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承包一片山,可能有一萬畝地左右,種植什麼東西比較好呢?

我是農民阿林哥


開發旅遊線,種別別墅肯定賺錢。要想在種,養殖方面賺錢的話,除非……。


放下昨日的回憶


一萬畝山已經足夠大了,別說種植什麼,那是山啊,是高低不平,沒有路的。有那雄心壯志,那資金可流水一樣,要多少人?讓幾個農藝師在這上面紙上談兵有用?沒用。

我們老闆也足夠大了,一次性用9千萬包了5萬畝,開始也雄心大志,帶了三十多個農藝師,工程人員轉轉一個多月過去了,弄來弄去,還是一條決策先開好路,再來決策,幾十臺挖掘機一年多才將路開好,光路坯(3米寬毛路)就去了二千多萬,設計還得重新開始。後來幾十個農藝師上山設計,弄了半月上交材料大同小議,就要這些農藝師們承包,結果誰也沒那膽,老闆就覺得不實際,發發他們工資讓他們走路,還是讓附近農民三百多家分割再包。才走上正規道。時間己過五年多了,老闆都將近把錢投完了,還是稀稀靠農民每年上交支撐著,一年產出不夠老闆開銷。還是他自己做生意上有點起色維持著。

一萬畝種植一樣植物,由於太大各地高低,水源,溫度,陽光情況大大不同,又是山,肯定不太好做事,只有再分包下去,各承租種植不同品種才是出路。


老艾葉


山場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對於懂得經營的人來說,是財富,而對於不懂得經營的人來說,是累贅,這話一點不過分。同時一萬畝山場,對於沒親臨大山、爬過山的朋友來說,永遠也體會不到它的概念,體會不到承包經營它的艱難。基層林業作為一個目前經營著8000多畝林場的林業工作者,對這個問題的觀點值得提問者借鑑。

1萬畝山場開發,建議以用材林種植為主,高效經濟林為輔的總體經營策略

1萬畝山場,在沒有道路的前提下,跋山涉水繞山一圈一天走不完,因此這麼大規模的山場,個人建議以種植用材林為主,雖然獲取收益時間略長一點,畢竟種植用材林相對簡單,技術要求不高,經營粗放,投資也較小,而且收益穩定,風險相對也小,方便操作。同時,可以在山腳、地勢平坦的谷地等,因地制宜的根據自己喜好和市場需求,開展一些經濟林種植,縮短經營週期,提前獲取經濟收益。

北方地區可選擇速生槐,南方選擇杉、松、桉樹,較為穩妥。

1萬畝山場開發,需要籌措2000萬元以上資金,才能確保經營活動正常開展

林業投資的典型特點是投資較小,投資期限長,但收益穩定,投資風險小。但1萬畝山場的開發,投入資金不是小數目,按照目前的勞務價格,保守的估計,整個山場造林投資結束,至少需要2000萬元以上,而且沒有核算山場流轉費用。

以基層林業2016年營造400畝杉木林為例,山場為採伐跡地,修路的錢節約了,清灌工作也節約了不少資金,但每畝也花費了300元,種苗(含補植)每畝150元,栽植(含補植)每畝200元,三年撫育,每畝每年300元(每年2次),合計每畝造林成本1550元,加之非採伐跡地的清灌、修路,每畝造林成本至少在2000元左右。本地專業承包造林的工程隊開價也在每畝2500元左右,所以每畝2000元是預算的最低限度。

1萬畝山場開發,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工作團隊,100人以上穩定的工人

開發1萬畝山場,基層林業建議首選要組建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安排專人負責苗木,專人負責安全和生產,專人負責協調各方面關係;其次將山場分片,分別承包給不同的工組施工,以便於督查質量,落實責任;最後可以與當地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溝通,爭取項目傾斜。

總之,1萬畝山場開發是一個較為龐大的工程,而且多為人工密集型勞動,所以至少需要100名以上有一定實踐經驗的工人長期參與,才能滿足工程需要,施工中各種工傷事故也在所難免,因此建議將所有工人購買足額的意外傷害保險,這個是必須的,經驗總結。

