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大同博物馆 photo by 郎叔

去了很多的历史博物馆后,这是我的一个心声。请原谅一个词穷的人的粗鲁。

今【大同博物馆】入口大厅中央,有一头接近三米高的巨大铜牛,背景处则是一副内容清奇的北魏长卷画像。特别之处是,被簇拥在骑马护卫队伍中间的主子,都是坐在牛车上的。为何?原来马上争天下的鲜卑人,当时却以乘牛车最为尊贵。可以想象,彼时骑马的人见到乘牛车的,心里肯定是暗道一声: 牛逼!

然而,鲜卑人的牛,决不止是拉车的牛。远不如匈奴、契丹、突厥等名声响亮的鲜卑,可能是最被后世大众所低估的北方古老民族。

1.建立统一的中国北方王朝

发源于呼伦贝尔大鲜卑山噶仙洞的鲜卑人,从白山黑水的东北森林迁徙到广阔的北方草原,并结束了五胡十六国乱世建立了北魏,和刘宋并立于中华大地的南北朝时期,以及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是上过历史课的人都大概知道的鲜卑人的民族伟迹。

魏孝文帝,是不折不扣的汉粉,不仅要求鲜卑族人全部cosplay汉服,还要说汉话、改汉姓,用汉人的制度,迁到汉人的都城洛阳,和汉人通婚。正因此,对后世鲜卑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当然也埋下了北魏王朝分裂的种子。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北朝

2、创造了大唐盛世的基因

北魏没能实现的中华一统,被留着鲜卑人血液的后裔实现了。

唐,继汉之后最强大的中华盛世。开创者李渊,母亲就是鲜卑人,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大司马独孤信的四女。此独孤信了不得,虽然自己没做过皇帝,但却是三个皇帝的老丈人,长女是北周宇文泰的皇后,七女嫁给了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四女则是李渊的亲妈(尊“元皇后”),“一门三皇后”,堪称中国最强老丈人,史上绝无仅有独此一份。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比老爸还多一些鲜卑血脉,一半来自他的母亲,鲜卑望族、随定州总管窦毅的女儿,还有四分之一来自老爹李渊。算起来,约有四分之三鲜卑血统。体貌上也更接近胡人:浓眉大眼、深陷的眼窝、胡须微卷,身形勇武。这么看来,爷俩儿推翻鲜卑化汉人杨坚篡夺的隋朝,某种程度上也算得上是对隋文帝大肆诛杀鲜卑北周宗室的反攻倒算了。

大唐,就这样在鲜卑人后裔的执掌下,开启了中华盛世。就连承载着千秋帝业的长安、洛阳,它的设计和建造者,都是隋朝时期的鲜卑子孙宇文恺,“凡所规划,皆出于恺”。两个城市成为当时的世界超级大都市,日本人甚至直接Ctrl+C复制到了奈良和京都,并保留至今。

3、让佛教在中国空前发展

佛教自汉朝时期传入,南北朝是发展的分界点。在此之前,佛教在我国属于本土化阶段,用魏晋玄学的底子来解释和传播佛教,被称为“格义佛教”时期。简单说,就是对佛教这种新思想还处于不是太明白,只能用传统黄老思维来理解和解释的阶段。类似于我们学英语时用汉语拼音来标注读音的方式。至十六国时期,佛教经典才在龟兹国东来的鸠摩罗什大师的领军下,有了大量翻译成果。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云冈石窟 photo by 郎叔

到了南北朝,混乱的社会分裂消除,南北各自一统,北魏皇室十分推崇佛教,大兴土木,修建了太多的寺庙,佛教开始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时期。拓跋鲜卑定都平成(大同)时,修建了云冈石窟,佛像面貌还是少数民族之像,弥勒佛彼时还没有发福,喜欢交叉双脚立坐。后来迁都洛阳,又造龙门石窟。汉化改革后佛教造像风格也受到了影响,经过唐、宋的演变,弥勒佛已然成为如今挺着大肚子的布袋和尚了。四大石窟的另外两个石窟,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虽始于十六国时期,但也在北魏时期大兴,如今也有不少北魏遗存。

