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底叶被粘虫吃了会影响产量吗?

波儿书香年华


最近几天,小帮手不断接到朋友留言,反馈今年的玉米粘虫发生太严重,叶子都快被吃光了。

种植玉米的朋友都知道,玉米粘虫是玉米生长中危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专吃玉米的叶片,影响玉米正常的光合作用,如果发生严重,并且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减产,严重的直接绝收。

那么,今年为啥玉米粘虫发生这么严重呢?

小帮手了解到,今年很多地方受洪涝、冰雹、干旱等灾害和异常天气气候的影响,导致本次粘虫的大爆发。

据一些种植户反应,春玉米种植区域,玉米已接近收获,现在发生这么严重的虫害,肯定会对产量有影响,具体影响多少,还得看防治的效果。

也有村民感概,昨天去地里打药时,刚打完一垄,一看身上粘了十几条粘虫,太吓人了,而那些发生严重的玉米,用手晃动的话,能掉下来几十条,在加上现在玉米这么高,打药都不好打,这该收获了,遇见这事,你说愁人不。

另外,小帮手看了下最近的玉米行情,华北、华中的收购价,大概在1800元/吨左右,而玉米主产区东三省区域,目前价格不是很明朗,不过可以判断的是,在今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在加上本次的粘虫灾害,小帮手个人观点,今年的玉米价格应该不会太低。

虫灾已经发生,玉米种植户目前要做的就是赶紧积极防治,首要目标就是要保证产量,不管下半年的玉米价格如何,产量高了才能挣的多,大家说呢?




农民晓朋


当然有影响!那有粘虫只吃底层老叶,不吃上面嫩叶的道理?只要发现底层玉米叶上有粘虫,恐怕上面嫩叶已经被粘虫吃光了。粘虫危害如果不及时防止,共危害后果是毁灭性的,减产,甚至绝收。

在我国华北、黄淮海平原干旱地区,粘虫是高发区,今年华北玉米干旱少雨,粘虫可能呈几代危害,近期可能是二代粘虫危害期,玉米产区要切实做好防治工作。粘虫是玉米叶面虫,防治上以叶片、叶鞘为防治重点部位,要既杀虫,又灭卵,以绝后患。

常用药剂参考如下:①杀灭菊酯、氯氰菊酯、敌杀死兑水1000倍液叶面喷雾;②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兑水1000倍液叶面喷雾;③氟苯虫酰胺、氯苯虫酰胺兑水10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5天——7天喷雾防治一次。

玉米粘虫危害性极大,成虫有迁徙危害能力,对没有粘虫危害的玉米田块也要防治。玉米喷雾杀虫剂后,为了玉米尽快恢复正常生长,要叶面喷雾98%磷酸二氢钾300+0.04%芸苔素内脂30克兑水30公斤。玉米苗期发生粘虫危害后,喷雾杀虫剂后,可追施一遍尿素,每亩10公斤,在封行后,可追施氯化钾5公斤/亩、氮磷钾复合肥5公斤/亩。一定要把粘虫消灭在雌雄分化期之前。

粘虫防治,重在防控上。要及时除草,杂草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体,玉米苗期要喷雾乙草胺、乙莠、莠去津,把杂草消灭在萌芽阶段,玉米封行后,如果杂草丛生,可用有机磷、半衰期短的农药对浓密杂草进行灭除。玉米干旱往往伴随粘虫的发生,要对玉米及时抗旱,杜绝粘虫繁殖危害环境。

玉米粘虫危害大多发生在苗期至封行期,危害叶片、叶鞘,使玉米无法正常生长,抽雄、“插梭”,从而影响玉米产量,粘虫一般先危害叶鞘部位,再危害叶片,底层叶片危害了,中上部叶片可能被吃光了。在粘虫防治上,重点要苗期至抽雄前。粘虫有长途迁徙危害能力,往往危害一块玉米地,会迁徙到另外一块玉米地继续危害。玉米苗期开始10天喷雾防治一次,危害高峰期5天——7天防治一次。玉米遭受粘虫危害,肯定对产量有影响的。


长江老农


玉米底叶被粘虫吃了会影响产量吗?

我没有看到你的玉米长势如何,你只是说粘虫吃了玉米的底叶。依我个人的经验判断,如果只吃了玉米的底叶,那就不是粘虫了,很可能是蟋蟀吃得。这种情况,在玉米快成熟时多有发生,玉米下面的老叶会被蟋蟀啃食成网条状,或者小洞,影响肯定会有的,但不会太大。如果你的玉米地真发生了粘虫,可就要提高警惕了,那可是毁灭性的害虫,不可能只吃玉米的底叶吧?



