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不要因“陰謀論”而分心

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以來,我們面對的不僅是不斷擴散的疫情和嚴峻的防疫工作,同時還有來自我們身邊、網絡輿論和來自國際社會的各種聲音。

這波疫情將會如何影響中國2020年經濟?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否會讓中國變成外國人眼中的“疫區”?如何理性看待網民對於某些國家在疫情中一些行為的不滿?我們應該從這次疫情中吸取什麼樣的教訓?針對這些問題,觀察者網採訪了國際問題專家、同時也是武漢人的金燦榮教授。

【採訪/觀察者網 戴蘇越】

觀察者網:金老師您好,最近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作為一個武漢人您的感觸和牽掛一定更加強烈。

金燦榮:是的,從我們家自己的情況來看,今年確實是很不尋常的。我們家也有人病倒了,後來證明是甲流,已經排除“新冠”並且恢復了健康。按照過去的情況,如果沒有這個肺炎大家都去醫院了,但是現在的情況就只能待在家裡自行調養,因為確實去了醫院也排不上,流感季加上肺炎兩者疊加就導致治療比較困難。

本來我過年肯定會回武漢的,票已經買好了,後來響應政府的號召臨時取消了行程。從疫情來講,它的全面爆發比較突然,雖然疫情很早之前都知道,但是在初期大家是比較馬虎的,因為大家比較相信專家的結論,認為不會人傳人,只要注意不去吃那些亂七八糟的野生動物就行了。一開始比較馬虎,爆發之後就比較緊張,親戚之間也不走動了。我們家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大家都是很嚴格地按照政府的要求自我隔離,自我觀察,做得還可以。

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不要因“阴谋论”而分心

觀察者網:稍早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這次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發了很多人的擔心,一方面大家害怕中國作為一個整體會不會被世界“隔離”起來,或者更有甚者導致對中國人的排斥;另一方面大家擔心中國的經濟和出口貿易受到影響。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世衛組織的這一宣佈?

金燦榮:我認為,到目前為止,世衛組織做了它應該做的事兒,很多國家的政府根據自身的國情也做了該做的事兒,中國網民對有些國家所作的事兒有些意見,這都非常正常,目前為止都是比較符合人類的本能反應的。

站在國際組織的角度,WHO是負責公共衛生、應對疾病的公共組織,現在它面對的新情況就是疫情向中國以外的國家蔓延,幾十個國家已經出現了病例。如果疫情僅僅限於中國國內,應該講他們不會,而且也沒有理由那麼緊張。WHO的主席譚德塞已經來過中國,認為中國的應對措施是很成功的,感謝中國為了防範疫情的國際擴散做了最大的努力,他本人對於中國的努力印象非常深刻,給予了肯定。但客觀的事實是確實病毒已經越出了國境,站在國際組織的角度來講他就有責任提醒,我覺得他是在做分內的事兒。

當然,也有一個情況是西方國家對WHO壓力比較大,尤其是英美。一個是事實的壓力,另一個也有政治壓力,所以我覺得他作出這樣的決定屬於比較正常的。

這裡面有一個概念需要澄清一下,我們國內有一些人有一點誤解,認為WHO要把中國宣佈為“疫區”,這個是誇張的,中國並不是“疫區”,只不過現在病毒蔓延到中國以外,已經成為一個國際事件了,所以提醒大家都注意。WHO做了它應該做的事兒,病情確實已經跨越國界了,所以國際社會需要關注,另外也不排除西方加了一些壓力,但是目前為止我們還是儘量不要把這個事兒政治化。它只是一個國際公共衛生事件,並不是把中國宣佈為“疫區”。

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不要因“阴谋论”而分心

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圖片來源:新華社)

有一些國家目前採取的行動在中國網民看來比較“絕對”,比如說朝鮮、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國關閉了邊境,有些國家是停航,比如說英國的漢莎航空,美國是減少了航班。這也是正常現象,因為大部分國家控制疫情的能力——無論是經濟基礎還是社會動員能力都比中國差很多,所以像朝鮮、非洲和中亞國家這樣做是正常的,因為一旦疫情傳播到這些國家,受到的損失是無法控制的。總之,對WHO的決定,我建議大家還是抱著平常心去看待。

