的带动,“非遗在身边”的活动举办的如火如荼,有很好的反响,许多年轻人都自愿加入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队伍当中来。

主流相声没市场,但他们却不甘心,眼红了,便想借德云社的东风,来了一个非遗相声大会。


可终究还是没市场,宣传再好,门票也卖不出去,这很丢人的。可那帮人厚颜无耻,就这样也要与郭德纲对着干。

毕竟主流是体制内的相声演员,有工资拿,他们的非遗相声大会专场是有政府补贴的。即使说的不好也没关系,反正不影响收入。主流多半心理阴暗,见不得别人,明明蹭了德云社的热度,还不承认,太无耻了。

主流越这样越没有好的效果,反而被观众骂得更惨,离民众越来越远了,长期这样下去,他们会越来越不行的。郭德纲都说了,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不是他自己多么厉害,都是同行衬托的,果然如此。


R娱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每个年代都有其怀念的对象,每个年代都有其流行的艺术形式,每个年代都有自己喜欢的表演者。

可能很多钢丝会说,那些老年人都是体制内发的票,不来扣工资。其实我也是听郭老师的相声入睡的,但是我不会像钢丝一样“死捧”,因为我怕有一天把郭老师捧死。

姜昆老师能够在八十年代中期到现在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必然有他独到的魅力。时代在变迁,能够生存下来就是正确的,毋庸置疑。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艺术追求,或许在他们的那个年代,只有姜昆老师能够让他们欢乐。如同郭老师给我们带来欢乐是一样的。很多网友觉得现在很多老艺术家根本就担当不起艺术家的称号,其实只是你们的孤陋寡闻罢了。老艺术家们都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艺术上追求着更高的巅峰,从资料上不难看出,每一位成功的老艺术家都有着非比寻常的努力和耕牛般的复出。没有一位像网友说的那样,是混过来的。当然其中必有鱼目混珠者,不一一列举,网友心中自然有数。

网络上但凡提起姜昆老师,都会对比郭老师来说事儿。其实这样真的就没必要了,姜昆老师被全国亿万观众熟识的时候,郭老师可能刚接触快板书。相声界的辈分这种事,嗤之以鼻。主流如是,非主流如是。

一句话,老年人喜欢老年人的,年轻人喜欢年轻人的。老年人听一段相声,哪怕只有一个笑点,人家高兴了,满足了对自己年轻时段的回忆。年轻人听一段相声,哪怕全程在笑,等相声结束的时候,你可能只停留了在对谦大爷家庭内部的无限遐想之中。

相声而已,乐就行了。


北派二爷


喜欢姜昆相声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是姜昆的同代人同龄人,有着共同的经历,姜昆的相声具有的社会性政治性色彩,传统现代结合,在老年人中容易产生共鸣。

郭德纲的相声则是面向于喜欢休闲的中青年人,内容多是纯粹的娱乐性搞笑,包含很广的社会面,很接地气。

姜郭是不同的路子,各有特色。不同的是姜走的是官面,郭扎根于民间。


手机用户张和新


中国传统相声,如果步京剧的后尘,走京剧的老路,观众面越来越窄,那可真是最要命的。京剧和相声艺术都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