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官場獨樹一幟,認為“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

在郯城縣基層黨員幹部教育基地裡,有諸多當地走出的歷史名人。他們以廉潔耿直為人,以公正無私立身,歷千年而不敗,經萬世而流傳。

其中,有一位徐勉,更是以其奉公守節、一心為民的作為,在渾濁汙穢的官場氛圍中獨樹一幟。

徐勉於公元466年出生在郯城。他的父親徐融,曾為南昌相。徐勉幼年喪父,家孤貧但早勵清節。他自幼篤志好學,才華出眾。

他在官场独树一帜,认为“财聚则人散,财散则人聚”

齊永明三年,18歲的徐勉被召為國子生,從此一心學習,精力無怠,讓同齡人肅而敬之。祭酒王儉每次見到徐勉,都會讚歎“此子非常器也”,有宰輔之量。

齊王朝後期,王室成員為爭奪帝位互相殘殺,政治風雲變幻不定。徐勉進入官場後,在政治上十分謹慎,富有遠見卓識,在激烈角逐的幾個政治集團中,他果斷選擇了雍州刺史蕭衍。

齊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十一月,蕭衍在襄陽起兵,次年九月圍困都城建康。這時徐勉十分主動地趕到新林謁見蕭衍。蕭衍滅齊建梁,當上皇帝后,對徐勉十分重用,不斷提升其職務,直至中書令。

天監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大舉攻魏,朝中政務軍務十分繁忙。徐勉當時已是吏部重要官員,但因為他是秘書出身,極有文才,為了不延誤軍機,梁武帝讓他“參掌軍書”。徐勉本來就是一個十分勤勉的人,工作本身也確實繁忙,他因此往往要隔幾十天才能回家一次。他家養了一群狗,因為他回家次數少,間隔時間長,這些狗都不認得主人了。他每次回家,都要引起它們的狂吠。畜生們完全把主人當成了陌生人,徐勉既感到好笑,又覺得無奈。有一次他感嘆說:“吾憂國忘家,乃至於此。若吾亡後,亦是傳中一事。”後一句的意思是:我死了後,如果有人寫我的傳記,群犬驚吠倒是件值得一記的軼事。

天監二年,徐勉任尚書吏部郎,四年後又升任吏部尚書,掌管了選官用人的大權。主管吏部,位高權重,這在很多人看來是得了“肥缺”,是以權謀私的好差事。可徐勉卻用權唯公,不徇私情。唯其如此,他才能做到尊重和愛惜人才,恰當地使用人才。梁簡文帝蕭綱評價徐勉一生的主要功績,就是“舉直斥偽,校名責實。朝有進賢,野無遺逸”。

徐勉在家常與門人聚會聊天,大家談天說地,氣氛融洽。有一次,一位叫虞暠的門客見徐勉聊得很高興,便趁機提出能不能給安排詹事五官這個職位。詹事五官是掌皇后、太子家中之事的官員,看似級別不高,但責任重大。徐勉一聽,馬上變臉,十分嚴肅地說:“今晚只能談些風月的閒事,不要在家裡談什麼公事。”虞暠碰了釘子,才知道自己打錯小算盤。自此以後,再熟的人、關係再密切的人也不敢再來“走後門”了。“只談風月”的故事流傳後世影響深遠,徐氏後人為緬懷徐勉的高風亮節,將堂號定為“風月堂”。

明朝有一位吏部尚書叫湛若水,為官清正廉潔,他一向以徐勉為榜樣,對徐勉十分推崇,曾說:“徐勉持正於梁武之朝,而卻虞暠之請……可以為吏部之法矣。”吏治的清濁,關鍵在於選官是否公正,所以湛若水又說:“惟公也,故好惡以正,而邪正自明。建官惟賢,位事惟能。若徇私情,則不賢者進而賢者退,天下豈有不亂哉!”

徐勉公正無私,做到了選賢任能。他主持吏部多年,各種出類拔萃的人才雲集朝廷,這些人有世家子弟,也有寒門後生,可謂人才濟濟。在講究門第的梁朝,徐勉精通譜學,所編撰的《百官譜》,以明士庶、備選舉為義,打破門第觀念,選用了一批出身寒門的才俊,如將“家世農夫”的沈峻任用為五經博士;裴子野在地方上做個小官,家裡貧困但為官廉潔清正,又精通史學,徐勉將其提升為著作郎。

徐勉還撰立《選簿》,改革官制,“其制開九品為十八班,自是貪冒苟進者以財貨取通,守道淪退者以貧寒俱沒矣”。由於徐勉制定的新官制突破了“上品無寒門”的九品官制,確定了完整的品官序列,一律按能力和政績選拔人才,杜絕了“以財賄取通”的惡習,吏治清明,帶來盛世氣象。直到唐朝,賢臣魏徵還對此讚賞不已:“凡數十年,濟濟焉,洋洋焉,魏晉以來,未有若此之盛。”

