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的相聲俗不俗?

山貨幫主


首先,什麼是俗?俗這個字是由人和谷組成的,所以就可以理解我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俗的!所以我們要有這個認識。

其次,什麼是雅?雅這個字是由牙和佳組成的,也就是說雅不雅全靠嘴說。雅可以理解為高雅或者文雅


最後,相聲是雅俗共賞的!相聲本身就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客觀的說,姜昆的相聲是雅俗都有的!只是姜昆的輝煌年代已經早已過去,如今德雲社一家獨大,引領相聲全球華!姜昆由於沒有新作品,老作品又過期了,導致一些人覺得他沒能力。我覺得這是不客觀的!


綜上所述:姜昆的相聲俗不俗,關鍵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姜昆,你說呢?


大史亂談


姜昆的相聲可不俗,和郭德綱的相聲走的完全不是一個路子。而且,姜先生現如今早已經不說相聲了,已經去主持大局去了。而他的其中一個任務就是反三俗。所以,你如果說姜先生的相聲俗的話,那不是找不自在麼?

姜先生早期的相聲

姜先生早期的相聲屬於新時代的相聲,那個時候不興師父、徒弟那一套,也不興什麼自幼學藝那一種。只要是你有喜劇的天賦,只要是你喜歡錶演,那麼你就可以成為相聲演員。於是,在那一代的相聲演員中有當過廚子的、有當過跑堂的……等等。姜先生就是那個時代的相聲演員。早期的相聲屬於新時期相聲,既然是新時期相聲,那就要和舊社會的相聲區分開來。

於是許多撂地的東西都被剔除乾淨之後才能拿到演出的舞臺之上,你說這個時候的姜先生的相聲還能低俗麼?

姜昆後期的相聲

這個後期應該是自梁左先生去世之後開始算起。梁左給姜先生創作了不少的好段子。可是梁先生去世之後,姜先生也就創作乏力了。沒有好段子也只能吃些老本了。而且,這個所謂的新時期相聲也變得徒有虛名。越來越多的主流相聲演員說的相聲不再好笑,使得相聲走進了低谷期。相聲差一點就完了。

既然主流相聲沒了市場,姜先生也就不再說相聲了,扭頭就去主持大局去了。

但是,既然是主持大局,反三俗必須是第一要務。從06年至今,姜先生依然不斷的在重複相聲要反三俗。意思很明顯,自己的相聲是高雅的,個別人的相聲才是低俗的。

至於說的是誰,看官們心中都有數。


娛扒府


實話說,姜昆年輕時相聲還可以,有幾段經典相聲。但是後來名氣大了,就一心想升官發財了,就開始投機鑽營了,再加上相聲基本功不紮實,文化程度低,不會創作,說的相聲一段不如一段。特別是跟戴志誠搭檔之後,更是狗雞巴不是了,讓人噁心。


即洋洋又灑灑


通俗不是問題,本來就是大眾藝術,群眾喜聞樂見是最大成功。庸俗就是問題了,陳詞濫調,毫無新意。相聲本來是立足批判諷刺的藝術,揭示社會問題,調笑民間百態,郭德綱相聲做到了,輕鬆詼諧裡面有嘲諷也有包容。


用戶7654196880735


看來郭水軍及綱絲,文化知識實在不敢恭維。怎一個俗字了得?姜昆作品俗,俗在民俗,俗在通俗。俗在車間地頭,俗在樓道電梯,俗在工地,公園,與生產,生活,辦公,相關。

郭德綱的俗,俗在骯髒,低級趣味,俗在葷段子,黃段子。俗在屎尿屁。

說到這裡是不是錯怪郭水軍了?也許他們不是不懂而是故意把接地氣的民俗,通俗,與腐朽的庸俗,下流的媚俗,低級趣味的低俗混為一談。混擾視聽,欺騙社會,矇蔽大眾,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難道黨中央號召文藝界反三俗不對嗎?錯了就勇於承擔,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才能少犯錯誤。


孤鴻牛虻走天涯


您說呢?如此照像裡的“老太太yin槍刺青天”,虎口遐想裡的“大姑娘小媳婦”,祖爺爺的煩惱裡,對捧哏的說“您都56歲了,剛生出來不是這麼大吧”? 廢話連篇俗不可奈……,你說他俗嗎?