現在我看到網上輿論圍繞著這次新冠肺炎表現得挺複雜的,輿論的特點是一開始批評我們的反應慢了,最近好像又有輿論出來說我們的反應過頭了,輿論場的對立非常厲害。某種意義上講我認為輿論表現出這樣的特點也是正常的,一開始大家看到病情急劇蔓延,不恐懼是不正常的,所以大家的關注點是在防控上,因為政府採取的措施幅度比較大,社會配合也不錯,逐漸已經形成了一個機制,防控現在應該是已經看到希望了,大家的關注點就開始向著影響轉移,具體來說就是我們防控措施的代價,對於經濟影響的擔心,這也是非常正常的。

我不是經濟學家,無法對這次疫情給經濟造成的損失作出具體的分析和判斷。一般大家感覺上都知道對經濟影響是很大的——一個千萬級城市的封城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很罕見的,所帶來的後果對於基層領導的壓力非常大。從全國範圍看,服務業尤其是餐飲、娛樂、電影行業因為這次疫情損失慘重,專家估計這次造成的損失將會是萬億級別的。

但是,在壞消息中有幾個相對比較積極的因素:一是雖然線下服務業損失慘重,但是線上的服務還不錯;二是這次疫情的爆發期正好趕上春節假期,雖然停工必然會給製造業帶來損失,但是一般來說我們從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這半個月的生產、工作還是處於比較“不正常”的狀態,大家平時都沒什麼心思幹活。雖然這個春節大家過得不愉快,但是在未來十天左右如果可以將疫情控制住,可能對我們的影響也會相對較小。至於對出口的影響,因為從理論上講貨物並不傳播病毒,除了檢驗檢疫增加部分成本之外,出口目前看來影響是有限的。

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不要因“阴谋论”而分心

工人在一線加班工作生產急需的口罩(圖片來源:新華社)

觀察者網:最近大家的注意力除了部分放在關注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上,還比較關心美國的一系列動作和表態,一方面是個別網民的“陰謀論”,另一方面因為疫情爆發的時間點剛好處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達成之後不久,大家也會擔心在未來中美經貿摩擦中,中國有可能會在後續陷入一種被動。對此您怎麼看?

金燦榮:根據我的觀察,我們的輿論最大焦點還是在控制疫情本身,這一點很好,另外大家好像還很關心“誰的責任”,一開始怪地方政府,現在好像又怪到專家頭上去了,另外紅十字會也是一個焦點——網上不同群體相互指責,截止到今天網上的正能量非常多的,負能量也是不少,謠言滿天飛,各種幸災樂禍,製造恐慌的人也非常多。

我以前經常講,製造恐慌比恐慌本身還可怕,確實這一次應對疫情是一面鏡子,反映了不同的人性,對我們中國社會反映出來的輿論我們要有更好的理解。這是輿論場的一些特點,有關注疫情的,很好,有關注責任的,也正常,還有一個是關注對經濟的影響,這兩天也非常熱,第四個就是關於美國的表現。

總體來講美國的表現這次不太令人滿意,在中國抗擊疫情期間,他們還通過西藏問題決議案,軍艦闖南海,然後抓中國參加千人計劃的哈佛大學生物系的老師,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說“冠狀病毒有利於美國的就業,此次事件將幫助美國獲得從中國流失的崗位”,最新的動態是撤出大使館人員。這些行為在多數中國網民眼裡是不太友好的,大家也知道一直在網上有一種陰謀論,但中國政府的態度是現在先別管這個事情,先一心做好防疫,集中討論這個問題一是沒證據,二是會引發國內的分裂,干擾防疫工作,政府在這方面是很冷靜的。

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不要因“阴谋论”而分心

但是輿論場客觀存在著這些陰謀論,美國的一系列行為客觀上又加重了這種陰謀論。截止到今天,中國政府是很冷靜的,沒有受到陰謀論干擾,我們的工作重心是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做好,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具體負責工作的人是沒有心思聽這些陰謀論的,輿論場上這些東西始終是很有市場的,應該講美國的這一系列行為是擴大了陰謀論的基礎。