徐勉為官三十多年,他的門生故吏多次勸他,趁著位高權重,置點產業。有的勸他購置田園,有的勸他開設商店客棧,或者購買商船搞點水上運輸,也會經營生利,給子孫後代聚斂一筆財富,致仕(退休)後也可享享清福。這樣一些意見,徐勉都“拒而不納”。徐勉回答說,自己本來出身於貧寒之家,世代清廉,因為保持了先人的風範,又得到了好的機遇,才得到如今的高官厚祿,並非是自己有什麼才幹。如果還不滿足,當了大官,又想發大財,再去憑著權勢建莊園、開邸店、買船經商發大財,那就是貪得無厭了。這並不是要學漢朝的公儀休那樣不與民爭利,只是想避免後代為爭奪財產而鬧得一塌糊塗……

徐勉為官清廉自守,堅持不置產業,是因為他對財富有著自己的看法。徐勉認為,聚斂財富太多會惹禍招災,財聚則人散,財散則人聚。他平時常把自己所得俸祿,拿來賙濟親族中的窮困者,基本不營置家產,並要求兒子也把自己的收入“分贍內外大小”,因此家中並沒有多少積蓄。

徐勉中年時,也曾在城郊購置一處小園,他並非要在這個小園內種植穀物蔬菜以獲利,而是打算挖個池塘,種一些樹木。以此寄託他的情懷,賞心悅目。又因郊外土地閒曠,今後可以用來建住宅。將來他退休了,就可以在小園裡自由自在地生活。

後來,小園的前面被徐勉施捨割給宣武寺,已不方方正正。對此,徐勉給家人說,住宅不過是人生旅途上一個小客棧,何必那麼奢華宏大呢?他還說,古往今來,豪門富翁一個跟著一個,高大門樓的上等府邸,房間連接著房間。但房子的主人一旦死去,又變成誰的住宅?

由於徐勉的數年經營,小園已初具規模。園內桃李茂密,桐樹和竹子也都成林。園內一條條小路,水渠連著田溝。如果蓋上樓臺,建成曲折的水上亭閣,登臨眺望是非常美的。園內小土丘草木茂盛,藤蘿交纏讓人產生興致;小水溝內長著很多茭白,湖裡有很多菱葉與荷葉。

後來,徐勉在小園的東面給兒孫營造了兩處房舍,需要不少經費。於是,徐勉只得將小園賣給了韋黯,得到一百兩銀子。

徐勉在垂暮之年,鄭重其事地給長子徐崧寫了一篇《誡子書》。他這樣告誡兒子,古人說把清白的名聲留給子孫,不也是一份很豐厚的遺產嗎?古人還講,把整筐的黃金留給子孫,不如教他們攻讀一門經書。仔細研究這些言論,的確不是空話,能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他雖然才能低下,但有自己的心願,幸得遵奉古人這個教訓去做,就不敢半途而廢。

徐勉敬仰前賢,遵奉前賢遺訓,終生潔身不貪,言傳身教,矢志不渝地踐行,他說到並做到了,為子孫樹立了榜樣。他還告誡兒子,大凡當長兄的,都非常不容易。為人行事要使內外協調一致,別人無閒話可說。一事當前,先考慮別人然後才是自己,這樣才會受到尊重。老子說,如果一個人能把他人的利益放在前面,別人也會把他的利益放在前面。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能獲得巨大的好處。

到了晚年,徐勉處理公務已很勉強。在冬天的太陽下,夏天的陰涼處,良辰美景之際,處理公務閒暇之時,他會拄著柺杖,穿著木屐,在簡陋的園林館中走走。他有時到池塘邊看游魚,撥開林木聽鳥鳴。一杯寡淡的酒,一曲琴音,在他心裡,都是安樂。他告訴自己的孩子:我不再過問家中具體細務。從此以後,我再也不過問你們經營農田之事,你也不要同我再說這些事。即使遇到唐堯時的大水或者商湯時的大旱,我又不是大禹和湯王,我能怎麼辦?假使管理有方,賺個盆滿缽滿,這是你等的幸運。即使遇到這樣的事,也無需等候我的意見。

徐勉清簡尚義的精神為後世許多文人墨客和政治家所推崇。如宋孝宗時,尚書左僕射陳俊卿,一生清廉正直,年老時沒有給子女留下金銀財寶、高屋廣廈,卻留下一紙《示二子》:“興來文字三杯酒,老去生涯萬卷書。遺汝子孫清白在,不須廈屋太渠渠。”

徐勉的《誡子書》是家訓文中的名篇,至今仍然能給人深刻的啟迪。他的清廉財富,一直熠熠生輝。今年以來,郯城縣紀委堅持“四個面向”,挖掘諸多和徐勉相似的廉吏故事、官箴等,努力打造立體化廉政教育網絡。

(大眾日報客戶端 記者 盧昱 通訊員 宋兆瑞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