粘虫的危害特别大,我说了粘虫是毁灭性的害虫,一旦发生,不及时除治不旦会减产,有可能还会造成绝收。粘虫喜欢嗜吃新鲜的嫩叶,从作物的顶部开始,直至把庄稼吃成光杆司令。站在粘虫发生严重的地方,就能听到粘虫“咯吱”“咯吱”吃食庄稼叶片的声响。所以,对于玉米粘虫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防治,才能保证玉米的收成。

防治玉米粘虫应该在3龄以前除治最好,不要看到玉米的叶片吃光了再去治,那就晚了。防治粘虫的农药使用平常用的除虫剂就可以了。如: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苏云金杆菌农药,这两种农药击倒力强,药效持久,无残留。



七、八月份正是粘虫爆发的高峰期,据说有的地方已经严重发生。所以,如果你的玉米地块真的发生粘虫了,就赶紧防治吧,千万别太大意了,因小失大。


乡野老农


玉米粘虫在黑龙江这边为害不重,跟年份有关。但最近几年有上升趋势,特别是玉米连作多年,玉米秸秆残处理的不好,雨量较多等原因,发生比较严重。

粘虫吃了玉米底叶:在粘虫的初发期,粘虫集中发生在玉米新叶上,咬食玉米基叶叶片,造成缺刻,孔洞、甚至全部叶片。致使玉米由于缺少叶片制造养分而停止生长,甚至死亡。存话下来的玉米生长缓慢,长势变弱,有的不能正常结棒。还由于粘虫造成的伤口,感染了其它真菌或细菌病害,产生次生伤害。所以,粘虫宜以防为主,提早防治。



一、幼虫的鉴别

如图,幼虫头顶有八字形黑纹,头部褐色黄褐色至红褐色,2~3龄幼虫黄褐至灰褐色,或带暗红色,4龄以上的幼虫多是黑色或灰黑色。身上有五条背线,所以又叫五色虫。

二、发生及危害规律

粘虫危害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1、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2、当一块田玉米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纵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

3、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 降水过程较多,土壤及空气湿度大,气象条件非常利于夏玉米田块粘虫的发生危害。

4、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在发生区域成带状分布,与大风,地质、气象条件紧密相关,有偶发性和爆发性的特点。



三、防治措施

幼虫防治重发区需要普遍防治,一般发生区需要及时挑治。 玉米粘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每年春季由南方省份迁入我省,为害拔节孕穗期的小穗。

1、成虫防治,要利用粘虫成虫趋光、趋化性,采用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无公害防治技术诱杀成虫,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2、幼虫的防治时间,黑龙江哈市以6月中下旬,防治指标为玉米田虫口密度30头/百株。

防治时亩用50%辛硫磷乳油75-100克、或40%毒死蜱(乐斯本)乳油75-100克、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对水40公斤均匀喷雾。

3、诱卵、采卵另外可利用成虫产卵习性,把卵块消灭于孵化之前。具体做法:从产卵初期到盛期以后,在田间插设小谷草把,在谷草把上洒糖醋酒液诱蛾产卵,效果很好。

4、农业防治,成本低,效果好。

(1)调整种植密度。粘虫喜湿热环境,玉米密植固然可以提高产量,但是,也为粘虫创造了繁衍的温床。

(2)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菜刀砍蚂蚁


今天有位玉米种植户问了小帮手这样一个问题:他家种植的玉米,遇到了不小的虫害,导致叶片基本上全部被啃完,只剩下光秃秃的茎杆,想问问该怎么办?能补救吗?

针对这种现象,相信大多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玉米叶片大部分被啃食之后(面积大),基本上是不会再长出来了,接下来具体该怎么办?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分析:

一、苗期

如果玉米处于苗期,不超过5-6片叶的时候,有2种办法,大家可以参考下。

其一,可以尽快毁掉,种植生育期较短的玉米品种,如果还想种植原来的品种,要看播种时间是否来得及,因为有些农户第一次种植玉米时间较早。

其二,查看根系是否完整,以及下面第一片叶片是否完整,如果都正常的话,可以留一小部分进行割苗,近几年来,割苗技术争议较大,可以做个试验(面积不要大),剩下的大部分按照上面第一点操作。

二、中后期

如果玉米生长到中后期,发生了较严重的虫害,就不能按照苗期时来解决了,受灾面积较大,毁种后,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种植一些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可以是蔬菜,减少一定的损失。

不论采取哪种措施,很重要的一点,要知道什么害虫造成的?注意做好防治措施,才能保证补种的作物不会再次受害。

能吃食玉米叶片的害虫主要有2种,一种是玉米粘虫,一种是草地贪夜蛾,两者有很多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玉米粘虫是多年来很常见的害虫之一,而草地贪夜蛾是今年刚传入我国的害虫。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针对玉米粘虫和草地贪夜蛾,大部分的农户选择喷施杀虫剂防治,可用药剂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虫螨腈、溴氰菊酯、虱螨脲等等。

大家都知道在玉米中后期,玉米蚜虫,还有玉米螟的危害很严重,对玉米的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先说一下蚜虫,我们玉米在出天穗以后,如果遇到干旱高温天气,蚜虫会在玉米的天穗上分布的密密麻麻。玉米蚜虫主要影响我们玉米的授粉,导致玉米授粉不良,间接造成玉米在成熟以后出现秃尖的现象,严重的情况下,能导致我们玉米减产30%-50%。

另一个就是玉米螟的危害,在前期我们是可以通过喷雾来防治住的,但是到了中后期,玉米螟开始为害玉米穗的时候,我们通过打药防治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现在就给大家讲一下,如何通过前期防治玉米虫害的发生,来保证我们中后期不至于受到这些虫害的影响,从而保证我们玉米的产量。