綜上所述,開發1萬畝山場,如果沒有特殊因素(如帶著某項目去發展),建議直接種植速生用材林,一個經營期結束(一般25年左右),會將您的投資雙倍奉上(不考慮物價因素,考慮的話,收益更高)!基層林業單位經營的8000畝林場,初步估算價值已達4000萬,由於投資早(1995年連續建設),那時工價低,累計投入不過400萬元,收益還是非常可觀的。


基層林業


一萬畝?其實並不算大!也就相當於兩三個自然村。

第一,先簽個合同,不能少於50年!最好是長期!

第二,成立一家生態莊園,產品運營和生產團隊要分開。

第三,種植規劃和產品定位。最好是高度機械化管理和純生態有機種植。合理劃分片區。產品不宜太單一也不能太分散。

第四,個人建議,按照養殖區+林果區(地上種林果,地下種中草藥)+生活作業區+觀光區來設計。

第五,建議成立自己的農業藥業深加工科技型企業。一律會員制銷售。(當然,前期肯定是行不通,因為一萬畝太少了,自建企業+生產基地,一萬畝遠遠不夠。)

第五,必須要融資。想必你個人投資一定有限。如果無法融資,就無法做大做強,只能是生產原材料,產品初加工,附加值和發展潛力太低。

第六,如果你真的有大筆資金,建議你直接成立產品加工企業,原材料基地可以和政府,農戶簽定合約互利合作。但一般只能做低端產品,因為農村農民不可能有機種植,也做不到有機種植。

第七,最差就打造一個林果基地,只生產初級產品!當個土財主!

其實,想幹什麼,倒不如說你能幹什麼?

(真正的機械化生產前期的人力物力成本很高的!科技型深加工企業也需要前期更大投入)

別問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是一個小小的村長!





鄉野小莫


什麼都別種,在山地種什麼都是虧本的,因為不能使用機械化耕作。什麼都別養,除了鵝。少量種植玉米,10畝以內,收穫以後,大量購買鵝苗,聘請養鵝的技術人員,以放牧飼養的方法養鵝,大約半年後成熟賣掉。每隻鵝大約3、4公斤,賣60元左右,利潤大概20元。養殖牛、羊、兔、雞豬鴨都是虧損的。牛羊看起來很賺錢,但是育種成本時間相當高,實際上是虧損的。其他的飼養成本非常高。只有鵝,商品性最好:大部分食草,少量精飼料,需要飼養的時候鵝苗可以一次性買齊,不拖時間,好管理。銷售的時候,認準賣給過橋米線店。祝你發財。


紅一哥


兄弟,有勇氣啊!

千萬要安排好資金,你這一萬畝不知道地租是多少。資金安排不好的話三年後你會破產破到偷渡路費都沒有。

一萬畝坡地只能種果樹,基本三年後四年見效,一畝最少一萬塊的成本才能有產出。如果沒這點本錢,建議轉讓一部分,或者找人入股。如果了也要量力而行,第一年投入控制在三分之一。切記。留足後兩年,三年的投入資金,不然死的會很慘!

切記啊,留夠錢,不要貪大,有一千萬只能做三百萬的規模!這是農業特性!




滇邊吳啟雲


兄弟,你這個問題,還真的是個問題!

首先,你的表達有點不符合實際情況。

你都已經承包了一片山,卻還不知道具體畝數,有點說不過去吧,什麼叫可能?你用“大概”會比較合適點。

你既然敢誇下海口承包了一片山,起碼你早就有了自己種植的計劃的。

另外,你不曾說出那片山的海拔高度,地理位置、山是否靠近公路,山上現在的植物生長狀況,少了數據分析,很難給你準確的建議或者答案的,至少你是哪個省份的都不夠具體,如何幫你分析呢?

