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

放纵3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糖尿病神经性病变。

什么是糖尿病神经性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损害了人体某处或多处神经系统、影响了人的感觉(感受冷热、疼痛等)、运动等功能的一种病变。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

糖尿病神经性病变有什么表现?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各种表现都是不同功能的神经受损造成的,受损的神经不同,临床表现不同,而且可以有多个神经受损、多种表现同时存在的情况。可急性发作,也可表现为慢性过程,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等。

(1)感觉症状以肢体疼痛居多,晚间为重,也可出现麻木、痛觉过敏、感觉减退等。

(2)运动症状则可表现为肢体无力、动作不灵活、行走不稳等。

(3)自主神经症状包括出汗过多或过少、流口水、头晕、心慌、呕吐、腹泻、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糖尿病神经病变怎么发生的?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是非常明确,大致是由于长期高血糖通过影响神经微血管而导致神经供血减少与血液粘度增加,引起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造成神经缺血、缺氧而逐渐发生的。它的基本病因是长期控制不良的高血糖。

1.戒烟、戒酒,合理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病因治疗:控制血糖和血压、纠正血脂异常、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

3.对症治疗:控制疼痛、改善神经病变引起的麻木等不适

4.手术:比如外周神经减压术,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流和疼痛。

<strong>

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strong>1.控制总热能,这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2.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

3.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如鱼、牛肉、鸡蛋等。

4.减少脂肪摄入量、控制油炸食品 。

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多食蔬菜。

6.戒烟戒酒。

7.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

<strong>


减重医生梁晓宇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当血糖控制不佳或者病程较长时,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明显升高。

神经病变常见表现

1、双侧肢体的疼痛、麻木不适,多于夜间较重,疼痛程度从蚁爬样到电击感不等。对于疼痛严重者多需要中等强度以上镇痛药物治疗,如普瑞巴林、曲马多等。

2、肌肉萎缩,运动神经病变会导致肌肉的萎缩,影响单侧肢体时,可发现两侧肢体明显的粗细不均。


3、影响自主神经时,可出现胃胀、神经源性膀胱、异常的出汗或者皮肤干燥,有时会出现一半肢体温度觉异常,患者常诉一侧肢体好像在烤火,另一半肢体在敷冰。

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表现为面瘫(面神经)、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眼睑下垂(动眼神经)。

5、影响坐骨神经、股神经时,可出现对应下肢的远端麻木疼痛,并可以放射到臀部、腰部。


心内科豪斯医生


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不稳,就越容易发生神经病变。我们的神经遍布全身各处,一旦发生病变就会累及各个器官,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最重要的是,神经病变的病程较缓,很容易被患者忽略,延误治疗。

今天,“问上医”帮大家盘点7个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帮助大家提前发现,尽早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具体症状

1. 疼痛、四肢麻木

感觉神经是负责收集感觉刺激并向大脑传递的神经,感觉神经病变后,患者会出现异常的疼痛,最初为脚趾、手指疼痛,逐渐呈对称性向上发展,脚背、脚底和手掌。晚上最为严重,很多患者一碰床单等物体也会感到刺痛,无法入眠。

感觉神经发生病变后,患者四肢还会感到麻木,即不能感觉物体的形状、冷热和压力。这类患者感觉不到水的冷热,有的甚至脚上扎了钉子都感觉不到。

四肢麻木,感觉丧失的患者更容易受伤,出现顽固性溃疡。因为血糖太高了,血液太粘稠,到不了足部创伤位置,伤口没有新鲜的血液久久不见好。

2. 肌萎缩,痉挛或肌无力

运动神经是将大脑发出的指令传递到肌肉的的神经,当运动神经发生病变后,受其支配的肌肉会随之表现得收缩无力,甚至瘫痪。就像一根皮筋,紧绷的时候,弹力好,损伤后就会变得疲软。运动神经病变的患者易于崴脚,走路也不稳,像踩在海绵上。

3. “瘫痪”

运动神经发生病变后,受运动神经支配的肌肉会萎缩,甚至瘫痪。例如,面部运动神经发生病变,病人得面瘫。肠胃运动神经发生病变,肠胃蠕动会减弱,会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胃动力瘫痪的症状。

4. 血压异常

支配血管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血管的收缩会出现异常。患者会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即在躺卧时,血压正常,站起来后,血压突然下降,头晕、心慌,眼前发黑,有的患者甚至会昏厥。

5. 心跳异常

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心跳就会出现异常。该快的时候 不快,不该快的时候瞎快。比如说,患者在休息的时候,心率竟然达到了每分钟100次,患者心慌气短。但在运动时,心跳却开始偷懒,导致心、脑、肾等器官供血不足,严重的还会发生猝死。

6. 皮肤干燥、瘙痒、出汗异常

支配汗腺分泌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病人会有出汗异常的症状,即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不该出汗的时候直冒汗。有的病人原本是“汗脚”却突然变成了“干脚”。

自主神经损伤导致汗腺分泌减少,再加上长期的高血糖环境,皮肤黏膜会处于慢性脱水、营养不良的状态,最终引起皮肤顽固性瘙痒。

7. 性功能障碍

支配生殖系统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男性糖友会出现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5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率高达70%。女性糖友则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性冷淡等症状。

既然糖尿病神经病变这么可怕,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吗?