第一个方法: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也就是一米十到十三片叶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丢心计对玉米进行丢心,可以用3%辛硫磷颗粒剂,加5克7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搅拌均匀后,对玉米进行丢心,这样做不仅能防止防治玉米后期玉米螟,还能防止后期的玉米蚜虫。

第二个方法:我们可以采用40%的氯虫苯甲酰胺,加上噻虫嗪复配,在玉米的大喇叭口时期进行喷雾。由于氯虫苯甲酰胺和噻虫嗪的持效期比较长,这两种药剂复配以后,是完全可以去预防后期玉米螟和蚜虫的危害的。这两个方法,我们因地制宜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皖乡小飞


在小麦收割之后,就到了播种玉米的时间。而玉米种植地区大, 北方地区相对于南方地区比较干旱,适合玉米喜阳作物的生长。当然在玉米生长的阶段,很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导致长势缓慢,直接影响到每年的玉米产量的问题!

解决玉米虫害问题

对于玉米粘虫我们具体要怎么解决?一起随小瓢虫看看! 当玉米还在出芽阶段就要开始治疗防护了!


原因有三:

1.玉米粘虫的幼虫是以玉米叶为生,如果粘虫严重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玉米叶片会被吃的精光。

2.不同领段的粘虫对玉米叶的危害程度不相同,领段的幼虫只取食叶片,叶片只会留下大小深浅不同的洞口,而3龄阶段的幼虫就有可能把长出来的玉米叶子全部吃光,只留下玉米叶脉,这个时期的幼虫危害是最大的,甚至会造成一季度的玉米绝收,产量几乎为零。

3.降水多时,玉米粘虫会大幅度上涨,当降水增多的时候,玉米种植户就要加强防护了,防治黏虫大幅度增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注:这种害虫增长非常快,15天左右就可以长到1寸左右,一旦大幅度增长,几天就可以把玉米的叶全部吃光!

粘虫发生的原因:

一般黏虫的发生分为两个阶段:

1.浇地灌溉阶段;

2.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 粘虫属中温好湿性昆虫,最适温度,最适相对湿度为

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套播田,小麦、


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因为此类地块营养高、温湿度比较适宜,适合虫卵的发生。并且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

1.进行农业防护

,在小麦收割之时,清理田间的秸秆,杀死隐藏在田地间的虫卵,从而减少田间虫卵的基数,在粘虫幼虫发生期,可利用中耕除草将杂草及幼虫翻于土下,杀死幼虫,同时也降低了田间湿度,增加了幼虫死亡率。

2.生物防护,

可以投放天敌进行防治,喷洒农药白僵菌防治,可以明显的减轻病虫害。

3.使用菌虫净,可以使用它稀释之后进行均匀喷砂,喷洒的时候要以雾状结构的形式,保证玉米叶子表面和背面都要喷洒到,

每亩的喷洒量可以根据具体而定!不但可以彻底的杀死玉米粘病,还可以杀死其它难搞的害虫。比如:蚜虫、红蜘蛛、菜青虫等一系列的虫子。可以增强作物的新陈代谢,强化叶片保护膜的角质,


乡村大米


玉米棒子的生长是靠根吸收养分,加上叶子光合作用来生成玉米粒子的。底叶被虫子吃了,当然会影响产量。必须及时打药消灭害虫,保证玉米生长。避免减产。





豫周乡村小王


玉米叶被玉米粘虫啃食肯定会影响产量。玉米叶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玉米叶被啃食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玉米粘虫是一种爆发性害虫,会对玉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当玉米粘虫啃食完玉米叶片,只剩叶脉时,玉米就会绝产。

发现玉米粘虫要及时防治:

1、用3%克百威颗粒剂2-3粒,撒在玉米叶心。

2、玉米粘虫3龄前每亩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3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3、3龄以上0.5%甲维盐30-4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





冰原落雪


玉米底叶被粘虫吃了以后,对玉米的产量没有任何影响。

如果玉米在前期发生了粘虫,只吃掉了最底下的两三片叶子,只要彻底消灭了粘虫和钻心虫,根据我们这里多年的经验来看,当年的玉米产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为当玉米长高以后,最底下的三:四片小叶子己经基本上见不到阳光了,也起不到光合作用了。所以,最底下的几片小叶对玉米的生长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因此,对玉米的产量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关于这种情况,以前在我们这里也发生过这种事情,但是,最后玉米还是照样获得了大丰收。


少利17


玉米底叶被粘虫吃了不会影响产量。

现在玉米都长的成型了

长成型后授粉完了,这时期下面叶子没了也没事,吸收基本是玉米灌浆用,上面必须有叶子,要光合作用才能循环。

害虫要防治

玉米上面特别是尖上嫩叶不能被吃,要不真的影响玉米灌浆,也就影响产量,打农药是必需的。


如果玉米没有长成型,影响还是很大的。

因为这时需要生长,光合作用达不到一天的量,养分吸收就不够,也就影响了生长,和正常的比会差很多。

所以不要忽略这种情况,希望能帮到你,喜欢请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