至於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擔心,進而擔心對於中國經濟帶來外部的重大負面影響,我認為倒不是這樣。中國經濟近年來面臨下行壓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內因而不是外因。貿易戰對經濟有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次要的。主要是中國經濟現在要進入艱鉅的轉型期,原來那種增長方式很快,但是代價昂貴,必須進行轉型。實際上大多數國家都想轉型,從粗放式經濟轉型成創新型經濟,但是能轉型成功的很少,咱們中國不得不轉,但是這個轉型就導致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得不慢下來。第二,前幾年我們的宏觀政策是有一些問題的,為了防範風險減少債務,收縮銀根太快,一下就斷了很多企業的資金流,加上地方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不如以前,以上幾個原因綜合導致了中國經濟的放緩,而外貿是一個很次要的原因。

僅就中美貿易而言,今年的矛盾不會很尖銳。因為特朗普先生要將他的重心轉向選舉,對抗還是會對抗,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特朗普已經在國內很多場合公開講了,1月15日達成的只是第一階段,後面還有第二、第三、第四階段等等,他想要的遠不止現在這些,還有好多好多。但是他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你們得讓我當選啊,你們讓我當選了我再要,所以這個所謂的第二、第三階段要等到他當選之後,也就是明年的事兒,今年在貿易戰這一塊應該是比較消停的。

到了明年,從各方面的趨勢看特朗普當選好像是比較有把握,我估計他當選之後會按照原來的設想打第二階段,但是客觀條件可能到時候就不允許了。因為明年美國的企業債問題會比較突出,近年來由於美國不負責任的金融政策,導致美國企業的融資成本特別低,導致無序擴張,最後的結果就是企業債現在非常嚴重,評級機構把美國的企業債評得很差,差不多百分之八十的企業債質量都是很差的。這是特朗普將會面臨的比較嚴重的問題。但是有一個現象我們需要注意,美國目前在想辦法通過香港發美元債,中國有一部分企業面臨資金困難也去借了,這是挺危險的,等於說美國把一部分企業債的風險轉移到了中國,這個事情國家必須重視,及時把它遏制住。

中國經濟雖然現在很多人認為是受挫的,本來這幾年形勢不好,疫情又導致雪上加霜,但我的直覺是我們中國目前的政策也在調整,銀根收縮的政策也停止了,比較粗魯的環保“一刀切”開始調整,也開始想辦法發揮基層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覺得只要咱們國內的政策及時調整,增加經濟新動能現在也是比較順利的,我的感覺是中國經濟在這一兩年是向好的,沒有必要因為這次的疫情對中國經濟過度看衰。

觀察者網:您剛才提到,這次新冠疫情對我們來說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各種問題,您覺得到目前為止,我們應該從中吸取哪些教訓?

金燦榮:即使這次疫情過去之後,有幾個問題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一個是我們國家應對危機的機制很有優勢,但是要把應對危機的體制優勢轉化為防禦危機的體制優勢,因為這次我們可以看到防禦做得不太好,一旦危機出現了你再去應對,代價是非常大的,如果能防患於未然,那當然是更好的。

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不要因“阴谋论”而分心

在疫情最嚴重的武漢,一線奮戰的醫療工作者(圖片來源:新華網)

另外咱們觀察者網前幾天發表了王紹光先生多年前寫的文章,對我們的醫療改革進行了反思,這篇文章很有知名度,我們需要反思醫療改革的市場化思路,市場化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王紹光的思路和鄭永年有點不謀而合,原來我們國家的醫療體系特別注重防疫,但是改革開放以後轉向了治療,防疫系統就變得不太好,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因為防疫不賺錢,治療賺錢。然而這種以利潤優先但是不以人為本的導向是非常不好的,所以借這次危機我們應該反思我們醫療改革的方向。

還有一個教訓是加強幹部的能力建設,這次可以看出有一些地方幹部應對危機的能力不夠,這是非常顯著,幹部的能力建設要加強,這正好也是十九屆四中全會所強調的。

包括我們的科研體制也應該加以改革,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科研體制非常“西化”,英文發表SCI文章就有巨大的利益,怎麼解決問題變得不再重要,所以科學院才提倡說“要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而不是寫在英文刊物上。

總而言之,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控制好疫情,只要能把疫情控制好,無論是國際影響還是經濟影響都是有限的,但是疫情過去之後我們該反思的還是要反思。天佑中華,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和付出,共渡難關,儘早把疫情控制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