既然是承包,肯定是準備種植某些商業物種,以便賺更多的錢。

如果山的海拔比較高的,只能種著樹木之類的,幾年才收割一次的,不用因為人工而支付工錢;倘若山比較矮,可以種著季節性的水果產品,每年都有收成,最主要的是工作比較方便,效率高。如果山裡沒有公路之類的,出去全靠人力,那麼,成本就得不償失了。

很多地方的人都喜歡跟風種植橘子、茶籽……到後來,堆死了自己,還賣不到好價錢,虧了人工,還沒人要。


語過添情9527


我們種的一大片南瓜🎃,聽說今年價格好就中了幾十畝地



瓜皮啊鳳


朋友這是大手筆 一萬畝山林 可是不小的一片土地 現在國家對山林投資也有要求

是不是靠近旅遊景區 如果靠近旅遊景區 那可能就會禁止搞養殖

可以考慮旅遊經營 現在遊客講究的都是吃、喝、玩、樂都來點新鮮的玩意,基於這種原理 也可以把山林圈個院子 在院子裡面散養點土雞、鴨子之類的,客人可以現抓現做,同時可以開闢一部分放養一些野豬、山雞、黃麂之類的野味,現殺現做客人就更感興趣了

當然這得有當地旅行社和旅遊局的支持,將您那裡定為定點餐飲接待單位

養殖野兔最好 養殖食用菌最好,利用當地的原料生產食用菌,市場好

如果土地比較貧瘠,不妨考慮發展一些食用菌生產 對於土質要求不嚴格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廢舊資源 比較適合你說的成本可控制,比較安全,而且市場需要量也比較大

以上是我個人的養殖經驗 希望可以幫到你 也歡迎你關注我 我會定期分享我個人的養殖經驗 謝謝





錦睿山貨


如果有一萬多畝荒山,該如何經營呢?按照個人理解和附近人經營荒山的心得,依靠自己的專業知識,@農耕子 為你解答,希望能為你提供幫助。

1.最好看看荒山上原本的植被是什麼,適合什麼,就種植什麼。

如果這片荒地上到處都是連翹,就可以將雜木林砍掉,結合整枝施肥等管理,在補植一定數量的連翹苗木,就可以減少種苗數量,還可以提前獲取收益,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分佈有毛慄樹,就可以嫁接板栗和栽植優質高產的板栗樹種;如果有軟棗樹,就可以嫁接柿子樹,也可以大面積栽培柿子樹;如果有大面積的華山松,並且能夠結出果實,那就發展華山松吧;如果有大量的花櫟樹,就可以管護並栽培天麻、香菇、木耳、豬苓等;如果有山核桃存在,就可以栽植核桃。植被就是生物進化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代名詞,只要有野生的存在,就一定可以栽植人工培育出來的的優良品種。


2.同一個荒山,也有不同的海拔高度,也有陰坡陽坡,也有低窪地和乾燥地,有厚土,也有瘠薄地,所以,不同區域就可以安排不同的經濟林類型。這就是因地制宜,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3.宜林則林,宜牧則牧。

尊重科學,尊重自然規律,是承包荒山的基礎,如果有一大片都是草地,說明了這個地域就適合牧草生長,就可以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降雨數量、灌溉條件等選擇不同的牧草,可以養殖大量的家畜和家禽,也可以飼養野生動物,不過需要一定的資質和條件。



4.林下養殖。

荒山相對於耕地較差,密度低,產量也很低,有大量的空間沒有利用,完全可以林下養殖土雞等,既可以增加腐殖質含量,又可以消滅雜草,減少病蟲害發生一舉三得。

5.合作經營。

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一個人沒有能力整治大面積的荒山,可以利用各種方式吸引資金、人才和投資,整合資源,減少基礎設施成本,提高技術含量和整體影響力。



總的來說,承包荒山,其實就是治理荒山的一種途徑,需要相關部門支持,需要金融部門融資,需要有志之士參與進來,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變成金山銀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