佛教在中国的兴盛,直至中国成为现代佛教的中心,可以说要极大地感谢鲜卑一族的。

4、成为后代一些主要民族的祖源

经历过历史上太多的民族融合后,今日之汉族,其实早已不是血统上的民族了,而是文化意义上的汉族,融合着历史上诸多民族的血脉。鲜卑,无疑也是如今汉族人的祖源之一。这个还要从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说起。

前文说过,改革要求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这基本上就是完全要成为汉人的节奏。老大放话,必须要先带头施行,于是拓跋宏改姓了“元”,其他一些主要宗族大姓如“独孤”改姓了“刘”,“纥骨”改姓了“胡”,“拔拔”改姓了“长孙”、“丘穆陵”改姓了“穆”等等,几十个就不详列了。可想而知,现在很可能有些汉族的人,当年或许就是来自鲜卑。金庸宇宙里的绝顶高手独孤求败,若是生逢此时,那就是“刘求败”啊,妥妥地名字就败了。

现在比较公认的经过DNA检测认定的鲜卑直系后裔,是主要聚居于新疆伊犁地区的锡伯族,我们环游时专门去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的锡伯历史博物馆。

锡伯族是最为能征善战的民族之一。这么说吧,中国国家到地方射箭队的半壁江山,都曾经是锡伯族的天下,从射箭国家队教练到奥运冠军,都有锡伯族人的身影。当年伊犁边患严重,为剿灭善骑射的准噶尔部,乾隆特意下令将祖居东北的锡伯族勇士1000余人携家眷迁至伊犁,这就是史诗般的锡伯族“大西迁”。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锡伯民族博物院 photo by 郎叔

这批勇士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后来很多人都因赫赫战功而被御赐绘像紫光阁。

当你在电视剧《远大前程》中看到佟丽娅弯弓射箭时不要怀疑,作为一名锡伯族女子,那是她的民族基因,来自锡伯,也来自鲜卑。

另一个继承了较多锡伯族血缘的是土族,注意不是土家族。当年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在今青海、甘南地区建立了一个独立国家,鼎盛一时,唐朝时曾被封“青海王”,唐末为吐蕃所灭。吐谷浑余部经过多年的民族融合,逐渐发展为如今该地区的土族。我们去过西宁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看了民族历史和民俗表演,看起来装扮似蒙古风格,文字使用藏文和汉文,崇尚藏传佛教和萨满教,非遗活动“轮子秋”又和朝鲜族非常之像,看来民族融合的程度非常之深。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 photo by 郎叔

再说蒙古族,近年线粒体DNA研究比较发现,东周时期的东胡和汉晋北朝时期的鲜卑族,以及今天的蒙古人种具有很大相似性,且与文献及古今学者的很多分析相同,表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也就是说,鲜卑很大几率也是蒙古人的祖源。关于蒙古族的起源,当今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始于呼伦贝尔地区的蒙兀室韦,也就是当年鲜卑的一支。留着鲜卑人血脉的后裔,妥妥地继唐朝盛世后,又建立了疆域空前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

满族,始于女真,先秦时期称肃慎。与东胡、濊貊并称东北三族。东胡,鲜卑的祖先;如今的满族与鲜卑的后裔锡伯族,几乎没有多少差别,都说满语,信萨满教,民俗也基本相同,可见两个民族历史上进行了较大程度的融合,那么后世之满族和古老鲜卑之间恐怕也存在着某种血缘上的联系,并建立了又一个中华史上的统一帝国。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鲜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怎样惊世骇俗偏偏又低调地淡出的存在。不过行走在北中国的旅程里,这个名字恐怕会经常浮现在你的眼前,让你知晓它曾经的伟大。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锡伯民族博物院 photo by 郎叔

感兴趣者在旅行时不妨可以探寻一下,相关目的地包括:呼伦贝尔的【拓跋鲜卑历史文化园】、【大同博物馆】、大同的【云岗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 伊犁的【锡伯民族博物院】、西宁的【彩虹部落土族园】、兰州的【西秦宫-鲜卑文化博物馆】、鄂尔多斯的【蒙古源流博物馆】、呼和浩特的【盛乐博物馆】等。(完)

牛逼的鲜卑丨亲子环中国400天手记

关于郎叔

400天环中国亲子旅行教育者

新华社、华盖创意等签约摄影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