在相聲“打針”裡更是胳唧你笑,他的相聲無根基,不要談功底深厚,因為即不會唱也不會逗,就是那個年代的宣傳隊裡的產物,如果不是馬季先生去兵團演出,姜昆更是無緣曲藝界。



曾經他和李文華先生一起說相聲,大部分觀眾看貫了老一輩相聲的表演,剛看到有個年輕人說相聲感覺新鮮,所以姜昆趕上了好時候,並不是他在業內享有多資深的資格,誰知道、後來冒出來了一個郭德綱?


老郭是愛相聲,說學逗唱樣樣精通,把自己的德雲社搞的有模有樣,德雲社弟子云集,四處演出還商演到一票難求,此時的姜昆坐不住了,心想“不能讓一個民間團體把自己吃公家飯的給比下去呀”?

反三俗!其實他自己最俗,不瞭解他的俗,可上網一查,他的相聲俗也不俗?他就有著那種:吃不著葡萄,就說“酸”的典型特徵。(圖片來源網絡)


蘭竹ZLZ


關於姜昆的相聲俗不俗,還真不知道咋說了,真正知道相聲是怎麼一回事,原先感覺自己也能說相聲的,有嘴就行,可是聽了郭德綱的相聲後,才知道說相聲與說笑,搞搞笑,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郭德綱的相聲是老天爺安排好的一樣,男女老少都喜歡,關於相聲高雅與低俗之爭,多少帶點政治色彩在裡面,是謀些人用來嚇唬人的工具而已,是無能,心虛的表現,文藝是必須是要人民群眾喜歡的才是硬道理,相聲不是工具,就是表演給大多數老百姓的娛樂形式,真的用不著上升的那麼高說三道四的了。


用戶7162569721938


郭的牛氣沖天折射出的是相聲的無奈!市場化好嗎?進體制好嗎?

錢非萬能,沒錢萬萬不能!

我們看郭!郭的牛也為共帶出了幾眾弟子!但兩眾被叛!他這是俗是雅!是掉大牙!

再看趙本山,有幾個徒弟被叛!沒有!

姜昆有這方面問題嗎?也沒有!

一個不愛惜自已羽毛的鳥,一定不是什麼好鳥

一壞而己!

本來是一個,可以內部解決的問題!競硬讓郭搞的雞飛狗跳!

如果郭,連兩個曾經的愛徒都擺不平!這裡的擺平是讓二人迴歸,而不是讓其消失!

那麼郭牛氣昇天的背後一定是相聲的消失!

而有這種危機意識的只有楊儀!

那陽光的相聲人

最後一句,老薑讓賢吧!讓楊儀去整合相聲!讓相聲再次煥發生機吧!


峽頻奴


姜昆是老藝術家。姜昆是相聲大師馬季的徒弟。我很欣賞,姜昆的相聲。


2134403742


個人認為沒有雅與俗。雅與俗本來就是一回事。茉莉花香味的重要成分是吲哚,也是糞便的重要成分。花香裡,吲哚濃度高過萬倍,逼近糞臭味。所以香臭尚且同源,況雅俗?

時也勢也,姜昆是有他的貢獻的。在那個時代,這樣的相聲就是好的,就是時尚,人們喜歡,它存在就有他的道理。姜昆對幽默也有他的理解,在他的作品中外化得並不差。至於創作能力確實不敢恭維。妙趣網生……。

但是這與雅俗並無關係。

郭德綱是很難得的,是難再出的。包括于謙的捧更是可遇不可求。能對相聲本身有這麼深的理解,又懂得包裝自己,營銷自己,把能耐賣出去的相聲演員極少。一般人有一點就很難得,郭德綱佔全了。貢獻也不用多說。他最大的貢獻就是讓更多的人再次瞭解了相聲,看到了這門藝術裡有價值的,精粹的部分,以便更多的人從事它,將它延續下去。而這一點,怎樣做到?不靠老百姓,靠陽春白雪?雪並不能充飢,只能觀賞。

而且這與雅俗並無關係。

所以,這與雅俗並無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