目前还没有能彻底解决神经病变的药物,所以一定要提前预防。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预防神经病变的方法:

(1)实时监测,严防高血糖

高血糖是神经病变的根本,所有糖友一定要按时检测,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服用口服降糖药的糖友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每周测选2~4天测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的2型糖友,需要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要监测空腹血糖和晚饭前血糖,如果空腹血糖达标了,再测餐后血糖。

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在6.0~10.0mmol/L之间就是正常的。

(2) 细心照顾自己的身体

  • 糖尿病患者尤其要加强足部护理,外出时选择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吸汗的袜子。
  • 每日用温水洗脚,按摩,洗脚前用手测试好水温。
  • 容易发生皮肤干裂的患者可选用PH值中性的润肤霜,每天擦拭。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糖尿病会引起脑血管病变,也可能影响脊髓,表现为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失常,还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和阳痿。

周围性神经病变也分很多种,其中感觉神经病变非常常见,主要表现为末梢神经炎,其症状为肢体疼痛麻木,还可伴随感觉异常,如灼烧感、蚁走感,触觉过敏。但患者真正受到高温、寒冷、刺伤等刺激时,却没有正常的感觉,因此容易受伤而不自知。

此外,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比较多,患者经常表现为面部和躯干部大汗,随便吃个饭,稍微活动下就大汗淋漓,有的病人则是半身出汗。这些症状都与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关。

为了及早的发现神经病变,患者需留意四肢的异常情况,当出现感觉失灵、异常大汗、手脚麻木时,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

为了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除了要控制好血糖,还应补充一些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E、硫辛酸等,能够帮助防治神经病变。对于已经出现了神经病变的患者,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麻木的药物。


糖人健康网


肢体麻木,双脚麻木是糖尿病并发症的神经性病变,中药可以治疗,2018年,合肥大铺头的周开江,70岁,双脚麻木二年,我用中药三剂就基本好了,复诊时送了两瓶茅台酒以示感谢,至今一年多了没有复发。



京城名医张一帖


(医患家特约回答:全科陈医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变,占所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0%以上。从临床表现上来讲,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步向近端发展,呈手套袜子样分布范围,一般从下肢开始。以感觉障碍为主,主要表现为疼痛和感觉异常,比如钝痛、灼烧痛、刺痛、刀割样疼、麻木、发冷、虫爬感、发热、触电样感觉等。有时也伴有程度不同的自主神经症状,而运动障碍相对较轻。发病也比较隐匿。

二、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指的是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动的神经,比如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内脏器官的神经,这类神经病变往往很少单独出现,常伴有躯体性神经病变。反之,有躯体性神经病变的糖尿病病例中,通过功能检查,发现某些程度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可高达40%。可是一旦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则预后可能就比较差。自主神经病变在心血管系统主要表现为休息时的心跳过速、突然站起时血压明显下降、无痛性心肌梗死等;在消化系统则表现为恶心、饭后腹胀腹痛、呕吐、便秘、腹泻等;在泌尿系统表现为排尿不畅、尿不尽、尿潴留、尿失禁,且十分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三、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这种类型的神经病变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的剧烈疼痛和痛觉过度敏感,在下肢远端最为显著,也可以影响到整个下肢、躯干或手部。常伴有肌无力、萎缩、体重减轻与抑郁。


四、脑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性单一脑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是动眼神经麻痹。起初表现为复复视,几天内会发展为完全的眼肌麻痹,还会出现上睑下垂和瞳孔散大。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一般在6-12周内自发恢复,但可以有复发或发生双侧病变的可能性。


糖尿病神经病变本身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所以,当确诊为糖尿病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做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并且之后至少每一年都要筛查一次。除此以外,还要做到严格控制血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延缓并减轻并发生的发生。


医患家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初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察觉,往往是患病后若干年后出现,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表现。

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表现有:手臂、手掌、手指、大腿、足部感觉到麻木、疼痛、刺痛感,有些患者常感觉两条腿就像被针扎一样,经常疼得夜不能寐,而有些患者疼痛感不明显,即使热水溅在手上,也没有什么感觉,或表现为四肢无力。有些表现为吃一点东西,胃就堵得慌,容易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有时出现头晕、乏力、直立性低血压、排尿困难,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女性阴道干燥等。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异常症状,以及发现足部体温降低、足部感觉迟钝等,就要及时就医。

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主要措施有:

1、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积极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

2、控制饮食,少量多餐,主食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少吃高热量的食物,以免引起血糖、血脂升高。

3、坚持科学锻炼身体,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5天。

4、定期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至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筛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等。如果已经合并有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者,应每隔3-6个月筛查一次。

5、做好足部护理,每天泡脚,并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穿软底的鞋和棉线袜。


糖尿病之友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的并发症。由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可以导致神经发生病变,主要累及的是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较少累计,因此主要表现在感觉异常方面。今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怎么预防以及怎么治疗。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

1.主要是感觉症状,通常从下肢靠近脚底端开始,会出现疼痛、灼烧、针扎、刺痛感,有时为感觉到寒凉。这些症状在夜间加重,有时疼痛会严重影响睡眠。

出现肢体的麻木,如同蚂蚁在爬,非常难受,越挠越痒


2.自主神经发生病变之后会产生如下症状:四肢少汗或无汗,皮肤变得粗糙、干燥、皲裂,并且容易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尤其是下肢)。随着病情加重,还可以影响到胃肠道功能(因为自主神经要负责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出现腹泻、脂肪泻、便秘等症状。

还可以引起心率失调


3.有一部分患者(13%)的患者由于控制膀胱的神经出现病变,会出现排尿困难,无法排尿的症状。


4.男性病人有一半会出现阳痿,这是由于管控阴部的神经受损导致。女性表现为月经紊乱,性冷淡和阴部瘙痒。


糖尿病神经病变症状非常难受,临床上,医生能够做的工作很少。

1.治疗上主要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2.给予维生素B(B1,B6,B12),可以改善神经功能

3.神经节苷脂-1可能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因此有的医生也会用这个

4.如果有疼痛的患者,可以给予卡马西平(但是一定要注意副作用问题)


糖尿病患者神经一旦出现病变,真的是非常痛苦的,因此,重在预防。

预防的方法就是一个,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规范治疗。通过药物+改善膳食结构+加强运动 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人体探索者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说很严重的病,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却没有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结果糖尿病不断发展引起了各种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这样一种并发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中枢性神经神经病变,第二类是周围性神经病。另外周围性神经病变又可以分为很多种类,这些神经病变会影响患者的一些感觉。感觉神经病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神经病变。严重一点的中枢神经病变就是包括脑和脊髓在内的的病变,结果就是肢体和运动会有影响,并且排尿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慢性的病发症,周围神经病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而关于神经的病变最直观的就是表现在我们身体上。常见的症状是身体会感到麻木,受到刺激不太灵敏。或者是身体上出现一些疼痛腹胀或者便秘等症状。还有的患者会很容易出汗,这是交感神经受到了损害而导致的。

这些症状可能在夜间比较严重,将身体都裸露在外,可以使疼痛减轻。慢性且长期的糖尿病患者几乎都患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这种障碍表现在消化道心血管等等地方,甚至会影响泌尿生殖系统导致排尿障碍、尿失禁的情况。

当患者出现了这些情况之后就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去治疗。对于预防神经病变,最重要的就是把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15年,擅长糖尿病等内分泌科常见疾病的诊断。


医联媒体


糖尿病神经病变就是指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外周微血管病变,阻碍了神经细胞的营养供给,导致神经缺氧缺血,逐渐造成神经损害,这在糖尿病患者中是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

在早期,可能患者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但在肌电图检查中会出现异常结果,比如神经传导速度变慢等。后期,逐渐在四肢出现一些症状,包括感觉神经的病变,比如肢端麻木感、针刺感、发冷或灼热感、蚁行感、踩棉花感等异常感觉;感觉减退,即使没有穿戴患者也感觉好像戴了手套穿了袜子,对冷热痛等感觉敏感度降低甚至丧失;还有一种是感觉过于敏感,触觉极其敏感。以上这些症状一般在下肢更为明显,从指端逐渐向上发展,而且通常双侧对称。另外还有运动神经的病变,导致受运动神经支配的肌肉萎缩,出现比如面瘫、眼睑下垂等。

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诊断。只要满足一下几个条件,就可以确诊:第一,有明确的糖尿病史;第二,是确诊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第三,临床症状与上面所述的症状相符;第四,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第五,有临床症状者,在踝反射、针刺痛觉、震动觉、压力觉、温度觉等5项筛查(在医院做)中有任意一项异常者,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在5项筛查中有两项异常者,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神经病变。如果按照上述还无法确诊,就要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患者可以按照症状先自行进行初步判断,再前往医院进一步确诊。

糖尿病神经病变主要还是要依靠患者良好控制血糖,改善生活方式,来减缓病程的发展。一旦发生,可以通过神经营养和修复、改善微循环、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紊乱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对于已经受累的系统只能通过一些对症治疗来缓解不适,改善生活质量。

就这些啦,谢谢!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